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诗声律例说
分类
作者 郭戍华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2009年出版的《新诗声律初探》(北京,华文出版社)的姊妹篇。写作的目的,是以具体的诗例展示《新诗声律初探》一书中阐述的理论观点,让读者更具体地感受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构诗元素如何在新诗的创作中应用,使之成为更有效、更恰当、更美地表现诗歌内容情感的声律艺术手段。
目录
第1章 概论
新诗形式问题浅说
汉语语音的构诗三元素
如何在新诗中传承汉语语音构诗元素
新格律之路走不通
天然·定式·规律
修辞本是选择
对比与重复:语音构诗元素运用的基本方法
第2章 节奏
汉诗节奏浅说
音步与拍子:诗歌节奏术语选择
断句与分行
诗句长度与节奏
不同节奏型的声音效果
节奏对比
节奏整齐简说
诗歌节奏的规整
有时需要“乱弹”
三音拍的跳跃性
三音拍的强调作用
三音拍的加速与减重
稳定终止和非稳定终止
让诗的终止余音不绝
汪国真诗作的声律
第3章 韵色
韵色与情境
根据情境换韵
诗字韵色的选择
“却”与“复”的韵色差别
昼与夜的先后
韵的规律、疏密与宽严
抱韵:诗的文字游戏
恍然之悟:许多人不会押韵
第4章 声调
声调情感及其在新诗中的应用
利用声高优势
注意声调音线顺谐
四个阴平连用的效果
如何让声调更悲凉
声调对比一例
“云淡风清”还是“风清云淡”
枯索还是索枯:加强尾声对比
“声响”与“声音”哪个悲凉
第三声的热力
第三声的迟缓效果
第三声连用的效果
“扬”“硬”组合的淡漠色彩
第5章 其他
不是分行就成诗
避免无意识的重复
跳出语言老化困局
错字法:特殊修辞
转折词的语音选择
推敲与精致
再精致一点
诗之唯美
第6章 附录
汉语古音今音“优劣”论
古装挺美,质料只能当代
也说平水韵
诗人不能自私
学诗自评
参考文献
序言
自序
本书是作者2009 年出版的《新诗声律初探
》(北京,华文出版社)的姊妹篇。写作的目的
,是以具体的诗例展示《新诗声律初探》一书中
阐述的理论观点,让读者更具体地感受现代汉语
(普通话)语音构诗元素如何在新诗的创作中应
用,使之成为更有效、更恰当、更美地表现诗歌
内容情感的声律艺术手段。
这两本小书立论的全部出发点,可以概括
如下:
一、诗是语言的艺术。在追求思想深刻、
形象生动、意境新颖等方面,诗与其他语言艺术
尤其是散文,并无区别。真正构成诗歌文体的本
质规定在于,诗是刻意使用语言中的某些声音元
素——如音节、韵色、声调等,使之成为表情达
意的重要艺术手段。我将这些语音元素,统称为
构诗元素。
二、华夏之所以成为诗国,除了文化偏重
形象思维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语语音中的
构诗元素非常鲜明突出。主要是:音节简单整齐
;元音为主并且丰富响亮;具有明显的声调起伏
。我们的祖先,利用这些极富乐音成分的构诗元
素,不仅创造了浩如烟海的诗篇,而且形成了冠
绝世界诗歌艺术的格律体系,其魅力之强大,甚
至可以独立于诗歌内容而存在。
三、当然,古人将格律定为公式套用一切
诗歌内容,不仅束缚思想与创作,也违背了语音
构诗元素是表现内容感情的艺术手段,应根据内
容感情的需要而组合使用的本质要求。因此,现
代白话自由体新诗抛弃传统格律,肯定是巨大进
步;但抛弃格律公式,却绝不应该抛弃构成这些
公式的汉语语音构诗元素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否则,既导致诗丧失了诗歌体裁的本质特征,成
为分行散文;也是对汉语语音艺术特色的亵渎。
四、现代汉语自由体新诗无论怎么新,无
论如何突破传统而追求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它
依然是诗,依然是语言的艺术,依然要使用现代
汉语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或表现手段。其中当然
既有语义构成的概念、逻辑与非逻辑、思想形象
和场景等内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汉语语音
的艺术表现力。而刻意追求、探索、运用这些语
音艺术手段,才是使诗成为诗并与其他散文艺术
相区别的根本所在。放弃了语音构诗元素的艺术
运用,新诗思想内容再现代乃至后现代,也只能
