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在倡导改会风文风,八项规定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本书积极响应领导人的号召,助力领导干部讲话能够“脱稿”不“脱离”听众。
许罡编著的《脱稿讲话金段子》是更切合讲话实用角度的参考用书,贯彻“改会风、改文风”的精神要求,针对不同的情境,援引有感染力、有魅力的讲话段子分析讲解,对于领导干部如何能够说出吸引听众的话更有指导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脱稿讲话金段子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许罡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在倡导改会风文风,八项规定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本书积极响应领导人的号召,助力领导干部讲话能够“脱稿”不“脱离”听众。 许罡编著的《脱稿讲话金段子》是更切合讲话实用角度的参考用书,贯彻“改会风、改文风”的精神要求,针对不同的情境,援引有感染力、有魅力的讲话段子分析讲解,对于领导干部如何能够说出吸引听众的话更有指导性。 内容推荐 讲话,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功能。领导干部在会上讲话,更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脱稿讲话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发挥想象空间,可以任由挥洒语言魅力,不受讲话稿的束缚。只有真正会讲话的领导干部,知道话题内容的取舍与讲话时间的长短,既不会一言不发,也不会滔滔不绝,而是用最恰当的话语、经典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脱稿讲话金段子》一书从脱稿讲话的四大法则“开门见山,观点鲜明”、“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把握分寸,言之有度”、“直面问题,绝不含糊”,脱稿讲话的六种语言等方面进行阐述,启发广大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做到脱稿讲话。只有这样,听众才会有兴趣继续听下去。要充分发挥自由挥洒的想象空间与语言魅力,使讲话能够让人听懂,能够让听众接受,引起听众的共鸣,真正说到听众的心坎里。 《脱稿讲话金段子》由许罡编著。 目录 上篇 脱稿讲话的四大法则 第一章 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一、凸显主旨,引人人胜 二、抒发感情,先声夺人 三、推陈出新,刷新思维 第二章 紧扣主题。突出重点 一、紧扣主题,强化中心 二、文脉贯通,结构严谨 三、提出主张,突出重点 第三章 把握分寸,言之有度 一、根据场合,三思而言 二、尊重听众,体现特色 三、明确责任,精准表达 四、贴近听众,产生共鸣 第四章 直面问题。绝不含糊 一、坚定立场,直面问题 二、不落俗套,一语中的 三、态度务实,表明心迹 中篇 脱稿讲话的六种语言 第五章 用通俗语言讲家常话 一、通俗语言,讲出个人风格 二、浅显语言,表达深刻含义 三、群众语言,诠释深刻道理 第六章 用生动语言讲实在的话 一、动态语言,讲出事情本质 二、幽默风趣,令人回味无穷 三、带点激情,讲出盎然情趣 第七章 用真诚语言发感人之语 一、说真心话,树立良好形象 二、说实在话,满足听众心愿 三、声情并茂,调动听众激情 第八章 用个性语言说贴心的话 一、言语动心,深入听众心扉 二、话语暖心,听众倍感温暖 三、话中含情,增添感情色彩 四、融入百姓,摒弃唯上思维 第九章 用铿锵语言发正义之声 一、准确无误,环环相扣 二、简洁精练,有感召力 三、铿锵有力,传递正义 第十章 用形象语言发警示之语 一、合理想象,物化语言 二、营造画面,调动感官 三、话不在多,有震撼力 四、敲山震虎,彰显力度 下篇 巧妙展现两种美境 第十一章 浑然一体展现整体美 第十二章 雄浑有力展现气势美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我们在生活中常有“万事开头难”的感叹。做事也好,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似乎都有这种感觉。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日:“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开篇落笔非常重要,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令人振奋,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虹。会上讲话也是如此,如果开头讲得精妙,不同凡响,有吸引力,就能有引人人胜的效果。 事实上,无论开会讲话还是写文章,良好的开头都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现在很多领导干部都十分注重开场白。而开门见山,观点鲜明就是开场白最重要的法则之一。 一、凸显主旨,引人入胜 【要点分析一】 领导干部在会上讲话,下面有很多人在听。听众是不是有兴趣听下去,开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一般经验,比较成功的开头,就是用精短干练的语言,把主旨凸显出来,让听众知道你要讲什么内容。这样的开头干脆利落,入题快捷,几乎不用什么“过渡性”语句,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表明主题,不会让听众有语言哕嗦之感。 作为领导干部,到底以什么样的语言开头呢?这可没有固定的语言,要根据参会者的情况,如参会者的职业、身份、所关心的话题等。如果是去基层参加会议并讲话,参会者中有很多群众和基层干部,那么就要讲目前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门见山,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如果是参加某行业会议并讲话,开头就要讲这个行业目前最关注的话题。这样,听众就会觉得你所讲的内容是他们想要知道的。 不过,良好的开头只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怎么讲,也是很关键的,下文必须围绕这个主旨进行“分述”。这个问题将在下一章中进行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案例援引一】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的开头是这样的: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群众住房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案例解读】 很明显,参加这次学习会议的成员大都跟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至少大部分都是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与建设、建筑相关的土木水利学院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开头就明确地提出了“住房问题”,开门见山且高屋建瓴地把主题提炼出来——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要点分析二】 领导干部脱稿讲话的开头部分,虽然有一定的章法,但不能干篇一律,每个会议都有一个或几个主题。不同参会人群、不同背景、不同主旨的会议,讲话的内容不一样,开场白也必然不一样。有的主题比较集中,但参会人员比较杂,比如博览会、交易会、庆祝会等综合性会议;有的参会人员性质比较集中,但主题并不完全确定,比如学生会、妇女会等,这样的会议,领导讲话则要灵活。当然还有一些专业会议,参会人员相对比较专业,这样的会议主题比较容易确定,讲话围绕主题做精妙的开场白就行。P2-4 序言 把话说到听众心坎上 陈毅同志在上海任职的时候,有一次应媒体邀请作演讲。陈毅同志拿着一张稿纸,演讲过程中也不时地去看稿纸,激情四溢。听众听得很动情,觉得这场演讲非常精彩。演讲结束后,媒体记者纷纷上前向陈毅同志索要讲稿。谁知,陈毅同志手中的那张纸上却没有一个字。 很多领导干部之所以不愿意脱稿讲话,就是认为离开讲稿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演讲水平,其实并非如此。只有脱稿讲话,才能不被讲稿内容限制思维,才会有更多想象与发挥的空间,不仅空间大,思维相对也比较开阔,语言也会更通俗、更形象、更生动。脱稿讲话,其实更能彰显语言魅力。 如果对着讲稿念稿子,要么文绉绉的,像新八股文,要么语言枯燥,没有丝毫激情,听众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兴趣。