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走唐蕃古道--接文成公主回娘家/大唐西市丝绸之路与唐文化研究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胡戟//齐茂椿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活动的实录,并详细地介绍文成公主作为大唐的和亲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的历史情况,以及公主和亲结下的藏汉甥舅关系对西藏的进步、对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两位作者全程参加了往返7000公里的活动,一位是活动邀请的历史顾问,一位是本次活动的赞助人。

内容推荐

西安广仁寺是陕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庙,在美籍华人齐茂椿居士赞助和各界支持下,于2006年10月成功组织了“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的活动,将1365年前嫁往西藏的文成公主和她携带去西藏的佛祖十二岁等身像的复制塑像迎回西安。

本书是关于这次活动的实录,并详细地介绍文成公主作为大唐的和亲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的历史情况,以及公主和亲结下的藏汉甥舅关系对西藏的进步、对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两位作者全程参加了往返7000公里的活动,一位是活动邀请的历史顾问,一位是本次活动的赞助人。

本书的两篇序,由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上师和齐茂椿居士分别撰写,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和赞助人发愿成就了这次活动的因缘。

第一部分论述公主奉和亲使命嫁往西藏的经过,内容包括:公主的出身、藏王的求婚、送亲的队伍、唐蕃间古道、炳灵寺礼佛、日月山弃镜、倒淌河泣别、柏海畔成亲、玉树度蜜月、查吾拉入藏。

第二部分论述公主在西藏四十年的生活和贡献,内容包括:英主松赞干布、尼泊尔墀尊公主、大相禄东赞、佛祖十二岁等身像、佛教文化的传扬、拉萨城的建设、提升藏民生活的功德、悲凉惆怅后半生、慰藉公主的后来者。

第三部分记述这次迎请团重走唐蕃古道的艰难又美妙的历程,经历的地方是:雍布拉康和昌珠寺、藏王陵、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哲蚌寺、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小昭寺、羊八井、那曲、索县、丁青、类乌齐、巴颜喀拉山、玛多、鄂陵湖、扎陵湖、倒淌河、日月山、西宁、塔尔寺、古鄯驿、炳灵寺、天水、大震关、扶风法门寺、西安南门、广仁寺。

本书配用大量珍贵的图片,形象介绍这次迎请活动的丰富内容,生动的再现了文成公主入藏过程,唐蕃古道过去和现在,对了解西藏的历史和现状都有裨益。

目录

一.迢迢万里吐蕃行

 ——文成公主入藏揭开汉藏关系新篇章

 公主的出身

 藏王的求婚

 送亲的队伍

 唐蕃间古道

 炳灵寺礼佛

 日月山弃镜

 倒淌河泣别

 柏海畔成亲

 玉树度蜜月

 查吾拉入藏

二.漫漫雪域四十年

 ——公主在西藏的生活和贡献

 藏王英主松赞干布

 尼珀尔墀尊公主

 大相禄东赞

 佛祖十二岁等身像

 佛教文化的传扬

 拉萨的的建设

 提升藏民生活的功德

 悲凉惆怅后半生

 慰藉公主的后来者

三.悠悠千年故乡情

 ——重走唐蓄古道接文成公主回娘家

 雍布拉康和昌珠寺

 藏王陵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

 暂蚌寺

 布布拉宫

 大昭寺和小昭寺

 西藏博物馆

 羊八井、那曲

 索县、丁青、类乌齐

 玉树文成公主庙

 巴颜喀拉山、玛多、鄂陵湖、扎陵湖

 倒淌河

 日月山

 塔尔寺、西宁

 古鄯驿

 炳灵寺

 天水

 大震关

 扶风法门寺

 西安南门、广仁孝

后记

英文摘要

试读章节

文成公主嫁往西藏之事,《旧唐书·吐蕃传上》有较详细的记载,说明了雄霸西域的赞普(弃宗)弄赞,即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求婚颇费周折的过程:

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始遣使朝贡。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邻国羊同及诸羌并宾伏之。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见德遐,大悦。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使者既返,言于弄赞日:“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弄赞遂与羊同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锋。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于是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屯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又谓其属曰:“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遂进攻松州。都督韩威轻骑觇贼,又为所败,边人大扰。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册府元龟》和《西藏王统记》第二十五章所载与此大致相同。都是说,因为处在唐蕃之间的青海地区的吐谷浑作梗,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求娶公主未成,吐蕃出兵攻击吐谷浑,并以十万或二十万兵屯唐西境的松州(今四川松潘),从两个方面向唐施压。唐太宗为息事宁人,在吐蕃退兵谢罪后,答应通婚,于是唐蕃联娴。