是分行散文而不再是诗。因此,那种把诗的语音
修辞艺术视为单纯技术,甚至说成“细枝末节”
的人,正如绘画不精研色彩线条,作曲不熟稔音
程、调式、对位法等一样可笑,不是肤浅无知,
就是懒惰无能。
五、本书的宗旨,就是探索如何利用现代
汉语语音构诗元素表现诗歌内容感情的规律,从
而建立类似乐理学那样的新诗声律学或新诗形式
学;而不是幻想人为地规定一套新诗的格律公式
。这些规律包括但不限于:分析汉语音节组合的
不同节拍及其各自的节奏性质,以及如何组织它
们形成不同感情色彩的节奏,以表达诗歌内容;
分析汉语韵色各自不同的音色联觉特征,探索韵
色在诗中的表情作用;分析汉语四个声调各自的
旋律色彩,并探求以之表现诗歌情感内容的规律

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举那些能
够以语音构诗元素成功传情达意的诗作,只是比
较而言,绝非意味成功只此一途。由于汉语词汇
及其表达方式的丰富和多义性,加之诗歌思维本
身的非逻辑特征,尤其是诗歌抛弃格律公式而走
向自由化,给诗人运用语音表现力从事艺术创造
提供了巨大且多样性的空间。正如虽然乐理学基
本规律告诉我们,小调比大调色彩阴郁,但在不
同的节奏与旋律组合下,仍有众多音乐家用小调
创作出色彩欢乐的作品。本书分析的语音之节奏
、韵色、声调的规律同样如此,应成为创作的指
导,而非僵死的教条。
七、本书与《新诗声律初探》的立论宗旨
与内容一脉相承,只是明确提出了汉语语音构诗
元素的概念及其在新诗中的传承问题。区别是本
书不再采用系统论述的方式,而以例说的形式各
自独立成篇。但在全书布局上仍按汉语构诗元素
分部。独立成篇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随意阅览,而
不必严格按照顺序才能贯通。缺点则是各篇中难
免有重叠的一些内容。但也或有加深阅读印象的
功能吧。
八、希望我的努力及《新诗声律初探》和
《新诗声律例说》这两本小书,能为新诗形式学
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之彻底摆脱自由与
格律的论争误区。也为学习新诗写作者提供利用
语音形式表现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与范例,并启
发和促进新诗创作者们在创作中对这些方法进行
更广泛深入探索,总结规律,从而最终建立像乐
理学那样以规律指导创作,而非格律公式的新诗
声律学。
九、最后,也是为希望成为诗人的朋友提
供一个自测——如果你读不懂这两本书,如果你
连汉字四声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都感觉不到,恐
怕你很难成为一个诗人,因为你缺少诗人最起码
的天赋。你写出的东西内容再深刻伟大,也不会
是诗。正如,谁都可以唱歌,但要成为音乐家,
起码必须有一双做音乐家的耳朵。诗亦如是。
十、本书所引诗例均为公开发表作品,其
中亦有网上作品。引用时只注明作者姓名或网名
。未署名诗
导语
本书不再采用系统论述的方式,而以例说的形式各自独立成篇,试图能为新诗形式学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之彻底摆脱自由与格律的论争误区,为学习新诗写作者提供利用语音形式表现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与范例,并启发和促进新诗创作者们在创作中对这些方法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索,总结规律,从而最终建立像乐理学那样以规律指导创作,而非格律公式的新诗声律学。
精彩页
新诗形式问题浅说
关于新诗的形式问题,从新诗抛弃华夏千年传统格律,借鉴西方现代诗而走向白话自由体那天开始,就存在种种不满、批评、争论和探索新格律的努力。要厘清这个问题,恐怕先要放下个人偏爱好恶,搞明白诗为何物,包括诗的形式构成及其作用。
关于诗的定义,可以有许多种,因为概括的角度不同。
但我以为,所有人都不可否认的一个定义是,诗是一种刻意利用语音元素——节奏、韵色、声调、轻重、长短等,构造独特的声音形式,并以这些形式表情达意的语言艺术。
即便是今日主张极端自由体的新诗人们,也不能否认我的上述定义。否则,他就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虽然否定押韵,否定声调作用,否定音节排列规律,但你为何还要分行书写呢?
