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陈赟主编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1辑)》旨在探索如何依托本土化服务培养专业化人才,即如何通过本土知识创建(硕士论文)与实务服务质量(项目服务)的有机整合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本书体现了对社会工作理论的探索,体现了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追求。一方面,论文的作者们满怀热情地参与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开展调查、访问、参与活动、提供服务,细致观察,完整记录相关材料;另一方面,他们对所获得的材料深入分析,从感性材料中提炼出理性认识,做出理论分析和解释,力求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韩晓燕、陈赟主编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1辑)》是《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的第一辑。《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1辑)》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社会调查。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参与体验等方式,作者们获取了诸多真实材料。二是帮助弱者增能。全书秉持社会工作的增能理念,致力于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三是坚持理论探索。作者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业界展现了社会工作理论探索存在的广阔空间。作者本着每个生命都能够富有尊严和价值、像自由一样美丽的主旨,期待着通过对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在具体实务情境中的分析运用,探索一条中国大陆本土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实现路径。
致谢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篇 移民青少年
城市新移民的孩子——家庭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初中后教育选择
“隐性抗争”与“隐性合谋”:城市新移民家庭策略的互动模式——以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初中后教育选择为例
微观系统视角下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的建构
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认同研究——以上海市M公立中学为例
都市新移民子女需要满足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民办小学学生为例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子女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研究——基于上海市闵行区的实证分析
80后来沪务工青年社会适应模式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第二篇 值得关注的青少年议题
初中生街头少年的社会互动研究
观护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机制——社会支持视角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互动性研究——以上海个案为例
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认同研究——基于对HS大学的个案调查
支持与回应:社区青少年求职网络研究
第三篇 青少年正面成长
青少年成长中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博弈——一项促进初中生正面发展的行动研究
初中生人际交往认知研究——透过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一项行动研究
第四篇家庭增能
萨提亚模式在外来媳小组工作中的运用探索——以上海市JP街道家庭增能项目为例
外地来沪随军军嫂增能的行动研究——以“媛动力”家庭增能计划项目为例
后记:无论如何
辑刊稿约
机构介绍
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