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使用微信?
1.沟通互动便捷
你为什么用微信?当我把这个问题传给我的一个好朋友M后,她的直接回答(第一反应是最准确最可靠最真实的!)是“微信沟通简单而快捷”。其实,笔者当初选择使用微信的时候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的,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小家伙还真的挺好用的,比QQ还便利,也更省流量,于是就坚持使用两年多。这样算起来,笔者我也算是引领时尚的人了,因为在两年前,还只有1亿人使用微信呢。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问卷星的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显示,81.73%的用户选择微信是因为沟通便捷,如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简单易懂,操作十分便利。发现微信简便好用后,又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样的口碑相传的效果是十分惊人的。假如每人传播十人次(有效),经过5轮传播,其影响人群将达到111111人次。在这种指数(几何级别)传播效应下,各种评价都会被快速创造和传播。
可能你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给朋友发送消息时用手按住录入和输出语音信息,也习惯了摇一摇来查找和添加新朋友。当操作手法成为一种习惯,其他的操作方式就成了你排斥的对象。就像录音笔,按下就录音,微信利用的是人们在使用一种聊天工具时最容易想到和最容易使用的方法(苹果乔布斯的灵感)。
通常来讲,老年人是不大愿意使用新奇的科技产品的,他们嫌那些东西操作太麻烦不便于操作。但是,如果一个』二了年纪的老人只需要三个简单的手势(打开微信一点击录音键一按住说话)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还不担心对方忙线(比如电话)。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手势(打开微信一选择标注红色提示符的用户)就能查看收到的未读信息,想必老人们也会放弃打电话而选择微信了,他们所缺少的,只是还不知道有一种叫作“微信”的东西可以这样来与人联系。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如贵阳92岁老人冯熙麟使用微信倡议朋友“快加我”的现象并不少见。连老人都能无障碍操作和使用的微信,沟通便捷,当然更多人用。 2.知我所想:知你所想
如果你喜欢“苹果”,那你一定知道,装在信封里性能出众的bookair,最轻重量只有lkg。想象一下,身心俱疲的你携带硕大的重达数千克的电脑包上下拥挤的火车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情。乔布斯的团队以极致化人性化的设计,知用户之所想,故而其产品能赢得用户的肯定和赞扬。
如乔布斯的苹果一样,微信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保留着最主要、最常用、最基础的功能——聊天,其他的一切都是围绕聊天这个中心目标来设置和开发的支持平台。即使后来推出的微商城,也是基于聊天功能累积的用户作为基础的。“聊天”模块中,红色标注提醒你未读消息的来源和数量,点击即可查看。
“发现”模块中,“朋友圈”分享的图片来源于手机即时拍照或相册收藏的图片,这些更多来自现实生活的图片和配发的文字能极大地增加被关注的概率,发送者与接收者能同时感觉到分享的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虚拟的字节(有图有真相)。调查数据显示,微信上个人资料60%是真实的,远高于互联网信息的真实度。用户自我展示和信息分享的诉求得到了满足,主体的参与性大大加强,如此一来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能稳同和扩展。其他如“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通常1000米以内)”都是利用手机定位功能,实现用户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发现新“朋友”的愿望。
“通信录”模块中,用户可以直接从QQ和手机通信录中导人新朋友(名单信息),实现了三者的同步和融合,免去了查找和输入信息复杂的操作,也有利于防止手机通信录的丢失。而在“雷达加朋友”功能中,则是帮助用户将想要了解而尚不知情的对象加以关注(通常在用户附近)。如果你在暗恋某人,那么你可以寻求“雷达加朋友”来帮忙,当然,后续的工作还得你自己做1
3.用户体验度:你的体验度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更多选项的“设置”,选择“关于微信”就可以看到你现在使用的微信版本号(2014年1月28日发布5.2版本)。如果你继续选择“检查新版本”,则可以找到微信最新发布的修订版本或新版本。与很多人一样,笔者当初使用微信的时候,只是把它当作短信或QQ的替代品,常用的无非就是即时通信来发送文字、语音、表情等。如果现在我们只把微信作为一种纯粹的通信工具,那不仅委屈了微信,也浪费了我们的智能手机。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微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功能,实现更大的沟通价值,你可以在“关于微信”模块中点击“功能介绍”和“系统通知”,可以瞬间让你成为“微信达人”。微信是一个交互沟通平台,用户的体验度至关重要,这是微信广州研发团队极为重视的内容,也是微信的优势所在。自2011年初至今,微信一共发布了上百个不同的版本,每一次改版或修订都对模块功能、操作方法、界面设置等进行了优化和延伸,不断提高、改善用户的体验度和舒适性,把最初使用微信的机械行为变成习惯行为,把习惯行为变成思想动力。P8-10
你用微信做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朋友圈。
分享照片!漂流瓶!扫一扫!发信息!开店!点赞!打车!游戏……
这是在本书第一次筹备研讨会上,各与会朋友对笔者抛出的问题“你用微信做什么”的回答。将大家的答案综合起来,才能还原一个完整的微信。在撰稿的过程中,同事和朋友给予了莫大的帮助,这是我能坚持下来完成书稿的动力之一。
虽然书稿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但是我并不是营销专家,更不是文思泉涌的作家,因此本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撰文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每次当我感觉无助、想搁置书稿的时候,想起那些支持我、信任我的同事和朋友,于是又再次找回了信心,于是思路也慢慢从零散走向集中。人就是这样,只要信心没有丢掉,总能取得突破。
在书稿撰写开始后不久,《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了,这些诱人的美食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胃口,当然也包括我,几人对美食有免疫力呢?有美食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有美文的生活同样美好,撰写这部书籍的主要目的不就是为读者们提供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思路吗?美食的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微信的灵感来源于对自我的发现,让每一个人的梦想增值不也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吗?
