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快速阅读
分类
作者 (德)克里斯蒂安·格吕宁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就好比登山。尽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登顶,但在起程之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编写的这本《快速阅读》会带领大家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起始位置;然后,仰望一下山顶,也就是那些已经能够快速读取信息、深度理解并吸收的阅读高手,以此预测攀登的难度;最后,我们还要回顾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已经走过的阅读之路。在正文部分,作者会介绍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

内容推荐

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在你的家中,各种各样的书散落得到处都是。其中有的你已经读完却记不太清楚内容了;有的你断断续续读过一部分,却再也不曾拿起;甚至有的自买来之后就从未打开。

职场人士抱怨工作太忙,想充电进阶却没有时间读书;莘莘学子抱怨备考的科目太多,辛辛苦苦读完一本书却只记得只言片语。《快速阅读》一书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认为,阅读能力低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真正的阅读高手,可以在“一目十行”的同时,深刻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成功要从掌握学习技巧开始,眼球运动是阅读的关键。本书中提出了“快速阅读进阶法”,用实用练习、趣味测试、知识普及和“视觉卡片”等阅读辅助工具,帮助我们从分行阅读到逐段阅读,再到整篇文章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逐步学会调动五种感官、集中注意力、培养理解力、增强记忆力、提高阅读速度,轻轻松松成为阅读高手。

不再为准备考试而发愁,不再为没时间读书而烦恼,即使是资质普通的读者,只要方法正确,就能让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3倍。

目录

前言 一起登山吧!

第一部分 起程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章 测测你现在的阅读能力

●趣味测试1:有氧慢跑的益处

●趣味测试2:测试理解程度

第二章 逐字阅读是低效阅读的症结所在

●趣味测试3:眼球的运动

●趣味测试4:哪种版式的文章读起来更省力?

○知识普及1:为什么我们常常走神儿?

○知识普及2:左右脑的思维模式

第三章 如何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知识普及3:潜意识操作的能力

第四章 阅读的出发点是一笔一画

第二部分 登山之旅

第五章 提高阅读速度

●趣味测试5–1:转动眼球画一个圆圈

●趣味测试5–2:加上食指的引导,会怎么样?

○知识普及4:生存的本能

 第一节 辅助阅读法

★实用练习1:用笔辅助阅读

★实用练习2:用阅读辅助的方法读书

★实用练习3:把“练习书”读3遍

★实用练习4:反复练习辅助阅读

○知识普及5:心理舒适区

○知识普及6:大脑的“高速公路效应”

★实用练习5:3–2–1练习

★实用练习6:拓宽视野

●趣味测试6:文字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哪个信息量更多?

○知识普及7:突破平台期

★实用练习7:收尾练习

●趣味测试7:科学饮食,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

★实用练习8:2–2–2练习

★实用练习9:1000单词/分钟练习

 第二节 拓宽视野练习

○知识普及8:男人的方向感比女人要好?

