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墙翻译冀朝铸:板门店谈判,他被誉为“中国第一英文速记员”;万隆会议,他侥幸躲过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尼克松访华,他见证了两国巨人历史性的握手。

外交家冀朝铸:驻美联络处,带着“监护人”搞外交,南太平洋岛国,荒唐的决定、有趣的经历,英伦半岛,“救火队员”不辱使命,联合国总部,外交生涯完美谢幕。

《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以率真的叙事风格,回顾了冀朝铸一生的传奇经历及其长达44年的翻译和外交生涯。

内容推荐

联合国刊物称:“冀朝铸是了解中国过去40年发生的大事的人。”

冀朝铸的名字总是与世界政要、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生在中国,长在美国,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由于其出色的口译能力,长期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堪称红墙第一翻译;他先后出使南太平洋岛国、英国,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以率真的叙事风格,回顾了冀朝铸一生的传奇经历及其长达44年的翻译和外交生涯。期间趣事、珍闻、秘闻异彩纷呈,《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是一部弥足珍贵、不可或缺的真实记录中国现代外交史、中美关系史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局动荡的口述回忆录。

目录

第一章 我的青少年时代

童年在山西

在美国上小学和中学

求学哈佛大学

回到祖国

第二章 初进外交之门

任朝鲜停战谈判工作人员

第一次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第三章 为周总理做英文翻译十七年

周总理的培养

中印争端和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随周总理访问亚非欧十四国

最后一次随总理出访

周总理的道德作风和外交思想

第四章 见证中美关系

三角政治的缘起

中美秘密接触

小球推动大球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公布

派往驻美联络处

为邓小平访美做翻译

任美大司副司长

赴驻美使馆任公使衔参赞

第五章 出使南太平洋

吃“长猪”的国度

奇妙的饮料

穷地主与富佃农

“美国隐形轰炸机”

水火不容的援助

犹如上月球

家无四壁

在瓦努阿图喝卡瓦

南太平洋上的巴黎--塔希堤

在澳洲的遭遇

第六章 任驻英国大使

古老的城市和古老的使馆

埃瑞斯与黑妞

不做五个手指同时抓五只虱子的傻瓜

到任后的首次国庆招待会

曼城总领事馆

白金汉宫呈递国书

来自祖国的贵宾

宴请撒切尔夫人

多姿多彩的皇室活动

伦敦市市长的复活节晚宴

会见小丘吉尔

同华人一起欢庆春节

美国同学四十周年聚会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参观莎士比亚故居

三次回国休假

三年多的大使工作

协助海口市同帕斯市结为友好城市

冀朝铸奖学金

第七章 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日子

走马上任联合国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保密加突然的权力运用”--改组与合并

第二次改组

第八章 经历政治运动

土改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消灭“上帝的创造物”--麻雀

短暂的平静时期

波匈事件和“新三反”运动

反右运动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农村劳动锻炼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

三年困难时期和拆毁城墙

在湖南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钢杆保皇派”

火烧英国代办处

大联合筹备委员会

批斗“暗藏的叛徒和内奸”

清除“五一六分子”

重返农村

“文化大革命”最后的疯狂

结束语

采编者后记

编辑手记

试读章节

1929年7月30日清晨,我出生于山西太原上马街。山西地处我国华北地区西部,整个山西省大部分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着的山地型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被称为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就流经山西,因此我经常很骄傲地对别人说,我来自中华文明摇篮的山西。

我的父亲冀贡泉,字育堂,是山西省汾阳县(今汾阳市)建昌村人,1882年1月9日出身于一个农村教师家庭。我的母亲张陶然,又名冀顺心,生于1903年10月12日,也是山西省汾阳县人。她毕业于师范学校,是一位贤淑、文静的女性,擅长用手指作画。父亲在娶我母亲以前,曾有过两次丧妻之痛,所以我父亲和我母亲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很大。他们结婚时,母亲年方二八,而父亲已近不惑之年。我母亲为此在结婚前还曾有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父亲长得很黑,又蓄有一脸长胡须。据说我父亲婚前去拜见未来岳父母时,我母亲偷偷地站在一张小凳子上,从门缝向客厅里看,想看一下自己未来的夫婿什么样子。没想到,不看犹可,一看是个满脸胡子的黑老头,吓了一大跳,从凳子上跌了下来。后来被她家人以三国时刘备染胡须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成亲的故事说服,母亲终于嫁给了父亲。父亲的第一位妻子生了大哥朝鼎和二哥朝彝后去世,第二位妻子生了大姐慧青后又去世;我母亲生有三子一女,即三哥朝辅、四哥朝理、我和小妹妹青。

