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舒芜晚年随想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舒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词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称为“国粹”,是针对满清来说的。后来又有“国故”这个概念,是胡适提出来的,所谓“整理国故”,是说过去的学问当中有些缠绕不清的东西,需要整理一下,这是比较科学的。胡适当年不是说过嘛,整理国故的真正价值,就是要把它整理得没有多少价值。而“国学”则完全是种顽固保守、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抗拒文化变革这么一个东西。

现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潮流,有的是为了迎合主流意识,有的干脆就是迎合某些保守、复古的心理。从袁世凯以来,已经有好几次这样的潮流,“五四”以后也翻了好几次了,每次提出来的都是那套东西,所谓“尊孔”、“读经”、“弘扬国学”,过去早就“老鼠过街”了,没想到搞了这么多年改革开放,还有人想翻这个浪潮。我听说人民大学甚至还要设什么“国学院”,这个风气确实令人担忧,搞得就像封建社会一样了。更可笑的是,谁都变成了“国学大师”,简直有点奇怪。有些所谓的“国学大师”,我是看着他们混过来的,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人,坑蒙拐骗,说起谎来脸都不红,凭那么一点诗词常识,就敢在公众面前胡扯学问。有的一张口就错误百出,也在电视上大言不惭地谈“国学”。

我之所以对“国学”这种说法比较反感,有我的道理。因为,所谓“国学”,并不是传统文化的概念。如果“国学”指的是传统文化,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应该是“国学”,墨子是不是“国学”啊?还有诸子百家,好像又不包括在内。那“国学”是什么?就是讲儒家的那点东西,封建的那些价值观念。现在,又跟民族精神这样一些含糊其词的概念,搅和在一起,好像这样就能对付信仰危机了,就能维系人心了,就能形成凝聚力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每个国家都讲自己的“国学”,可就热闹了:世界上的学问分成英国国学、法国国学、德国国学……尼日利亚国学、尼加拉瓜国学、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学,而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等的学问,全都没有了,那成了怎样一个世界呢?喔,我们有五千年文明,我们的文化成就高,那么欧洲没有文化吗?德国文化那么高,你能说德国没有“国学”吗?英国文化也那么高,能说英国没有“国学”吗?尤其是德国,那真是了不起啊,有的是一流人物:哲学,有康德、黑格尔;经济学,有马克思;音乐上有贝多芬;文学上有歌德;科学上有爱因斯坦。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学问,都出在一个国家,能没有“国学”吗?可是人家从来都不这样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讲“国学”,只有中国讲“国学”,把学问与国家联系起来,把“国学”当作是最神秘、最高深的学问,不能跟人家讲那些哲学啊、医学啊等等,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站得高一点看,还是过去我说过的那句话,钟摆理论。整个二十世纪是向左摆的,摆到最大程度,到二十一世纪,又得向右摆了,大幅度地向右摆,这是规律啊。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季羡林先生经常说的,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文化,好像就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了。从网上可以看到,许多人年纪不大,水平也谈不上,开口闭口大侃“国学”,一张嘴就是我们的民族传统啊、“国学”根基啊等等,其实也都是糊里糊涂、玄玄乎乎的,从没仔细想一想,这个“国学”里面究竟有些什么货色,有哲学吗?有史学吗?有文学吗?有自然科学吗?等等,不能说没有吧?如果有,为什么不归到各门学科里面去呢?非得要说“国学”不可呢?依我看来,媒体上津津乐道的所谓“国学”,也就是指能够看懂一点古书,能够做一点古诗词,能够写两笔字而已罢,笼而统之的就这点东西,实际上空洞得很。我是最反对一些人提出所谓“尊孔读经”这些东西,明摆着是倒退嘛,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尤其是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那条路是走不通的!搞噱头、吸引眼球,也不能这么个搞法,不能开历史的玩笑。

