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风速大小都是按相对地球(静止)算出来的,事实上地面上的风还受到地转风的影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温度所受到的地转风大小是不相同的,由于地转风无时无刻地都影响着相对风,使得流动的风速大小、风向、风压等都在随机改变,所以才产生了东风、西风、南风和北风等。这些流动的风再遇到障碍物时产生环流、涡流和散度及正压流。张培信编著的《建筑结构与风荷载》对这些流动的现象较详细、系统与众不同地加以叙述。
目前中国实施多年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关于风荷载的一些技术规定和应用,仅限于常规的一般工程和一般超限高层建筑(300~400 m),张培信编著的《建筑结构与风荷载》则与众不同地提示了全球风系和地(球)转风,与现行的低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建立了某种空间联系,通过50年和100年一遇的两个风荷载例子,运用统计概率理论计算,验证低空风压荷载是否遵守正态分布、极值工型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并通过超限高层建筑“上海中心”(650 m高度)实践例子的计算和研究,建立了突破GB 50009—2001所规定的超限高层建筑高度变化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且与现行的风荷载规范所规定的梯度风高度450 m的比较,证明可将A、B、C、D四类地面粗糙度的梯度风高度提高到650 m,同时也证明与国际风洞试验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说明了此理论计算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本书为国家有关部门修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风荷载所规定的梯度风高度由450 m提高到650 m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建筑结构与风荷载》共分六章,包括:全球风系,地(球)转风,风荷载与建筑结构,环流、涡流、散度,风荷载统计方法,650 m超限高层实例计算,此外书后附表还收录了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表、气象上常用的物理常数等。
本书可供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土建、工程力学、桥梁结构等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土木结构工程师和有关对风荷载有兴趣的研究者与应用者提供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