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升值、楼市泡沫、股市崩盘、通货膨胀、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日本何以从叫嚣“买下美国”的亢奋中一蹶不振?中国,能避免日本式悲剧的重演吗?阅读由俞天任编著的《大泡沫: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日本经济持续衰退再检讨》,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泡沫(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日本经济持续衰退再检讨)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俞天任 |
出版社 | 语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元升值、楼市泡沫、股市崩盘、通货膨胀、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日本何以从叫嚣“买下美国”的亢奋中一蹶不振?中国,能避免日本式悲剧的重演吗?阅读由俞天任编著的《大泡沫: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日本经济持续衰退再检讨》,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俞天任编著的《大泡沫: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大泡沫:一切从广场协议开始》的内容简介如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人惊讶地发现,亚洲的日本人开始组团横扫欧美的奢侈品店。日本人的千金一掷在美国表现尤甚,夏威夷海滩上到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日本人,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人买走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也被索尼拿下了。有资料说,到1980年代末,全美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难怪美国人惊呼:“日本人要买下美国了!” 仅仅五年后,形势逆转——楼市崩盘、股市低迷、通货膨胀、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经济持续衰退已出二十年,仍不见底。瞬间繁华,宛如梦幻。一切竟源于80年代中期一场秘密会议所签署的协议——广场协议。 重新回顾广场协议的历史过程,了解广场协议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关各国在广场协议达成时所采取的对策中有哪些值得重视的经验教训,对理解中国、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所面临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事实上,中国当前的处境、中国经济的特征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所面临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走势性命攸关。 中国,的确是时候该从日本的经历中汲取一些教训了。 目录 引子 1.领头闹事的是两个老“李” 2.所谓“里根经济学” 3.舒尔茨的担心 4.民主党的选举战略 5.胆战心惊的日本人 6.从“G2”到“G5” 7.不一样了的里根政权 8.竹下登的小算盘 9.从G2到G5 10.G5准备会议 11.广场协议 12.战争开始了 13.稳定战果 14.广场协议成功了吗? 15.主动为国分忧 16.一切都始于广场协议 17.一代不如一代的政治家和官僚 18.东南亚和中国 19.中国要创汇 20.同盟开始崩溃 21.蜜月结束得很快 22.德国联邦银行的独立性从何而来? 23.银行利率到底惹了谁? 24.请大臣别来帮倒忙 25.高涨的日元 26.宫泽喜一接了任 27.你们能不能找点内需出来? 28.想蒙我贝克? 29.G2联合声明 30.“G2”的真相 31.通货万花筒 32.目标区域 33.为了开成卢浮宫G5 34.宫泽喜一在想什么 35.广场协议终于寿终正寝了 36.泡沫从何来? 37.日元升值经济就一定不景气吗? 38.产业空洞化是什么意思? 39.从国外进口来的实际上是通货紧缩 40.6万亿日元的成果 41.广场协议终于完了 42.泡沫的根本在于大众心理 43.日元升值的影响到底能不能吸收? 44.形势一片大好? 45.借钱两万亿来炒股 46.神户来了一场地震 47.时来天地齐努力 48.中国的发展战略 49.“姓‘社'还是姓‘资'?” 50.停止争论之后的中国 51.不能再来一次了 52.广场协议的意义 53.广场协议和中国 54.结语 附录一 广场协议声明全文 附录二 广场协议有关大事记 试读章节 广场协议和中国 广场协议给了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极具政治智慧的邓小平又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机遇,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在有一个经常在使用的词叫“双赢”,但在实际上双赢的局面出现得很少,起码在外贸上所表现出来的入超和出超就是一个完全的零和关系,一个国家的入超就是另一个国家的出超,不会存在什么双赢。像美国那种能够利用美元作为基轴通货的地位吸引美元回流,以填补其预算亏空的国家是绝无仅有的,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长期的慢性入超都是致命的问题,历史上因为贸易问题而爆发过的战争不在少数。所谓争夺殖民地、争夺市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贸易是入超还是出超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家都知道了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起码在大国之间达成了这种共识。不仅如此,在各盟国集团内部还形成了一种出让一部分主权,采取共同行动来维护共同的利益。广场协议就是这种行动的一个例证,它触及了原来一直被认为是主权核心部分之一的通货合同或政策。 