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资深专家深度剖析,雷曼集团高层员工讲述自己的故事……
雷曼破产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经济大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虽然媒体报道很多,但是事件本身错综复杂,并且涉及到许多非常专业化的概念。该书作者均在华尔街各类机构工作,用原汁原味的中文全面解释此次危机,以实际操作为基础、资料翔实、解释权威,为读者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别了雷曼兄弟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李溦//黄小军//赵艳洁//李勇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尔街资深专家深度剖析,雷曼集团高层员工讲述自己的故事…… 雷曼破产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经济大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虽然媒体报道很多,但是事件本身错综复杂,并且涉及到许多非常专业化的概念。该书作者均在华尔街各类机构工作,用原汁原味的中文全面解释此次危机,以实际操作为基础、资料翔实、解释权威,为读者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内容推荐 2008年10月6日,雷曼集团总裁福尔德先生在纽约南区破产法庭向美国国会就雷曼集团申请破产保护一案进行了听证演讲。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福尔德对雷曼集团158年的兴衰荣辱做出了自己真切的总结。字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高达1500亿美金的短期流动性储备,缘何流动性危机谣言四起? 知名对冲基金绿灯资本为何单挑雷曼集团?次债之毒世人皆知,雷曼真的视而不见和束手无策么?到底是什么鲜为人知的毒中之毒阻吓了所有可能的买家?华尔街上好人一向自有好报?又为何树敌无数的贝尔斯登被慷慨解囊,而积极参加了长期资本救助的雷曼却鹿死街头?19家机构同列美联储“不可倒下”之“黑”名单,鲍尔森为何厚此薄彼? 本书将通过对多名雷曼高层员工以及和雷曼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相关人士的联合访谈,结合4名华尔街资深专家多年从业经验, 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商业模型,管理团队,房地产,政府监管,会计准则,国际资金流动,和市场竞争等多个视角,对雷曼帝国从几度辉煌到轰然倒下,用第一手资料,第一流分析,在第一时间,为广大中国金融从业人士和金融爱好者们,提供最详尽的解密!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孤家寡人。穷途末路 第1章 晚安,好运 掘墓人的咒语 第2章 19条命的老猫 第1条命 雷曼小铺 第2条命 雷曼棉花 第3条命 北上纽约 第4条命 南北战争 第5条命 期货之家 第6条命 进阶投行 第7条命 商贸结束 第8条命 与高盛合作 第9条命 跑赢大牛市 第10条命 躲过大萧条 第11条命 走向世界 第12条命 群龙无首 第13条命 大腕云集 第14条命 相煎何太急 第15条命 死路一条 第16条命 “逼嫁”运通 第17条命 劫后余生 第18条命 飞黄腾达 第19条命 “9.11”恐怖袭击 第二部分 风声鹤唳,百口莫辩 第3章 从流动性危机到偿付性危机 下一个是谁? 雷曼告别华尔街100天倒计时 “阿喀琉斯之踵”和非理性繁荣 第4章 防不胜防,空头袭击 “作空专家”绿灯资本 美女和野兽 空头袭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唇亡齿寒,相依为命 第三部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5章 天使还是恶魔——次贷危机的背后(上) 从婴儿潮到开曼群岛——按揭抵押债券的兴衰荣辱 雷曼出马 举世疯狂 第6章 天使还是恶魔——次贷危机的背后(下) 风雨欲来 血雨腥风 风险白皮书 从“盯市”到“盯模”到“盯零”——第157号 会计准则 无巧不成书——系统性失败 第7章 商业不动产贷款抵押债券一鲜为人 知的致命毒瘤 埋下苦种 急转而下 定时炸弹 第8章 鬼手魅影一信用违约掉期 洛浦精灵慑,邙山鬼魅愁 信用违约掉期——“简单”的保险合同 从保险合同到下注赌具 被忽略的风险 旋涡中心——按揭贷款抵押债券市场里的信用违 约掉期 第四部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9章 美国政府的袖手旁观 美联储 大到不能让它倒下 好人好报,吉星高照 好人不长命,坏人人襁褓 缘何救此不救彼——保尔森的难题 第10章 偶然中的必然(上)——单线投行模 式的致命缺陷 爱恨情仇——商业控股银行和独立投行 10个瓶子9个盖——融资渠道先天不足 抵押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 融资来源的不稳定性 融资成本的不稳定性 超高杠杆——盈利模式刀口舔血 貌合神离——资产负债匹配缺陷 盯市价格——会计准则雪上加霜 向高盛看齐——宏观决策铤而走险 卷土重来 第11章 偶然中的必然(下)——宏观信贷周期 看图说话:三个圆圈的故事 尾声 “不在泡沫中爆发,就在泡沫中灭亡” 教训之一:聪明反被聪明误——金融创新过度 教训之二:龟兔赛跑——现有监管模式的失败 教训之三:认识黑天鹅——现代风险管理启示 教训之四:奖金,权力,嗜血成性——公司治理机制致命缺陷 附录 雷曼历史荣誉与历史股价 雷曼大事简记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政府的救助措施简要回顾 后记 试读章节 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发布《2008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该法案宜布拨款3 000亿美元在联邦住房管理局管理下建立专项基金,为40万个逾期未还按揭贷款的家庭提供担保;该法案还授权美国财政部可以“无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并承诺在必要时刻美国政府将出资购买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此外,该法案还计划向地方政府提供应急基金,用于购买空置、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产,出租或低价出售给低收入家庭。 进入9月以来,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国内的次债危机演变成一场世纪罕见的金融海啸,席卷全世界。