我从小就养成一个观念,就是我多次表白过的那句话:反儒学尤反理学,尊“五四”尤尊鲁迅。现在,我还是这个观点。这些年,有人居然要求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简直莫名其妙。有什么效果啊?我们小时候就靠背四书五经背出来的,顶多养成一点看文言文的习惯,就这点习惯,也并不全是因为背了四书五经才有的。周作人不是讲过一个经验吗,他那个四书五经比我背得更多了,可他说,他真正的文言文的功夫,还就是读文言小说读出来的。先是读古代白话小说,然后一转,就是《聊斋》啊、《阅微草堂》啊这些东西。我的经历也差不多,经书是读过的,可真正能够看文言文,还是从文言小说看出来的,先从浅近的文言开始。有人说小孩子背了多少遍四书五经,就能下笔有神,这完全是瞎扯,过去小孩子读私塾,不都是这样背过来的吗?真正“下笔有神”的有多少人呢?我始终不明白,写文章与读经书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至于谈到记忆力,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四书五经我小时候都读过,现在回想起来,无非记住了孔子、孟子说过的一些话而已,都是常识的范围,引用的时候,大概知道出在《论语》上,还是出在《孟子))上,有点印象、能够有目标地找一找罢了。《诗经》嘛,有几篇读着还有点兴趣,但好些也读不大懂。其他一些《书经》啊、《易经》啊,那简直就是稀里糊涂。我现在写文章,谈不上有什么好,如果说有点可取之处,那都是读“五四”以来大家的东西,才提高起来的,尤其是“二周”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教育,应该是在国民素质这个意义讲,才是科学合理的。小孩子到中学毕业,一般的国民文化素质应该有,至少李白、杜甫,一些通行的古典诗词都应该知道。四书五经嘛,当然是要了解,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么些东西就行了。《诗经》可以选一些念念看,关于其他的一些经典著作的知识,看看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就够了。我不喜欢“国学”这个词,更不赞成把它和传统文化混为一谈,搞得很神秘。我不懂什么人是“国学大师”,我自己更谈不上。周作人过去自己评价自己是:“国文粗通,常识略具。”我距离这八个字还远得很,今生今世大概没有什么希望了。P26-29

后记

父亲是八十岁后学习使用电脑的,先学习拼音打字、打印文章、上网浏览,然后又扩展学习排版扫描、相片剪裁。

二○○六年经新浪网记者几次邀请,建立博客,博客持续两年多,至二○○八年十二月父亲突然住院戛然终止。

二○○九年,父亲几次住院出院,每次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中,高于一切的事情就是让保姆或家人扶他从床上起来坐到电脑前,先进入邮箱和博客,广发消息告知大家他已出院,随后就是挣扎着看各类信息,直到坐不住躺回到床上。

父亲有两个博客,新浪舒芜博客与碧空楼舒芜博客。本书的前半部,是新浪舒芜博客中的文字,可看到他晚年对各类时事、政治、文化、思想的看法;后半部是碧空楼舒芜博客中的文字,以粘贴文章为主,本书只收集了部分文章。

直到去世前,父亲依然头脑清晰,只是这最后八个月,他除了在邮箱里回复朋友们的问候外,再也无力写博客了。

父亲于二○○九年八月十八日晚十二时永远离开他挚爱的家人和朋友,永远离开这个让知识分子不得安宁的世界。

2013年5月26日(周日)

目录

第一辑

 不必担心

 此名非彼名

 谁是“选学妖孽”?

 “歇脚盒”和“龙坡丈室”

 “康南海,号南海”吗?

 关于陈寅恪诗的误读

 尴尬的“家父“家母”

 关于《昼锦堂记》的开头及其他

 关于“隔墙人”

 四书五经=?

 一本十三经注疏之类

 “国学”质疑

 王国维的家学并非无传(上)

 王国维的家学并非无传(下)

 “半为苍生半美人”是谁的诗?

 台静农的书法不赖启功的评价以为重

 高祖、曾祖

 不绝如缕

 又是一个“家母”

 关于阮大铖的籍贯

 逼奸缢鬼

 压寨夫人

 答洪放

 关于周作人晚年事迹的几点小辨证

 关于莫桂新的点滴

 关于“借古讽今”

 答《金色池塘》问

 清俗纪闻

 陈迩冬诗词

 扬之水博士的学术成就

 关于《陈迩冬诗词》的通信

 绍良书话小识

 关于《绍良书话小识》的更正信

 谁笑得最后

 答来燕阁主人

 答寒柳斋

 冯自由不是冯玉祥

 郁风赞

 谈“破”字当头

 何时跳出淫心杀意圈子?

