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伯苓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伯苓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伯苓,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国现代奇偶碍于的一位创造者;中国奥运先驱者、南开大学及其系列学校创办者;曹禺、老舍、梅贻琦、吴大猷、范文澜、熊十力等皆出其门下。张伯苓自述》是本书作者张伯苓的经历自述。全书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生平、信仰与家庭。主要内容包含作者自己的宗教信仰与爱国等内容;第二部分:南开十年。主要介绍了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以及四十年南开学校的回顾等内容;第三部分:青年、人生、教育。主要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谈青年教育等内容;第四部分:社会、团体、国家。最后一部分:东方、西方、世界。《张伯苓自述》一书作者从多方面表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内容推荐

《张伯苓自述》是本书作者张伯苓的经历自述。全书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生平、信仰与家庭。主要内容包含作者自己的宗教信仰与爱国等内容;第二部分:南开十年。主要介绍了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以及四十年南开学校的回顾等内容;第三部分:青年、人生、教育。主要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谈青年教育等内容;第四部分:社会、团体、国家。最后一部分:东方、西方、世界。《张伯苓自述》一书作者从多方面表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目录

第一编 生平、信仰与家庭

 自述信道之理由

 基督教与爱国

 结婚四十年自述

第二编 南开四十年

 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

一 南开学校教育宗旨及其教授管理之方法

二 爱学校

 南开学校中学部第八次毕业式训词

 本学期之政策

 旧中国之新希望与旧南开之新责任

 教育宗旨当本国情而定

 在南开乐贤会上对学生家长的演说

 在南开学校全体教职员会上的开会词

 对南开学校出版部的希望

 南开大学第四学年始业式演说词

 改造南开

 振兴实业,增进物质文明

 南开学校的教育方针

 当前的时局及南开的训练方针

 在南开学校庆祝二十周年游艺会上的讲话

 教育为改造中国之根本办法

 关于师生合作问题

 南开女中学新校舍建立基石礼开会词

 今后南开的新使命

 为辞职、复职致南开中学董事、教职员书

一 致董事书

二 辞职布告

三 复董事书

四 致教职员书

五 复职布告

 学校是大家的学校

 中国的富强之路

 要务实,不尚空谈

 在校友秋宴会上的讲话

 教育发展力求质精

 提倡课外学术观摩活动

 学生应以德智体三事为自立基础

 南开的目的与南开的精神

 对于南开校友的展望

 认识环境,努力干去

 我们要振作起来

一 经过

二 将来的希望

 南开的精神愈益奋励

 在武汉南开校友公宴会上的演词

 武汉归来

 南开校友与中国前途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绪言

  一 创校动机

  二 办学目的

  三 训练方针

  四 学校略史

  五 检讨工作

  六 发展原因

  七 结论

 南开学校未来之计划

 回顾过去,瞻望将来

 世界、中国、南开

 在公能学会第一次讲演会致词

 遗嘱

第三编 青年、人生、教育

 教育家之机会

 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诰诸生诫

 舞台、学校和世界

 怎样改正过错

 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欲强中国,端赖新少年

 以社会之进步为教育之目的

 做事之方法

 本校教育政策

 解决世界大难题要在教育

 教育者当注重人格感化

 青年的择业、婚姻和信仰

 择交问题

 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

 熏陶人格是根本

 学行合一

 今后之我国体育

 第四编社会、团体、国家

 吾之救国药

 中国之第一要策在培养干才

 毕业班训词

 改造中国须去旧材料用新方法

 要打算进步必须改组

 坚卓不拔发展进取

 在南开学校舒城同乡会上的演说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开会词

 中国之将来希望纯在人才

 中国革命与改造及吾人今后之机会与责任

 在南开学校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社会调查的目的和组织

 东北事件与吾人应持之态度

 吾人应有之认识与努力

 在重庆南开中学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二十二周年大会上的训词

 第五编东方、西方、世界

 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归来演说

 留日南开同学欢迎会演说

 中国教育之两大需要

 访美感想

 在南开中学高级修身班上的演说

 体育运动会的缘起和发展

 中国之现状

试读章节

结婚四十年自述(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我本是出身于寒士家庭中的一个子弟,父亲是一个教书的先生。教书的和穷字向来不分家,所以同时我的母亲,还要用十指来帮忙她的丈夫,去接收一点外活来做做。我有两个妹妹,一位嫁了马千里,一位嫁了一个姓黄的。一个弟弟,那便是仲述。当然完全是一个旧家庭。

