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窗口的风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丽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丽编著的《窗口的风景》的散文字里行间总氤氲着一种真情,像《成熟的爱》《永远的绿色》《窗口的风景》等等,虽然都写的是身边琐事,而由于创作它们时,作者心中和笔下都充溢着一种情,便使这些作品具有了一种艺术的感染力。总之,以真诚之心写真诚之文,并逐渐形成一种平实自然、清新朴素的风格,便是作者写散文的初衷。

内容推荐

马丽编著的《窗口的风景》收录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既有曾经主持的专栏作品,也有工作之余的创作。《窗口的风景》中,散文《母爱》、《留住温柔》、《窗口的风景》分别在全国报纸副刊第二、五、六届好作品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

目录

第一辑◎感受生活

 感受生活

 如梦童年

 五毛钱的记忆

 过年的心境

 母爱

 教女儿骑车

 感谢生命

 女儿的康乃馨

 留住温柔

 假如不做母亲

 加班,还是不加

 成熟的爱

 我是不是贤妻良母

 羡慕自己

 写意人生

 似水流年

 消失的冰面

 窗口的风景

 秋天思绪

 赏秋

 冬雨

 雪

 “系住”的美丽

 那一场雪

 雪域佛国

 正直遗型传稗史

 南方的山

 遗址与废墟

 初识白洋淀

 穿越戈壁

第二辑◎人生断想

 人生断想

 发现

 休闲偶得

 冷热酒店

 拒绝诱惑

 人近中年的乐趣

 守护心头的阳光

 不敢逛商店

 观花悟性

 考试的沉重

 “潇洒”世相

 寻找快乐

 愁是啥滋味

 黑与白的断想

 留住神圣

 善良与利益

 温习崇高

 也谈公德意识

 众说“休闲”

 记住历史

 清洁环境

 生存的竞争

 幸福的困惑

 庄严一回

 永远的绿色

 这个冬天有点冷

 春天情绪

 呼兰河的情怀

 哈尔滨的秋天

 欣赏重庆

第三辑◎文化杂谈

 西路军的崛起

 书市的魅力

 语言的调侃

 离开浮躁

 平淡的心态与季节

 清静与热闹

 时尚,无法拒绝

 推崇极致

 生活,不要太精致

 古典也是时尚

 制造快乐

 导演意识

 还是要讲实在和长久

 明星效应与观众心理

 “京城”里的热闹戏

 刘罗锅为何受宠

 由评论《唐明皇》说开去

 纽约的“北京人”

 甭怕说俗

 假如电视被拒绝

 女人和树的情结

 任是寻常也动人

 走近音乐

 音乐是“药”?

 歌王随想

 强国的体育

 水中的潇洒

 生命终究美丽

 伟哉,中国女足!

第四辑◎两个人的故事

 女人如歌

 水做的女人l

 做个绿色女人

 别让潮流迷了眼

 怎么才幸福

 数字表示的时尚

 流动的男人

 风景

 两个人的故事

 人后“校”夫

 还是嫁个“乖”男人

 不要情人

第五辑◎不妨学学阿Q

 不妨学学阿Q

 “假冒”风波

 发财记

 女人是什么

 不逛公园

 恕道

 故乡“情结”

 朋友易交

 谁是领导?!

 崇拜文化人

 夹缝

 品酒

 做官的门道

 出差

 谋生的“艺术”

 市容监察

第六辑◎人物谈

 “严肃文学”三人谈

 笔耕不辍颂《村妇》——访著名作家刘绍棠

 睡觉·喂猫·闲读书——访老作家严文井

 医画同工,风骨清峻——访山水画家谢子衡

 传达感觉——访词作者徐安利

 勤奋于书斋和社会之间——访社会学家袁方

 只因花显不恃花贵——访九旬老人李淑一

 泡桐花,默默地开放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个宏志班学生和她父亲的梦

 挑战白血病的单车行者

 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袁宝华谈建国初的物资工作

 让“物”畅其流——访全国人大常委、原内贸部部长张皓若

 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邦柱

 不变的是责任——访国务院稽察特派员陆江

后记

试读章节

在童年的记忆里,过年像个欢乐的梦。家住京城,虽然过年的习俗不像外省和乡村那般古老与醇厚,但其中的喜庆和欢乐已足够充满一个孩子的世界了。过年时大人们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变得和蔼而慈祥,孩子可以尽情嬉闹而不会受到训斥。如果有什么平时藏在心里不敢提的愿望,此时提出来,一般也都会得到满足。在农历三十那天,随便到哪家去看看,大人们不是在蒸各种面食,就是在炸丸子、炖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气。过年吃的东西有诸多讲究,面食要捏成各种小动物的形状,馒头上要有红颜色做点缀。那时我常帮着妈妈往馒头上印花。选一个模样周正、瓣也齐全的大料花,蘸着红纸泡成的水,往馒头上轻轻一印,嗬,一朵小花绽放了。一个个印下去,那花便开成一片,红艳艳地灿烂出一种吉祥和美丽。

