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衰亡论》由高坂正尧著,主要内容:衰亡论总触及人最基本的关心所在。也就是说,衰亡论令我们思考自己的命运。身而为人,无论谁都会对未来抱持不安与期待。这大概肇因于我们是属于一种有限的存在。只要是人,谁都会思考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在自己死后会变得如何吧!如此,我们一方面期待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承继下来,这个世间会变得更好,一方面却又无法拭去对美好事物是否会坏灭的不安情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明衰亡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日)高坂正尧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明衰亡论》由高坂正尧著,主要内容:衰亡论总触及人最基本的关心所在。也就是说,衰亡论令我们思考自己的命运。身而为人,无论谁都会对未来抱持不安与期待。这大概肇因于我们是属于一种有限的存在。只要是人,谁都会思考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在自己死后会变得如何吧!如此,我们一方面期待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承继下来,这个世间会变得更好,一方面却又无法拭去对美好事物是否会坏灭的不安情绪。 内容推荐 《文明衰亡论》由高坂正尧著,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并分析了巨大体系崩塌的内在与外在因素;第二部分讲述通商国家威尼斯这样的人工小岛国家如何做到兴隆昌盛以及进入富足社会以后产生的内在变化;第三部分对战后美国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都市的盛衰、人民对工业文明信念的动摇等等;第四部分则总结了前面三个国家的经验教训,来分析日本所面临的发展命运。读者通过《文明衰亡论》,能学会分析并思考文明衰亡真正的意义,找到大国从繁荣到衰退的内在因素。 目录 序章 现在为何要谈衰亡论? 第一部 巨大帝国罗马 第一章 美德的丧失 第二章 大众社会状况的出现 第三章 巨大体系的崩坏 第二部 通商国家威尼斯的荣耀与挫折 第一章 人工小岛国家的兴隆 第二章 袭击繁荣的试练 第三章 富足社会的内在变化 第三部 现代美国的苦恼 第一章 战后美国都市的盛衰 第二章 优越的终止 第三章 对工业文明信念的动摇 第四章 大政府与活力的衰颓 终章 通商国家日本的命运——从衰亡论学得的教训 后记 试读章节 衰亡论不可思议地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往昔至今,人们已经从各种角度就过去或现在的文明来谈论衰亡。举较具代表性的题材罗马而言,一直以来就反复地被当做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与罗马衰亡的类推,各时期文明的命运也受到许多讨论。甚者,若将上述论述和罗马尚存时就已经被提出来的罗马衰亡论一并考虑的话,那么罗马的衰亡论可以说聚集人们的关心历时已有两千年之久。有关其他文明的衰亡论也很多。实际上,没有衰亡论的文明或时代可说是不存在的。 那是因为,衰亡论总触及人最基本的关心所在。也就是说,衰亡论令我们思考自己的命运。身而为人,无论谁都会对未来抱持不安与期待。这大概肇因于我们是属于一种有限的存在。只要是人,谁都会思考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在自己死后会变得如何吧!如此,我们一方面期待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承继下来,这个世间会变得更好,一方面却又无法拭去对美好事物是否会坏灭的不安情绪。 文明衰亡的故事就是在诉说这样的心情或关心。优异强势的文明,在其全盛时期看起来总像是会永远持续下去。然而,这个文明逐渐显露破绽,减弱力量,接着衰颓。至于为何会演变成如此,实在是叫我们不得不抱持关心。 接着,若我们进一步探求衰亡的原因,就会察觉到衰亡的种子就存在于成功之中。许多衰亡论的主题就是如此。例如,优渥丰饶使人傲慢且柔弱,因此导致文明衰颓,这种论调一直以来已经重复了无数次。