在我十九岁的时候,我就结婚了,也就在那年冬天,我的第一个太太就死去了,从结婚到续弦,中间不过十八天的功夫。那十八天,就从糊里糊涂中过去。我常想假若我是一个女人,而又是在旧环境中,过了糊里糊涂的十八天,便要一辈子糊里糊涂的守节守了下去,岂不是一件笑话。但我们可以想到这种笑话中的主人,是随时随地不难找到的。

我到二十一岁的阴历正月二十一日,又和现在的太太结了婚。向来续弦,一定丈夫比妻子要大。但我们却是例外,她却比我大了三岁。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的职业是一样的,也是教书的,这正称得起是门当户对。

她到我家的时候,我的弟弟仲述,才不过四岁,她常把他背在身上的。

 我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很慈善的老太太,不过喜欢爽快,脾气有点燥。家里又没有钱。那个环境,确实是不大容易对付;但是她向来没和我说过一句话,关于她的任何困难。家里实在没钱用了,我的母亲有时就拿自己和她的东西去当,她知道家里的贫乏和婆母的苦心,她为安慰老人,假作不知。她向来不看重物质,所以也并不寻找;而母亲等到有钱的时候,便又悄悄地赎出来,给她放在原处。例如这种事,她并不告诉我知道。到了后来家境稍为充裕了,她并不再感觉困难了,才渐渐的当闲话,偶尔和我谈谈。我才知道过去母亲和她都曾经受过许多艰难。  我那时正在北洋水师学堂,常在船上,不能常回家。如果回家的时候,她尽说许多足以使我愁烦的家庭琐事,岂不两个人就减少了快乐,反觉得索然了吗?要是她再哭一场,我真不知将何以自处,但她并不如此,她始终认定了只有夫妇俩的情感要紧,其余都可以不管,所以便一切索性不说。这算盘打得我以为顶对,顶对!我觉得她最可以称道的,就是她应付旧家庭甚为得体而又不使我知道一点的这一点。

我自己是一个办教育的人,办教育自然也就是教书,教书不能发财,办教育也就不能发财。当我自己开始养家时,我就告诉她,钱不要花过了头,尤其不要使我分心去想家里的钱不够花,所以几十年之内,我家里在极经济的支付状况下,是无时无钱的,说不定,也许是我给的过多了罢?的确,她向来不曾和我提过一个钱字。这一点,帮助我很大。假使她不能不向我提钱,而我又时时为家里用钱打算,我也就不会专心于我的教育事业了,特别是在赚钱还不多的时候。钱,这个东西,是没个够的,那要看你怎么用。

她持家常然十分节俭,但对我却很优厚,例如她在这四十年中,就是常为我预备些好吃的食品,孩子们却并不在内。

我对于孩子们,没有功夫去看管他们,都是由她看管大的,她不识字,不能教育,但是常识却十分丰富,而且理解非常清晰,孩子们对于他们的母亲,都是十分敬爱的。

她教育小孩子有三种规定:一、宁肯饭菜做得好些,但绝不许买零嘴吃。二、绝对不许说诳话。三、用钱只要有理由,准给;没理由,准不给。

孩子们都穿布衣服,就是现在他们做了事,这种良好的习惯还存在着。向例老大的衣服,再留给老二穿,老二的衣服留给老三穿。但是后来长成了人,我的三儿子却比二儿子高,四儿子又比三儿子高,这却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记得有一次老四向他的母亲要求:“来件新棉袍罢!我穿完了再给三哥,再给二哥,大哥,倒着穿回去不一样吗?”我想起来就要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她教子、持家之一斑。