★实用练习10:字母树练习

★实用练习11:读报练习

 第三节 逐步摆脱对阅读辅助工具的依赖

★实用练习12:符号练习

★实用练习13:文本练习

★实用练习14:1–2–3练习

★实用练习15:语义单元练习

 第四节 试试“一目几行”阅读法

★实用练习16:画圈练习

○知识普及9:成功的两大秘诀

 第五节 提高阅读能力的5类练习

 第六节 练习3个星期后,再测试一下你的阅读能力

●趣味测试8:真真假假的谣言

 第七节 快速阅读与好书精读

第六章 集中注意力

 第一节 找到注意力的“归宿”——后脑勺上的那个点

○知识普及10:压力源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

 第二节 建立自我放松的条件反射

★实用练习17:高尔夫球练习

第七章 培养理解力

 第一节 养成梳理文章脉络的阅读习惯

☆案例示范1:如何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节 线性文字与发散性思维的转换

 第三节 制作视觉卡片,培养新的阅读习惯

★实用练习18:自己动手制作视觉卡片

○知识普及11:制作视觉卡片的基本原则

★实用练习19:逐段制作视觉卡片

★实用练习20:10分钟练习

★实用练习21:给一整篇文章制作视觉卡片

★实用练习22:更多的视觉卡片练习

★实用练习23:“3–2–1练习”升级版

★实用练习24:给本书制作一张视觉卡片

☆案例示范2:一个学科的视觉卡片

○知识普及12:用电脑制作视觉卡片

第八章 增强记忆力

 第一节 建立明确阅读目标的条件反射

○知识普及13:记忆姓名的原则

○知识普及14:明确阅读目标的好处

 第二节 建立激活知识储备的条件反射

○知识普及15:知识—学习时间曲线

○知识普及16:蜘蛛网与知识网络

 第三节 建立复述文章内容的条件反射

○知识普及18:复述的重要性

★实用练习25:“阅读+复述”5分钟练习

★实用练习26:找出自己的复述间隔

 第四节 建立回放视觉影像的条件反射

○知识普及18:注意力与记忆力

☆案例示范3:如何让小朋友们记住十大行星的名字?

★实用练习27:形象思维练习

☆案例示范4:抽象的故事与具象的故事

第三部分 阅读整本书的步骤与技巧

第九章 阅读前要明确阅读目标

○知识普及19:能过滤信息的潜意识

第十章 阅读整本书的步骤

 第一节 泛读全书,把握整体脉络

○知识普及20:脑干就像指南针

★实用练习28:高空侦察练习

 第二节 快速阅读与反复精读相结合

○知识普及21:标注重点的正确方式

○知识普及22:处理难点的正确方法

 第三节 回顾知识点,系统理解全书

结语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附录一:“阅读整本书”视觉卡片

 附录二:“视觉阅读”训练进度表

 附录三:影响世界的25部经典著作

试读章节

一旦工作量过大、学习难度过高,我们就难免会觉得力不从心,精疲力竭。这就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压力来源。但是,这一切不完全是心理作用。一旦大脑感知到压力,人体就会马上做出应激反应,刺激肾上腺分泌所谓的应激荷尔蒙,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急剧升高。

这样说来,应激荷尔蒙似乎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肾上腺素却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大功臣。想象一个原始人正在森林里采集野果,树丛里突然跳出来一只剑齿虎,这个可怜人肯定会不知所措。可就在他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之前,人体就已经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分泌出了大量的肾上腺素,加快了体内的血液循环,刺激肌肉进入兴奋状态。与此同时,体内的脂肪和糖分储备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总而言之,身体已经为下一步的打斗或者逃跑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血液中的大量肾上腺素还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变化: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受阻,某些负责促进思维的神经递质也会立即停止分泌。换言之,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越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就越低。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这种变化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思考,做出本能的反应:要么冲上去制服那只剑齿虎,要么撒腿快跑。不然大脑就会自顾自地胡思乱想:“如果我心平气和地跟这个‘大猫’谈一谈,说不定它就不想吃我了。哦,对了!我还可以把刚采的果子送给它,说不定它以后就改吃素了呢……”

可惜,现代人的压力来源远远不止一只剑齿虎那么简单。考试压力,工作压力,家庭责任,今天被上司批了,明天还要交论文……根本数都数不清。可是,我们的身体可分不清哪些压力是老虎惹的祸,哪些压力是因为考试不及格,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阻碍大脑进行思考。一旦大脑不转了,就更别想完成任务了。所以说,人类的生存本能又一次成了阅读和学习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减压入手。当然,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练习,你的阅读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这同时意味着你在阅读方面的压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这是最能治本的方法。但是,阅读能力再高的人也会遇到自己一时看不懂的文章,我们还是有必要寻找一种降低肾上腺素水平的有效策略,以备不时之需。纯粹从生理角度来说,运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运动就相当于对体内的荷尔蒙变化做出反应,让身体以为我们要么正在与那只剑齿虎搏斗,要么已经逃得远远的了。既然原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人体自然就没必要再继续分泌肾上腺素了。道理说得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不能去找上司决斗,或是一紧张就跑出去进行百米冲刺吧。