就连《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的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都写道:“野蛮国家的民兵”相较于“文明国家的民兵”更具“难以抵抗的优越性”。这对活在今日的许多人而言应该颇感意外。不过,这正说明了富庶的衰颓效应已经受到普遍承认。同样的,稍可算作亚当·斯密前辈的大卫·休谟(David Hume)也曾作论指出艺术或科学一旦完成就会走向衰颓。因为艺术或科学一旦完成,下一个世代就会丧失能够创造更完美事物的自信,大众也不再对新的事物表示关心。 因此,衰亡论最重要的启示应该就是能叫成功者谦虚。描绘罗马昌盛过程的史家波里比阿(Polybius)在其主要著作《历史》(The Histories)的结尾部分,引用德米特里(Demetrius Phalereus)指出命运易迁的话语道: 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波斯人——几乎支配了全世界的那些波斯人,他们的名字已遭消去,然后过去几乎名不见经传的马其顿人一跃成为全体霸者。你可曾想过,五十年前的波斯人及波斯王,或是马其顿人及马其顿王,说不定早就这么相信。但是,尽管如此,绝不与人生妥协的这个命运、总是给我们的预期以新的打击摧毁的这个命运——这个命运,只是将这样的祝福借贷给他们,再不久,会使所有的人们了解到将采取其他分配方式的时候终将来临吧。 他也评价称,在第三次布匿战争(Third Punic War)中打垮迦太基的罗马将军西庇阿(Scipio Minor)在望着燃烧的迦太基时所述:“以战胜自夸的罗马,总有一天也会遭遇同样命运的吧!”的这段话,是“如此有政治家风范又深谋远虑”的发言,再难寻得。衰亡论所带来的命运感,叫人们深谋远虑。 P1-3 后记 在过去,有一种“短篇集锦”(omnibus)形式的电影。那是一种合并几个独立,但是在主题上有共通性的故事成为一部电影,在当时蔚为风潮的作品形式。 用着近似于创作“短篇集锦”的心情,我写下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所处理的题材,是罗马、威尼斯、美国,将之贯穿的主题则是文明衰亡的现象。我已经在序章写下自己的意图为何,如果要再附加说明些什么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这本书是在比较轻松的心情下写成的。也就是说,我既没有从过去的历史解明衰亡现象的大志,也没有针对现代工业文明可见之衰亡征兆发出警钟的强烈目的意识。大体上,这不是和命运正确交往的方式。如果笨拙地抱着衰亡必须被避免的心情,有时反而会更早地导致破灭。希腊的悲剧不就反映这点吗? 而且,若是将目的意识推到前面,就变成我在说谎了。我并不以这样的心态来准备这本书。一开始有的,只有笼统的知性的好奇心,有关罗马,我感觉自己从孩童时候就有这样的关心。在国民小学时代,我阅读布匿战役的历史读得很感兴味,西庇阿在最后出现的一段话很奇妙地留在我的脑海中。因此,在高中或大学学到罗马及其衰亡时,我一方面感到很大的兴趣,但还有一点不能满足。特别是在共和政体告终,混乱一度到来之后,五贤帝时代的安定持续长达一个世纪,接下来就缓缓衰亡的过程就是如此。所以我总想着有一天要尽己所能来解明看看。 对于威尼斯衰亡的关心,则是很新的,是我一边学习欧洲的外交史,开始思考有关日本外交之后的事。日本是“海洋国家”或“通商国家”。而且不得不以这种性格来求生存,在思考其外交的时候,自然会将目光转向同样的国家吧。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有留意到威尼斯。因为我想她和日本的地理条件是不同的。 但是,威尼斯也是岛国。在阅读到做如此形容的书籍时,我的关心就渐渐升高了。1973年我造访了威尼斯,了解到她的确可以是称为岛国的存在。此外,打在圣马可广场的波浪,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人造岛的脆弱性。自那以来,只要有机会我就购买有关威尼斯的作品,闲暇之余就以阅读为乐。 所以,若是用别的比喻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散步吧。那绝对不是为了有事才出门的。而是在想出门的心情时出门,或是遇上有魅力的风景,搜集了那些印象的结果。我并非以地理的意味来从事这样的行为,而是在历史里头做的吧。要言之,这本作品是我从以前就想写的书。尽管说是笼统模糊的,但由于孩童时代所想的事情得以实现,让我感觉很幸福。然后,今后也想在经过几年之后,再一次处理这个题材。因为,再怎么说,要只用一次机会来写尽这个印象的话,这些题材和主题是太过于宏观且复杂了。 1981年秋 著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