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揣摩客户的心理
你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吗?
一位妇女走进一家鞋店,试穿了一打鞋子,没有找到一双是合脚的。营业员甲对她说:“太太,我们没能有合您意的,是因为您的一只脚比另一只大。”
这位妇女走出鞋店,没有买任何东西。
在下一家鞋店里,试穿被证明是同样的困难。最后,笑眯眯的营业员乙解释道:“太太,您知道您的一只脚比另一只小吗?”
这位妇女高兴地离开了这家鞋店,腋下携着两双新鞋子。
不同的服务人员会给客户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销售方式能导致不同的销售结果。营业员甲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不懂得顾客的心理——女性爱美,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的脚大。
在推广自己的产品时,潜在的用户往往会有各种心理变化,如果不仔细揣摩客户的心理,不拿出“看家功夫”,就很难摸透对方的真正意图。
你“看”客户的时候,要揣摩客户的心理。客户究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客户为什么希望得到这样的服务?这是服务人员在观察客户时要不断提醒自己的两个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客户不愿意将自己的期望说出来,而是通过隐含的语言、身体动作等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及时揣摩客户的心理。
实验表明,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30%,表明对对方本人或话题没有兴趣。
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在1~2秒钟内,而美国人习惯在1秒钟内。
一位30岁左右的男顾客带着自己的母亲来给儿子买钙片,两人在货架中转了几圈才看到一款心仪的产品。
“这种钙片效果不错,小孩子服用后很容易吸收,很多家长都点名要它。”店员李洋站在一旁介绍着。“好是好,就是太贵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老吃好药也不行。”老太太拿着钙片有些犹豫。男顾客刚要说话时,手机突然响了,便走到一旁接听电话。
老太太一个人看着那盒钙片,半天迈不开步。“阿姨,您觉得这个钙片也不错,是吗?”店员李洋走过去问道。“可这也太贵了。一瓶200多元才够吃一个半月。”老太太摇摇头准备将其放回货架,“阿姨,我一看您就想起我母亲,一辈子都为儿女操心,自己没用过舒心的东西。看来您很疼孙子,连买个药都要亲自跑一趟。既然您看好这个产品,想必买回家给孙子,您自己也会觉得开心。这药价虽然高了点,但一分钱一分货。况且现在药品安全存在隐患,给小孩子还是要购买质量好的保健品。”李洋的一番话让老太太的意志有些动摇。“是啊,现在都是穷啥也不能穷孩子,我也怕便宜的药会给孩子吃出毛病,我们家都围着他转。”老太太拿着钙片还没撒手。
这时,男顾客打完电话也走过来征求母亲的意见。“大哥,阿姨手里拿的钙片是儿童钙片中最好的,阿姨很满意,您看……”李洋马上将目光转移到男顾客身上。“有点贵。”男顾客看看价签,并没有反对的眼神。“大哥,我觉得这个给小孩子吃比较好,而且阿姨也看上了,拿回去给孙子吃,她心里也会舒服。老人家只要心里舒服就会少生病,老人家健康不就是儿女的希望吗?”李洋继续揣测顾客心理。“贵是贵点,不过只要您老觉得好,咱们也不差钱。”男顾客的心被李洋说得有些蠢蠢欲动。“妈,你要觉得好,咱们就买下它。”过了片刻,老太太便拿着药品开心地朝收银台走去。
要在沟通中更好地揣摩客户的消费心理,不要急于导购、急于让客户购买,盲目地为了“卖”而“卖”,说了一大堆废话仍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客户本来就属于药店的对立方,销售人员若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说过多的话语也只会冲淡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出现“跑单”的情况。
那么,如何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产品推广,看其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就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的客户类型分类,也许就能给人一些启发。
自命不凡型的人无论对什么产品,总表现出一副很懂的样子,总用一种不以为然的神情对待。这类人一般经济条件优越,以知识分子居多。这类人喜欢听恭维的话,你得多多赞美他(她),迎合其自尊心,千万别嘲笑或批评他(她)。
脾气暴躁、唱反调型的人怀疑一切,耐心特别差,喜欢教训人,常常毫无道理地发脾气,有时喜欢跟你“唱反调”。这时,就需要你面带微笑,博其好感,先承认对方有道理,并多倾听,不要受对方的“威胁”而“拍马屁”,宜以不卑不亢的言语去感动他(她),博其好感。当对方在你面前自觉有优越感又了解了产品的好处时,通常会购买。
犹豫不决型的人有购买的意思,态度有时热情,有时冷淡,情绪多变,很难预料。
P4-5
在无数人心中,销售是个爱恨交织的职业。
销售令人恨是因为有许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销售,他们努力了,结果却总让人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同时,销售又如此令人爱,充满诱惑,销售精英丰富的人脉、灵活的经营以及丰厚的回报都令人神往!在销售工作中,许多人认为销售只要能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了。遵循着这个传统的销售法则,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辛苦地奔跑。
销售是一个生与死的职业,有人因此进入天堂,也有人因此下了地狱。你想走哪一条道?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是天堂!而且是要“钱”途。那么,这本书你就选对了,本书承载着销售精英的智慧和经验,顺着它的指点,你就能走向优秀,走向成功!
