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力的、演化的产业创新观点,能够较好地理解产业的结构与边界、机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创新和生产过程以及系统的协调演化过程、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因此,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中的应用都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奉献给读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机理及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这本书,是作者潘福林和于焱在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新理论、系统理论和演化理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机理及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选题展开分析的。
《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机理及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是在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机理及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lOYJA630121)”、“吉林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资助下完成的。
潘福林和于焱专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机理及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即上篇“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共5章,主要内容咆括:一是重点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的组成模块、结构和功能;二是阐述产业创新系统演化机制;三是主要研究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第二部分即中篇“产业创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共3章,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补充,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二是研究了创新资源与配置问题;三是重点阐述产业创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及其资源配置平台建设。第三部分即下篇“产业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共2章,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绩效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绩效评价方法;二是根据上述模型,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详细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及其各自演化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分析了“系统失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这样本书形成了三部分,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上篇侧重于对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的阐述;中篇既是对前面创新系统理论的补充,又是对产业创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进一步探讨;下篇则侧重于评价方法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绩效的实证分析。
上篇 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创新理论
第二节 创新系统理论
第三节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第四节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第五节 演化经济理论
第三章 产业创新系统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产业创新
第二节 产业创新系统的含义和组成模块
第三节 产业创新系统结构
第四节 产业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第四章 产业创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
第一节 动力机制
第二节 知识转化机制
第三节 学习机制
第四节 选择与多样性创造机制
第五节 技术机制
第六节 市场机制
第七节 网络机制
第八节 自组织机制
第五章 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研究
第一节 知识协同演化研究
第二节 产业创新动态演化过程模型研究
第三节 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第四节 不同的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过程
第五节 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
中篇 产业创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
第六章 创新系统主要类型
第一节 创新“系统范式”的理论演进
第二节 企业创新系统
第三节 区域创新系统
第四节 集群创新系统
第五节 各类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创新资源与资源配置
第一节 创新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第二节 创新资源配置
第三节 创新资源的配置要素市场
第八章 产业创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节 产业创新系统的创新资源配置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产业创新系统内创新知识资源配置
第三节 产业创新系统内创新人力资源配置
第四节 产业创新系统内创新财力资源配置
第五节 产业创新系统内创新物力资源配置
下篇 产业创新系统绩效评价
第九章 产业创新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第一节 产业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理论
第二节 产业创新系统综合运行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第三节 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第四节 产业创新系统综合能力与系统效率的关系分析
第十章 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分析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综合运行能力分析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效率分析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的综合能力与系统效率关系分析
第四节 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失灵”
第五节 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