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港人20年入藏100次,向您讲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
以西藏为题材的作者不在少数,能做到20年来入藏100次的,只有林聪一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西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
《与西藏有缘》由80多篇文章组成,作者用散文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西藏文化的有关基础知识,文字生动、流畅,辅以100多张精美图片,是一部认识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酥油花佛教艺术,动感的禅定——法王舞,西藏的情意——哈达,西藏的佛塔,恒转不息的经轮,随风飘扬的经幡,藏传佛教重要节日,西藏常见的八吉祥物等。
林聪20年来入藏100次,用一个信仰者的面目去感悟西藏,并以散文的笔触向读者介绍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的基础知识,文字生动、流畅,并辅以100多张精美图片。
《与西藏有缘》是一部正确了解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的好书!是一部认识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的佳作!是源自深入西藏文化者的亲身体验!《与西藏有缘》曾入选西藏文化教材书目。
皈依之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我皈依了某某法师”、“我皈依了密教”、“我皈依了某某喇嘛”等的说话,其实这个观念并不完全正确。
在皈依仪式中,最主要的皈依对象是三宝。三宝即为:
(一)佛宝——所有证得圆满正觉的觉悟者,又即诸佛;
(二)法宝——诸佛所体悟及开示之法理;
(三)僧宝——已得证空性之修持者。
很多时候,人们把皈依三宝与内地传统的拜师仪式混淆了,以为法师就是惟一所皈拜的对象。毫无疑问,一经法师代表三宝而依传统授给皈依后,弟子必须也视法师为师长及具足三宝的依止对象(尤其在特别注重事师之道的藏传佛教宗派中,要视师长的意为佛宝、师长的语为法宝、师长的身为僧宝);但同时,受皈依的人仍然必须弄清楚,皈依仪式中的依止对象是佛、法、僧而并不是单指拜某法师为师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并不皈依三宝,就不是一位佛教徒。
在皈依仪式后,即使没有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等五戒,弟子仍有一些事是要注意的:
(一)因已皈依佛宝,不可依止世俗天神及鬼灵等;
(二)因已皈依法宝,不可作违反佛法之事,尤其不可杀害任何生命,如杀虫、钓鱼等行为;
(三)因已皈依僧宝,要避免与损友来往;
(四)不可售卖佛像以图私利或不敬佛像;
(五)不可把佛经放不清净之地,如地上或脚下等;
(六)不可不敬僧尼众。
我们一般称佛像为“佛”,把佛经称为“法”,出家之僧尼称为“僧宝”,其实这些并非究竟义上的真正三宝。佛像并不是佛,只是代表了佛;佛经非法,却代表了法;真正了悟空性的,不论是僧是俗,才是真正的僧宝。但为了积聚功德,我们把佛像、佛经及出家人敬为“住持三宝”而恭敬供养。
既然佛像代表佛宝,我们不可以世俗眼光视之,不应依其世俗价值而分别为多一点恭敬或少一点恭敬,在心态及言语上也应小心避免不敬,例如评论一尊像之艺术价值时,应说工匠之手工高或下,小心避免说出:“这尊佛很丑!”等无意的不敬语言。
很多佛教弟子以为开佛品店是理想的工作,其实佛经中有很多清楚的指示:三宝弟子因已皈依佛宝及法宝故,不应为私利营生而贩卖佛像或佛经。还有一些商人把佛经印于笔、皮带扣或杯碟上,这不单并非弘扬佛法,反而是不敬佛法之行为。
口传仪式
藏传佛教特别注重传承来源的问题,所以除了灌顶仪式及讲经开示以外,还有一种叫做“口耳相传”的仪式。
在口传仪式中,先由求法者恭敬顶礼法师三次,然后向法师呈上一点供养,并请求某部经、某论、某一仪轨又或某一句咒语之传承。法师有时会马上答应及即时传授,有时会答应择日传授,有时则会不作答允,待求法弟子三请之后方作传授;当然,若求法者所求的项目并不适合弟子或法师本身并无得过此传承时,法师是会拒绝或传授另一部经论或另一些修持法门的。
口传仪式本身并不繁复,通常只是弟子恭敬礼拜法师三次,法师诵念所传经论或咒语,弟子仔细听闻,最后师徒共诵回向文即完成了。一句咒语之口传可能只需一分钟,但有时,法师会应众弟子所求,口传全套《甘珠尔》及《丹珠尔》经论(相当于《大藏经》全套),则需每天诵念十多小时,耗时一年半载方可完成。在以前的蒙古,会举行数年一度的三藏一切佛法口传仪式,由政府及长老共同推选一位具德法师为数万僧众同时口传全套三藏佛法,以避免佛法失传。在历时数月之法会后,传法的法师会被封以“经王”的尊称。
在单纯的口传仪式中,所传之内容一般并不包括其讲解开示,例如《般若心经》的口传,只是由法师以藏语念诵此部经典一次而已;讲解开示会在弟子请求之下另行举行,故并不属于口传仪式的一部分。
口传仪式之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弟子是否能清楚明白所传授的内容,而在于历代师徒口耳相传——由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中至历代祖师及传法之法师,传至求法者的耳中,二千五百多年来不断地由上一代读诵、下一代听闻,一字不变地传下来。事实上,法师诵读所传内容时之速度一般会很快,求法者不易听到所有内容。在现今,藏传佛教已弘扬至很多西方国家,在口传仪式中,法师仍以藏语念诵,求法者所需要做的只是要去仔细听即可,由此可见,此仪式之主旨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亲耳听闻。
在日本的佛教宗派中,有一种传法的仪式与藏传佛教之口传在意义上类似,传法者会威武地立于跪在受法者面前,手持梵本形式印刷之佛经(类似手风琴之连贯折叠式),然后把梵本之贝叶一页页地放至求法者双手中,代表佛法之传流。这种庄严仪式之意义亦在于代表清净不变的历代授受,与理解其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藏传佛教弟子会从师先受口传,再求开示,然后才阅读及尝试去理解经中的内容;不同于现今许多人,随便买一部佛经,自行阅读理解而不重视依止明师的诠释。
P19-24
大藏寺祈竹仁波且序
小徒林聪与衲结缘,不经不觉已逾十五载。当年涉世未深的大学穷学生,现今已是一个人近中年的专业人才,不变的却是他对佛法及西藏文化的热爱。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林聪在学余及工余之时,长期充任衲的侍从、翻译兼秘书,师徒近乎形影不离。衲的弘法事业乃至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琐事,大多由他协助成办,双方之相互了解不比世间父子来得浅。为协助衲重建川北大藏寺,林聪曾多次单独入藏筹划及视察工程;在衲的家乡及祖庭一带,今天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或起码听说过他的名字!
林聪经年来于各报刊专栏中发表的稿件,现今结集出版,这是令衲高兴的事。林聪对于藏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衲相信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
林聪是少数能与西藏转世高僧有如此密切师徒关系的汉人之一。他的散文现结集成书,相信必定能利于读者正确地了解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
——蒙古最高精神领袖哲布尊丹巴法王
林聪对于西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衲相信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
——大藏寺法台祈竹仁波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