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十大清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贺清龙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十大清官》分10个部分,以朝代为序,共写了10个人。他们是先秦的齐国国相晏子,西汉的黄霸,东汉的杨震,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魏征、姚崇,北宋的司马光、范仲淹,明代的于谦,清代的于成龙。几乎覆盖了我国古代主要朝代,其中有文官也有武将,有国相也有一般官吏,颇具代表性。每位人物介绍了身世生平、重要事功,除此之外,作者贺清龙还作了简要分析和评点。

内容推荐

贺清龙编著的《中国历史十大清官》是一部反映中国历史清官事迹的专著,历史上这些清官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不乏学习、扬弃、借鉴及创新价值。

阅读本书,可以使我们更直接、更简洁、更清楚地看清清官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正己身,做一个受人民尊敬和爱戴的人。

目录

千古楷模——晏子

 上报君王 下恤百姓

 巧用智慧 由君及民

 热爱人民 冷拒权臣

 廉洁从政 节俭自律

天下良吏——黄霸

 宦志强烈 捐献从政

 廉正为官 一心为公

 宽政治郡 注重教化

 统驭有术 作风务实

清廉忠烈——杨震

 励志求学 自强自立

 重德施教 言行一致

 三地为官 “四知”清名

 不阿权贵 铮言直谏

 正直遭谗 蒙冤而死

 垂范子孙 累世廉直

 千古流芳 世代仰慕

忠君为民——诸葛亮

 幼年失怙 历经磨难

 耳濡目染 立志济世

 安定民生 察民疾苦

 举贤任能 量才为用

 廉洁奉公 洁身自好

 财产透明 清白示世

 不搞特权 从严律己

 依法治国 赏罚分明

 安民为要 清廉为本

 德昭后世 光耀千秋

敢于直谏——魏征

 秉公直谏 肃正国纲

 取信于民 抚爱百姓

 力反强权 主持正义

 阻止挥霍 力抵浮华

 奉旨赈灾 力黜贪官

 公心遭妒 力匡朝纲

 淡泊名利 克己奉公

 倡廉守廉 鞠躬尽瘁

救时之相——姚崇

 初涉政坛 显露才能

 信念坚定 思想端正

 一心为国 兴利除弊

 心系百姓 拯救苍生

 三次被贬 忠贞不贰

 襟怀坦荡 爱憎分明

 甘守清贫 持廉教子

忧国忧民——范仲淹

 少年志远 逆境不惧

 初人仕途 上书直言

 赤胆忠心 忧国之忧

 亲民济民 肃清吏治

 文能治国 武能安邦

 除旧布新 壮志难酬

 清廉忍穷 家风清正

 崇高风格 流芳千古

身殉社稷——司马光

 出身名门 天资聪颖

 诚实忠厚 讲究信誉

 廉洁刚正 直言敢谏

 心系百姓 为民请命

 崇俭持廉 甘守清贫

 举贤任能 四面树敌

 著有大成 身殉社稷

浩然正气——于谦

 巡抚廿载 齿落发白

 问民疾苦 治理黄河

 爱民如子 两袖清风

 大厦将倾 英雄救世

 丹心汗青 万民景仰

一代廉吏——于成龙

 生于忧患 志存高远

 罗城起步 磨难重重

 一身正气 竭诚为民

 黄州除恶 以盗治盗

 文治武功 平息叛乱

 扶摇入闽 为民解忧

 主持京畿 不负皇恩

 主政两江 勤勉不息

试读章节

巧用智慧 由君及民

晏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忠臣,一个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思想敏锐、头脑灵活、处事机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不同的事件特点及君王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你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吧。”

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他死。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你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8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死亡,那么我将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心情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的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齐景公便揩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你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人们常常对自己即将失去的权、势、钱等忧伤不已,殊不知,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永远占有的,一味沉迷于这些东西之中,最终会把自己毁了。要把功名利禄看作过眼烟云,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以超然的胸怀对待它们,你才会摆脱它们的束缚,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可超然物外。

齐景公之时闹饥荒,晏婴请开国家粮仓赈济百姓。齐景公不同意,他很想盖一个高台,供游览之用。晏婴便令提高打工者的报酬,让百姓到远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从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台筑成,百姓也渡过了难关。结局是,国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饭吃。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你服还是不服?”晏子说完,回身对齐景公说:“请动手吧。”

