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清,女,1911年5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县南岙村,早年投身革命,中共党员,退休前为农业部原教育局顾问(部长级医疗待遇)。《明清岁月(徐明清回忆录)》记述了徐明清同志的革命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对青年一代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很有教育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清岁月(徐明清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徐明清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明清,女,1911年5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县南岙村,早年投身革命,中共党员,退休前为农业部原教育局顾问(部长级医疗待遇)。《明清岁月(徐明清回忆录)》记述了徐明清同志的革命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对青年一代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很有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明清岁月(徐明清回忆录)》:徐明清,1911年5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县。1925年参加进步青年政治团体乙丑读书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长期在敌占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任晓庄党支部委员、妇女干事。1930年起相继担任中国自由大同盟南京分会妇女部长、上海“一·二八”难民工场教育科长、“晨更工学团”主任、东北军工委妇女支部书记、中央组织部妇女科副科长、陕甘宁边区妇委书记兼妇联主任等职。参与筹办并参加了边区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参与组织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建了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农业部人事司副司长,中央农村工作部干部处、基层组织处、教育处副处长,国务院农办农场组副组长。“文化大革命”中被错定为“叛徒”。1977年,又因受江青问题的牵连,被关押两年半之久。1981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对徐明清的冤案予以平反。此后,任农业部教育局顾问(部长级医疗待遇)。1982年离休。2008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明清岁月(徐明清回忆录)》记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1 一、南岙山村/1 二、革命启蒙/3 三、闹祠堂/6 四、台州女师/7 五、乙丑读书社/ll 第二章 初经磨炼/16 一、临海劫难/16 二、转学上海/19 三、泉漳中学/21 四、惠文小学/23 五、城皇山下的秘密革命生涯/24 第三章 晓庄师范/28 一、求学南京/28 二、独树一帜/30 三、诗的生活/34 四、革命火种/36 五、灾难降临/40 六、晓庄英烈/45 第四章 宣城避难/48 一、转赴上海 落脚宣城/48 二、解救曹秀枝/50 三、相逢王观澜/55 第五章 晨更工学团/60 一、家乡办学/60 二、陶行知和山海工学团/62 三、创办晨更工学团/65 四、面向工农办学/69 五、党的白区工作据点/71 六、李鹤(江青)来晨更/75 七、李鹤的被捕和营救/77 第六章 浦东女工夜校/81 一、初到女工夜校/81 二、切入实际的革命教育/84 三、吸收优秀女工入党/89 四、兆丰路、杨树浦女工夜校/91 五、午间读书班/93 六、营救刘季平/98 七、叛徒出卖与我的被捕/101 第七章 在西安和延安中央党校/106 一、在西安的日日夜夜/106 二、李鹤要求进延安/110 三、在延安中央党校/113 第八章 投身边区妇女运动/118 一、中央组织部妇女科/118 二、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120 三、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和边区保育院的建立/122’ 四、边区妇女踊跃支前/124 五、边区直属县妇联主任会议/128 六、边区妇联第二次扩大执委会/130 第九章 情系延安/132 一、在延安与王观澜重逢/132 二、和王观澜结合/136 三、这就是王观澜/140 四、新的战斗生活/149 第十章 观澜与病魔的抗争/153 一、“既来之,则安之”的由来/153 二、向晋绥地区转移/156 三、在苏联的日子/160 第十一章 五十年代的王观澜/164 一、为农民算账/164 二、反右派斗争不以风为准/167 三、一封鲜为人知的信/168 四、为仙居争取农村电气化试点县/171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磨难/172 一、“文化大革命”中的磨难/172 二、秦城监狱/177 三、冤案平反/181 四、观澜去世/189 第十三章 弘扬陶行知精神/194 一、陶行知先生90诞辰纪念会/194 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精神/196 结语/201 附录一:徐明清回忆文章/203 永别了,观澜同志/203 陈云同志二三事/211 毛主席对王观澜的教导和关怀/214 一次难忘的汇报/225 教联活动的回忆/228 陶行知先生营救共产党员的回忆/236 纪念蔡畅大姐诞辰100周年发言稿/242 回忆晨更工学团/247 我在浦东女工夜校开辟工作/251 附录二:徐明清同志没有包庇江青的问题/260 附录三:徐明清同志生平/261 后记/266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少年时代 一、南岙山村 20世纪初叶,中国大地上风云变幻,义和团的呐喊刚刚平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又波澜再起。各路军阀乘机拥军割据,清帝王位摇摇欲坠。就在这风狂雨骤的日子里,我诞生在浙江省临海县溪路乡南岙村一个普通农家。其时是1911年5月22日,离辛亥革命的爆发只有几个月。 临海位于浙江中东部,靠灵江。灵江下游别称椒江,它的人海口就是著名的台州湾。椒江边上有一个叫涌泉镇的小镇子,从这里到海门(现台州市),坐海轮可直达上海。南岙村离涌泉镇25里,离临海县城却有50多里路。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江南小村。它四周环山,山上树木成林,还有大片竹林。