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迹话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迹话语》由中国作家协会编著。中国作家赴玉树作品集以宏大的高原自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背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党和政府的关怀,用真诚的诗意歌颂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念,用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传达人们超越灾难、战胜痛苦、重建家园的民族情、兄弟爱。

内容推荐

玉树地震发生后,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和灾区人民送去关爱、支持和希望。中国作家协会和青海省作家协会,也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组织著名作家、诗人赶赴灾区,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亲历苦难和抗争的场景,感悟生与死的启示,体验民族生活和情感,在最短的时间里创作出一批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用心灵和智慧向玉树人民奉献了他们的深情厚谊。他们以宏大的高原自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背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党和政府的关怀,用真诚的诗意歌颂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念,用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传达人们超越灾难、战胜痛苦、重建家园的民族情、兄弟爱。

他们的心迹和话语成就了我们手中的《心迹话语》,成就了玉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这是玉树文化建设一笔宝贵财富。

《心迹话语》由中国作家协会编著。

目录

吉狄马加 序 1

散 文

何建明 玉树,你牵着我的心 3

阿 来 玉树记 7

熊召政 玉树两题 21

聂震宁 情迷高原玉树 29

徐 剑 黑衣之邦 41

彭见明 玉树,国树 62

尹汉胤 圣洁的高原 65

梅 卓 血脉连玉树 73

素 素 高原上的嘛呢 77

何 顿 玉树是个好地方 85

何立伟 玉树行 88

徐 风 有一种气场叫信仰 92

山 哈 玉树宝贝 98

杜爱民 青海,青海 113

张绍锋 玉树多吉 118

祁建青 玉树忧思录 130

龙仁青 玉树,多彩家园的涅槃 135

王凤英 格桑花的期待 141

撒玛尔罕 玉树三章 144

尼玛松保 这样的青春,也很美 154

扎西旦措 我们的4·14 156

诗 歌

黄亚洲 玉树,盼你重新开花 163

李松涛 飞刀与祥云 165

王久辛 在玉树,我看见什邡救援队 167

陈崎嵘 为玉树灾区祈祷 170

李东东 玉树参天赋 171

彭学明 哭玉树 173

张庆和 废墟上的植物 177

韩小蕙 抗震藏头诗二首 179

刘福君 如果你愿意 180

丘树宏 愿高原的生命永葆尊严 182

周振华 格桑花 185

李 江 生命阳光 187

峭 岩 温暖 189

张春燕 新生与希望 192

刘业勇 战士的手 194

舒 洁 祖国的玉树 195

才让多杰 来自玉树的消息 199

黄群明 凝望玉树 (外一首) 201

报告文学

李春雷 索南的高原 207

杨志军 情深似海

——一个人、一件事、一种情怀 218

江洋才让 亲历“4·14”大地震 234

古 岳 生命极地上的英雄群像

——灾后重建中的玉树干部群体素描 248

试读章节

玉树,你牵着我的心……

何建明

玉树,你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名字,曾经无数次拨动过我情感的心弦。三十年前,我有一个战友就在你那里,他告诉我,你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喷香的奶茶、淳朴的藏民、绿色的高原,还有那素面朝天、高立于山腰问的寺庙……

分别后的战友曾经多少次邀请我去你那儿,却因工作缠身终不能成行。渐渐地,你成了我心中一个遥远的符号。突然,在今天,你猛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啊,你竟然在地震的灾难中受痛吃苦……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我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那次的抗震救灾;作为一名作家,我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时的四次采访与抢险。现在,我多么想飞到你的身边,去为你受灾的儿女们尽一份力,哪怕是帮他们拍一拍羊袍上被废墟沾满的尘土,或者给那些因为房屋倒塌而失去课本的孩子送上一本书……

着急呵,于是,我一天无数次地拨动我的手机,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我曾经的那位在玉树的战友。那份担心,就像是自己的亲人遇到了不幸和灾难一样。

在玉树地震两天之后的傍晚,突然有另一位战友告诉了我一个手机号码,说这就是我们在玉树的那位战友的号码。于是,我赶紧拨了过去:“喂,喂喂,你好,我的兄弟!你在玉树吗?你和家人都好吗?没遇到什么大事吧?”

