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狮城老街故事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新加坡)王振春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过一街一景 回首一点一滴

《狮城老街故事》把我们带回到几十年前的新加坡。一口气读完,仿佛是从大坡走到小坡,从童年走到老年,从落后走到繁荣。

本书作者王振春以叙述的方式,将文字和图片记录在纸上,让狮城的历史时时刻刻都可以让人们回忆,并为那过去的时代烙下了历史的印记。

内容推荐

百年老街连根拔起,痕迹都找不到,如新加坡牛车水的珍珠街、南京街、福建街与红头巾聚集的豆腐街等,年轻一代与外国人,有几个知道新加坡有过和老移民息息相关的老街呢?

历史,像是匆匆的过客,谁都没有办法将它挽留,只有透过笔耕,才能尽力把它留住,哪怕是一鳞半爪,也不能放弃。

王振春的《狮城老街故事》出版了,配上相关的历史照片,做到图文并茂,以加强读者对老街的回忆与印象。在传承历史方面,希望能事半功倍。

目录

China Town 不等于牛车水

戏院街变美食街

余东旋街与新桥路

福建街早期是马车街

广西街在哪里

宝塔街俗称广合源街

广合源街又叫洋服店街

毕麒麟街上段昔称大人街

毕麒麟街的玻璃马打厝

四排坡还有人叫

她们的名字叫红头巾

马真路的戏园子

画家回忆马真路

李德街也叫八角厕所

福南街与振南街

吉宁街印球衣

大坡与小坡

大小坡的日本街

小坡最短的一条街

启信街的学生书店

猛街牛肉粉

三马路,当年的“小延安”

三马路,四马路……多好叫

明古连街,莱佛士也有份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桥北路

密驼路有八条马路

勿拉士峇沙路的俗名最多

曾经风光过的亚美尼亚街

桂兰街一边空了

喜见连城街还有中文路牌

连城街的球友

何罗卫巷不该叫巷

海南一街,怎么啦

海南人的汇兑街

海南三街的“渴就来”

回忆海口街

亚峇街的变化最大

家在史德林路

罗敏申路是报馆街

芽笼十四巷的读书声

荷兰村地铁通车了

试读章节

广西街在哪里

民国时期,中国广西出了很多名人,如代总统李宗仁、国防部长白崇禧、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亚洲影后林黛、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以及“刘三姐”黄婉秋等都是广西人。

新加坡的广西人也不少,沈氏大道的广西会馆1983年及1993年还主办过世界广西同乡联谊大会,广西人在新加坡非常活跃与团结。那么,新加坡的广西街在哪里呢?

记得有一年,广西画家龙山农来新加坡观光,问我这里的广西街在哪里。我想了老半天,无法告诉他答案。后来我们问一个的士司机,他想了又想,才说:“新加坡有福建街、潮州街、广东街、海南街,甚至南京街、北京街、吉宁街都有,相信也一定有广西街。”

但,他也想不出广西街在哪里。几天后,与三和会馆元老成立超先生聊天,问他这里有没有广西街?他马上回答说:“有,广西街就是广东民路后面的那条街,著名的怡和轩俱乐部和晋江会馆都在那里。”

“广西街是不是因为住了很多广西人而得名?”我问。

“不,广西街只是俗名,真正的路名叫武吉巴梳(Bukit Pasoh Road),因为它在广东民路后面,为了称呼上的方便,便把这条街叫广西街。”

广西街最出名的,是晋江会馆和怡和轩俱乐部。

晋江会馆战后开办学校,朗朗的读书声在广西街飘荡。我有几个朋友住在牛车水一带,小学便在晋江学校读书,当时的校长是厦门大学毕业的颜根山。那时的小学,校长是大学毕业的恐怕只有“晋江”一间。所以那时“晋江”的学生特别多。可惜好景不常,上个世纪70年代,政府在郊区大建组屋,市区的人口锐减,晋江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到1975年只好停办。

晋江学校当时的学生,有八成不是晋江同乡的子女。不管什么籍贯的孩子都可到晋江学校来读书,可见晋江会馆的先辈在办教育方面早已没有帮派的观念。晋江人后来提起这件事,都觉得自豪。

晋江会馆的隔壁,是怡和轩俱乐部。

1937年与1939年,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怡和轩俱乐部在陈嘉庚先生的领导下成立了星华筹赈会与南侨总会,1941年又在毗邻的晋江会馆成立了星华抗敌动员委员会,许多当年的侨领如李光前、李振殿、侯西反、胡愈之与张楚琨等,每天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出钱出力,为支援抗战做了很多事。