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倡导脱稿讲话,我们看到,中央常委不论在什么场合讲话,几乎都是脱稿,令听众倍感亲切,很受民众推崇。 我们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即兴讲话。 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你们作出的卓越贡献、立下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今天来这里的代表,有德高望重的科技大家,有技艺精湛的技能大师,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再接再厉,向着探月工程总目标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登月壮举和科研人员的卓越贡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全国人民的谢意。这席话无不讲到了听众的心坎上。他强调了“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和“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同样也讲到了全国人民的心坎上。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如今得以实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与无限的创新潜力。 嫦娥三号成功登月,是中华民族科技史上的一大壮举。这一部分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只用了包括标点在内的119个字进行了精准的描述:“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人类任何一项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了嫦娥三号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自主创新。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不能落后,“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他用非常精练的语言,对科技创新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把话题由“场外”转到“场内”,对为嫦娥三号科研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鼓励。这些“德高望重的科技大家”“技艺精湛的技能大师”“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都是祖国科技的力量所在、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再接再厉,向着探月工程总目标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韵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讲话,集中反映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文字不多,语言精练,层次分明,结构精妙,重点突出,表达得非常精彩。若是先写成讲稿,这么少的文字量,是很难表达得这么清楚、这么精彩的,念出来的讲话稿,语言也不会这么生动。这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能力,同时也展现出了脱稿讲话能够自由挥洒的魅力。 脱稿讲话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发挥想象空间,自由挥洒语言魅力,不受讲话稿的限制。领导干部在会上脱稿讲话,是听众给你“打第一印象分”的主要因素。不愿意多讲话的领导干部,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话可讲”的印象,而一讲就没完没了的领导干部,也容易让听众生厌。只有真正会讲话的领导干部,掌握了话题内容的取舍与讲话时间的长短,才能做到既不是一言不发,也不是滔滔不绝,而是用最恰当的话语、经典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领导干部讲话能否出色,关键要看是不是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自己所讲的内容是不是听众所关注的,听众能不能接受。话不投机,就有点儿像是对牛弹琴了。话说到点子上,很到位、很经典,不含糊、不哕嗦,听众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还会对你敬佩有加。 “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这是台湾著名成功学家林道安对如何更好地讲话所做的简单概述。确实如此,一个会讲话的领导干部,在会场上绝对会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会讲话的领导干部,首先会注重讲话的基本常识:开头要吸引听众,比如本书中所讲到的“开门见山,观点鲜明”“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把握分寸,言之有度”“直面问题,绝不含糊”等。只有这样,听众才会有兴趣继续听下去。中间的重点部分要打动听众,比如用通俗、生动、形象、真诚、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听众。其次会非常重视讲话时的礼仪和面部表情,比如面带微笑,语音柔和,发音准确,语速适中,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优雅和谦逊,表情会随着自己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对方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使讲话更加形象、更加传情。 事不在多而在新,话不在多而在精。领导干部在会上脱稿讲话,要注重开拓新话题,做到话题新鲜而切合实际,不能老生常谈。如果确实是会议需要,不得不重复老话题时,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尽量风趣幽默。在需要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的话题中,讲话就要铿锵有力、义正辞严;在需要对某些人作出提醒的话题中,就要用形象的语言发出警示之语;在需要感人肺腑的会场上,就要多说感人的话,多说贴心的话。 真正高水平、高境界的讲话,是能够打动人的,而要真正打动人,就需要把话讲到听众的心坎上。比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政府官员说“千万不要忘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李克强总理所说的“百姓的事,有天大困难也要做”,等等,这些感人肺腑之言,无不说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一场高水平的领导干部脱稿讲话,就像做衣服一样,首先要有衣料,其次要裁剪有度,再次要缝制得当。如果缺了其中之一,衣服就不可能美观、合身,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一场脱稿讲话,也是一个整体。在有了必要的素材后,还要很好地构思,在结构、顺序上合理安排。结构上合理安排,就是讲话者讲话层次分明、逻辑性强,通篇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形成整体美。 讲话,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领导干部在会上讲话,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很难想象,一个领导干部在会上讲话时出现冷场或不合时宜的话语,那是一种怎样尴尬的局面。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真正有震撼力的语言,并不是凭气力吼出来的,而是内心的震撼,真正体现力度和气势的不是语音和音量,而是语言。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自由挥洒的想象空间与语言魅力,使自己讲的话能够让人听懂,能够让听众接受,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真正说到听众的心坎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