听了晏子对烛邹的一番数落,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用意。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一天,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明白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朝廷上的文武大臣听了晏子和齐景公的对话,都十分敬佩晏子的品德。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P8-10

序言

“清官”发轫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清官”是值得人们永远敬佩、仰视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强调官吏的“正己”是“正人”的先决条件,并从自身做起,“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以说是“清官”出现的雏形。

在历史文学中,“清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敏感话题。自司马迁《史记》开设“循吏列传”以来,历代史籍均满载着清官的悲欢故事。概括起来,清官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政治上忠君,经济上廉洁,生活上俭朴,工作上勤奋,性格刚直,执法严厉,敢于为民请命。这一共通的属性,加上主观因素(性格、学识、能力等)、客观因素(帝王、时世、民情、环境、偶发事件等)的不同,演化出清官多彩多姿的命运。

清官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清官不仅对发展、繁荣当时的经济和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端正官场和社会风气树立了好的典范,而且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都铭记着清廉官员的功勋。清官对后人的影响深远。如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宰相,一生清白,其风范代代相传,其子杨秉、其孙杨赐、其重孙杨彪,都官居相位,廉政爱民,被朝野公认为“辅国以忠”。同样,北宋名臣范仲淹,被时人称为“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的“三满式”人物,其后人继承其优良作风,“范氏家族代代皆有贤者”。清官文化昭示着清官代代相传,承前启后,绵延不绝。中国古代众多的有识之士以及有从政经验的官吏,总结、概括了许多名言、警句,提倡清廉,反对贪婪,其中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诸葛亮论《将弊》一文,提出了“为将之道有八弊”,而首先提到的一弊就是“贪而无厌”,可以说是对为官者的警告。明朝著名清官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则代表了清官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

我国向来就有“以史为鉴”的宝贵传统。洋洋大观的中国历史造就了许多廉洁自守、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清官,为此,我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10位代表人物,以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虽不能匠心独运,独辟蹊径,却也利用各种事例进行衬托和对比,期望对读者有一定的教育或启发。

这10位清官是——

春秋时期的晏子(名婴,字平仲,?—公元前500年);

西汉的黄霸(字次公,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

东汉的杨震(字伯起,?—公元1 24年);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公元234年);

唐代的魏征(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

唐代的姚崇(字符之,公元650年—公元721年);

北宋的范仲淹(字希文,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

北宋的司马光(字君实,公元1019年—公元1086年);

明代的于谦(字廷益,公元1398年—公元1457年);

清代的于成龙(字北溟,公元1616年—公元1684年)。

本书启迪我们去思考,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清官,他们为什么不但能够存在下去,而且还能有所作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论原因多么复杂,各个封建王朝的清官所遵循和采取的方式,归根到底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和加强,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这是一个根本前提。但他们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招抚流亡,减轻赋役;他们揭发奸宄,惩治邪恶,打击豪强,平反冤狱,促进社会的安定;他们的作为,在客观上毫无疑问也的确使人民群众获得了程度不同的实际利益。比如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内,减轻赋役负担,缓解了权势的侵凌,讼累赖以解除,冤狱从而申雪,百姓能够获得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机会,等等。因此,人民群众总是渴望有清官的出现,十分爱戴、崇敬和信赖他们,把他们当作偶像崇拜,加以神化。清官们的治民思想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录》)的入世开拓精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这在众多清官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里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真实命运,进而汲取经验和教训。

首先,历史上清官的优秀品德对当今官员仍然有可资借鉴的意义。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居官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同时,提高自己执政为民的水平,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这里选编的10位清官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总结其成就,探讨其特征,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阅读本书,可以使我们更直接、更简洁、更清楚地看清清官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正己身,做一个受人民尊敬和爱戴的人。

再次,官员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大,一个好的领导往往能够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老百姓的生活。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具有勇敢求实的精神难能可贵,科学的奖惩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决定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力量之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希望此书对相关工作能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以上有关清官的叙述,及其作用的概括,只是我对清官的一些初步认识。尽管我查阅了很多书籍,也考察了许多地方;尽管我所选十大清官,涵盖了大部分中国历史——从春秋时期到清王朝的漫长岁月;尽管我力求作品尽善尽美,但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还不太理想,对作品中人物本质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深层次挖掘还很不到位。我本来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和文艺理论指导下,对清官的传奇人生、发展脉络和后世影响做一些总结性的有规律的概括,现在看来,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预定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我诚恳地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13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