面对这一史无前例的市场恐慌形势,美国政府推出一个义一个的对策,令人目不暇接。 起初,美国政府强制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7日,美国财政部宦布计划向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多达2 000亿美元的资金,并提高其信贷额度;同时两房的监管机构联邦住房金融局将接手两家公司的管理权。财政部还计划买进“两房”发行的贷款抵押债券,以便降低购房者的信贷成本,但并未透露具体数额。 为了确保“两房”不会出现资金短缺,财政部同意立即从每家公司各收购10亿美元的优先股,这些优先股年股息率为10%,同时还保证财政部有权以“微不足道的价格”收购“两房”79.9%的普通股。除此之外,财政部还准备必要时收购每家公州至多1000亿美元的优先股,不过财政部表示预计两家公司不会需要这么多的资金。 财政部还宣布,准备在有需要的时候向房利美、房地美和12家地区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提供短期贷款。这12家地区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是由国会创建的合作组织,帮助银行为住房提供抵押贷款。这笔贷款将由贷款抵押债券或其他获批的抵押品支持,利率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0.50个百分点。 这一接管表明联邦政府将直接站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已经发放或担保的大量美国住房贷款的背后,这些住房贷款的总规模大概为5.3万亿美元,几乎占到美国所有住房贷款余额的50%。 在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之后,雷曼兄弟爆出偿付性问题,由于引资失败,加上美国政府拒绝救援——理由是政府再次出手救助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增加,而政府已在3月救助贝尔斯登,市场应该有足够的准备来迎接霄曼兄弟的最坏结果,美国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在9月14日的最后关头退出厂收购计划,雷曼无奈在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 雷曼兄弟的破产对全球的金融体系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冲击:全球股市暴跌,信用市场陷入停顿,短期利率飞涨,此前已经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罔际集团在信用评级被下调之后更是岌岌可危。由于担心美国国际集团的倒闭会在整个金融市场引发灾难性后果,美联储于9月16日晚间宣布,美联储将为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的贷款,贷款期限为两年,以美国国际集团的所有资产作为担保,美国国际集团在两年之内通过出售资产来偿还这笔贷款。美国政府还将持有美国国际集团79.9%的股权,并有权否决美国国际集团向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支付的股息。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戏剧性的转变,仅仅在两天之前财政部还断然拒绝向雷曼兄弟提供财政支持,导致其宣布破产。 9月17口,货币市场共同基金——Primary Fund的价格跌破1美元,只值97美分,主要原因是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该基金所持有的原本价值为7.85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债券变得一文不值。此前,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被投资者认为是最安全的短期投资产品之一。 9月1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一项大规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救助计划,此举旨在缓解市场对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波及传统安全资产的担忧情绪。根据这项计划,财政部将为符合要求的公开发行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资产提供保险。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必须支付费用才能加入这项计划。财政部可以动用外汇平准基金中至多500亿美元资金为这一保险计划提供支持。财政部发布公告称,此举应该会提振市场信心,缓解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损失承受能力的担忧。 在财政部公布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救助计划的同时,9月19日,美联储宣布了设立自2007年12月以来的第四项金融创新工具——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简称AMLF)。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是向存款机构和银行控股公司提供的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购买高质量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简称ABCP)的一种贷款,以所购买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作为抵押品,贷款利率为贴现率,贷款期限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到期日。美联储设立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的目的是帮助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满足基金持有人的赎回要求,并加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9月1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早上宣布紧急措施,禁止针对799只金融股的卖空操作。