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黎镜花缘/巴黎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董纯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塞纳河,巴黎的摇篮

法国民众诗人雅克·普雷维尔1948年写过一首诗《再到塞纳河上》,收在《故事集》里,表达出一个巴黎人对该城最美的“水上林荫大道”的深切眷恋。10年后,他又为荷兰电影艺术家伊文思拍摄的浪漫抒情纪录片《塞纳河邂逅巴黎》配诗,将这城这河比喻为一对情侣。从古到今,塞纳河始终是巴黎的精神源泉。。

“塞纳”名字源于希腊神话里的河神“塞嘉娜”。据传,忠实的信徒们一来到她身边,百病可愈。确实,2000年前,塞纳河由东南方向流过来,伸开双臂拥抱当时称作“卢泰斯”的“城岛”,然后缓缓向西北淌去。女神不时回眸,频送秋波,在巴黎地区绵延达13公里。塞纳河全长777公里,流经特洛瓦、墨伦、巴黎、鲁昂和勒阿弗尔五座城市,两岸景色秀丽,仅在巴黎一段的河上就有37座桥;其中4座为步行桥,2座铁路桥,另一桥将河中的城岛和圣路易岛两处连接在一起。巴黎城岛的花市、圣母院,塞纳河中的码头、游船,不断出现在诗歌、小说和绘画作品里,给读者无比美好的印象。人们游览巴黎,可以从旅游指南上看到阿波里奈尔的诗歌《米拉波桥》。若乘舴艋船到彼处,可见1710年在巴黎圣母院里发现的巴黎城徽,那是一艘古帆船,船下铭刻着光明城的箴言“她漂浮着,永不沉没”,这正是巴黎与塞纳河彼此依存的象征。

当今的商业世界,一些城市河边布满推销消费商品的货摊。唯有在巴黎塞纳河畔,游人放眼见到的是沿堤岸伸展达3公里长的旧书摊。这是全球最大的露天书店,显示出巴黎的文化传统。趋近一看,那是一个个绿色的书箱,固定在河堤石栏杆上,形成开放书架,陈列各类新旧书籍,尤其是一些精装的绝版珍本,还有铜版、木版,或石印彩画、历史明信片,供书虫“淘宝”。据上世纪90年代统计,这些旧书摊有230家。玛森书局2011年出版的《巴黎稀奇职、I匕》介绍了塞纳河畔旧书摊的悠久历史。据该书作者西比勒-卡纳克称,该旧书集市缘于16世纪,起自塞纳河左岸,逐渐向右岸扩展,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一开始,旧书摊遭受王室驱赶,但数量却日益增多,于1604年集中到“新桥”,营业始终不断。经历4个世纪,今天绿色书箱已有900个,囊括近30万种书籍,以及数不清的旧期刊、各个时代的明信片和纪念邮票。凡是在巴黎市内几家大书店无法看见的文献资料,只要有心寻觅,差不多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实在是一处淘书宝地。

1992年9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巴黎塞纳河的堤岸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圣路易岛的苏里桥至拿破仑一世钦点建造的耶那桥之间一段,都获得与凡尔赛宫同样的历史文化地位。巴黎市政府在这段河堤上安装了夜间照明设备,使塞纳河成了一条通亮的“不夜河”,辉映出河边两岸历史名胜的美色。

爱看西梅农侦探小说的读者,会在据之改编的系列电影里经常看到神探麦格莱警长的身影晃动在塞纳河畔,出入于“金银匠沿河大道"36号司法警察局总部。这位探长表面不动声色,但眼角余光早已盯住了形迹可疑的过路人……2011年夏天,麦格莱探长的扮演者布鲁诺·克雷默尔患癌症去世,一些忠实粉丝悲痛欲绝,纷纷来到塞纳河堤岸追思故人。一个虚拟的艺术形象,通过塞纳河堤岸的烘托,竟然真实地印刻进了人们的心底。

塞纳河堤岸有三大文化殿堂。首先是左岸的法兰西学术院,从艺术桥可望见其穹顶。它由路易十四时期的红衣主教马扎里尼建立,内部容纳法兰西文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美术学院等五个部分,还有以其创建人命名的图书馆,可谓法兰西文化的大本营。

塞纳河右岸的“大宫殿”宏伟壮丽,系为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所建,总面积7.5万平方米。两驾重达12吨的四马二轮战车雕像在离地30米空中展现法兰西艺术的无比辉煌。“大宫殿”内有著名的“国家画廊”,终年举办各种绘画雕塑展览,吸引川流不息的参观人群。贝尔西多功能宫殿坐落在东边贝尔西大桥右端,建于1984年2月,更具现代文化气息,能容纳1.7万名观众,经常演出《阿伊达》、《图兰朵》、《卡门》和《纳布科》等大型歌剧,声势超过法兰西大歌剧院。

