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挥编著的《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任挥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挥编著的《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内容推荐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老子,即老菜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日谥伯阳。汉族,楚国若县历乡曲仁里(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老莱子》、《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故里其实是在湖北荆门,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由任挥编著。 目录 上篇 道经——哲学篇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6 无知无欲,不敢为也/1l 和其光,同其尘/15 天地不仁,持守虚静/19 大道虚空,博大无边/24 圣人无私,天长地久/27 上善若水,善莫大焉/31 功成名遂身退/35 无知,无为/39 有之为利,无之为用/43 虚华浮躁,有害无益/48 宠辱若惊,贵大患身/54 无状之状,无物不象/58 微妙玄通,善为道者/63 致虚守静,生生不息/69 不言己功,功成事遂/75 君上失德,大道废弃/80 绝圣弃智,少私寡欲/84 众人熙熙,我独昏昏/89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95 曲则全,枉则直/10l 希言自然,清静无为/108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12 有物混成,循环不息/11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12l 自然无为,符合自然/125 顺应自然,守雌守辱/130 去奢去泰,因势利导/135 淡泊处事,超然做人/14l 恬淡为上,以和为贵/147 知之不殆,依法治天下/15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55 生长万物,各得所需/160 执掌大道,天下归往/166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17l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76 下篇 德经——处世篇 上德不德,自然流露/184 以贱为本,以下为基/188 无生于有,有生于无/193 明道之人,大智如愚/196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200 以柔克刚,是谓微明/20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08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213 知足常乐,善莫大焉/217 凡事自省,不为而成/22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24 圣无常心,德善德信/228 出生入死,顺其自然/232 道之尊,德之贵/238 天下有始,为天下母/244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248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252 物极必反,有节有制/257 不露锋芒,超脱纷争/26l 清静无为、无欲无争/265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269 治人事天,莫若啬/273 治大国,若烹小鲜/278 各得其所,大者谦下/283 道者,万物之奥/288 终不为大,能成其大/292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96 与物反矣,至于大顺/30l 为百谷王,其善下之/305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308 不争之德,用人之力/312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317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32l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325 自知自爱,不自见自贵/32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33 民不畏死则亡国/337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34l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345 为而不恃,功成不处/349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35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358 中庸之道,化繁为简/362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367 试读章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引语】 “道”可以说是《道德经》的根本核心。“道”并非固定程式,亦非常形,它是哲学.是对世界的抽象认知,又是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活的思维。老子在这里所谓的“道”就是指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也可以称作是人类的宇宙观或自然观、世界观。人在常态中可以用常法解决问题,在非常状态中则应该用非常方法。非常方法即非常道,它不是常规思维,而是突破了平常思维的一种异化思维、复杂思维与奇特思维。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解】 ①道:名词,指现象界的道(方法、术),如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道等。 ②道:动词,说明、叙述、论述之意。 ③道:名词,指创生天地(宇宙)的母体,恒常的道。 ④名:名词,指现象世界的物、事、象。 ⑤名:动词,命名、称呼之意。 ⑥名:名词,指恒常的道。 ⑦徼:边界、终结、结果。 ⑧玄:幽味深远的意思。 ⑨门:产育之门。 【译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实涵义了: “名”,是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来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是天地创始的根源;天地产生以后就是“有”,就由天地产生万物并滋养万物。 所以经常从无目的、无拘束、无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无名无形的微妙:经常从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有名有形之处的真实。 无名无形、有名有形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的同一真理,这两种变化都可以叫做“玄”。 玄妙深处还隐藏着更深层的玄妙.是产生现象世界森罗万象的物、事、象的产育之门。 【深度剖析】 老子首次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涵义博大而精深,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可以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哲学家们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共识的地方,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述.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本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在这一章中.老子为我们讲述了“道”和“名”的概念,以及“无”和“有”的真意。朱子曾经说过:“道就像路一样.是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所有的天地万物都在遵循的规范,就是这里提到的“道”。 老子所讲的“道”,指的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也可以称作是我们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只有认识这些规律,顺从而不违背这些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老子介绍了道家学说的哲学性质及其“道、无、有”这一中国古典的哲学体系。老子集中华古人的大智慧。创造并建立起以“道”命名的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使用白话文字的后人们,若要读懂它,理解“道”、“无”、“有”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子哲学体系中,“道”不仅是其哲学的总称.也是所研究对象的代名词。而“无”和“有”表示了这个客观的世界存在着的两种形态迥异的东西;一种表现为无定形不具象,其代表事物非空间莫属:另一种表现为有定形又具象,其一般归结为物体。这无形和有形的两个世界就像太极图所描绘的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如用一座桥来比喻老子哲学架构的话.那么“道”好比宽阔的桥面,“无”和“有”好比两个坚实的桥墩,通过此桥便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不过还要说明一点,这桥属于观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会有现成的.它需要自己去搭建,桥的质量好坏全凭个人的心智了。P2-4 序言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日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市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并在鹿邑市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洋洋洒洒五千多字,人们读完以后似乎觉得懂了,但似乎又不知道老子究竟说些什么。之所以人们会有这样的朦胧感觉,是因为老子的哲学思想和观点是分散在这八十一个章节中,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条,也不是围绕这个主线条展开论述的,这样就给普通读者阅读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本书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 其中,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让读者更深层次领悟到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