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件事 敢坐第一排,勇当第一名
好像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如果不是老师指定座位,很少有人会选择第一排,宁可选择最后一排也无法对第一排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坐在第一排怕老师提问自己;也有人说第一排太显眼,后面所有人都看着自己觉得难为情;究其根本,是因为内心缺乏自信。但与此同时,总会有一些人敢为人先,敢坐第一排,勇当第一名。
父母的观念影响孩子的一生。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有一个自小就受到父亲严格家庭教育的小姑娘。她的父亲不仅对她教育严格,而且还深深地向她灌输了凡事力争第一的观念:凡事永远做在他人前面,不能落后于他人。即使是乘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这些看似刻板的教育日积月累地培养了这个小姑娘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牢记父亲不允许她说“我不能”“太难了”这样的话。正是因为抱着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她克服种种困难,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第一排”的观念。在大学期间,学校要求学生们五年完成的拉丁文课程,她令人难以置信地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全部学完,并且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在体育、音乐、演讲以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她都同样出类拔萃。
她就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看起来,撒切尔夫人的故事似乎更像一段传奇,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事事争优、时时争先无疑是撒切尔夫人成就第一名的不二法门。
教室中的第一排,是一些学生眼中的“风水宝地”,也是一些学生敬而远之的危险地带。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敢为人先,勇于争创第一,永远坐在第一排的好成绩男孩还是习惯坐在靠后的位置,不想被人注意的普通男孩呢?如果暂时不是前者,也不要气馁,相信只是你心底那个想去争取第一的想法还未曾被唤醒。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从现在开始,燃烧内心那份力争第一的信念,奋不顾身地去争取吧。勇当第一名,和你的第一排共同成长。永远争坐第一排,对于男孩来说,更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这种勇气的助推下,能够给自己建立自信,让自己敢于挑战自我,争创第一。
第12件事 制定每天的时间日志
时间时时刻刻地在流逝着,看不到迹象,但却真实存在。某个成功学者对时间是这么定义的:“一个人的所有财富就是时间,如果你懂得珍惜时间,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他的成功。”学会做时间的主人,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珍惜时间的故事。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有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然后,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根据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古语有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更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呢?像爱迪生那样,更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想常人之所未想,用更快捷、更准确的方法争取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内,已经座无虚席,认真做笔记、静静看书的哈佛学子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是视时间如生命的人。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有深切的爱好;正因为他兴趣广泛,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可做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渴望攀登高峰的男孩来说,时间是生命,是财富,是当代年轻人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要想做一个出类拔萃、优于同龄人的好男孩,必然要用顽强的毅力,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志向。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
P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