塞纳河流水、古桥和两岸名胜,给过许多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充沛的灵感。游人走在河边,会想起作家马克·奥尔兰的小说《拂晓》和《雾岸》里的场景,眼前似乎看见摄影家罗伯尔·杜瓦诺照的巴黎生活场景,或是画家亨利·卢梭彩笔展现的《梦境》和《耍蛇人》。追溯到更远的19世纪,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福楼拜等一大批经典作家描述的人物曾在此穿梭,浪漫派诗人缪塞、维尼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令人感怀的诗情;尚有文坛才俊们的情人露薏丝·葛莱、玛丽·道赫瓦尔一掠而过的倩影……

在塞纳河畔来一次文学旅游,肯定是件富有意趣的事。选一晴日,从东到西沿河挑一条垂柳依依的路径,由人迹稀少的夏朗东开始,就到了侦探小说作家列奥·马雷的故居。这位现代作家1996年去世,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尤其是堪与福尔摩斯匹敌的《奈斯托尔·波尔玛》电视系列片。由基·马赫尚精彩表演的私人侦探波尔玛的破案活动全都以巴黎各区为背景,至今仍在荧屏屡播不爽。沿河前行至贝尔西码头,附近便是瑞士血统作家布莱兹·桑德哈生活过的地方。桑氏17岁开始遍游全球,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作品具有旅行、冒险和探索的特色。他的成名小说《金子》让人联想到在加里福尼亚饮恨自尽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曾写出的《海狼》和《白牙》。桑德哈最终在塞纳河畔栖身,凝望河水逝波,回眸坎坷一生。从贝尔西来到靠近植物园的拉贝码头,这儿有19世纪浪漫派诗人雨果等诗坛弄潮儿的旧迹,尤其是德·纳尔华的《火女》,从现实到梦境,将游客带到城岛上的“花卉堤岸”,那里古色古香,追忆11世纪神学家阿贝拉尔和爱罗绮丝忠贞不渝的悲惨爱情史,如泣如诉。至于阿波里奈尔和女画家玛丽·洛朗珊由相恋到离异的一段情事,则要去西边的米拉波桥了解个究竟。游人耳边似能听到诗人幽怨地吟唱而今尽人皆知的哀歌《米拉波桥》。据说,阿波里奈尔死时,5个女子来到这座桥上,将纸花纷纷扬扬抛入桥下水中,悼念亡灵。塞纳河中的圣路易岛则被无数文坛俊杰誉为“诗之源”和“诗人唯一宝地”。《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曾寓居于此,同巴纳斯诗派主将戈蒂埃及其追随者一起抽“绿草烟”。不远处是达达主义诗人菲里普·苏波居住过的波旁堤岸,苏氏后来与阿拉贡和艾吕雅等人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在法国青史留名。诗人兼文学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也在这里住过,写下了他的名著《娜佳》。

塞纳河将巴黎城分为左岸与右岸,成了一条明显的界河。左岸偏重精神文化,右岸凸现商业繁华。已故法兰西文学院士德尔贝什曾指出:“右岸与左岸,一是金钱,一是精神。这种法国式的对立由来已久,但却难以解释清楚。或许,这是塞纳河地理位置使然,将两岸分隔为两个难以取得一致的世界。”德氏推崇“左岸精神”,其实质在于重视精神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尤其在当代社会日益物质化、商品化之时。

来到巴黎,若要看交易所、法兰西银行和各大金融机构,就得去右岸。而想了解拉丁区、索邦大学、先贤祠等文化圣地,就得于左岸驻步。在左岸,圣热纳维沃山冈是智慧的峰顶,一边的玛拉盖堤岸有乔治·桑苦守过的“蓝色阁楼”,柯罗、德拉克瓦等大画家在这儿度过晚年,普鲁斯特在此地追忆逝去的年华,一切往事都还有迹可循。《巴黎行人》一书作者,现代诗人列昂一保罗·法赫格谈到塞纳河上的“新桥”时曾说:“只要向它示意,这座桥就会让昔日的幽灵说话,讲述永不泯灭的往事。”的确,凡有心从法兰西优秀传统里汲取营养的人,都会在塞纳河这一巴黎文化摇篮中受到一场心灵的洗涤。

P2-5

目录

董纯,快乐的架桥人(代序)/王瑞晶

巴黎花影

 塞纳河,巴黎的摇篮

 花卉点缀光明城

 歌舞升腾“红磨坊”

 “癫马”,性感艺术的洞天

 香榭丽舍的“丽都”

 拉丁区的“天堂”

 “狂放牧女”歌舞厅

 歌声飘逸中的巴黎

 巴黎,咖啡馆文化的福地

 巴黎餐饮风致

 法兰西浪漫之都

 迷人的巴黎夜色

 巴黎人的远近名声

 跑马溜溜的“隆尚”与“六合彩”

 法国的精英会馆

 奢泰华都——法国新贵族的乐园

 华都巴黎石榴裙下

 法国的性文化传统

巴黎花絮

 蒙巴纳斯大楼风波

 拉法耶特消费殿堂

 万塞森林的情侣

 法国“二奶”的半生缘

 裸体生活哲学

 法兰西的盲人之恋

 法国女子为什么红杏出墙

 “消费婚姻“变奏曲

 变性人的遭际

 同性恋潮涌光明城

 难堪破的选美红尘

 整容假面舞台

法国万花筒

 危机中的美食国度

 运气赌里赌运气

 西方“啃老族”