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大部分姓徐。由于交通不便,外出的人很少,村民们常年过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我的祖父是方圆几十里一个有名的中医师,父亲虽继承了祖父的医术,名气却小多了,他不愿以行医为终身职业,每日苦读经书,总想考取功名,但连续几次参加乡试,都未及第。除行医、读书外,父亲很少从事田间劳动,也从不过问家务,家中大小事情皆由母亲作主。 母亲是大田镇下沙屠村人。下沙屠村离县城只有十几里,比我们的小山村要文明、进步得多。她虽没上过学,但受家中读书人的影响,也初识文字。她思想开明,没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在她看来,女人并不比男人差,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照样能做。她自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自嫁到山区后,她既从事田间劳动,又操持家务,且样样皆能,很为邻人所称道。 我出生时,母亲已40多岁,我上面还有一个大哥,长我17岁。 当时我家还有20来亩地,和山上村一个叫陈有田的人家共一头耕牛。耕牛是农村的主要劳力,价钱很高,一户人家很难买得起,多是两家或多家共养一头,这样既省事又省钱。陈有田的妻子是我的奶妈,对我有抚养之恩,所以两家关系很好。农忙时,陈有田父子还过来帮忙。 我们的小山村非常闭塞、落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人民尤其是广大妇女并没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封建旧习俗仍像恶魔一样在缠绕着她们,缠足的恶习并没废除,村子里除我以外(因妈妈思想解放,没让我裹脚),七八岁的女娃几乎都缠足,幼小的双脚被弯成畸形,再用包脚布死死缠住,常常疼得她们大哭大叫,让人目不忍睹。 儿时的伙伴中,有一个叫香妹的,和我最要好。香妹比我大两岁,她家日子很艰难,七八个孩子,勉强糊口。香妹从小就担负着家庭的重担,操持家务,下地劳动,放牛割草,样样都干。至今我还记得她每日清早约我去割草的情景,记得她清脆而亲切的呼唤声。可是,没过多久,大概是我8岁那年的夏天,香妹突然好些日子不来叫我了。我很纳闷,急急地问母亲:“香妹到哪儿去了?她为什么不来叫我?”母亲有些悲伤地说:“香妹不会来了,她被卖给邻村的有钱人家当童养媳了。” “童养媳!”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尽管当时的我还不太清楚它意味着什么,可是从母亲的神态中我已感到它不是好的预兆。果然,不到一年,村里传来消息,香妹被那家虐待而死。 我悲愤至极!这就是我的小伙伴的命运。她刚刚10岁,就被黑暗的旧社会吞噬了。我幼小的心灵深受刺激。为什么妇女的命运这样悲惨?为什么世上会有富人和穷人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不是中国数千万的妇女也同我的小伙伴一样遭到了同样的厄运?我的脑海里整日萦绕着这些问题,对旧社会的愤恨和不满与日俱增,开始有了朦胧的反抗意识。 9岁那年,我向母亲提出上学的要求。母亲立即答应了,她是希望我读书的。她自己嫁到山区后,心里常感到委屈,总是叹气说:“前山青,后山青,山羊麂麂咩咩声,千年没有锣鼓声,万年没有戏上台。”所以她希望我能走出山区,非常支持我上学。 那时村里没有新式学校,只有一家私塾,但不准女孩子去,说是女孩子念书妨碍了男孩子的聪明。母亲听了很生气,说:“这是什么话!”为了让我上学,母亲赶到40里外的娘家,看到那儿的新式小学办得不错,就和舅舅商议,让我到那儿求学。 记得一个炎热的夏日,母亲兴冲冲地从娘家回来,替我收拾好行李,帮我穿戴整齐,便抚摸着我的头说:“走,梅姑(我的乳名),到舅舅家念书去。”“能念书了!”我兴奋地喊道。这一天我已盼望了许久,大概母亲的心情也和我一样急切,还未等我多问几句,她已带我上路了。 从此,我离开了那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告别了故乡的童年生活,来到了母亲的娘家——大田镇下沙屠村,和我的两个年龄相仿的外侄女一道,上了下沙屠小学。P1-3 序言 两年前,我听说徐明清同志在写回忆录,就非常高兴,并为她写了“为留清白在人间”,以示支持。 徐明清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同志。我与她相识是在1937年初。那时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刚刚和平解决。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到南京后被扣。西安情况复杂,人们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议论纷纷。我受中央委托从延安到西安了解情况,西安办事处的同志就介绍我找徐明清。她当时是中共西安市委委员,主管妇女工作,对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反映了解得非常深入细致。那次谈话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她被调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分配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妇女科任副科长,1938年11月又调陕甘宁边区妇联任主任。1939年初,中央为加强全国妇女工作的领导,撤销了中央组织部妇女科,建立了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我和她都被任命为妇委的委员。在延安的这段战斗生活中,我们不但有许多工作上的联系,生活上也有很多接触,因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了解了徐明清来延安前的传奇革命经历。 徐明清少年时就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临海女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之一。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革命同志和群众被杀,临海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一些不坚定分子消沉了,离开了革命队伍。徐明清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不退缩、不动摇、不消沉,冲破重重困难,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到了上海,寻找组织,投身到更为艰难的革命斗争中。她多次参加声援工人罢工斗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游行集会,后又受组织委派到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在当时任省委书记、后在海南海口牺牲的著名烈士李硕勋同志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 1928年9月,徐明清转到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习。