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宣纸/阅读中华国粹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王传贺//王谦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宣纸是一种供毛笔书画用的艺术纸,拥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的声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驰名海内外的国宝之一。王传智、王谦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宣纸》以科普的手法对中国宣纸的历史、制造工艺、分类和趣闻等做了详尽而生动地描绘,可以使读者获得相应的认识和美好的享受。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众多的古典书籍字画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我国独有的记录介质——宣纸。苛刻的原材料条件、独特复杂的制造工艺使宣纸成为纸中翘楚。王传智、王谦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宣纸》以科普的手法对中国宣纸的历史、制造工艺、分类和趣闻等做了详尽而生动地描绘,可以使读者获得相应的认识和美好的享受。《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宣纸》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宣纸

 第一节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纸

 第二节 众说纷纭的宣纸源头

第二章 中国纸的发展史

 第一节 汉代的纸

一、汉代早期的纸

二、蔡伦与“蔡侯纸”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纸

一、魏晋造纸地区的南移

二、魏晋时间纸的加工技艺

三、“书圣”王羲之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纸

一、隋唐时期纸的发展

二、宣纸推动唐代书法水平的空前提高

三、南唐后主李煜与“澄心堂纸”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纸

一、皖南作为皮纸生产中心地位的确立

二、真正的宣纸一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纸

一、明代皮纸的代表——“宣德纸”

二、宣纸的经典之作——泾县“连四”

三、明清时期的仿造纸

四、清代文人题咏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纸

一、泾县宣纸扬名国际博览会

二、宣纸工业的考察报告

三、四川夹江书画纸的兴起与发展

 第七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宣纸

一、宣纸发展史上的新创举

二、宣纸的定义及泾县宣纸确立原产地域保护

三、鱼目混珠的书画纸VS泾县宣纸产业的新突破

第三章 细说“宣纸"

 第一节 “宣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宣纸”定名之前的宣纸

二、宣纸不等于“宣德纸”

 第二节 一方水土产一方纸

一、青檀皮·沙田稻草·乌溪水

二、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泾县宣纸

 第三节 古宣纸的当代辉煌

一、古宣纸制作技艺走进奥运开幕式

二、宣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泾县成为“中国宣纸之乡”

第四章 宣纸的工艺

 第一节 原料及原料粗加工

 第二节 制作工艺

一、捞纸

二、晒纸

三、检纸

四、裁纸

五、印章

第五章 宣纸的分类与辨识

 第一节 宣纸的分类方法

一、按加工方法分类

二、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

三、按原料配比分类

四、按规格分类

五、其他分类方式

 第二节 生宣、熟宣与半熟宣

一、生宣、熟宣与半熟宣各有什么特点

二、宣纸为什么能够“墨留水走”

 第三节 宣纸的辨识

一、如何辨别宣纸的质量优劣

二、如何分辨生宣和熟宣

三、如何辨别宣纸与书画纸

四、如何鉴别古纸

五、如果选择自己适用的宣纸、书画纸

 第四节 收藏宣纸应注意什么

 第五节 如何将宣纸妥善保存

第六章 宣纸与书画

 第一节 生宣特性在传统书画中的利用与发挥

 第二节 生宣对中国书画的特殊价值

 第三节 文人的宣纸情结

附录一 中国著名纸品简介

附录二 常用宣纸尺寸

附录三 纸谱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纸

生活节奏越来越迅猛、制造能力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每天都在“制造”着各种各样的垃圾,除了大量的物质垃圾外,还毫无节制地制造着文字垃圾,比如,铺天盖地的文字信息和广告,五花八门的资料和书籍,拿到手中最多瞧两眼就扔的各类报纸,……承载这些文字垃圾的一般是现代机制纸,如铜版纸、胶版纸、凸版纸、书写纸、道林纸、新闻纸、包装纸等等,这些纸张的寿命最长的也不超200年。

比如,欧洲工业革命后出版的大部分图书报刊,即使放在书架上不动不看,经过几十年、百把年,它们大多数也都会寿终正寝,一碰就碎。前些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曾倡议抢救“百岁老书”的活动,可见,在美国,寿命达到一百年的图书就已经面临能否安全存续下去的风险。

那么,是否世界上的所有图书都要经受因纸张的寿命而影响到它们存世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典籍之众多,可谓浩如烟海,它们能保存到今天,得力于中国用来抄写、印制图书的主要介质宣纸之功。宣纸在世界上称得上独树一帜,其寿命之长,为其他国家的纸张所难以企及。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名画中,珍藏有一幅唐代著名画家韩混(723年—787年)的《五牛图》,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原画的面貌仍然很清晰。而它所用的纸张,就是宣纸。这绝不是偶然的例子,宣纸向来被誉为“千年寿纸”、“纸中之王”,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就是依赖宣纸而承传到今天的。

中国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文的国家,但是古时一篇文章写得好,人们往往用“洛阳纸贵”来称赞,却并不叫洛阳“文”贵;一本书写得好,被称作“一纸风行”,而不说是“一书风行”,可见纸在中国古代被重视的程度。客观地说,中国古代书籍和古代书画、碑帖等文化承载物,能流传到今天,几乎全是靠了宣纸之功。

那么,什么是宣纸呢?《辞海》中说:“中国的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原产于唐朝宣州(安徽省泾县一带),故名。”《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的安徽泾县出产一种与众不同的好纸,其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能长期保持不变,地方官员年年把这种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因为古时泾县属宣州府,后来人家就把这种质量上佳的纸称为宣纸。直到今天,泾县仍是中国宣纸的主要产地。当然,这只是有关宣纸的由来的公认的说法之一。

当然,“洛阳纸贵”的根子,是古代宣纸的贵重和难得,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无钱购得足够的纸张写字,便在自己出家的寺庙里遍种芭蕉,将阔大的蕉叶砍下来在上面写字。他还将一块木盘用漆漆过,用笔在上面练字,以至于天长日久,漆盘竟被写穿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著成《聊斋志异》后,因穷困无力刻印,压在箱底多年。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才由歙县人鲍延博出资购买宣纸,这部旷世奇书才得以印行并流传下来。当然,另一部经典《红楼梦》的命运也差不多,最初只有手抄本流传,以至于在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几部不完全相同的抄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珅向皇帝报告了民间在流行《石头记》一书的情况,经朝廷批准由徽州人程伟元出资,将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和高鹗后续的四十回合在一起,首次用宣纸印刷,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之作,即风行天下的“程甲本”。

人们都知道,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秘籍向来为天下武林人士所渴盼一观,但少林寺的武功秘笈也是用宣纸印的,不妨说,如果没有用宣纸,少林功夫就只能靠师徒一代代口口相传了,纵然可以刻在石碑或木板上,但如果没有宣纸,难不成历代的少林高手都要背负着石碑和木板去满世界地教授徒弟和交流武艺?

以上所举,不过是古代文化大观中的个案。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统计,我国现存的纸质古籍约有3千万册(卷),所采取的形式多为宣纸线装书。

上面说过,宣纸之名是唐代才出现的,那么,西晋的左思以《三都赋》而造成“洛阳纸贵”时,具体是用的什么纸呢?专家考证说,那时抄书抄文是用东汉蔡伦发明的“蔡侯纸”,它是用树皮和烂麻做成的。到东晋又有了藤纸,至隋代产生了楮皮纸……

P2-4

序言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