可见当年的广西街,每天有多少名流侨领、爱国青年进进出出,可说是一条爱国街。

难怪日本人占领新加坡后,第一个被列入黑名单的便是广西街。第一个要“开刀”的是怡和轩俱乐部。

1942年2月18日,新加坡变成了昭南岛。怡和轩俱乐部被日军看上,成了军官俱乐部,许多慰安妇被逼在这里伺候杀人如麻的日本军官。

已故的书法家黄国良,当时在怡和轩俱乐部做工。他说:“俱乐部的门口挂着一个招牌,叫晓部队俱乐部。我在楼下负责抄写菜单,楼上是日本军官吃喝玩乐的地方。除了这些日本军官,外人不准进去。”

黄先生还说:“有一次,我有事跑进厨房,看到一个中国台湾的厨师在灶前烧一幅画来生火。那幅画我看得清清楚楚,是郑板桥的画竹图。我当时被吓坏了,因为郑板桥的画是无价之宝,怎么可以拿来当柴生火?”

黄先生告诉那厨师,他烧的是郑板桥的画,价值连城,给日军知道了是要杀头的。谁料厨师对他说,这样的画已经烧了好几张。

一条广西街,想不到有这么多的历史故事。

P20-23

序言

历史,像匆匆的过客。

退休多年,笔耕不辍,有个心愿,要在晚年把历史留下,让年轻一代了解前人走过的路,知道自己的根。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政府全力稳定政局与建设经济,在文化发展方面无暇兼顾。结果政局稳定了,经济起飞了,人民的住房问题解决了,但新加坡不少出名的地标、古迹与乡村,也一个个消失了。我住了三十多年的海南一街有许多战前的老店屋,这条街走过岁月,饱经沧桑,它可以告诉你当年海南人南来的历史。但,上个世纪70年代,街道一边的店屋被拆了,一个个街坊含着眼泪搬迁;店屋拆后又没有发展,到今天还是光秃秃一片。

和海南一街隔着连城街的桂兰街,一边的店屋也拆了许久,到今天也没有发展。桂兰街是纪念早期福建籍富商的一条老街,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把它拆掉又没有重建,叫人百思不解。

一条老街走进历史,多少人依依不舍,多少人忧心如焚。老街丢了,街坊散了,大家徒呼奈何,只能说一声:看人间变化,叹世事沧桑。

拆掉一条老街容易,推土机一开,一夜之间,就可以使它片瓦不存。但拆了之后,重建的摩天大楼,虽然金碧辉煌,却已失去了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价值。

海南大学教授王春煜为《根的系列》第七集写序时说,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的国家,每个种族都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自豪。过去的一切,包括历史建筑,是文化发展的总成果,拥有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

1989年,小坡最出名的地标建筑——德国神农药房拆了。这座建在勿拉士峇沙路和桥北路交接处的药房,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建于清朝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有一百多年历史。为了让位给莱佛士酒店,只好将它夷为平地。于是,小坡最出名的一个地标,从此走入历史了。

为什么把德国神农药房拆掉?这里有太多新加坡人共同的回忆。拆掉德国神农,就是淹没了历史。你自己的历史都不要,还能怪谁?

一个国家,有历史才有凝聚力,有认同感。新加坡还有很多百年历史的地标建筑,不能让它们再消失了。十多年前,中国名画家冯骥才来新加坡开个展,和他谈起老屋翻新的问题。他笑着说:“老屋翻新,就好像一个老太太没了,找来电影明星巩俐扮演老太太,漂亮是漂亮了,可不是你的奶奶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百年老街被连根拔起,痕迹都找不到,如牛车水的珍珠街、南京街、福建街与红头巾聚集的豆腐街等。年轻一代有几个知道我们有过这些街道?

这些,都是新加坡的历史。历史被淹没,不能不算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有代表性的古老建筑物,是我们的传家宝。对很多外国旅客来说,高楼大厦不能吸引他们,人家要看的就是有魅力的老街这样的东西。

历史像是匆匆的过客,谁都没有办法将它挽留。只有通过笔耕,才能尽力把它留住,哪怕是一鳞半爪,也不能放弃。《狮城老街故事》出版了,配上相关的历史照片,做到图文并茂,以加强读者对老街的回忆与印象。在传承历史方面,希望能事半功倍。

感谢国会议员成汉通先生百忙中为本书撰序,感谢玲子传媒的两位老朋友得楠与思齐为我出版这本《狮城老街故事》。得楠与思齐办事认真,处处要求完美,使这本书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在这里,也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