但是人永远只是人,不是全能的神。即使人们确实是在策划阴谋,这个阴谋能否实现也还得打个问号。更不要说,在阴谋实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无法预料的因素有可能完全把事情的发展导向一个当初根本预想不到的方向,所以,用阴谋论来述说或者解释历史和历史事件只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方法。 广场协议的整个过程及其带来的结果就是这样,里面没有什么阴谋论。实际上,只是几个通货黑手党想要扭转美国巨额国际收支赤字的努力,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的一连串不可控事件的发生,加上一连串错误,带来的是一次世界经济地图的重新划分。 广场协议已经过去了25年,在25年后的今天,无论对当事国的美国还是日本去做一个问卷调查的话,可能大家都愿意回到25年之前,甚至打点折扣都可以,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只有一个方向,其方向谁也无法扭转,人们只能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一些教训,以避免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 有这么一句话:“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的是聪明人,从别人的过失中吸取教训的是更聪明的人。”对于中国来说,日本并不只是一个无法搬家的邻居,也不只是曾经打过仗的敌人,甚至都并不仅是现在的竞争对手。日本是一个和中国在文化上极为相像的国家。无论有多少人试图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找出不同点,但最后的结论肯定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太相像了,相像到了这两个民族喊出的所有口号都可以在对方找到同类项的地步。 中日交往源远流长,在中日交往的绝大部分时间中,是日本在学习中国。但进入近代之后,特别是甲午一战联合舰队战胜了北洋水师之后,日本人反过来成了中国的老师。众所周知,像从“政治”、“民主”到“物理”、“化学”这些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无法离开的单词,都来自日本,有时候,甚至连书籍的标题都得向日本人学习,像1981年有两个日本人写了一本《日本可以说“不”》的书,十年之后有几个中国人也写了一本《中国可以说“不”》。 但是我们是不是连日本人犯过的错误也要向日本人学习呢? 现在的中国经济和广场协议时候的日本有很多相像之处,都是在国际贸易上拥有巨大的出超,通货受到升值的巨大压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中国所面临的局势可能比当时的日本更为严峻。1985年的日本是在开始高度经济成长的25年之后,经济发展已经基本上告一段落。而且战后日本开始经济复兴之后,对劳动分配率比较重视,基本上实现了不过分拉开分配差距的经济增长,所以,日本社会是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采取某种调整措施,即使这种调整措施会带来一定的痛苦,也还是比较容易办到的。 在国际经济上,日本有一个以产品出口为主要经济动力的国家形象,但实际上,日本经济中出口所占的份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日本的出口占GDP份额最高的时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前的时候,日本的出口占到了GDP的25%。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的出口经济所占GDP的份额一直都在20%左右。本世纪初期,日本发生以山一证券破产为代表的金融系统危机的时候,这个比例曾经达到过24%,现在又回到了20%左右。当然,现在统计的这个比例并不能充分反映实际情况,因为有大量的出口额被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口额掩盖了起来。 而中国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统计,中国的出口已经占到了GDP的45%,这个比例实际上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这种巨大的出口造成的巨大出超带来的巨额外汇贮备,不仅在国际上使得中国像80年代的日本那样成为批判的对象,也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中国在这种压力面前处于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人民币升值会使央行所拥有的资产缩水,会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价格竞争力。而且,在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时,中国企业都无法使用日本企业的转移生产基地的招数,因为不少中国的出口产品的知识产权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仅仅是在中国国内装配或者生产,中国所得到的只是加工费而已,一旦再次发生转移,连那部分加工费也将失去。但是,如果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话,由于外汇储备所带来的通胀压力也是巨大的。 P209-212 序言 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广场酒店(Hotel the Plaza),美国、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这五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们达成了一个后来以这个酒店名称命名的协议——“广场协议”。 这些西装革履的各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高官显宦们拥有一个和外形很不相称的绰号,叫做“通货黑手党”。这个绰号的由来很有意思。在现代经济中,对通货市场的干预有时能够像军事行动那样对一个实体国家进行打击,所以货币外交的机密程度在所有国家都放在和军事同等的级别,这样那些高官显宦们就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会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琢磨着这些人是不是又在憋什么坏主意。