此次卖空禁令将持续10个交易日,至10月2日结束,但如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保护投资者利益,则上述禁令可至多延长30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同时宣布了其他暂时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大型机构基金经理报告某些个股的空头头寸情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放松对公司回购股票的限制,称此举可以为公司回购股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在当前市场处于极度不寻常的剧烈波动时期,此举有助于恢复市场流动性。调整后的措施允许公司至多回购数量相当于该股日均成交量的股票。 9月21日,美联储紧急批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转制为银行控股公司,并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贴现窗口和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向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美林公司的经纪子公司提供信贷支持。 9月22日,美联储放宽了长期以来限制资本运营公司和私人投资者大量人股银行的规定,这也是美联储为向陷入困境的美国各大银行增加注资所采取的最新举措。 9月25日,全美最大的储蓄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宣布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银行倒闭案,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购入该银行的银行业务和价值3070亿美元的贷款组合。但是摩根大通必须为这些贷款组合减计310亿美元,并向公众发行价值80亿美元的股票来补充资本金。 9月29日,美联储通过外汇互换额度和短期拍卖工具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630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美联储把与外国主要央行的外汇互换额度从原来的2900亿美元增加到6200亿美元,把针对美国储蓄机构的短期拍卖工具拍卖金额从1500亿美元增加到3000亿美元。美联储的这两项举动是为了进一步向短期资金市场提供流动性资金。 10月5日,经过两次修改的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终于获得美国国会的最后通过,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了这份名为《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的议案。该项议案的通过可谓一波三折,首先由美国财政部在9月18日提出该议案,但在经过首次修改之后被国会众议院在9月30日否决。国会参议院随即再次对议案进行了修改,此议案在10月3日通过了参议院的投票,最后在10月5日通过了众议院的投票。从当初仅仅两页半的财政部方案,到最终这份长达数百页、代表了各种利益集团利益的新方案,目前的金融救援方案已不仅是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救助,更是对美国整体经济的一次纠正。P260-263 序言 华尔街没有大惊小怪。 长期资本倒了,安然走了,贝尔斯登卖了,如今又别了雷曼兄弟。刀口舔血的资本游戏,大浪淘沙的金融市场,大鱼吃小鱼,先锋变先烈,一切如过眼云烟,见怪不怪。 谈古论今,总结陈词,本是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任务。作为这条街上的从业人员,我们只不过是这个上紧了发条的赚钱机器上的一颗颗小螺丝钉——“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一个泡沫破灭了,还会有下一个泡沫升起来;一个雷曼倒下了,必然有下一个雷曼站起来。 然而,即使在这个“事不关己,仅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雷曼的坍塌还是给了我们所有的人当头一棒。身处金融海啸中心的我们,在“后雷曼”丑陋不堪的市场上每天手忙脚乱的同时,却不得不开始反思和探索: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雷曼究竟“鹿死谁手”?今天的雷曼会不会是明天的高盛,或者摩根士丹利?多年来作为华尔街的亲身见证者,我们究竟看到了些什么?经历些什么?又警觉到了些什么? 雷曼兄弟作为固定收益业务的龙头老大,在历史上有“19条命的猫”之称,并有CEO福尔德的强硬坐镇,这都给许多人包括业界人士一个明显的错觉:雷曼炉火纯青的风险管理以及应变能力应当使雷曼再次逃过这一劫。它的破产对于全世界的金融圈来说是一场震惊,即使对华尔街许多业界人士来说是个谜团。 在华尔街,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是“独立”存在的;在金融业,在经济领域,也没有任何一次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可以简单地将黑锅扣给某些产品、某些事件、某些人。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有许许多多资深的权威专家对雷曼倒闭和此次金融危机做出更全面和更深刻的分析。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用30万字囊括这个158年神话的兴衰成败和事态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里要做的,只是结合作者对美国华尔街的亲身经历和深刻领悟,通过对许多当事人的实地访谈,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用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向祖国亿万金融从业者和爱好者们呈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从表面上看,雷曼破产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流动性危机以及偿付性危机对整个投行体系靠信贷、靠信心支撑运作的根基的冲击:交易对手的纷纷退出、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经纪客户的撤资挤兑、清算银行的资金冻结以及资本市场上投机者利用卖空和其他金融工具对雷曼的致命攻击;更深一层看,是雷曼自身的一系列自埋苦种和市场不容许其喘息的步步紧逼:次级和次优级贷款及债券、严重缺乏流动性并巨幅缩水的商业不动产贷款及贷款债券存货堆积、对冲失效,盯市会计准则如紧箍咒,信用违约掉期如鬼手掐着雷曼的脖子走;再深一层看,则是雷曼独立迂投行经营模式的本质缺陷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独立投行超高杠杆、资产负债的严重错配、融资渠道的先天不足以及雷曼铤而走险用自身资产负债表进行高倍博弈的战略决策的结果;最后,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是在宏观信贷周期中的正周期与负周期的判断与战略的失误和令人疑惑不解的政府救市团的袖手旁观。 