“谢谢,难得你和战友们牵挂我。我和家人都好……房子虽然塌了,但没有生命危险。对不起,现在我要去参加抢救遇难的同事们,过些日子回电你们……”我的战友就这样关上了手机。从此之后,我一直没有接到他的回电。

他去抢险救灾了!后来,任凭我一次次地拨打他的手机,也没有回音,总是关机。

于是,我只有通过电视画面,去寻觅我的战友和地震灾区的情况。这样的日子很难受,甚至有巨大的担忧,我怕各种可能,因为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曾经深深地刺痛过我的心——我的多名战友在那两次大地震的抢险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不想再失去自己亲爱的战友,我们已经不年轻了,我们的孩子也快有自己的孩子了。人至中年,情愫悠长……

“报告老战友,我现在已经到达玉树了。我们武警部队已有千人队伍抵达这里,开始加入抢救被埋群众的战斗……”这是身为大校的一位武警战友,突然在前几天的深夜给我发来的一个短信。

一阵惊喜后,我赶忙顺着他的短信拨回他的手机,但就是不通。这是为什么?难道他……我不敢多想,不敢深想,因为,曾经在唐山大地震时,我眼巴巴地看着数位战友在抢救群众的现场,倒下了,并且永远没有回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玉树啊,你让人如此牵挂——牵挂你千千万万遇难的群众,牵挂我那些因你而投入战斗的战友!

于是,我的每一天时间里,除了工作和吃饭,总将眼神停留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我不敢轻易离开它们,是因为我不想看到和听到更多遇难群众的数字上升,更不想看到和听到战友们的任何不测的信息……

“快,快来看,这不是你的战友吗?”今天是4月17日,周末。家人突然将我从书房叫出,指着电视屏幕喊起来。

可不!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画面。“在哪儿?我的战友在哪儿?”我紧张得似乎有些窒息,眼神一直盯在玉树那座倒塌的宾馆现场……

“同志们,再努力一把,一定要把这儿的人救出来!”镜头前,一位公安消防领队的少将在振臂动员。呵,老兄呀,你也在现场啊!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原来是我的另一位在公安系统的战友,他也在玉树地震抢救现场啊!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前年在“5·12”大地震时,我们肩并着肩,一起奋战在北川县城的那些艰苦的日日夜夜。

“快看,那不是你的大校战友吗?”家人又一次叫起来。这时,一个挂着大校警军衔的军人,正同一群战友,小心翼翼地将一名藏族小姑娘从废墟里抢救出来,那是个万人欢呼的场面!

而我,则在这个欢呼的现场的另一侧,看到了那位20年未曾谋面的战友。此刻的他,已独自端坐在一堆废墟上喝着矿泉水,看样子已经筋疲力尽。如果不是他带着胜利者的眼神在向电视台的记者介绍情况,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就是当年在我手下工作的那位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

玉树啊,你因一场地震大灾而成为万众瞩目之地。抗震救灾的战斗依然在进行之中,而我的心依旧每天在关心你,牵挂你,那是因为那里不仅有千千万万受灾的人民群众,还有我亲爱的战友们……P3-6

序言

从2010年春天到2013年春天,三年过去了,又是几番草木枯荣,又是几度冬去春来;我们无法确定,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时间的脚步过于匆忙还是过于缓慢。

从玉树那个受伤的黎明到高原这个花开的午后,三年过去了,灾难与重建并存,记忆和希望共生;我们终于明白,对我们的心灵来说,时间的河流不只是沉淀了痛苦,更创造了生活的绿洲。

青海玉树,这片高峻的土地让我们折服和赞叹,因为它孕育了滋生东方文明的大江大河;这片神秘的土地让我们留恋和向往,因为它诞生了美丽的歌舞爱情与多民族古老的生存故事;这片英雄的土地让我们牵挂和敬仰,因为它曾在灾难中浴火重生用人性的光芒照耀世界。

