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煜所著的《康德(想象与认知的故事)》是一本让孩子能读懂、能体会的哲学普及读物。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选取孩子生活中的爱好、经历,把哲学家复活,放在孩子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进行思想交流,将哲学家康德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用非常简明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一听就能明白,就能对这些哲学家有所认识,感到他们很亲切。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可以从中感悟到不同的生活道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德(想象与认知的故事)/有趣的哲学启蒙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韩)朴永煜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永煜所著的《康德(想象与认知的故事)》是一本让孩子能读懂、能体会的哲学普及读物。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选取孩子生活中的爱好、经历,把哲学家复活,放在孩子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进行思想交流,将哲学家康德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用非常简明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一听就能明白,就能对这些哲学家有所认识,感到他们很亲切。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可以从中感悟到不同的生活道理。 内容推荐 林永煜所著的《康德(想象与认知的故事)》是《有趣的哲学启蒙书》系列图书之一。《康德(想象与认知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源于青少年生活中的生动故事,讲述了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围绕着“想象与认知”这一主题,让孩子培养哲学的思维方式,懂得生活的道理,获得超强的自我掌控能力,改变孩子偏激浮躁的个性,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学会多角度地全面看待问题。 目录 卷首语 楔子 一 哥白尼的革命 1.不是天空在旋转,而是地面在转动 2.为什么会产生天空在旋转的错觉呢? 3.哥白尼的革命 ·哲学放大镜 二 哲学界的哥白尼 1.小丑叔叔神奇的眼镜 2.哪一个是真的? 3.哥白尼的转换 4.井底之蛙 5.怀疑自己视觉的哲学家康德 ·哲学放大镜 三 以滥用职权罪起诉理性 1.控告贩卖来世的骗子 2.康德把理性告到了被告席上 3.只靠经验是不能认识一切的 ·哲学放大镜 四 想到的并不是知道的 1.考夫特饼和咖喱饭 2.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是不一样的 3.傻瓜村的故事 4.想到的不一定就是知道的 ·哲学放大镜 五 认知的意义 1.画圆 2.认知=经验+概念 3.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哲学放大镜 综合论述题 综合论述题题解 试读章节 健美一大早起来,情绪特别好。 “卫生间的灯怎么还开着呀?赶紧关了吧。” 要是以往听了妈妈的这些唠叨,健美肯定会不高兴地说:“妈妈,那又不是我开的,干吗要我关呀?” 可是今天,她二话没说赶紧去关了灯。 以往吃早饭的时候,她总是挑肥拣瘦,吃饭就像吃药一样,可是今天她大口大口吃得特别香。 “你不要到处乱跑给哥哥惹事,乖乖地跟在哥哥的后面走。记住了吗?” “记住了!” 健美举着勺子,大声回答。 是什么事情让健美这么开心? 今天,健美最喜欢的表哥泰植和与她同龄的泰振答应要带她去逛世界村。这可把健美高兴坏了。 泰植表哥是大学生。他个子高大,两眼炯炯有神,长得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帅气。但健美之所以喜欢泰植表哥,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满肚子都是故事,一旦打开话匣子,叫你听三天三夜都不觉得乏味。 泰振今年才12岁,与哥哥泰植年龄相差很大,整整比哥哥差一轮。 泰振的脸长得圆圆的,人又淘气。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跟他哥哥不同。倒是有一点很相同,那就是他也跟哥哥一样,知道的很多。健美认为那是因为泰振有大学生哥哥的缘故,如果健美也有像泰植这样的哥哥,那她也一定会知道的很多。 泰振还有跟他哥哥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好炫耀自己。似乎世上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健美看不惯泰振的傲劲,所以经常跟泰振闹别扭。 但无论怎样,泰植哥哥和泰振要来健美家,带她去逛世界村,这让健美特别兴奋。 清溪川广场改造完成以后,这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闹异常。每天都有艺人在这里表演。世界村就在这里开市。虽然它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国外的进口产品,并能了解到许多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由于泰植哥哥也是第一次去清溪川广场,所以对那里并不熟悉,没法给泰振和健美介绍。他们只能各自想象着世界村的样子。 “那里展出的一定是世界各地的宝物或者历史遗物吧?” 健美喜欢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所以她希望那里有反映古代风土人情的文物。她想通过文物开开眼界。 可是,真是烦死人!一到周末哪儿都是车满为患,前往清溪川的道路也不例外。一路堵车,他们只能一动不动地坐在车里。公路简直都成了停车场。 啊?这是怎么了? “泰植哥哥,快,快刹车呀!车,车在倒溜呢。” 泰植哥哥回头一看,只见健美正握住车内的扶手吓得大声喊叫着。在后座打瞌睡的泰振也被惊醒了。可他望了一眼窗外,便哈哈地笑了起来。 “哈哈,健美你这个傻丫头!这是下坡路,车怎么能倒溜呢?你仔细看看,是别人的车在往前动,不是我们在溜车。” 泰植哥哥也笑了。健美定神一看,可不是嘛,车窗外别人的车正像蜗牛似的爬行,向前蠕动。健美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她可不想任凭泰振嘲弄,就怒目圆睁,大声说了句: “哼,就你聪明!” P5-7 序言 孩子和大师之间的桥梁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能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哲学对于人生有这么大的意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近它、得到它呢?我一向认为,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大哲学家的原著,最好的哲学都汇聚在大师们的作品中。不错,大师们观点各异,因此我们不可能从中得到一个标准答案,然而,这正是阅读原著的乐趣和收获之所在。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入了哲学的门?是在教科书中读到了一些教条和结论吗?当然不是。唯一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那么,看一看哲学史上诸多伟大头脑在想一些什么重大问题,又是如何进行独立思考的,正可以给你最好的榜样和启示。 常常有父母问: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接触哲学书籍最合适?我的回答是:顺其自然,早比晚好。顺其自然,就是不要勉强,孩子若没有兴趣,勉强只会导致反感。早比晚好,则要靠正确的引导了,方法之一便是提供足以引发孩子兴趣的适宜读物。当然,孩子不可能直接去读原著,但是,我相信,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了解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基本思想,仍然是使他们对哲学真正有所领悟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我乐于推荐黄山书社出版的《有趣的哲学启蒙书》系列丛书。这套丛书选择了东西方哲学史上50位大哲学家,以各人的核心思想为主题,一人一册,用讲故事做诱饵,一步步把小读者们引到相关的主题中去。我的评价是,题材的选择颇具眼力,50位哲学家几乎囊括了迄今为止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精神导师。故事的编撰,故事与思想的衔接,思想的表述,大致都不错,水平当然有参差。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韩国的儿童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极其认真地做了这件事,在孩子和大师之间筑了一座桥梁。对比之下,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应该感到惭愧,但愿不久后我们也有原创的、高水平的类似书籍问世。 周国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