 “敬夫”的榜样

 程木匠的林黛玉论

 关于袁克文

 男借女尸还魂

 什么是“处女情结”?

 凤仙和守宫

 忘却的纪念

 也谈看不懂

 君宪问题的反思

 周启晋藏《域外小说集》《北平笺谱》跋

 元旦开笔

 人生实难

 难乎?易乎?

 送别杜敬

 昨天的小文

 庄生晓梦

 噩梦醒来

 人情物理

 常识

 生理上的病痛

 关于蒋经国

 知堂全集的编注

 初恋的失败

 否定的美

 祈求上帝

 何用嫁英雄

 再谈何用嫁英雄

 整天做计划的生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老和尚的孤寂

 人类灭绝罪

 开会的梦

 科技需要完整配套

 有若无

 苏州人文之盛

 学习缪钺、启功

 可怜的人情

 南方的雪灾

 中国特色

 “故鬼重来”之惧

 再谈“故鬼重来”

 花下一低头

 噩梦醒来

 闲人闲话

 打麻雀亲历记

 年夜饭

 《老残游记》

 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怎么办

 细读元稹《行宫》

 随想中的鲁迅

 素心人语

 妓女执照

 偶然人生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

 子恺漫画

 别样的恋情

 燕双飞

 彻底悲观的《人间词》

 李清照的“扮演”

 又做噩梦

 “不怀好意”看张爱玲

 明亮爽朗下无边寂寞的诗

 沈夫人的悲喜

 意外的梦

 罗生门

 难忘安庆

 中西女发梳理

 再谈女发梳理

 “女儿声口”为什么不好?

 塔利班用乱石砸死一对“通奸”情侣

 漫谈《再拜师》

 但开风气不为师

 赞成新修(《三字经》

 说“国母”

 紧抓要害看新闻

 “一样”不是“平等”

 循环小数——张三答记者问

 《红楼梦》能超越吗?

 《老残游记》中清官昏官的原型

 谈富豪征婚

 爱听谈鬼

 平视古人——答《新周刊》记者王明锋问

 故障与克服

 不可一概而论

 舆论导向问题

 送侄女方宾宾赴汶川救灾

第二辑

 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

 对张僖《只言片语——作协前秘书长的回忆》一文的来信

 《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

 三联本新版前记

 管劲丞先生的《博士十咏》

 也曾“坐拥书城”

 超前的识见开阔的胸襟——2005年12月23日在《文学史家谭丕模评传》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现代朱批

 牺牲的享与供

 非关《红楼梦》——《周绍良文集》代序

 《苏州旧闻》

 敬悼王组人师

 《倾盖集》

 不仅是封建的账

 汪泽楷教授点滴

 陈方酬唱记事

 人海波涛共几回——哭诗人陈迩冬

 悼念楼适夷先生

 忆“三同”张老

 戴段钱王之妙

 南通张謇管劲丞

 《周氏三兄弟》

 百姓耳目之实——刘绪源作《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代序

 怎能不战栗?

 歌颂性暴力的最恶劣文本——《聊斋志异》

编后记

内容推荐

舒芜编著的《舒芜晚年随想录》系作者晚年所撰未正式出版散篇文字,《舒芜晚年随想录》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和文化批评,以及关于人生、文明、女性、文学、读书、周氏兄弟、现当代文学等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自由随想。作者是一位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道路和坎坷运命之后,他的这些散发着历史经验和人生哲学和生存的文字,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编辑推荐

舒芜编著的《舒芜晚年随想录》的前半部,是新浪舒芜博客中的文字,可看到他晚年对各类时事、政治、文化、思想的看法;后半部是碧空楼舒芜博客中的文字,以粘贴文章为主,本书只收集了部分文章。本书包括文章《科技需要完整配套》、《“故鬼重来”之惧》、《中西女发梳理》、《不仅是封建的账》、《南通张謇管劲丞》等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6: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