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市景观环境更新的理论与方法/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陈烨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总序

前言

1 城市景观的形成

 1.1 城市景观的理念

 1.1.1 理解景观

 1.1.2 城市景观实践

 1.2 城市景观的研究背景

 1.2.1 城市景观作为营造对象

 1.2.2 城市景观作为研究对象

 1.3 城市景观的技术脉络

 1.3.1 朴素的地域主义阶段——19世纪之前

 1.3.2 机械的高速发展阶段——19至20世纪

 1.3.3 理性的哲学体系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1.3.4 生活的全面反思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1.3.5 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1.3.6 绿色的生态演变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

 1.4 城市景观的意象组构

 1.4.1 城市景观的空间语言

 1.4.2 城市景观的意象组构

2 城市景观特征与认知

 2.1 构成与活力——城市景观的特征构成

 2.1.1 城市景观的构成基础

 2.1.2 城市景观的实践基础

 2.1.3 城市景观的活力因子

 2.2 认知与价值——知觉作为价值的基础

 2.2.1 知觉体验中的城市景观

 2.2.2 城市景观价值的生成

 2.2.3 城市景观内在的意义

 2.2.4 状态与分化——城市景观与社会空间

3 城市景观实践与解读

 3.1 技术与空间——城市景观的技术实践

 3.1.1 景观实践中的空间秩序

 3.1.2 景观实践中的空间对象

 3.1.3 景观实践中的技术方向

 3.2 解读与体验——解读作为体验的基础

 3.2.1 解读中的差异与相似

 3.2.2 技术决定发展方向

4 城市景观意象与建构

 4.1 意象与理论——城市景观的意象建构

 4.1.1 灵魂统治意象

 4.1.2 城市公园意象

 4.1.3 都市田园意象

 4.1.4 人性回归意象

 4.1.5 都市生境意象

 4.2 多元与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基础

 4.2.1 基于组织的多元城市景观

 4.2.2 基于体验的城市景观组构

 4.2.3 基于构成的景观发展模式

5 城市景观的结构视野

 5.1 结构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5.1.1 结构的起源

 5.1.2 解构与建构

 5.2 城市景观建构的三个层面

 5.2.1 人工与自然的物质形态

 5.2.2 特定场所下的活动模式

 5.2.3 社会共有的意义积淀

 5.3 城市景观建构的三个特征

 5.3.1 整体建构

 5.3.2 自我转换

 5.3.3 适应性调整

 5.4 城市景观建构的三个类型

 5.4.1 均质结构

 5.4.2 拓扑结构

 5.4.3 秩序结构

6 城市景观更新理念

 6.1 城市景观的更新时机

 6.1.1 城市变迁

 6.1.2 偶发事件

 6.2 城市景观的更新语法

 6.2.1 语法概念

 6.2.2 自我转换

 6.2.3 关系更新

 6.2.4 适应性调整

 6.2.5 秩序建构

 6.3 城市景观的更新意义

 6.3.1 物质形式的更新

 6.3.2 观念形态的更新

 6.3.3 景观更新的意义

 6.4 城市景观更新中的建构

 6.4.1 建构与更新

 6.4.2 建构的层面

 6.4.3 建构的跨度

 6.4.4 建构的基础

 6.5 城市景观的更新原则

 6.5.1 保持历史的连续性

 6.5.2 形式的秩序与指向

 6.5.3 社会生活的组织

7 城市景观更新方法

 7.1 作为结构单元的街区更新

 7.1.1 街区中的场所结构

 7.1.2 场所的主题性更新

 7.1.3 主题性更新方法

 7.2 结构体系下的建筑更新

 7.2.1 基于地域形态的建筑更新

 7.2.2 基于空间形态的建筑更新

 7.3 结构体系下的景观更新

 7.3.1 基于历史因素的景观变迁

 7.3.2 基于文化因素的景观更新

 7.3.3 基于生态因素的景观更新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内容推荐

城市景观的研究,涉及很多学科,如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市设计、地理学、社会学等等。《城市景观环境更新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中微观尺度建成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性的结构框架,从延续城市环境脉络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景观的更新机制以及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方法,旨在城市景观环境更新的同时,保护地域行为模式,使得城市景观成为城市特质形成的触媒与润滑剂,并由此形成城市景观更新中的关键策略和价值判断标准。

《城市景观环境更新的理论与方法》适合读者:(1)科研工作者,包括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形态、景观建筑等研究领域;(2)学生,包括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学科,尤其是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生;(3)政府相关人员,对于其理解城市特色形成以及塑造特色城市景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由陈烨著。

编辑推荐

完整的城市景观应当包含三个部分:特定场所下的活动模式、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物质形态、社会共有的意义积淀。这三个部分包含了对现代生活的应对、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既有城市物质形态的响应。这三个方面引申出三个主要的交互层面,展开了《城市景观环境更新的理论与方法》的理论主体:对应于人的活动模式,本书从特征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景观的本质构成;对应于城市的物质形态更新,本书从实践与解读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景观的内在技术驱动;对应于社会共有的意义积淀,本书从意象与建构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景观持续发展历史中的理论思维。本书由陈烨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