汾阳自然资源丰富,是汾酒的产地,也是山西省的棉花和粮食的生产基地之一,因为地处汾河之阳(西),故得此名。建昌村里明代建筑文峰塔是有名的文物古迹。父亲从小学习成绩优秀,1904年被山西大学堂录取,1905年被官府送往日本明治大学留学,学习法律。他在日本留学7年,因为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小有名气。1912年,当局因辛亥革命停发留日官费,父亲拒绝接受日本政府的资助而中断学习回国。回国后父亲曾在教育部工作,趁公务之便,在日本又把明治大学法律系的课程学完,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后来他被山西军阀阎锡山聘为法律顾问,并历任山西司法和教育厅厅长。

父亲的性格极为仁慈。当官不久,他买了一支猎枪打猎。第一次打猎,他打死了一只鸟。他为这只可怜的小鸟伤心了很久。之后父亲就把猎枪扔了,而且一辈子再也没打过猎。

父亲慈悲为怀的性格大概是从祖父那里遗传来的。祖父是汾阳县建昌村的地主,荒年时他不但不催租逼债,反而开仓赈济穷人。在数十年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三哥被遣送还乡,意外地受到家乡贫下中农的热情照顾,大概就因为我祖父的乐善好施所致。

父亲极富正义感,但同时胆子又比较小。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保皇党和革命党都要拉他加入,父亲说:“参加保皇党呢,怕丢脸;参加革命党呢,怕丢脑袋。”所以他两个党都不参与。父亲虽然胆小,但还是跟左派作家鲁迅交了朋友,二人后来成为莫逆之交。鲁迅日记中就有七处提及父亲。我小时候,父亲也曾一再对我们提起他同鲁迅交往的事。可惜我那时太小,对他同鲁迅的交往没有太深的了解,只是有这样一个印象:父亲同鲁迅是好朋友,二人经常来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当时父亲在山西任司法厅厅长,因为不满蒋介石对革命的背叛,父亲解散了司法厅,转到山西大学任法律系教授。1930年,父亲作为阎锡山的代表,到北平参加了汪精卫、冯玉祥等反蒋国民党人的会议。他们试图通过制定宪法来抗拒蒋介石建立个人独裁的企图,但他们的努力失败了。父亲认识到,没有坚强的政治基础,而只通过草拟一纸空文就想改变政治现实,那才是“最愚蠢不过的”。那时,通过我大哥朝鼎,父亲对中国共产党已有所了解。从那以后,父亲更加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来,阎锡山说服父亲重返省政府任教育厅厅长,父亲在他的岗位上多次保护了太原成成中学校长刘墉如等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学生都上街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阎锡山命令父亲镇压学生,父亲于是用卡车强行把游行的学生拉到郊外,然后劝说他们以后别闹事,就把他们放了。但学生们并没有听他的劝告,被释放后继续游行请愿。阎锡山于是坚持要父亲调动武力向学生开枪,父亲拒绝执行阎锡山的命令,于是辞去官职,回到汾阳老家,过着隐居的生活。

父亲在太原工作期间,就在上马街买了一座砖头大院。我出生时,家中有七八个仆人。

在山西的那些日子,我可以说是天下最娇生惯养的孩子,因为我在兄弟里排行最末,而且身体最弱,所以最受父母宠爱。有一次上体育课,我在操场上差点儿晕倒。我当时利用长辈对我的溺爱,经常撒娇哭闹,每次哭闹都使我大获全胜。长辈完全满足我的要求,而惹我发脾气的人必然倒霉。专门照顾我的仆人名叫福海,他心地善良,性情柔和,对我百依百顺。我虽然体弱多病,但性情顽劣,充满好奇心。我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就是骑在福海的背上在太原城墙上跑来跑去,假装自己是抗拒从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的大将军。每值隆冬季节,我们就在院子里泼上水,等冻成冰后在上面滑来滑去。母亲很少给我们吃肉,我在院子里滑冰,每滑一圈母亲就给我吃一丝肉。