孩子们小的时候,当然爱闹,所以当我在家时,他们的母亲怕惊扰了我,便领了他们到别处去。她对于孩子们是不常说的,她觉到总说并不好,那样会减去了孩子们的羞愧心和改过。我对他们偶尔打过,但次数极少,也可以说因为他们有了好母亲,他们就用不着我去管教了。

我的四个儿子,在她的管教之下,如今都成了人,大的又作了教书的先生,二的仍来经商,现在是从政了,四的在中央航校,现在也毕了业,总算都有了相当的成就。三的现在是正在养病时间,他生的是肺病,多少名医都治不了,而且几乎认定了命运已无可挽回,而他的母亲却自信母爱一定可以使他起死回生。果然,她那伟大的母爱,就使他日渐壮健起来。这四十年中,她为了四个儿子,真不知费了多少心血!

 她最使我满意的,就是四十年来对我时时、事事的安慰。我最近这几年,命运的确不错,但前几年,有许多时候是遭着失败,也不知碰了多少钉子。我每次钉子来的时候,总抱着不说话的态度,在我沉默的期间,她每次是如何地安慰我!劝我!她总爱说:“不要紧,什么事情过去就好了!”这话的确对!的确有道理。在我每次碰了钉子被她劝解以后,接着便是另一个新的开展,回回都如了她的预料:“过去就好了。”她增加了我的勇气和自信心!

家庭本是一个人工作后回来休息的地方,当然应该有一个愉快的环境才对,如果家庭是一个别扭的家庭,那就一定不能增加他工作的效率。我在家里,四十年来,向来不曾生过一点气,这便是她最大的功绩、我最大的安慰。因为这样,我做事的心,才不被分化,才永远是个整个的,她的确帮助我工作增加不少效率;但她不像一切新式女太太一样,只会安慰丈夫而并不负其他的一切家庭责任。

我对于自己的衣服,向来是不会想的,什么都是她替我预备。现在钱稍微松动了,还好办,从前量人为出的时候,她也都预备得很周全、熨帖。我向来却不曾注意过她的一切事。她又不合新式的太太们意见一样,对于丈夫,并没有:“你应当伺候我!”的观念。

四十年来,我们未曾打过一次架,就是偶尔有见解不同的地方,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就她的常识论,我觉得比读过书的妇女还要高一点。我真幸运有这么一位太太,如果不是这样一个人,恐怕这一生,我什么也做不成了。

四十年里,我每天回到家中,是完全休息着,十分舒服,十分安慰。因为有了她,不知省了我多少事:父母,她替我侍奉了;子女,她替我抚养了。我真应该对她表示十二分的谢意。

“我尊敬她,我佩服她,佩服她的算盘打得的确不错!”

(《益世报》,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参见《南大

副刊》第五十四期,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P10-14

序言

某少负不羁。父老见之者,辄目为聪颖。以此自恃,每与人谈论,必多方辩驳。举一切神道佛仙,皆不折服,遂渐成一玩世之人。此二十岁以前之事,而放肆可知。然据一己之思想,人之生必非偶然而来,故未免自用。至二十三岁,.从严范孙先生游。严先生为人甚道学。闻余所谈,颇不以为是。尝谓余日:子之言皆不着服语也,以太直率无文故云。盖某固直情径行。言论所及,求诸人世,有万万不能行者,遂渐生一厌世之心。幸尚未人世俗名利之圈内,迷途未远。然尝细心体会,人在世间,无非生老病死,古今一辙。言念及此,遂厌世之极,甚有愿绝人间传种之意,自亦不解其谬。有时研究心理学,而心理学不足为我之乐。讲求明学四书,而明学四书不足慰我之心。世俗既非所好家庭之乐,亦不足以解我厌世之思想。

数年(六年)前,已与青年会总干事格林先生相识(入格林先生之查经班),谈及基督教新旧二约。窃以为浅薄无味(视华文圣经笔意太劣)。其他宗教家者,向余谈道。余亦不信,更以各种言语诘之,多方问难。方寸中有一无神之见存,妄揣如果有神,何不灭绝魔鬼,免其扰世害人。古时奇迹,何不有于今日,使我见而信之,即读英文圣经,亦不得其意旨。

