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摘编著的《家国往事(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是《作家文摘》20年精彩文章的摘编集成,文章作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口述者,回忆了毛泽东、朱德、陈毅、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丁玲、杨沫、沈从文等知识分子的事迹,对他们的性格,和在当时风雨如磐的岁月中的所思和所为进行了揭秘和解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史实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国往事(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作家文摘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家文摘编著的《家国往事(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是《作家文摘》20年精彩文章的摘编集成,文章作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口述者,回忆了毛泽东、朱德、陈毅、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丁玲、杨沫、沈从文等知识分子的事迹,对他们的性格,和在当时风雨如磐的岁月中的所思和所为进行了揭秘和解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史实价值。 内容推荐 作家文摘编著的《家国往事(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为《作家文摘》20年来高层人物的亲友与身边工作人员的真情回忆,见证了高层人物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同时,在家庭生活、子女成长、性格情感、师友交往等方面温暖的生活细节。 无情未必真豪杰。《家国往事(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中高层人物的亲情、挚爱,同样令人动容。 目录 政坛风雨 我对华国锋的印象 我所知道的彭真 我给毛主席当秘书 江青秘书回忆:我在年 我所知道的冀朝鼎 我知道的杨献珍 将帅传奇 父亲朱德在庐山会议前后 女儿眼中的父亲刘伯承 记忆中的父亲陈毅 岁寒心——回忆我的父亲黄克诚 开国上将陈士榘的传奇经历 父亲李天佑与林彪 父亲苏振华的三次婚姻 高岗五虎将之首张秀山——女儿张元生讲述父亲的遭遇 父亲钟伟 父辈往昔 我的伯父周恩来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 无大爱,何以言割舍——写在父亲乌兰夫百年诞辰之际 秦铁:我的父亲博古 我的公公邵力子 父亲廖承志与母亲经普椿挚爱一生 建人叔叔的婚姻 “阿丕”叔叔 “铁打的江山,为哈硬是要搞垮!”——回忆祖父刘文辉 李雪峰和我父亲纪登奎的一段往事 我的父亲潘光旦 我的叔叔乔冠华 父亲徐韬和江青共事的那些年 父亲焦菊隐与石评梅、林素珊 我与继母廖静文 我所知道的《海瑞罢官》与吴晗伯伯的劫难 公公杜宣和他的女朋友们 特殊年代的亲情——资中筠谈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冯友兰 父亲是知识分子 松柏岁寒心——写在父亲陈白尘百年诞辰之际 父亲张伯驹的婚姻 父女如影 母爱无疆 在母亲丁玲遭批判的日子里 母亲杨沫 我的母亲上官云珠:不尽往事红尘里 回忆母亲丁一岚 情同手足 忆大哥秦基伟 姐姐眼里的王元化 我和维世的最后三次见面 长空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周年 师友之间 想起郭小川 留在太平湖的记忆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我所知道的周谷城先生 追忆故友金山和孙维世 一路之隔,两家悲欢——忆马寅初先生 兰畦之路 回忆世交孙炳文一家 追忆沈从文与萧乾 私人叙述 我和陈昌浩共同生活的日子 曾志回忆:我与陶铸 在延安和家英相识相爱的日子 我用亲情唤回杨帆 我与沙飞的悲欢离合 钻石婚杂忆 我和艾青的故事 风雨落花——忆梁白波 我与梁思成 试读章节 1975年9月26日,胡耀邦拿着《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向国务院汇报,邓小平是主要听取汇报的人,所有的副总理都来了,中央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其中包括我也列席了。这时候华国锋在国务院主管科学院的工作。在胡耀邦等人汇报的过程中许多人插话,他没有插话。在汇报完了之后,他第一个作长篇发言,我觉得他讲得不错,从他的讲话中可以听出他对科学院的情况知道得不少,话讲得也很清楚,理解也可以。那次汇报会上我对他的印象,同在帮他起草讲话时留下的印象和以后帮他起草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印象都是一致的。 第二个印象是关于他胆小怯弱方面的,这是在“批邓”过程中观察到的。这次汇报后不久,“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来了,邓小平主持的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就由他代替,这时他的权力是很大的。 当时中国科学院有个造反派头头叫×××,他原先是个小干部,可是他敢向华国锋提出问题,说华政治上有问题,在科学院工作上跟着邓小平走,根据就是在胡耀邦向邓小平汇报科学院工作时华国锋的那个发言,而这个发言是有记录的,白纸黑字。对×××的攻击,华国锋完全可以采取藐视态度,不予理睬,或者找一个借口整×××。可是华国锋却为自己辩护,说那天国务院开会时他刚从西藏回到北京,《汇报提纲》是到了会场后才看到的,他来不及准备,即席讲了些话,而且记录得很差,记的不都是他讲的话。我是那个汇报会的参加者,应该说那个记录记得是很好的。华在中国科学院针对×××说这番话时,我虽没有在场,但是科学院的人直接告诉了我,我认为不会错。知道这件事后,我有两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那时他是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连~个小小的造反派头头都怕;另一方面是感到他不是个“厉害”的人,是一个不会“整人”的人,比较忠厚。他不但不必去表白自己,也不必说那些与事实不相符的话。那天听汇报作了不少插话和发言的副总理不只是他一个,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谷牧都插了话,别人都沉得住气,他何必去解释。除非我了解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如果完全属实,我觉得他实在太胆小了。 没有想到,不到一年,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一举被粉碎。大家都知道华国锋、叶剑英同志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华国锋当时能下这样一个决心,并把这件事办成,确实不容易。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想人不可以貌相。 粉碎“四人帮”后,他已经是毛泽东的接班人。我们党内就有这样一些喜欢抬轿子、吹喇叭的人,用过去对待毛泽东的态度对待他,称他为“英明领袖”。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人去大庆参观,看到那里的展室对他大搞个人崇拜,非常突出。有一段时间,报刊上、文艺节目里乃至小学教科书上,都充斥着歌颂华国锋的内容。我列席十一届二中全会,分组会上有好几个人发表意见,主张在我国宪法的序言里写进华国锋的名字。 这样的现象一时问很多,我还记得一些很突出的事情。比如《广西日报》在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时候,华国锋为这张报纸题了报名,结果第二天的报纸上有三个套红的报头,即除了报头套红外,华的题字在第一版上登出时也要套红,还因为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报道要登头条,因此原来三版也改成头版,又多了一个套红报头,这样的事情是很突出的。但是我又觉得这不能全怪他,或者说不能主要怪他,因为这是毛泽东时代就有的现象,说得远一些,是斯大林时代就有的现象。要华国锋坚决反对这种封建残余,我认为是难以做到的。他是靠毛泽东“你办事,我放心”这几个字来接班的,怎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那一段时间内,《人民日报》和其他报刊在报道中、在文章中,同华国锋对着干的东西不少,可是华国锋并没有去整这些传媒。这一点至今也还有对华国锋的好评。我认为在三中全会闭幕会上他讲那样一篇话,是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我对华国锋有比较好的印象,不过他太容易受人左右了。 他下台后,我有时在会场上、有时在北京医院里遇见他,我对他总是很友好的,虽然我对他的有些主张曾经是坚决反对的。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