更重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在近10年的兴衰成败正是此次房地产泡沫和信用泡沫的缩影:在泡沫形成的过程中,它是始作俑者和华尔街最大的获利者之一,是危机多级杠杆放大的最有力执行者:雷曼股价从1994年到2007年中翻了15倍以上;在泡沫破裂过程中,它是“去杠杆化”及化解危机最强硬的抗争者:在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紧急收购之后使尽全身解数与每日不停下挫的股价做抗争;在泡沫破灭的过程中,它成为“去杠杆化”过程的最大牺牲品,投机者博弈最大的赌注,乃至政治家杀一儆百的历史最大陪葬品。雷曼的破产更是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所导致的一系列的震波远远超出业内人士的预料,彻底将危机从相对局限的某些信贷产品领域扩散到了整个金融体系,并震撼了以信用、信心为基本的整个投行体系本身,同时也扭转了政府时而插手、时而后退、还泥足停顿在对道德风险的迟疑顾虑中的态度;无论是财长保尔森还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从没有公开承认对任由雷曼兄弟破产不加以挽救之决策的“失误”,但是至此以后,财政部与美联储所表现出来的不计一切代价不限任何手段挽救金融市场的决策不能不说多少来自于对雷曼破产所造成影响的震惊和补救。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8年10月在议员的狂轰滥炸中终于承认自己在2001年以后保持的异常长久的低联邦利率和自己当年反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进而催生了本次金融危机。那么现任联储主席伯南克刚刚在一个星期前宣布的远比格林斯潘的低利息低得多的、也许准备持续更长的低利息政策,以及几乎间接宣布美联储会进入市场包揽一切消费者信贷产品的、只求银行及一切借贷机构没有后顾之忧地往外借贷的近乎疯狂的政策,是不是孕育着将来更大的危机? 如果坐在几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往下看,雷曼之死其实再平凡不过了。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也许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了,5~10年以后新加入金融业的下一代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从业者们也许对已经过去的危机根本不屑一顾。或者也许到读者们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都已经不再关心雷曼的故事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跟着事态的每一个节奏提心吊胆、惊心动魄、彻夜工作的参与者和临场观察者来说,这将成为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烙印。我们几位作者,有在“次贷”洪流中摸爬滚打,亲身经历抵押债券兴衰荣辱的结构性产品专业人士;有专门深入比较研究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业经营模式,参与各项市场开拓、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的管理人员;有直接为全美各大投行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投资分析的咨询服务人员;有多年在华尔街对冲基金亲自操盘的资深基金经理;还有诸位和我们合作的来自雷曼集团、美联储、标准普尔、穆迪等华尔街的同事和朋友们。在雷曼生死沉浮和华尔街各大机构群雄争霸又相继衰落的过程中,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在每一天的实际工作中都接触着方方面面不同的产品和市场,每一天都有着新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希望以见证者的身份,在这本书里记录下以雷曼事件为线索的美国金融海啸发生的来龙去脉,以便于金融从业者一同讨论,也希望本书能为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一点参考和前车之鉴。 作者于美国纽约曼哈顿 2008年12月22日 后记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每一天,从走出地铁口、走向办公室大楼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准备好应对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尽一切可能补漏、贴膏药,同时默默送走一拨又一拨新被裁员的同事。还来不及担心一己的饭碗,两个月就嗖地过去了。雷曼的大楼早已挂上了巴克莱银行的名字,数万雷曼的兄弟姐妹们也已经纷纷各就其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牛活。站在745号第7大道上,在时代广场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人们很快就会忘记在这幢挂着巴克莱银行的摩天大楼里,曾经记载着一个名叫“雷曼兄弟”的158年的兴衰荣辱的故事。 雷曼走了。关于雷曼的花边故事或许还在人们的茶余饭后不断流传着,关于美国历史上这个迄今最大的破产案或许会在未来的多少年里被各种学校和机构研究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下以及在此次金融海啸中的功过足非,更是莫衷一是,没有定夺。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听证会,来自罔会的,来自各类监管机构的,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也会在某个时候插一脚,试着将黑锅套在或是格林斯潘、或是雷曼CEO、或者监管机构本身的头上。华尔街还会不断地有下一个雷曼站起来,有下一个雷曼再倒下去。