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这7位科学家中,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梁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勋;有“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这本《铁路之父詹天佑》(作者项星)是其中一册,介绍了詹天佑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路之父詹天佑/走近中国科技先驱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项星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这7位科学家中,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梁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勋;有“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这本《铁路之父詹天佑》(作者项星)是其中一册,介绍了詹天佑的故事。 内容推荐 这本《铁路之父詹天佑》是“走近中国科技先驱”其中一册,介绍了詹天佑的故事。我们不仅仅从他的身上学习到对待科学知识的专注和专业,更能体会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 《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作者是项星。 目录 引言 自主修建中国铁路的第一人 第一章 好学童年 第一节 经商世家 第二节 私塾外的独特学习 第三节 中国第一次留学运动 第四节 顺利通过出洋考核 第二章 留美生活 第一节 美国家庭生活 第二节 山房高级中学 第三节 人耶鲁大学深造 第四节 无奈奉诏归国 第三章 回国冷遇 第一节 工程人才学驾船 第二节 马尾海战显英雄本色 第三节 回粤任“博学馆”教习 第四节 奉父母命喜结连理 第四章 投身铁路 第一节 同窗举荐终于获用 第二节 临危受命建滦河大桥 第三节 甲午国殇不弃铁路 第四节 首次主持修建铁路 第五章 京张铁路 第一节 积极投身京张铁路 第二节 初遇挫折直面挑战 第三节 设计“之”字形线路 第四节 战胜天险,打通隧道 第五节 京张铁路全线贯通 第六章 督办粤川 第一节 泥沼中的川汉铁路 第二节 支持爱国保路运动 第三节 喜迎中华民国 第七章 英年早逝 第一节 就任国有汉粤川铁路督办 第二节 成立中华工程师会 第三节 满怀遗憾东离去 附录 詹天佑年谱 试读章节 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读过书的詹兴藩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詹天佑6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他送进当时南海县一家私塾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主要的教育还是从传统的私塾读起,学习内容也和以前一样,基本没什么变化。私塾先从启蒙的《三字经》教起,后来又教了《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著作。詹天佑对这些书籍抱有很大的兴趣,从中学习到无数先贤圣人的修身方法和爱国情怀。但是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加,先生开始给他教授八股文,詹天佑却对这些枯燥无味的八股文毫无兴趣,并产生了明显的反感,他开始对一些“洋玩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州,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十三行”把持对外贸易的对外商埠了。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量的西方商品涌人中国,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里。詹天佑生活在这样的年代,经常可以看到甚至接触到西方稀奇古怪的商品,便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年纪尚小的詹天佑,和小伙伴玩耍时,常常用泥捏出外国机器的形状,仿佛自己是一个制造机器的工程师。当时,詹天佑的家里也有一台自鸣钟,有一次,詹天佑趁着父母不注意,就擅自把这台自鸣钟拆开。他把拆下的零件有序地放在一起,观察每个零件的构造,然后想着:这么多零件,是怎么组装在一起的?它们又是怎么运转的?拆完后,詹天佑又凭着自己的记忆,对这台闹钟进行组装。最后,居然按原来的构造,将闹钟又重新组装了起来。从此,小伙伴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机器迷”。不仅如此,詹天佑还对工程、机械等新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有空闲就询同大人,这个机器为什么是这样?那个机器怎么又是那样?有时候大人也回答不了他的问题。 看到詹天佑对机械等自然科学表现出的热情,詹兴藩也给了儿子很大的鼓励。因为他知道,以詹天佑的兴趣,是不太可能走死磕八股而参加科举考试的传统读书人的老路子,而且加上詹家世代经商,受广州开放思想的影响,对读书做官的兴趣也没有平常百姓那么高。詹兴藩反而觉得如果儿子对西方的机器感兴趣,将来学一门西方人的新手艺,来操作或者修理机器也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因此,詹天佑对机械工程表现出来的兴趣并没有受到压制,反而得到父亲的鼓励,这使得他较早地接触到了西方的科技,感受到了西方先进科技对国人生活的冲击,在日后的学习中他更加感受到中国的落后,并且立志改变这一状况。 詹兴藩在生意的往来中和一位来自广东香山的人逐渐交好,这个人名叫谭伯□,也是个生意人。谭伯□家在香山,常年往来于港澳之间做些生意,所以家境比詹家要好一些。在与詹兴藩的交往中,谭伯□发现詹兴藩的长子詹天佑非常聪明,而且做事踏实,因此非常喜欢詹天佑。谭伯□知道詹天佑非常喜欢洋人的器械后,从港澳地区回来时,就经常带一些当时流行的西方画报给年少的詹天佑阅读。詹天佑对这些画报非常喜欢,因为这些画报不但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西方的科技知识,更是对西方国家的历史、人文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就这样,詹天佑逐渐接受了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对这些国家也有了大致的印象。 1871年夏天,已经10岁的詹天佑终于从私塾毕业,这时,作为父亲的詹兴藩开始考虑长子的出路:让他继续读书,考取个功名,他肯定不干。那是让他学门手艺,混碗饭吃呢,还是让他跟着别人学做生意,以后富甲天下? 也正是这一年,中国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年轻的詹天佑不知道,正是这个变化,让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中国的落后状况,开明的地主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在长期的探索中,以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领导的洋务运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而在洋务运动的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活动中,有一条不算起眼的举措却改变了詹天佑的一生。这条举措便是清政府选派幼童留美学习,而这条举措的提倡者不是别人,正是被后人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于1828年11月17日出生在今天广东省珠海市的南屏镇,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南屏镇和澳门隔江相望,不算很远,所以,很多镇上的人常去澳门经商,或者与澳门亲戚走动频繁,也较早就近地接触了西方的思想。P7-9 序言 邓小平先生曾经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温家宝总理更是强调:“崇尚科学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的确,纵观人类发展史,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包括交通、饮食、电器、社交、工作都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而在科学技术日益革新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的学者们已经在诸多科学领域做出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发现与研究,涌现出如石申(战国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东汉科学家)、蔡伦(东汉造纸专家)、裴秀(魏晋期间制图专家)、祖冲之(南北朝数学家)、李春(隋代建筑桥梁专家)、沈括(北宋科学家)、毕舁(北宋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等一大批科学家。然而,由于当时人们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很多科学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近代,由于日益封闭和文化高压的政策,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更为缓慢、滞后。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古老中国的落后现状,一部分人开始反恩并寻求到了一条“科技救国”的道路。在此期间,近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他们顺应世界潮流,成为中国最早出国留学的青年才俊。有的在国外留学时已经震惊科学界;有的谢绝友人挽留,毅然选择回国效力;有的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奠基人;有的把生命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科教兴国”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加大了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步伐。从2000年起,中国政府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重奖科学家,显示着中国政府“科教兴国”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出版一套“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的系列丛书。 “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这7位科学家中,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梁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勋;有“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当然,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科学家远远不止这7位。而我们之所以选择这7位人物,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7位科学家,更是后世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们不仅仅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对待科学知识的专注和专业,更能体会到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人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甚至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借鉴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对他们的辛勤工作也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3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