在吐蕃求婚使禄东赞为松赞干布求婚时,留下了他机智地应对考核的有趣故事,即所谓“五难求婚使”。

故事说:当时在长安来求亲的各国使者很多。唐太宗下旨,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国的使者能够解答,就跟哪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绿松石珠子。各国使者正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办法来的时候,只见碌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把蚂蚁放入孔中,吹气,蚂蚁带着丝线,爬过绿珠的九曲孔道,从另一端爬了出来,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混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马驹儿被断绝了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往一起放,饿慌了的马驹儿飞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辨认出来了。

第三道题是要在一天内吃掉一百只羊,并把这一百只羊的皮揉好,还要喝掉一百坛酒。禄东赞找来他的一百名骑从,一整天内,一边小口喝酒,小块吃肉,一边揉皮子,肉吃完了,人还不醉,皮也揉好了。别的使者带的人都酩酊大醉,酒肉都剩下了,皮子也揉不成。禄东赞又赢了。

第四道题是夜晚人宫而能不迷路,禄东赞事先在各处做好暗记,凭这些记号顺利找到出宫的路。

禄东赞通过了四道考题,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年青美貌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事先向寓所女主人询问了公主的体态,心里有了底,临场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一定是事实,但是故事却在藏区广泛流传。藏民很得意自己使臣过人的聪敏,聪明过人的禄东赞因而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至今在许多地方和公主一起被供奉着。总之,这传说故事真实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对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使者的赞美。从贞观八年起求婚,《资治通鉴》明记直到贞观十四年才允婚,中间有六七年之久,故事也曲折反映了禄东赞不辱王命,求婚成功的艰难。  根据《吐蕃王朝世系明鉴》和《智者喜筵》等藏文资料,松赞干布出生于隋大业十三年的丁丑藏历火牛年(617年),十三岁即位的己亥年应为贞观三年(629)。他十六岁壬辰(贞观六年,632年)娶尼泊尔公主。贞观八年(634年)十八岁时第一次向唐提亲,丙申年再派其相禄东赞从西藏出发到唐都长安请婚,时为贞观十年(636年)。《资治通鉴》记明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献黄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西藏王统记》第二十五章《安达·热巴坚事略》有所补充:“唐主遂以文成公主出降,并赐觉阿释迦像及丰厚奁仪而遣往吐蕃。”所说就是公主出嫁时带去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佛教界盛传,等身像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后应徒众要求建造的,是他本人8岁、12岁、15岁等几个年龄段和真身一样大小的佛像。据说是依据佛祖母亲的回忆做的,并由释迦牟尼本人亲自开了光的。藏语称这样的佛像为“觉阿”,英文为“iowo”,供奉“觉阿”的寺庙就被称为“觉康”,英文为“iokang”。汉语习惯称为“大昭寺”。虽然佛祖生前有过不准做偶像崇拜的教诲,但等身像之事,在佛教界久已成定论,不容置疑。

P5-8

序言

我是公主的侍卫

——齐茂椿先生序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时常吟诵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它深刻地表达了许多游子真实的心声。

多年来,旅居国外的我一直梦寐着有朝一日能够回中国,回到家乡。这个梦做了多少年?岁月和马轭上的铃铛纠缠了多少风雨?而我又和自己的思想以及周围的一切做了多少坚强的斗争?终究,我知道自己心的归宿必定是在中国,我一定要回到自己祖先的故土之上。

8年前,我毅然结束了在台湾和美国的事业,决心回到我的家乡——山东发展时,朋友们的反对之声远远高于赞成之声,而我依然带着家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青岛,开始了我在中国创业的第一步。幸运的是我们回归的时候正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蓬勃期,很快我们就在广东、上海、北京、四川、辽宁等地顺利地成立了分公司。我也天天忙着国内、国外到处奔跑,心中都是生意的念头。而每当生意闲暇的时候,我就会省视自己,这样为生意整日奔波着高兴吗?尽管自己在国内的事业很顺利,并一天天壮大。但是,我一点也不快乐,因为,我的灵魂中已经没有了真正的自己。

2000年,一颗可以冲破头颅的种子在我的脑海不停萌动着生机,一种强烈的想要得到精神自由的愿望游历在我的心际。记得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内容是有关抗战时期知识青年的抗日之心,也描写了云南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无论是青年军人振奋人心的豪情斗志还是云南的风土人情,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甚至还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娶一位部落的公主,那样就可以永远地留在西双版纳。正是这本书唤醒了我多年对生活所追求的感觉,带着我的心飞到了令人向往的西双版纳。从此,生意不再是我生命的第一了,我的足迹留在了广袤的西部,我的心放松在清新的大自然里。