三十儿晚上,吃过年夜饭,孩子们便都穿上新崭崭的衣裳,点起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纸灯笼,在院子里和街巷中闪烁出一片片移动的欢闹。间或也燃放爆竹,不过那时人们绝不像如今这般财大气粗,一千响、两千响一挂的钢鞭,点起来,噼里啪啦一阵就放完了。那时人们买回一百响或二百响的小红鞭,回家后就一个个拆下来,放在一个盒子里,孩子每次出去放时,抓上一把,那几百个小鞭炮,能喧响出一个正月的红火热闹。

大年初一早晨,孩子们最兴奋的是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钱,一般只有几张角票,但我们那兴高采烈的小脑袋里,就会幻想出棒棒糖、核桃、柿饼、梨干等一大堆好吃的东西。过年时,被大人们带着走亲戚的孩子更是神气得不行,因为那不仅多长了见识,还会带回满兜的吃食和比兄弟姊妹多几倍的压岁钱。

年龄稍长一些,我对过年的感觉无形中理智和淡漠了许多。仍然要穿新衣裳,仍然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但却不再有儿时那过分外露的喜悦。我也不再对燃放鞭炮、点灯笼感兴趣,却喜欢和几个同龄的女伴扎在一堆,一边嗑瓜子,一边聊一些自以为很重要的问题。开始反感过年的繁琐和忙乱,开始为自己不得不承担的一些因过年额外增添的家务和应酬而厌烦。及至长成十八九岁的大女孩时,过年便只剩下了三十儿晚上一台还算精彩的晚会和几顿丰盛的家宴了。细究起来,那时正处于对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而感到不安和困惑的时期;那时只喜欢新奇的东西,不仅对过年,而且对一切重复和传统都有一种敷衍;那时,开始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期待与渴望,觉得心里很空旷,需要充盈。年年月月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青春的躁动和迷惘,把童年那幅色彩浓郁而斑斓的年画,淡化成了素雅朦胧的水墨。

依了人生惯常的程序结婚、生子以后,对过年却又重生了兴致。当然,此时是以成年人、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和心境来过年。因疼爱孩子,便希望孩子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关于过年的记忆。过年时,我总是尽量把家里弄得年味儿浓一些,在家里吃过年饭后,还要带上丈夫、女儿回娘家过个更热闹、更传统的初一。当然,对如今的孩子来说,穿新衣、收压岁钱已激不起他们狂喜的波澜,于是我便想方设法给女儿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带她逛一场庙会,玩罢各种游艺后,再到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寻一点年味儿小吃;或是兑现平时的承诺,为她买几册装帧精美而价格不菲的图书;而当女儿在百货商场的文具自选柜里挑出几样高档文具时,她更会感到过年与平常日子的不同。对于做母亲的来说,只是过年的女儿的陪客罢了,当孩子脸上漾开甜甜的笑意,搂着我说一声“谢谢妈妈”时,幸福感就会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

今年的“年”又过去了。这个“年”中,京城已没有了鞭炮声,人们平静地体味着“年”的意义,社会也增加了许多文雅与安宁。然而,习惯了传统的人们大概因为缺少了声响和热闹而感到几分失落,他们也许在下一个“年”时,才能找到心的支点。

P10-12

后记

这本散文集终于付梓,欣慰之余也有些许惆怅。书中所收录的大多是二十年前我在媒体工作时的作品,如今的生活情境已与那时有了太多的不同。重读这些旧作,我仍然感动于年轻时对生活与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虽然岁月的积淀已经让人变得平静和粗疏,然而执着地追求美、热情地表现美、细致地感受美,依然是我们今天应该珍惜和推崇的生活态度。我把写于二十年前的一篇获奖感言收录于此,并向年轻的岁月致敬.向年轻的情怀致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