迨监督私立第一中学时(堂中英文教员,初由青年会中担任,后亦由之延聘),与饶柏森君往还,并请郝君瑞满同在敝学堂助教,相劝而善。初仅佩服其学问,若论道德,终疑其不及中华,然往往动于其言之有力。此时之张伯苓,仍系好高欲强。譬如作一事,为人所难能者,而己独任之,究则事未就而心已灰。因见青年会诸君,孜孜矻矻,乐善不倦。遂叩其为善之目的。彼云为求上帝喜悦。余则曰:此犹有邀福之意也。孰若无所为而为善者之光明正大,不较宗教尤高一层乎?然自揣名利不足以缚我心身,名利之外所愿成就之事,每至有初鲜终,缺少坚忍之力。他人亦然。盖欲修善德,其境极苦,独力不支,必至中止(丁未之春,先生得伤寒症,养病于医院内,饶君与其余诸君,时时访问之,君好读科学书)。嗣得饶柏森先生赠以《事物原理》一册,系美国大学校长海得所著,以哲理统全世界之事物而发明之。其书颇佳。余虽乐看是书,究不信夫教理。是时先生又看《耶稣传》一书。伏前为学台派赴渔业博览会,借资游历。因就格林先生处谘访一切。格公复以道理相劝,倾谈者久之,意犹未决,伏假中随格饶二君往北戴河小住一星期,远避尘嚣,静养脑力。乘暇翻阅圣经,潜心默会,冀得了悟。旋津之前一日,往别诸君,勉从诸君祈祷。余亦自祷日,上帝如能使我明道,必信服,且愿遍传中国,劝人尽知有上帝。此语近虚而确系实意。自一祷之后。颇有感动.心中愉快异常。自此恍然大悟,实觉今是昨非,愿将一己之身心,全付之上帝而始妥。无怪泰西各国生理法政天算格物诸科学,著名博士毕生研究,莫能出此范围,违道断难自圆其说。盖身心灵三者合为一完人。分言之,各有其妙用。譬如持重须用身力,欲以思想代之不可;演算须用心力,若以运动代之不能;进而上之推论,纯灵之上帝,应以灵以诚对越之;自然之理也。彼徒恃脑力,浅近之思想囿于耳闻目见之迹者,乌足以测其神妙。归途兴会淋漓,思若泉涌,想尽人皆有至宝之灵性,可以对越上帝,不善用之,殊为可惜。诚能以信仰之心祈祷,则必屏除私智,广收佳果。

某今者每日早晚祈祷两次,所得效验,可举五要征之:一心中之平安如操左券;二能知己过,毫无遁情;三读天道经,渐觉有味;四如获重生,觉有神力之助,能胜物欲,曩者有志未逮者,今竟改良自新矣;五信有永生,所谓永生者,关于属灵之世界,其幸福无穷不在世界饮食之乐,居处之安也。令我信依盼望最有价值者即永生。吾人同具灵明即皆有得永生之资格,甚愿人人能得此福乐安平;如其不得,可惜孰甚焉!然而求则得之,不求则不得也。天下事未有无因而至者。永生何独不然。方之人欲渡河,必经板桥,犹疑生畏,难登彼岸;若勇往直前,则为过来人,乃知无非如此,并无险也。余为斯言,并非欺人,亦非因脑筋伤暑,侈口妄谈。实缘在有全能全知之主宰,以宗教普度斯人。故不敢徘徊于玩世派中,且深信重生之奥义,及将来永生之希望,亦不敢流连于厌世派中。盖玩世之张伯苓,一变而为厌世之张伯苓,再变而为乐天之张伯苓矣!由是静观自得,对于家庭、州里、蛮貊,无往而非乐境,一心向道,谓之有我可,谓之无我亦可。惟期以身心全献之上帝,待上帝复赐以新灵,则我始见真我也。某宗耶稣日浅,非敢有所宣讲。兹仅据己之实验,来相印证。诸君其谅之。

(南开《青年报》第一期,一九一六年十月;参考仲

子凤编《明道集》,一九二一年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