也许这本书上架时,读者甚至都不再关心雷曼的故事,但是对于我们这砦跟着事态的每一个肖奏提心吊胆、惊心动魄、彻夜工作的参与者来说,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烙印,我们希望以见证者的身份,在这本书里记录下事件的发生和金融业从业者的思考。读者们也许感觉不到金融洪流里的心惊肉跳,5~10年以后新加入金融业的下一代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从业者们也许对已经过去的危机不屑一顾,但我们希望我们在此记录下的来龙去脉能够多多少少提供一点参考和提点? 今天,收到中信出版社的蒋永军先生寄来的雷曼一书的封面。当两个月来的心血跃然纸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种按耐不住的喜悦,百感交集。9月初雷曼宣布破产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心中有很多话想说、想写下来,由此有了写这本书的念头。两个多月以来,我们每天在结束华尔街10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工作之后,继续挑灯夜战,晚上11点喝咖啡强打精神,和《别了,雷曼兄弟》一起度过深夜和周末。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一部“凌晨咖啡因”作品。除了强效咖啡因的作用,除了我们几个战友(蒋先生的用语)难以置信的团队合作精神,支持甚至支撑着我们的是那些为这本书无私奉献的华尔街同事和朋友们。为了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更为了向祖国的千万读者发送一份第一时间的真实告白和深刻分析,这本书自始至终展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聚合力和天衣无缝的默契和配合,也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特别感谢11位来自雷曼兄弟各个工作岗位的朋友们。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不能公开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但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是构成本书的中流砥柱。他们中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自己多年的奖金化为乌有,更多的前途未卜,惴惴不安,有的甚至因为雷曼的突然倒闭而失去了工作签证和美国合法居住权利。不得不离开亲人和朋友,另谋出路。但当他们知道这本书的对象是千百万来自祖国的读者,他们不计任何报酬,在百忙之余,在焦头烂额同时,认真地回答着我们的每一个问题,收集每一个资料,尽可能地提供每一个客观准确的信息。 我们要特别感谢本书的名誉顾问刘汉兴(John Liu)博士。刘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经济专业,对美国宏观经济有独到的见解。除了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刘博士还拥有十多年的华尔街股票及固定收益债券投资和基金管理、交易、策略研究及风险管理经验。目前就职于著铝对冲基金——赛克(SAC)资本管理公司任基金经理和董事总经理,管理一个多策略的股票对冲基金组合。刘博士在本书稿的提纲构建和全书内容的把握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将雷曼破产的原因从信贷泡沫破灭的高度给出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张钶先生对本书的特别支持和无私奉献。张钶先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现任日本瑞穗银行旗下不良资产管理基金交易员及研究员,之前他在雷曼兄弟研究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的数量模型,并参与债券的定价和交易。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以下几位华尔街的战友以及各位来自其他领域的朋友们: 刘大勇,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副总裁/留美亚洲金融协会主席 孙巍,芝加哥大学MBA 成嶂岚,巴克莱银行项目经理 黄帆,汇丰银行风险管理副总裁 刘巍,高盛注册会计师 刘武,美国著名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 董正浩,知名世界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 姜涛,著名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分析员 谭燕东,著名华尔街投资银行项目经理 吴晓晖,CFA,著名中资驻美金融机构分析师 zhong Yu,著名投资银行分析师 最后,特别感谢周良华先生为本书多位作者和参与人员提供的资源共享和其他技术支持! 作者于美国纽约曼哈顿 2008年12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一份惊喜,更令人惊喜的是每读一遍都产生一份新的惊喜。第一遍阅读是一份故事性的惊喜,略略阅读每一个章节的头一页,只需两个小时,雷曼破产的来龙去脉、参与各方的方方面面,就会完整和流畅地展现眼前;第二遍阅读是一份豁然开朗的惊喜,每个波澜壮阔的小故事后面紧跟着对原理的分析和解释,简单明了,豁然开朗,原来如此!第三遍阅读是问有所答的惊喜,每个原理分析背后紧跟着更深度的探讨,作者显然仔细思考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所有问题和希望能够了解的所有细节,每个要点都仔细解释置于案头,仍然可以继续阅读第四遍、第五遍,各有新的收获。 (美)刘大勇,亚洲金融协会主席 雷曼破产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经济大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虽然媒体报道很多,但是事件本身错综复杂,并且涉及到许多非常专业化的概念。该书作者均在华尔街各类机构工作,用原汁原味的中文全面解释此次危机,以实际操作为基础、资料翔实、解释权威,为读者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李新松,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部主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