当时父母对我十分疼爱,我爱吃什么就给我吃什么,但那时我只爱吃纯白面做的面条,什么蔬菜、水果都不吃,肉类也基本不吃,最多吃一点绵肉(即肥猪肉)或一两丝瘦猪肉。另外在六七岁前还每天喝一杯羊奶,那时我们家养了一只母羊。由于蔬菜、水果基本不吃,蛋白质食物吃得也很少,所以我本来就先天不足的身体就更弱了。小时候因为缺钙,我的腿是弯的。幸好我9岁去美国后喝了大量的牛奶,才长得很高。P1-4

序言

像许多爱国的中国人一样,我这一生是周恩来总理为我安排的。是周总理把我领上外交之路,在他的直接教导下,我开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共到过50多个国家,去过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这是我成长的外因。内因则是我一直什么都要争取最好,这当然不是指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指精神上的,比如说我要上最好的学校,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建立最好的家庭,有最好的朋友,并且做在精神上最使人满意的工作。我很小就下定决心,绝对不能比父亲和大哥差。这个决心的实质内容不仅是个人好强,而且是要寻求一个超越个人的远大目标。在我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生浓厚兴趣以后,这个目标就变得更为具体。部分的当然是由于父亲和大哥的影响,他们不仅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也关心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安危。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寻求的远大目标就具体化为要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出我的一切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显而易见,一个人要想实现他的远大理想,必须接受各种挑战,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长,这是基本的常识和哲理。假如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意志,不能吃苦耐劳或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他也许就会被压垮。有了坚强的意志,并记住在一生中能够有取舍,那么各种困难或挑战就可以使人百炼成钢,就像我父亲和大哥那样。但要最后取得成功,仅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出身于一个有钱有势的中国家庭,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儿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从我们离开老家后,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就不断地来了。而且,我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是一降再降,一直到我9岁住进纽约贫民窟。假如我的志向只是要提高我自己的生活水平,或只是恢复我童年时幸福而优裕的生活,我就不会有多么大的成就。只有当我们在寻求比个人理想还要远大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时,才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我从小立下的大志,加上我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构成了我这部回忆录的主要内容。

这部回忆录原书名纵洋娃娃到外交官》,源于周恩来总理。他和我大哥冀朝鼎很熟,总把我看做是朝鼎的小弟弟。我开始外交生涯时20多岁,但看上去更年轻些。我在美国长大和接受教育,所以我的中文不好,对祖国文化所知有限。但我精通英文,并十分了解美国事务,所以周总理称我为洋娃娃。

总理为我的前途也做了长期的计划。在我之前,他的四任英文翻译都成了高级外交官。黄华后来是外交部部长,龚澎女士(乔冠华的妻子)成为外交部部长助理,章文晋和浦寿昌后来都成为外交部副部长。周总理认为我最后也应该成为一名外交官,服务于祖国。他多次对我提到,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工作不应该只视为技术性的,应该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准备最终转入外交工作。我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他为我们第一批派到驻美联络处的同志举行的告别午宴上,那时我就是作为一名参赞——一名外交官去美国的。回顾我这一生,我意识到,假如没有周总理的关怀,我就不会有什么成就。因此,这部回忆录也寄托了我对周总理的深切爱戴和怀念。

后记

在我从事新闻工作近10年之际,很荣幸有机会为著名外交家冀朝铸先生整理他的口述回忆录。

由于冀先生长于英文,因此他用英文拟定了本书的原始样本,再由其家人用中文转述,我负责记录整理,并进行文字结构上的加工润色。其中第七、八两章以及另外几章的部分段落则由我直接翻译整理成文。由于冀先生经常外出旅行,本书的采访整理过程历时两年,这期间我多次到冀先生家中当面采访,澄清一些史实。当冀先生在美国时,我们就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和磋商。作为整理者,我对记录和翻译所得的文字和段落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力求做到逻辑清晰,史实清楚,文通字顺。书中篇章与口述体风格不太一致,更像书面语,甚至有些语句比较欧化,乃是经由英文翻译过来所致,敬希读者谅解。

冀先生在青少年时代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参加革命工作之后又见证了中国政治生活和外交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我相信,冀先生的这部口述传记对读者了解中国当代历史以及中美关系史都是很有裨益的。

苏为群

2000年5月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