他肯定不会说是为了浪费纸张!有可能的回答是“建筑美”,或干脆说纸面游戏。但为何散文就不需要“建筑美”之类的纸面游戏呢?这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其实真正诚实的回答只有一个:没有了刻意利用语音构诗元素——节奏、韵律、声调以表情达意的体裁规定性,如果再不分行,就没人承认你写的东西是诗了。换言之,分行成了诗之体裁的唯一形式规定性,或曰铭牌!
但若继续深入追问,分行除了证明作品是诗的纸面铭牌作用外,使其能成为这铭牌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答案只有一个:分行可以提示读者注意把握诗行之间声音上的节奏,以之传达作者的情感思绪。
由此可见,分行作为诗的形式特点之一,其实质是要实现某种语音的声音效果,比如节奏的快慢顿挫,使之成为诗的表达手段。
其实,无论中外诗歌,都具有刻意利用语音的某些元素构建声音形式的体裁特征。例如英语诗歌的轻重律、法语诗歌的长短律等,以及普遍的押韵形式。
由于我们汉语语音中的构诗元素尤其丰富鲜明,因此华夏诗歌的形式性建构就特别发达,并在科举制度等文化环境加持下,发展出一整套,甚至具有独立于诗歌内容之外的形式美的诗词曲格律公式。
但格律虽精美,却因成为僵死的公式而束缚思想,尤其背离了诗歌的声音形式是为表达内容而存在的,理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自由的艺术创造这个本质要求。因此,新诗抛弃僵死的格律公式,走向白话自由体,当然是巨大的解放与进步。
然而新诗在抛弃格律公式的同时,却把构造诗歌声音形式的那些语音构诗元素也一并抛弃了,完全忽视了这一道理:这些构诗元素既可以搞成僵死的格律公式,也可以成为自由运用的构成诗之传情达意声音形式的艺术手段。
如果说古人把语音构诗元素僵化为格律公式,将一切内容往里面套,是一种愚蠢;那今人干脆把语音构诗元素和格律公式一起抛弃,则是更大的愚蠢。因为如此一来,新诗不仅失去了利用汉语丰富的语音元素表现诗歌内容感情的艺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使新诗丧失了诗的体裁形式规定性,流于分行散文,诗也就灭亡了。
从诗的形式与内容的更深层次看,诗的形式也是内容的规定性之一。
诗是语言艺术,因此语言作为形式规定了诗与所有使用语言的艺术——散文、小说等具有规定共性,即要使用语言的概念、逻辑、语法、词汇、语象等表情达意,而非像绘画艺术那样使用光和色彩线条,也不像音乐音艺那样使用人声与器具的乐音。
但同样是语言艺术,诗与散文等其他语言艺术体裁的差异性规定,即诗的特性,就是诗除了利用语言的内涵表情达意外,还特别要利用语音作为形式手段以表情达意。这一独特的形式规定性,作为表情达意手段的同时,也对诗的内容形成一定的制约或构造规定。
比如,不同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就影响到不同语言诗歌形式对语音构诗元素的不同侧重选择,就使它们的诗歌语言展现出不同风貌。英、法、俄语诗,因语音韵色不鲜明,因而视轻重长短节奏重于韵律节奏;而日语由于谓语后置导致韵字极少,竟很难形成韵文语言传统,因此或袭用汉文诗,或只有简单的俳句。
又如,汉语单音节声音独立性强,其诗形上就不宜让诗句过长,一般不超过9个音节;节拍排列也不宜随意散漫,否则难以构成鲜明的节奏。这一形式上的特点,也影响或曰规定了汉诗语言内容的诗性特征,如以二音节和三音节词汇为主,避免过多使用虚词等。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评论中国诗歌的特点时说:“中国诗韵律结构与中国语的特点关系最为密切;同样地,与韵律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抒情结构,恐怕也深深地受到它的影响。”(松浦友久:《中国诗的性格——诗与语言》,蒋寅编译:《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8页。转引自蔡宗齐《七言律诗节奏、句法、结构新论》,载《学术月刊》2017年第2期)
蔡宗齐先生更在上文中指出,“七言律诗节奏方面的革新不仅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更重要的是开拓了诗人不断建构新型主谓句和题评句所需的空间。”他还研究了七律体式对诗人表达思维与情感逻辑的影响,认为七律诗格在节奏、句法、结构形式多样化方面比之五言诗格的创新,造就了“言灵变”的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7: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