青海玉树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之源,是一个自然景色壮丽、民族风情浓郁、生态地位举足轻重的大美之地,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藏文化的孕育和传承之地。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的强烈地震,震撼了三江源头的土地.更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成为全社会和全国人民的伤痛,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玉树抢险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的壮举,彰显了党和政府强大的动员力、执行力和万众一心的奋斗精神,昭示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顽强自信的深厚力量,也谱写了各民族血脉相连、大爱无疆的时代颂歌。依靠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力量,我们以飞机转运伤员最多最快、伤亡人数减至最低的成效,创造了世界高海拔灾难救援的奇迹;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爱心凝聚,我们书写了中华民族生死与共、重建家园的光辉篇章;面对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支持和广泛舆论关注,我们成功树立了自信、开放、坚强、众志成城的良好形象。

玉树地震发生后,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和灾区人民送去关爱、支持和希望。中国作家协会和青海省作家协会,也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组织著名作家、诗人赶赴灾区,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亲历苦难和抗争的场景,感悟生与死的启示,体验民族生活和情感,在最短的时间里创作出一批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用心灵和智慧向玉树人民奉献了他们的深情厚谊。他们以宏大的高原自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背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党和政府的关怀,用真诚的诗意歌颂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念,用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传达人们超越灾难、战胜痛苦、重建家园的民族情、兄弟爱。

玉树地震之后,大规模的重建工作迅速、科学、有序地全面展开。通过大量关于玉树重建的新闻报道,我们知道,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建设者们,同玉树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在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人民生活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可以确信,到2013年末,一个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将屹立于三江源头,它将成为一颗重新焕发光彩的高原明珠。

在关注新闻报道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希望从感性的、诗意的、细微的文字中体会玉树的深邃、感悟玉树的灵动。因为新玉树建设既包括物质家园建设,也包括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建设。共同经历一种特殊的、心灵的生动,或许这正是我们对文学家的期待。中国作家协会和青海省作家协会共同组织著名作家三次赴玉树采访灾后重建,让我们得以跟随这些细腻的心迹和敏锐的话语,走进新玉树脉动的节律。

“玉树灾后重建,极艰难,亦极壮丽。”(何立伟)也正是在这艰难的壮丽之中,作家看到“未来的玉树,正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渐渐揭开面纱。”(尹汉胤)他们的脚步深深地踏入生活。“精神大爽的我和同行的作家们一起,收集着灾后重建的许多动人故事,在我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分明流淌着一种瀑布般的精神,我收拾起它们,感觉到了精神的重量。”(徐风)同作家站在一起,面对这艰难中的壮丽,承受着这精神的重量,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受到震撼。显然我不能在此一一描述作家们的心迹和话语,但是我相信,阿来的追求表达了我们与作家共同一致的精神需要:“我来到这里,不止是因为结古镇这个古老城镇正如何成为一个新生的样板。更因为我一直在从因虔敬的固守而踟蹰难前的文化中,寻找格萨尔史诗中那种舍我其谁的奋发精神与心忧黧首的情感馨香”。

的确,这些早已享誉国内外的作家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既有的名望和成就而轻浮或者自傲,相反,他们行走在玉树的土地上,行走在玉树的生活中,如同虔诚的信徒充满敬仰,如同回归的游子饱含深情。他们全神贯注地眺望与倾听,更在这深邃广阔的背景中反观内心叩问灵魂。他们的心迹和话语成就了我们手中的这本书,成就了玉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这是玉树文化建设一笔宝贵财富。

玉树的物质家园建设已经蓝图再现,玉树的文化家园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热切期待、并且坚定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有艺术家、文学家、诗人和各界文化工作者的热情投入,通过充满智慧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在青藏高原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中,在玉树优秀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族生活基础上,一批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化精品必将诞生,一个文化繁荣、生活温馨、人与自然和谐的玉树新形象,必然会让世界为之喝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