其实,降低肾上腺素水平也不是什么难事,秘诀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放轻松。接下来的“高尔夫球练习”就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好地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此外,还有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科学证明,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体内都会自动分泌内啡肽。这种激素堪称“人体的天然鸦片”,是一种促进神经传导的物质,能够有效中和血液中的肾上腺素,起到减压的作用。所以说,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坐在那里干着急,不妨先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需要连续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考试,那我建议你把每天晚上的时间都空出来,放松一下自己。不出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动力更大了,心情也变好了。尽管少了几个晚上的复习时间,整体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我们现在正处于向顶峰冲刺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自我减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放松程度成正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就无法做到跨行阅读。

P136-137

序言

一起登山吧!

不瞒大家说,我也有过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阅读经历……想当年,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我都被淹没在纸张的海洋里。各式各样的书铺在桌子上、堆在柜子里、摆在枕头边,就连地板上都被报纸和杂志占得满满当当。有的书还算勉强翻过几页,有的却连拆封都还没来得及。每一张纸、每一行字都争宠似的冲我喊着:“来读我吧!快来读我吧!”爱书的心情难以抑制,阅读的兴趣又偏偏广泛得无边无际,没有办法,只得抱怨时间太少、空闲不足。更让人沮丧的是,我的阅读效果实在是太差了!每当我站在书架前尝试回忆不久前读过的内容时,都会发现过去二三十个小时的埋头苦读只换来了模糊的印象、零散的关键词和满心的挫败感……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我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整体的阅读能力,才能摆脱两难的处境。于是,我开始潜心研究阅读技巧,亲身尝试五花八门的练习方式。时至今日,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在此过程中投入的每1分钟和每一分努力都让我受益终生。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变化。过去耗在读一本书上的时间,现在读完本书还绰绰有余。不过,速度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我读书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能彻底摆脱周围环境的影响,随心所欲地进出属于自己的阅读国度。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充分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即使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无须每隔几分钟就重新阅读上一段读过的内容,这难道不是很好吗?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上班族来说,流畅的阅读体验都是一种享受。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你就会从“要读书”变成“爱读书”,阅读也会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信来源。这种改变就好比婴童从蹒跚学步到酣畅淋漓地快跑。可惜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阅读方式大都是初级的,要想快速提高,还得自己另下功夫。

我的本行是律师,研究这套阅读方法的初衷,其实也只是为了准备当时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所以,速度固然重要,但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无疑是自欺欺人。我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汲取信息,并将其尽可能完整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事实证明,我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尽管准备时间有限,但我在两轮考试中都顺利地拿到了“优”。希望这个鲜活的例子能够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相信我的阅读方法绝非只求速度而不求甚解。

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那随便一个3岁小孩都能一目十行,但这只能叫“看”书,而不是“读”书。真正爱读书、懂读书的人追求的是消化与理解,然后把阅读的收获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通过不断研究,我惊喜地发现,加快速度非但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反而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乍听之下,这确实有点儿不可思议。但只要我们考虑到阅读的流畅度,道理就明了了。绝大多数人在阅读的同时都喜欢在脑子里一字一句地跟着默念,我把这种做法叫作“念”书。这样一来,不仅阅读的整体速度会受默念速度的限制,阅读还会变成鹦鹉学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说,脑子里却还是空空的,半点儿收获都没有。要知道,孤立的字词是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的。在默念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读音上面,真正能够传递信息、帮助理解的语义单元反而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从根本上来讲,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强化视觉渠道,彻底改掉“听觉阅读”的习惯,把“看”书和“念”书变成真正的“读”书。