6年来,我曾驾车从西安沿“古丝绸之路”直到乌鲁木齐,横穿过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驰骋在内蒙古的草原上;云南、贵州、广西、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风景人文也都一一印入我的心底。更有四次踏上圣地西藏,足迹所至远及阿里、普兰、珠峰,转过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纳木错,滇藏、青藏线永久地与我的生命线一同延伸。从此,西藏已成为我心中最神圣、最纯真的一块土地,尤其是藏族同胞对宗教的那份执着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这里的宗教、历史、人文、地理,以及这里所有的一切,开始更深层次地走入我的生活。特别是拉萨大昭寺内的主供佛“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带这尊佛像进藏的唐代文成公主。有一种神圣的力量驱使我一次次来到西藏,仅仅只是为了到大昭寺参拜这两尊像。是这两尊像,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引导着我开始研读这段历史,愈是深入了解,也愈敬佩文成公主的伟大。我,一个生活在1365年后的八尺男儿,不禁折服于这个只有16岁就入藏的公主。她一生“大义”,为了减少战乱,为了民族团结,为了改善吐蕃人民的生活,为了佛教的传播,阔别了家乡和亲人,走上了高原,来到了拉萨,在这雪域高原上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多少次,她微笑在我的梦里,多少次她忧伤地伫立在我的记忆里,我与她一起微笑、一起流泪,我能为她做些什么?

2005年10月28日,是个无法从我生命里抹去的日子。这一天,人虽在美国芝加哥,心却时刻停留在中国,那种与文成公主一样的思乡之情强烈地侵袭着我,多想立刻回到中国,立即去为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做些什么。嫁给松赞干布后,文成公主就再也没有回过长安,即便在松赞干布英年早逝后,即便是在与她同来西藏的随从们陆续地返回长安,即便唐高宗下旨让她回长安安享晚年,她还是选择了留在西藏,依然孤独地守在松赞干布坟茔的土地上,为吐蕃人民的幸福生活做着自己的努力。而她思乡的愁却时刻浸漫着我不安的心。我要拭去公主思乡的泪水,我要让她的脸上绽放微笑。一个毅然的决定诞生在我的脑海里,“带文成公主和她心中牵挂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一起回长安”!

我太太万乃瑜十分赞成我的想法,她说,只要我快乐,她会支持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在她的支持下,我马上着手策划自己心中的计划。此后的每时每刻,我心中装的所有都会和文成公主重回故乡的计划相关,我的日程表上,写满了自己的思索和行动:

2005年11月17日,第一次为了这个计划踏上去西安的火车;

2005年11月18日早8点,在李银玲的帮助下到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拜访研究唐朝历史的胡戟教授,未得谋面。中午11点,在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教授家中见到教授,和他谈了自己的想法。教授很高兴听到这个计划,表示会帮助我完成这一CASE,并复制了1986年出版的《汉唐古道》给我,提供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

2005年12月7日,在拉萨,凌晨3点就起来草拟了《完成文成公主回长安的心愿》的计划书。下午两点,将此计划呈给大昭寺的尼玛次仁师傅。他很赞赏我的计划,并告诉我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带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的莲花底座还珍藏在西安唯一的一家藏传佛教寺庙——广仁寺里,并介绍我去见广仁寺的仁钦扎木苏上师;

12月12日,在北京拜见了雍和宫的加木扬·吐布丹主持,并在释迦牟尼平民佛面前发愿一定要完成此愿;

12月13日,和朋友王国盛讨论此事,计划再去西安联系相关部门,进一步商磋;

12月25日一早到西安,去了法门寺,许愿要完成心愿;

12月26日在广仁寺见到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的原莲花底座;

2006年1月16日,一早从北京西到西安,8点半在广仁寺见到了乌日根师傅、白音仓师傅,了解到他们几年前就有雕刻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的愿望。我们都认为:因缘已到,时机成熟;

1月17日,我与乌日根、白音仓师傅商量了关于佛像雕刻的相关分工事宜,由我来主要负责紫檀木的购置。自此之后,我一直马不停蹄地多次往返在上海、深圳等地,以寻找适合雕刻的紫檀木,直至2月16日,将所需木料全部切割好,发送往西安广仁寺;

