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沈洪成著的《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木丰中学控辍保学的个案研究/河海社会学文库/河海大学社科精品文库》以云南芒市一所傣族中学实施“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为中心,研究了针对辍学展开的治理的社会实践逻辑。作者从针对一个具体个案的辍学治理入手,反思了辍学的普遍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解释辍学现象,以及为什么要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通过将这些问题置于中国教育下乡的历史进程中,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审视这些问题,提出教育治理是在边缘地带强化权力的进程,也是渐进的国家化问题。 作者简介 沈洪成,1983年生,安徽怀远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下乡:一个乡镇的教育治理实践》一文,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等。 目录 第一章 问题与思路 第一节 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节 对“控辍保学”现象的追问 第三节 国家的理性与社会的自然 第四节 中国教育治理的问题域 第五节 以学校为田野 第二章 普遍的辍学 第一节 辍学的简明统计 第二节 辍学的复杂形态 第三节 辍学的历史呈现 第四节 辍学话语的建构 第五节 傣族人真的不爱读书吗? 第三章 辍学的治理 第一节 辍学的“问题化”过程 第二节 “普九”成为中心工作 第三节 目标责任制与运动式治理的结合 第四节 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结合 第五节 辍学的治理如何走向反面? 第四章 文化的反抗 第一节 拒绝学习 第二节 违反纪律 第三节 挑战权威 第四节 参与村落生活 第五节 文化的反抗如何形成? 第五章 知识的体制 第一节 教育空间的知识构造 第二节 课堂知识的传递机制 第三节 村落知识的濡化机制 第四节 学校教育的双重难题 第五节 双语教育为什么难以达到目的? 第六章 治理的形成 第一节 从教化传统到教育治理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懈怠下的教育治理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总体性政治下的教育治理 第四节 “普九”前后从弱干预向强干预的转变 第五节 彻底的治理何以构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西西弗斯的神话 第二节 教育治理的悖论 第三节 教化传统的延伸 第四节 破解教育的文明话语 第五节 追寻教育的乡野气质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沈洪成著的《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木丰中学控辍保学的个案研究/河海社会学文库/河海大学社科精品文库》依次描述了木丰中学存在的普遍辍学现象,针对辍学所展开的外部与内部治理,治理辍学在傣族学生身上产生的后果。接着,本书从现代知识与地方知识分离的角度解释了辍学的“症结”性问题,并将教育治理放在历史的角度进行讨论,比较传统时期、民国时期、毛泽东时代、“普九”前后教育治理机制的差异。最终,本书得出,由于当前针对辍学的治理,将目标责任制和运动式治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紧密结合,家长、教师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了现代教育的合理性话语,产生了教育治理内卷化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