所有看起来的举重若轻,背后都有着极为周详的准备,这样才能从容不追。这本书只有区区的20几万字,远不能将微信的所有方面说清说透。就像我在致读者中所说的那样,这本书不在于提供多么高深、多么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那些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学会的。最难获得的,往往只是一种思维上的启发,一种策略上的解析,这些东西很小,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书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扇窗户,透过它你可以实现“时空穿越”,与不同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探讨、提高,从而激发你的创造力和智慧,这才是书籍真正的价值:传播的是思想和智慧,而不是知识.更不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或者操作方法。
做一个简单的是人,思考的时候专注一些,生活的时候坦然一些,旅行的时候轻松一些,不让快乐被烦恼侵扰,不让智慧被被窝腐蚀,不让年轻被等待耗尽,该做的事尽快去做,等待,往往是失败的借口。在撰书过程中,不仅我填充了书籍,书籍也填充了我。学习就是这样,永无止境,互相促进。如果你想进步,你想成功,你想快乐,那么,现在就践行你的美好计划!
本书从构思到编辑,从资料到成品,前后历经半年,倾注了一群人的心血。特别是本书的策划编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思路和宝贵的建议,在此也感谢湖南科技出版社对本书的支持。由于目前关于微信的实体书籍较少且相似度较高,查阅和参考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上的论文、新闻、报告等。相关内容借鉴于通信类、电商类、营销类、金融类的书籍。尤其是对提供独家图片的爱范儿等单位和机构表示感谢,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难以查询出处,在此一并致谢。
再次感谢陈峤、丁俊、刘弋渤、罗宇畅、李珊、李伟东、胡建安、滕晓娟、彭湖霜灿、陈迎晓、周倩男、袁亦男、康顺等同事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
由于知识、水平、资料、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书还存在诸多不当、错误之处,恳请谅解,欢迎指正!真正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有感有思、有悟有得!
微信的本质是一个社交平台,却又不是纯粹的社交平台。
从社交层面上来说,人类的社交关系网已经初步形成了两个极端:一方面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可以与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在心理上人们却越来越孤独,社区的消失让我们难以在现实场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微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重建了社交——社区的联系。
从社会业态上来说,由于微信拥有超过6亿人的庞大用户群体,粘性较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消费,这时微信的营销功能(微电商)出现了。虽然微信“微电商”发展脉络尚不明朗,不可否认的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电商将是未来电商和商业的主要业态之一。
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给微信一个新的诠释:微信是一个以社交为基础,融合了自媒体、微电商、移动支付、即时通信、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应用平台。
在自媒体领域,微信与微博、QQ等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碰撞,但微信与微博之间不同的性质(微博重在社会性,微信重在社区性)和定位决定了二者将长期共存。
在移动通信领域,微信与电信运营商在某些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展开了博弈,而微信功能的应用是以电信运营上的数据服务为载体,这决定了双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电商领域,微信与以淘宝为首的网络购物平台发生了激烈的对抗。虽然微信主打的是移动微电商,目前并不与淘宝等传统电商的主要业务产生冲突,但是毫无疑问,移动电商和微电商将是未来电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特别是微信支付直接对支付宝形成正面挑战。可以说,微信与淘宝的对抗不是因为现在,而是着眼未来。
其实,微信与电信运营商、淘宝、微博之间的明争暗斗早就开始了,本书只是将这种你来我往的攻防对抗的剧情描述得更加丰满,从错综复杂、模糊不清的故事中为你还原一个清晰的场景。从微信的角度上来讲,其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对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社交模式、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微信涵盖很多的行业、企业、人群和价值点,本书将思维的启发和策略的运用作为叙述的重点。由于微信尚处于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新的功能和观点会持续涌现,可能会与本书存在冲突的部分。但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
希望通过系统描述微信社交、微信电商、微信营销、微信游戏等多方面生态圈,通过对微信发展轨迹的分析,厘清其发展的脉络,梳理社交和电商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带领读者一窥这个错综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江湖”。
《微信开启微赢时代》由新创客工作室编著。微信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诠释:微信是一个以社交为基础,融合了自媒体、微电商、移动支付、即时通讯、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应用平台。
从微信的角度上来讲,其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对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社交模式、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微信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微信社交、微信电商、微信营销、微信游戏等多方面生态圈,使得微信与电信运营商、淘宝、微博之间你来我往的攻防对抗,错综复杂而又精彩纷呈。
新创客工作室编著的《微信开启微赢时代》通过对微信发展的来龙去脉的梳理、对各行业微信营销前景的全面解读、对经典微信营销案例实施过程的深度剖析、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预测和评估,旨在让个体用户明晰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工具中“做自己”,充分利用微信作为营销工具让企业用户在微信平台的营销混战中熟稔运营新规则 ,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