(一)销售三大本领
销售,可大可小,小可以做一针一线,大可以做跨国、洲际生意。但究其本质,都极其相似。销售不是一般人心中那样艰难、低下,更不具有玄妙,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自由而不稳定。销售既可以让你一分钱赚不到,也能让你发大财。
想要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销售技巧和广阔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三种本领,即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找对人是一种学问,需要技巧;
说对话是一种艺术,需要智慧;
做对事是一种能力,需要方法。
学会找人、学会说话、学会做事,是引爆销售的三大本领,缺一不可。要做对事先要找对人,而说对话是找对人和做对事的关键。掌握了说话技巧,找人可以畅通无阻。做事就可以马到功成。冈此,掌握了这三大本领,也就掌握了销售成功的金钥匙,必能成为人人向往的销售精英!
(二)销售九字真经
“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是销售成功的九字真经。
“找对人”是指在销售过程中找对客户。俗话说“烧香不能拜错佛”,我们不能怀着求财的心给送子观音上香,也不能怀着求子之情给财神上香,销售亦是同理。销售工作中的大客户都是隐身的,销售人员必须准确找到自己该拜的“佛”。销售人员掌握了“找对人”的本领,就能发展和提升自己,从而提高销售业绩。反之,如果销售人员不能“找对人”,则会在销售工作中焦头烂额、一败涂地。
“说对话”是指在销售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技巧,说客户需要听和喜欢听的话,自然有助于搞好与客户的关系,从而促进销售的成功。销售人员掌握了“说对话”的本领,在与客户的沟通中能说到客户的心坎上、引起客户的共鸣,并使客户乐于接受。反之,如果销售人员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东拉西扯、说不到点子上,则使客户反感,使销售工作停滞不前。 “做对事”是指在销售过程中想客户之所想,与客户真诚交往,形成牢同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实现与客户的双赢。销售人员掌握了“做对事”的本领,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就能将问题处理得体、周全,使客户满意,从而促使销售成功。反之,如果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中不守承诺、办事有头无尾,则会在销售工作中毫无信用、难以成功。
(三)本书告诉你
本书针对销售工作中客户难找、与客户沟通困难、销售人员进行十足努力却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以“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为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销售工作中的三大利器,给销售人员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让销售人员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同时,提供了许多销售建议、实用技巧、方法和策略。让销售人员清醒地避开弯路、找到方向、挖掘智慧,在销售这条神秘而充满诱惑的大道上顺利打造自己的美好“钱”途。
只要认真阅读、使用本书,就会让你的销售之路更加畅通,让你拥有所向披靡的力量,去迅速改变现状,实现销售精英的目标!
书中难免有错谬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销售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客户资源的开发、说服客户的沟通和客户关系的维护,因而成就了打赢销售攻坚战最有效的三大利器——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即寻找客户要精准,客户沟通要到位,关系维护做正确。销售人员如果具备了这三种生意拿手“绝活”,就能改变客户难找、沟通无术、销售失败的尴尬局面和现状。
《销售三绝(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为广大销售员提供实用有效的销售策略,只要大家精读它,并活用它,一定能在销售的大道上少走弯路,多拿订单,广进财源,成为业绩超强的销售高手。
《销售三绝(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由崔小西编著。
崔小西编著的《销售三绝(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立足销售工作中客户难找、与客户沟通困难、销售人员付出十足努力却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以“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为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销售工作中的三大利器,给销售人员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让销售人员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同时提供了许多销售建议、实用技巧、方法和策略。让销售人员清醒地避开弯路、找到方向、找到智慧,在销售这条神秘而充满诱惑的大道上顺利打造自己的美好“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