不少人认为我的理论只是“新瓶装老酒”,我绝对举双手赞成。我坦率地告诉大家,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理念都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独创。回顾人类的文明史,其实我提倡的所有阅读方法早就有人想过,有些甚至还被付诸文字。但问题就在于,那些历史的精粹能否沿袭至今,我们又能否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以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为例,他们的著作其实已经涵盖了学习与阅读方法论的所有要点,西塞罗的《论演说家》一书中就有许多关于提高记忆力的精彩内容。在我看来,大部分历史著作都比现代出版物的含金量高,实用性也毫不逊色,这是我一直偏爱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原因。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著作,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读书期间还特意选修了一个学期的拉丁语课程。毫无疑问,现代科学对人脑的研究已经为我们解开了许多人类思维过程的谜团,但实用的学习方法却仍然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那一套。当时的古罗马人确实连人类记忆究竟是源于脑袋、肚子还是心脏都没弄清楚,可谁又敢说《论演说家》在现代社会已经一文不值了呢?所以,我对“新瓶装老酒”这样的批评一向只是一笑置之。在我看来,那些声称自己发明了一套革命性的全新学习方法的人才大言不惭,让人哭笑不得呢。要知道,任何一种锻炼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其实都是“老酒”,有的甚至还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史的起源。早在4万年前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利用岩画来辅助思维,帮助大脑系统地组织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种方法,还给它冠上了各式各样的时髦名称,如“思维地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我的“视觉卡片”也是其中之一,但这种方法并非任何人的独创或专利,因为这就是我们大脑与生俱来的思维模式。

既然如此,本书又有何特别之处呢?很简单,既然“老酒”不变,那关键就得看“新瓶”的质量如何了。只有好的瓶子才能真正帮助读者掌握技巧,提高能力。所以,给自己的“新瓶”冠以特有的名称,以示区分,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围绕视觉这个感官渠道展开讨论,所以我选择以“视觉阅读”和“视觉卡片”来为自己的“新瓶”命名。

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就好比登山。尽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登顶,但在起程之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会带领大家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起始位置;然后,仰望一下山顶,也就是那些已经能够快速读取信息、深度理解并吸收的阅读高手,以此预测攀登的难度;最后,我们还要回顾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已经走过的阅读之路。

在正文部分,我会介绍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只要坚持每天练习,你的阅读速度、专注程度、理解力及记忆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请大家相信我,相信自己。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精彩的旅程吧!一起登山吧!

不瞒大家说,我也有过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阅读经历……想当年,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我都被淹没在纸张的海洋里。各式各样的书铺在桌子上、堆在柜子里、摆在枕头边,就连地板上都被报纸和杂志占得满满当当。有的书还算勉强翻过几页,有的却连拆封都还没来得及。每一张纸、每一行字都争宠似的冲我喊着:“来读我吧!快来读我吧!”爱书的心情难以抑制,阅读的兴趣又偏偏广泛得无边无际,没有办法,只得抱怨时间太少、空闲不足。更让人沮丧的是,我的阅读效果实在是太差了!每当我站在书架前尝试回忆不久前读过的内容时,都会发现过去二三十个小时的埋头苦读只换来了模糊的印象、零散的关键词和满心的挫败感……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我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整体的阅读能力,才能摆脱两难的处境。于是,我开始潜心研究阅读技巧,亲身尝试五花八门的练习方式。时至今日,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在此过程中投入的每1分钟和每一分努力都让我受益终生。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变化。过去耗在读一本书上的时间,现在读完本书还绰绰有余。不过,速度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我读书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能彻底摆脱周围环境的影响,随心所欲地进出属于自己的阅读国度。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充分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即使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无须每隔几分钟就重新阅读上一段读过的内容,这难道不是很好吗?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上班族来说,流畅的阅读体验都是一种享受。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你就会从“要读书”变成“爱读书”,阅读也会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信来源。这种改变就好比婴童从蹒跚学步到酣畅淋漓地快跑。可惜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阅读方式大都是初级的,要想快速提高,还得自己另下功夫。