这年夏天,晓庄师范建立中共支部和共青团支部,徐明清被推选为该校第一任团支部书记。1929年她转为共产党员后,又担任了党支部委员。 1930年4月,南京爆发了抗议日本军舰在南京下关停泊和英国商人勾结国民党政府迫害工人的示威大游行。徐明清积极参与组织领导了晓庄师范学生的抗议游行。晓庄师范由于在这次大游行中起着带头和骨干作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学校被封闭,陶行知先生被通缉,许多党团员和革命学生被捕,并惨遭杀害。 徐明清离开晓庄师范后,先后转到宣城、上海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10月,受陶行知先生的委托,徐明清开始创办晨工更学团。在工作中她与陶先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陶行知先生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得意学生,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委托她去做。她不负陶先生的重托,克服没有经费等重重困难,把工学团办得有声有色,在工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工学团也成为上海党在白色恐怖下的活动据点,党的许多外围组织如教联、剧联、音联、美联等,都到工学团组织活动,展开工作。后来,徐明清又转到浦东,利用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名义,在浦东女工夜校一边教书,一边通过夜校深入群众,启发和提高女工的觉悟,发展党团组织。经她介绍,许多女工参加了党团组织。这些同志后来大都成为工人运动中的骨干力量,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上海地下党又遭到破坏。4月,徐明清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她遭受了重重折磨,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1936年6月,在陶行知先生和党组织的多方营救下,她终于获释。出狱后,她很快就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8月被派到陕西西安,在东北军和西北军家属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我就是在西安第一次见到她的。 1941年以后,王观澜病重住院,徐明清根据中央的意见,辞去边区妇联主任的职务,照顾王观澜同志,我们不仅对她能服从组织的决定而敬佩,更为她与王观澜那种深厚的革命情意所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环境和工作的变化,我们之间的接触不像在延安时那样多了,但还时有往来,情意不断。后来,因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的革命友谊几乎被割断。“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给张闻天同志平了反,观澜和明清曾来我家探望我,这以后我们又在各种会议上多次见面,尤其是1984年1月25日,中央为数百位老同志特别举行的春节茶话会,使我们这些多年难以相聚的老同志聚在了一块,真使人感慨万千!在此前后,我知道了观澜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冲击,明清被扣上“叛徒”帽子,下放劳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左”倾思潮流毒影响下,又以“包庇江青”的莫须有的罪名被投入秦城监狱的情况,感到非常愤慨和不平。其实,明清被捕的事,在延安时已经过反复审查,早已做出正确结论。她与江青在白区的关系,也是延安的老同志都非常清楚的。她在当时给江青写证明材料,是组织上的要求,是极正常的。那时明清是刚到延安不久的热血革命青年,江青也还没有什么历史背景,她没有必要包庇江青。况且,在延安经历了整风、审干多次政治审查,如有不实的情况,早就翻了出来,根本不会等到今天。有的根据不实资料写成的书,在海内外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地损害了明清的声誉。因此,我曾对明清说,应当写点文章,把你的情况说一说,这不仅是为你的清白,更是为还历史的真面目,还可以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知道,我们这代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走过怎样曲折艰辛的路,激励他们更加奋发地为中国的繁荣富强继续奋斗。今天看到她在几位同志协助下写的回忆录,我是非常高兴的。明清的这本回忆录,根据她的亲身经历,生动具体地记叙了她的丰富的斗争历史,从不同的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党的斗争史,因此是很有价值的。 我已是90多岁的人了,明清也年90。我们在这样的年岁,写点东西,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更不是为自己摆功立传。明清在书中说得好,“人间自有正义在”,历史的功过自有正直的人做出公正的评价。但我们这些过来人,有责任把真实的历史情况告诉读者。我粗翻了明清的这本回忆录,虽然由于年岁的关系,有些地方可能记忆有出入,但总的说,这本回忆录是真实的,它既没有夸张,也没有虚构。关心这段历史的人,是可以从中了解真实情况的。 后记 2000年,我已年近90,说写回忆录,实难执笔。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叶德先同志热情地为我组织了一个编辑小组,他们一方面听我讲述,一方面收集历史资料。在他的组织下,叶德先、刘廷晓、王冬梅等同志分段加以整理,前后经一年多,终于成书。刘廷晓同志曾主持编辑《王观澜同志文集》,情况较为熟悉,对全书做了校对和加工。所以,这本书能与读者见面,首先要感谢他们。 本书得到萧克将军、刘英大姐、作家杨沫等许多老战友、老同志的支持。萧克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刘英同志为本书题了词并写了序言,为本书增添了光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瑞广研究员认为,全书稿材料丰富,史实真实,情节较为生动感人,文字亦较流畅,是一部向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在这里我对他们一并表示谢意。 书名中的“明清岁月”用了我的名字,取王观澜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之意,巧合了书的主题。 本书的出版,了却我的心愿,或许,它对后来人了解那个时代会有些帮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