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视域、方法与实践的创新召唤
第一节 选题因由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意向
第二章 心理时空与大众文本价值
第一节 文化层面与金融层面——大众文本的价值系统
第二节 自由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大众文本的价值内涵
第三节 人类心理时空——大众文本价值的文化层面尺度
第三章 本土·内在·综合:当代中国大众文本的评价期待
第一节 当代中国大众文本受众的特质
第二节 西方定性评价大众文本相关理论的中国语境
第三节 本土批评对当代中国大众文本的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
第四章 当代中国大众文本之价值观模式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价值观:观察大众文本的核心角度与当代中国模式
(一)观察文本之价值观角度的核心地位
(二)当代中国的四种价值观模式
(三)目前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功利本位的
(四)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三个发展阶段
(五)民俗传统价值观是和谐本位的
(六)知识分子价值观是超越性批判本位的
第二节 跨媒体分布规律:从公益广告、商业广告观察
(一)跨媒体考察:以广告文本为标本
(二)公益广告类意识形态化内容的分布规律
(三)商业广告类市场化内容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分媒体分布规律:从中心、边缘及运动之大众媒体观察
(一)分媒体考察:中心与边缘之异
(二)以电视、电影为标本的中心规律
(三)以“其他报纸”、广播为标本的边缘规律
(四)以互联网为标本的边缘一中心规律
第五章 个案研究:当代中国商业杂志的价值学观照
第一节 当代中国商业杂志价值提升策略
(一)传统杂志与当代商业杂志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利模式
(二)金融经济层面的四种策略
(三)文化经济层面的四种策略
第二节 当代中国商业杂志的多种评价方法
(一)五种常见的针对某一杂志的评价法
(二)一种创新性的针对两本以上杂志的综合评价法
第三节 消费社会享乐本位价值观的声音
第四节 追溯“象身”:当代中国杂志产业发展报告
(一)当代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路径:从大众化,到分众化,再到小众化
(二)突进中的回旋:2008~2009年中国杂志产业报告
(三)积聚嬗变的能量:2009~2010年中国杂志产业报告
(四)深度变迁与延续:2010~2011年中国杂志产业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中国大众文本价值考(兼从商业杂志变迁管窥文化产业前途)》在系统梳理价值、评价、价值观这三个价值学核心范畴的基础上,分别从这三个视域探讨了当代中国大众文本的概貌及其重要一支——商业杂志的详态,以期在理论上探讨当代中国大众文本及其“个案”商业杂志的价值学相关问题,在实践上探索中国杂志产业的改革发展之路,进而管窥中国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之途。
以上意图是通过五章内容逐步展开的。
第一章阐明本文的选题因由,综述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说明本义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从而将本文论述嵌入了相关学术史。
第二章谈价值问题,指出在文化经济层面,大众文本价值的流通物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大众文本价值的内涵是被施予的自由劳动;大众文本价值的尺度是人类心理时空。
第三章谈评价问题,指出相关文本“非典型”发生语境导致的特殊性——大众文本在当代中国实为“小众”文本,其运作在典型的“消费”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仰视”的向度;本土批评总体上显出的视域局限及我们期待中的理想评价模式至少应含有本土、内在、综合三大要素。
第四章谈价值观问题。其一,揭示了当代中国大众文本的跨媒体(横向)价值观分布规律:在公益广告等意识形态类内容中,国家主导、民俗传统价值观相伴,知识分子价值观处于点缀位置;而在商业广告等市场类内容中,则上演了一出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活剧,民俗传统价值观只是象征性闪烁其间。其二,揭示了分媒体(纵向)价值观分布规律:在中心媒体,国家主导价值观继续拥有权威;享乐本位、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与国家主导价值观寻求一定程度妥协、共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自己的力量;而知识分子价值观、民俗传统价值观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了。
第五章先从一般进入特殊,其前三节分别考察了当代中国商业杂志的价值、评价和价值观状况;继而第四节详述了2008~2011年中国杂志产业的发展情况,某种意义上又从特殊进入了新的一般。
《当代中国大众文本价值考(兼从商业杂志变迁管窥文化产业前途)》的作者是宋革新。
《当代中国大众文本价值考(兼从商业杂志变迁管窥文化产业前途)》(作者宋革新)的一个重要“看点”,是研究中国当代大众文本的价值问题时,在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体”的基础上,还引入了费斯克的两种经济学理论为“用”,指出大众文本的价值系统其实有两个层面——金融经济层面和文化经济层面,在金融经济层面流动着的是金钱,在文化经济层面流动着的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