我的本行是律师,研究这套阅读方法的初衷,其实也只是为了准备当时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所以,速度固然重要,但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无疑是自欺欺人。我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汲取信息,并将其尽可能完整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事实证明,我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尽管准备时间有限,但我在两轮考试中都顺利地拿到了“优”。希望这个鲜活的例子能够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相信我的阅读方法绝非只求速度而不求甚解。

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那随便一个3岁小孩都能一目十行,但这只能叫“看”书,而不是“读”书。真正爱读书、懂读书的人追求的是消化与理解,然后把阅读的收获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通过不断研究,我惊喜地发现,加快速度非但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反而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乍听之下,这确实有点儿不可思议。但只要我们考虑到阅读的流畅度,道理就明了了。绝大多数人在阅读的同时都喜欢在脑子里一字一句地跟着默念,我把这种做法叫作“念”书。这样一来,不仅阅读的整体速度会受默念速度的限制,阅读还会变成鹦鹉学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说,脑子里却还是空空的,半点儿收获都没有。要知道,孤立的字词是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的。在默念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读音上面,真正能够传递信息、帮助理解的语义单元反而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从根本上来讲,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强化视觉渠道,彻底改掉“听觉阅读”的习惯,把“看”书和“念”书变成真正的“读”书。

不少人认为我的理论只是“新瓶装老酒”,我绝对举双手赞成。我坦率地告诉大家,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理念都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独创。回顾人类的文明史,其实我提倡的所有阅读方法早就有人想过,有些甚至还被付诸文字。但问题就在于,那些历史的精粹能否沿袭至今,我们又能否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以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为例,他们的著作其实已经涵盖了学习与阅读方法论的所有要点,西塞罗的《论演说家》一书中就有许多关于提高记忆力的精彩内容。在我看来,大部分历史著作都比现代出版物的含金量高,实用性也毫不逊色,这是我一直偏爱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原因。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著作,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读书期间还特意选修了一个学期的拉丁语课程。毫无疑问,现代科学对人脑的研究已经为我们解开了许多人类思维过程的谜团,但实用的学习方法却仍然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那一套。当时的古罗马人确实连人类记忆究竟是源于脑袋、肚子还是心脏都没弄清楚,可谁又敢说《论演说家》在现代社会已经一文不值了呢?所以,我对“新瓶装老酒”这样的批评一向只是一笑置之。在我看来,那些声称自己发明了一套革命性的全新学习方法的人才大言不惭,让人哭笑不得呢。要知道,任何一种锻炼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其实都是“老酒”,有的甚至还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史的起源。早在4万年前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利用岩画来辅助思维,帮助大脑系统地组织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种方法,还给它冠上了各式各样的时髦名称,如“思维地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我的“视觉卡片”也是其中之一,但这种方法并非任何人的独创或专利,因为这就是我们大脑与生俱来的思维模式。

既然如此,本书又有何特别之处呢?很简单,既然“老酒”不变,那关键就得看“新瓶”的质量如何了。只有好的瓶子才能真正帮助读者掌握技巧,提高能力。所以,给自己的“新瓶”冠以特有的名称,以示区分,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围绕视觉这个感官渠道展开讨论,所以我选择以“视觉阅读”和“视觉卡片”来为自己的“新瓶”命名。

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就好比登山。尽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登顶,但在起程之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会带领大家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起始位置;然后,仰望一下山顶,也就是那些已经能够快速读取信息、深度理解并吸收的阅读高手,以此预测攀登的难度;最后,我们还要回顾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已经走过的阅读之路。

在正文部分,我会介绍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只要坚持每天练习,你的阅读速度、专注程度、理解力及记忆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请大家相信我,相信自己。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