3月28日,在北京,第一次正式见到了广仁寺的仁钦扎木苏上师,并商定6月与雕刻师傅陈伟阳一起去西藏,具体商量佛像雕刻的尺寸等事宜;

6月5日抵藏,之后连续几日分别会见了尼玛次仁师傅、旦增仁波切师傅,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有了更详尽的“重走唐蕃古道”的计划;

从2005年10月28日开始后整整一年的巨细记忆我都珍藏着,先后8次到西安,4次去西藏,得到了西安广仁寺仁钦扎木苏上师、白音仓师傅、乌日根师傅等人的全力配合,也得到西藏大昭寺管委会副主任尼玛次仁、北京雍和宫加木扬·吐布丹主持、哲蚌寺旦增仁波切师傅的祝福与帮助,我们得以顺利地用紫檀木雕刻了一尊尺寸、外型、神态完全和大昭寺所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一样的佛像,用樱桃木雕刻了“文成公主”像。成像被运往拉萨大昭寺内装藏,并供奉在原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的正对面七天七夜。

2006年10月15日,大昭寺迎来了难得的盛大法会,这法会正是为这尊新雕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像所举行的盛大开光典礼。著名的阿钦仁波切和旦增仁波切师傅都全程参加了历时8小时之久的开光典礼,大昭寺的主持和所有的高僧都在法会上诵经。旦增仁波切还高度评价我们迎请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回长安的护法活动,坦言这次活动必将积极地促进西安的繁荣与昌盛。10月16日,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像在大批从西安和全国各地专程赶来的迎请团员们的簇拥护送下,踏上了公主当年进藏时所走的“唐蕃古道”,踏上了这段绵延了千载汉藏情谊的回乡路。

昔日的唐蕃古道,今朝已经成为通车的进藏路线。迎请团一行由拉萨经那曲、东转索县、丁青、类乌齐,北上囊谦、玉树、玛多、倒淌河、日月山,东转西宁、民和、古鄯、永靖、临夏、广河、临洮、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天水,北上清水、张家川,东转固关、陇县、千阳、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咸阳,历时12天跋涉后抵达西安,一路走过3500多公里。

在这3500公里的路上,我随时都守护在文成公主的身边,寸步不离地为她念佛。与她一起看风景,同行的团员们把我称为“文成公主的侍卫”,而我的意念以及实际的行动也的确把自己当成了文成公主的侍卫,忠诚地护卫着她顺利地回到长安!这一路,有艰辛的翻越,更有如画的风景,特别在那曲到类乌齐这段十分艰难的路程上,我们被绝美的风景震撼着,那素洁庄严的巍峨雪山,那漫谷而行的静静河流,那缤纷绚烂的植被色彩,装点着整个“唐蕃古道”。

古道幽长,护法情真。我们一处处地寻找并造访与文成公主有关的点滴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痕迹。每到一处,我们都会请文成公主出来看一看历史的昨天和今天,是天有感应吧,每每公主走出的时候,一些奇特的事情就会发生。在青海玉树文成公主庙,本是晴空万里的,公主一出来却突然地下了冰雹。在塔尔寺,晴日之下突然就风来落雨,霏霏细雨正如公主潸潸的泪水。这些自然现象惊人地与公主的出现巧逢着,让人感叹不已。

天造的巧合也一同发生在这个计划中。2006年10月29日17时,文成公主和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被平安地护送回到了西安广仁寺,而这个时间与我在美国下定决心做这件事情的2005年10月28日,在调整两地时差之后相隔整整一年,不多一天不少一日。这是上天安排我在这完整的一年里完成一个长久以来的梦想,得以圆全完满。这一年里,是文成公主在引导着我把自己的精神送到西藏去涤荡,是西藏的太阳温暖地沐浴着岁月沧桑的我,让人抖擞、振奋;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惠泽着我以及天下所有信徒,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感受生活的怡然。

文成公主和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能够平安地回到西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感谢的很多:他们有广仁寺、大昭寺的师父们,有迎请团的团员们,有为迎请团导航的西安越野e族陕西大队的全体成员,有驾驶佛车的两位司机以及依维柯的三位司机师傅们

如今,文成公主和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已经被供奉在西安广仁寺。因为“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了广仁寺,我也希望文成公主和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的落座西安,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临这里,礼拜佛祖,参拜文成公主。

回首昨天,我知道,这一年是我人生最自我、最快乐的一年。

面对未来,我感应,高贵的文成公主与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将永远带着慈爱的微笑祝福我们,并陪伴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平安地行走!

二O0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