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使用通货武器对某个国家进行打击又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每天在世界外汇市场上流通的外汇总量达到几千亿美元,超过了绝大多数单个国家所能拥有的外汇通货总量,更不要说可以动用的那部分外汇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不能由哪个具体的人或者具体的国家政府的意志随意控制的地方,究其实质,乃是“通货的价值由市场决定”。 实际运作这个巨大而又抽象的万能市场的,是两三千位职业通货交易代理商(dealer)。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这些代理商们由衷地喜欢所有的通货,而绝不会厌恶其中的任何一种,他们每天买进卖出各种货币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喜欢或者仇视的情感动机,而只是满足他们得到更多通货的欲望而已。因此,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理由”——给予他们买进卖出行动公证的“理由”,有了理由他们才能在市场上兴风作浪,而只有那些被称作“通货黑手党”的各国财政部或央行高官们的行为言行才能提供这些理由。人们常常看到,本来风平浪静的通货市场,往往因为某要人的一句话就化作了血肉横飞的修罗场,这就是“通货黑手党”这个绰号的来由。 所谓的“广场协议”有其正式名称,它叫做:《法国、西德、英国、日本以及美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声明》。虽然占了九页A4纸的纸面,但考虑到周围留下来的空白,实际上真正文字并不多。而且这些不多的文字如同所有的官样文章,是由一些抽象和费解的名词和用法以及美丽而空洞的废话所堆砌起来的,但是,这次即使不是经济学的专家的人,也能立即读出这个声明的主要目的。 这次,交易商们从这十个通货黑手党人的声明里读到的是:“快抛售美元”。因为写得最清楚、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第十八项:“财政部长和央行总裁们同意汇率应该在调整外贸不平衡方面发挥作用,所以汇率应比迄今为止更好地反映经济实况,他们相信应该采取和强化改善经济现状的统一行动。考虑到经济的现状和可能的变化,他们相信主要非美元通货对美元的汇率应该有秩序地上升。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们做好了紧密合作促进这种发展的准备”。 掮客们无数次地抛售过美元,但这次抛售美元的意义和过去以及将来截然不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干预通货市场。和市场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市场是能够被操纵的,在广场协议之后一段时间,广场协议与会的各国达到了他们在开始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广场协议成功了。 但是,“广场协议”又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从广场协议五年之后的1990年开始,人们就不断地对广场协议提出了各种疑问。1995年,在广场协议签订十年之际,里根政权时代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在接受日本NHK(源自日语罗马字Nippon H0s6 Kyokai的缩写,日本广播公司)采访时很不高兴地说:“广场协议除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之外什么都不是,贝克干的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这个“贝克”就是詹姆斯·贝克三世。里根第一任期时的白宫办公厅主任,第二任期时的财政部长,后来乔治·布什政权的国务卿。 因为一般的说法是,广场协议之后的日元飞涨到最后给日本带来了一次巨大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把日本带入了一条长长的看不见出口的隧道,而美国本身也因为采取了那种不解决根本问题的轻率短视的做法,陷入了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好像没有人从广场协议中得利。 还有一个大家都没有异议的结论:唯一从广场协议之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得利的国家是中国。这也是最让欧美日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西方看来,简直就是异类。究竟是谁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的盒子? 广场协议的根源真的是美国为了保住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地位而无耻地打压日本吗?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重新回顾广场协议的历史过程,了解广场协议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关各国在广场协议达成时所采取的对策中有哪些值得重视的经验教训,对理解中国、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所面临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实际上,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经济的特征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所面临的问题颇有些相似之处,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如出一辙,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这些年中国人的机运和努力会不会付诸东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