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巨匠,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如杨振声所说:“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朱自清在文坛开始是以新诗创作赢得声誉的;一九二三年以后,他转向以撰写散文为主。一九二八年七月,他在《背影·序》中说:“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二十五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
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既不能运用纯文学的那些规律,而又不免有话要说,便只好随便一点说着;凭你说‘懒惰’也罢。‘欲速’也罢,我是自然而然采用了这种体制。
这段话虽有自谦之意,但毕竟道出了他写作散文的情由。截至一九四八年朱自清逝世为止,先后出版的散文集有:《踪迹》(诗文合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朱自清的散文品种多样,有随笔,有游记,有特写,有杂感;作者或用以叙事言情,或用以状物绘景,或用以谈文论学,或用以评时议势。朱自清的优秀散文,往往兼有叙事、抒情、描写、议论诸种因素。不过,根据侧重面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朱氏散文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类型。下面分别加以评述。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赏了吧。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性散文;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醋畅,亦有委婉、含蓄;广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书系》不说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总还不乏光彩可供借鉴吧。百花散文书系包括《古代散文丛书》、《现代散文丛书》和《当代散文丛书》, 都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
序言
歌声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杂记
春晖的一月
《忆》跋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山野掇拾》
背景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白采
荷墉月色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背景》序
《燕知草》序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哀互生
冬天
择偶记
潭柘寺戒坛寺
南京
春
松堂游记
西行通讯(附录之二)
威尼斯
罗马
瑞士
荷兰
莱因河
三家书店
博物院
乞丐
房东太太
蒙自杂记
这一天
外东消夏录
我是扬州人
爱国诗
飞
新中国在望中
关于“月夜蝉声”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通俗化
论气节
论严肃
论标语口号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书生的酸气
论不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第二类是苟安旦夕的人。这些人未尝不想工作,未尝不想做些事业,可是物质环境如此艰难,社会又如此不安定,谁都贪图近便,贪图速成,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混事”本是一句老话,也可以说是固有文化;不过向来多半带着自谦的意味,并不以为“混”是好事,可以了此一生。但是目下这个“混”似乎成为原则了。困难太多,办不了,办不通,只好马马虎虎,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不能拖就来个偷工减料,只要门面敷衍得过就成,管它好坏,管它久长不久长,不好不要紧,只要自己不吃亏!从前似乎只有年纪老资格老的人这么混。现在却连许多青年人也一道同风起来。这种不择手段,只顾眼前,已成风气。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儿,只要今天过去就得了,何必认真!认真又有什么用!只有一些书呆子和准书呆子还在他们自己的岗位上死气白赖的规规矩矩的工作。但是战讯接着战讯,越来越艰难,越来越不安定,混的人越来越多,靠这一些书呆子和准书呆子能够撑得住吗?大家老是这么混着混着,有朝一日垮台完事。蝼蚁尚且贪生,且顾眼前,苟且偷生,这心情是可以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