 法兰西历史的见证树

 “告密”流行病

 法国的“风化警察”

 今日法国的“悲惨世界”

 罗姆人与游方群落

 法兰西,消费心理治疗的国度

 法兰西旅游处处见宝

 “7月14日”的真正含义

 欧洲人失神落魄的缘由

序言

法兰西的诱惑

——序“巴黎文丛”

对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法兰西的诱惑堪称世界第一。在文化人的眼里,其诱惑除了历史上那位多次击败反法联盟和镇压反动势力并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官、颁布《法国民法典》、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拿破仑,以及领导法国人民抗击德国侵略、创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和“戴高乐主义”的戴高乐,法兰西的魅力更在于那些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编织的由“陈年旧事”组成的灿烂的文化风景。

中法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文艺复兴中后期,欧洲视中国为“修明政治之邦”,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与好感,遂兴起“中国热”。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互示理解与友情之后,汉学作为文化形态开始影响西方文化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事件。同时,法国在历史、文学、艺术与科学诸多领域,也成为中国人最为追慕的国度。

“巴黎文丛”诞生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是有意而为,也是无意巧合。1993年我开始在学海“游泳”,当游到蓝色海岸时,惊异地发现法国汉学的风光特别璀璨,遂勾起我对当年在法国执教时许多往事的回忆。20年来,我一直想从文学或文化的角度,将历史上那些中国学者和作家借助文学所再现的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及社会风情的著作钩沉出来,一展密切的中法文化关系。我想到陈季同及其之后的敬隐渔、曾钟鸣、盛成、梁宗岱、袁昌英、陈学昭、冯沅君、陆侃如、苏雪林、戴望舒、闻家驷、傅雷、郭麟阁、齐香、罗大冈、李治华、张若名、王道乾等,也想到活跃于法国文坛的程抱一、张宁静、卢岚、桔子、萧良、黄育顺、吕大明、蓬草、绿骑士、黄晓敏、山飒、戴思杰等作家,还有著名学者柳鸣九、郑克鲁、沈大力、董纯、李玉民、袁树仁、钱林森、孟华、郭宏安、余中先、金丝燕等。他们大多两栖于文化与文学之间,都在为两国的文化精神“立传”,是一直忙碌于中法文化交流的可敬的架桥人和摆渡者。

2013年我到巴黎闲居,在筹划“法国汉学研究专辑”之《汉学研究》时,这个孕育已久的想法又活跃起来,于是诞生了编辑出版“巴黎文丛”这个创意。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与巴黎之间的学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国文学翻译大家和作家,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

“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与会者所带来的作品分别是柳鸣九的《塞纳河之灵》、沈大力的《法兰西风云录》、董纯的《巴黎镜花缘》、李玉民的《法兰西之吻》、白乐桑的《我的“七〇”印迹》、郑园园的《和法国文化的美丽约会》、吕大明的《生命的衣裳》、蓬草的《七色鸟》、绿骑士的《花都调色板》、黄晓敏的《波光掠影法兰西》、岑咏芳等的《巴黎意,故乡情》和阎纯德的《在巴黎的天空下》。这些作者基本都通晓中法两种语言,深谙中法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文题,用其或朴实或高雅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绘了他们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

“巴黎文丛”中只有《我的“七〇”印迹》的作者是一位法国著名汉学家,他写自己留学中国的生活,文字朴实,亲切自然,被前任法国驻中国大使苏和先生称为是具有开拓性的好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美和源远流长。在书中,作者“既用一种西方的眼光看中国,同样也用一种亚洲的目光看西方……这正是一种相邀,彼此要加深理解,进一步考虑究竟是什么拉近我们,究竟是什么促使我们——中国人和法国人,彼此同样吸引,相互默契,往往共谋大事”。

读“巴黎文丛”很像乘坐旅游车观光,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历史,又可在纷纭社会中看现实。总之,“巴黎文丛”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法兰西的魅力与诱惑,同时也是对法兰西精神的记录与诠释。

阎纯德

2013年12月14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董纯的《巴黎镜花缘》描写了巴黎形形色色社会影像:巴黎歌舞厅文化、咖啡馆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风俗及消费社会形态。《巴黎镜花缘》共分三部分:上篇“巴黎花影”;中篇“巴黎花谱”;下篇“六角万花筒”。

编辑推荐

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与巴黎之间的学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国文学翻译大家和作家,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

“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董纯的《巴黎镜花缘》是其中之一。作者基本都通晓中法两种语言,深谙中法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文题,用其或朴实或高雅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绘了他们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

读本书很像乘坐旅游车观光,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历史,又可在纷纭社会中看现实。总之,本书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法兰西的魅力与诱惑,同时也是对法兰西精神的记录与诠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