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4度遇见台湾》是作者陈恋在台湾地区做交换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全书共五个部分:学在台湾、玩在台湾、台湾环岛行、台湾感悟、挥手台湾。主要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描述了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世间百态,文笔优美,活泼生动,洋溢着青春气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纬24度遇见台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恋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北纬24度遇见台湾》是作者陈恋在台湾地区做交换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全书共五个部分:学在台湾、玩在台湾、台湾环岛行、台湾感悟、挥手台湾。主要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描述了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世间百态,文笔优美,活泼生动,洋溢着青春气息。 内容推荐 作为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陈恋同学在文笔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从整体上看,《北纬24度遇见台湾》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每个章节的标题都下了工夫,有的充满美感,有的活泼亲切,有的引人深思,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整本书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从细节上看,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精练活泼的语言,将台湾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校园生活娓娓道来,让人确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北纬24度遇见台湾》是一本真实的书——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最真实的台湾,一次从教育、政治、观光、人文等维度展开的纪实。 这本书将会颠覆大陆人对台湾的“阿里山有小火车,日月潭有邮轮,马英九先生很帅”的第一思维定式。这里有台湾多元的校园文化和邀请学生去夜店、亦师亦友的老师:这里有实例体现台湾教育文化的民主与人性;这里有宝岛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诱人夜市美食推荐;这里有翔实的台湾环岛行路线和住宿推荐;这里有对撤台国民党北平流亡学生后代的独家专访。 目录 暨南学子眼中的魅力台湾(代序) 自序 学在台湾 在台湾的第一堂课 老师帮你看手相 我身边的台湾学生 临时增加的语文课 微笑中的Z女神 凭什么说你在台湾念过书 期中考试来了 就是这么民主 师弟超帅,怎么办 备考健身教练的日子 课堂上地震了 这位教授是奇葩 我为黄梅戏献身 让我凌乱的期末考题 在义守大学感动过的日子 玩在台湾 初遇“福尔摩沙”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静静的慈湖 去乌来泡个温泉吧 莺歌小镇遇老乡 旗袍遇见西子湾 我爱的高雄 被同学拖去台湾夜店 春假我在小琉球等你 阿里山的太阳好害羞 日月潭边卤蛋飘香 鹿港小镇遇选举 你好,花莲 从台中去南投 偶遇集集小镇和纸教堂 望乡部落:上帝庇佑的地方 垦丁惊魂 台湾环岛行 打勾勾的约定 当安平古堡遇上赤坎楼 第二次遇见你,日月潭 五分埔商圈的尴尬与感动 西门町的英雄 逛完士林官邸来淡水找阿给 我在富贵角虔诚祈祷 有种情怀叫九份 和花莲的第二次约会 捷运站事件 夜市美食大搜罗 那些别具特色的民宿 感悟台湾 我在人群中叫住了马英九先生 眷村:过客永远的家 一位撤台国民党老兵的内心独白 1949年的北平流亡学生 星罗棋布的台湾电视台 捐发票等于捐爱心 在台湾五座城市遇见的五个人 我眼中的台湾精神 挥手台湾 一首催人泪下的歌 大雨的温情——记在台湾的最后一天 后记 试读章节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记忆里的小时候,妈妈每天一边做家务一边听着孟庭苇的歌,黑色的手提收录机里反复播着,“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也许会遇见你”。年幼的我听不出孟女神凄婉绝美的衷肠,只是一个劲儿地问妈妈:“台北在哪?台北不会下雪吗?”1996年曾祖父第三次回家,回答了我,台北的冬天只有山上才会下雪。而小学语文老师也告诉我,雨比雪更能催人泪下,所以它总是歌词和文章里的常客。 二月的台北寒风刺骨,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街头的人们衣着厚实、眉头紧锁、行色匆匆。今天是和平纪念日(纪念“二·二八事件”,1947年2月28日,由于来自外省的公职人员收缴林姓寡妇的香烟并致其死亡引发民愤,继而转成民众对“外省”人的殴打、杀害,最后台湾当局武力围剿,以此平息争端),学校放假一天,我坐上高雄开往台北的高铁,1490元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300元),两个小时不到就抵达了台北,同行的还有两个德国人,分别是Neil和David。 第一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延续着中国传统宫廷式建筑风格,白色的栏杆矗立在台阶之上,琉璃瓦的屋顶与淡黄色的墙壁交相辉映,典雅中不失大气。整个博物院一共四层,收藏了67万件以上的宋、元、明、清时期皇家文物。第三层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这一层主要展出的是书画、雕刻、碑帖和玉器。镇宫之宝“翠玉白菜”就在这一层一个显眼的玻璃展柜里。相传它是瑾妃的嫁妆,取材于玉,象征着瑾妃的纯洁之身。翠绿的菜叶部分有两只小虫子,一只蝈蝈,一只蝗虫,惟妙惟肖。坐着电梯回到一楼,放眼望去,全是举着不同颜色小旗的大陆游客,南腔北调,好不热闹。 在台北故宫待了20分钟,Neil和David同时提出,去龙山寺。中国的宗教文化对于老外来说确实是太有魅力了,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去过北京的故宫,对台北故宫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和“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心态。到了龙山寺,最失望的人是我,一个方方正正的寺庙,很小,不知亮点在何处。经导游解释,方知自己目光短浅,不懂欣赏。龙山寺是三进四合的中国传统式建筑,建于乾隆初年,当时汉人来台,此地荆棘满地、灾害连生、疟疾频发,从福建请来的观世音菩萨雕像被大家安置在龙山寺,民众将其奉为信仰,每日前来朝拜,消灾减难。除了历史悠久以外,这里更像是一个“茶话会”的举办场所,有妈祖、送子娘娘、十八罗汉、山神等,供奉神佛种类如此之多的寺庙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有神灵雕塑的地方,总会有虔诚信徒,这里也不例外。当然,独特之处在于,信徒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阿妈,她们将抱枕和水壶都拿到了这里,显然是常驻此地。席地而坐的她们,一边抄经书一边念念有词,时而闭上眼睛,时而跪地磕头,很投入的样子。 雨让朝拜者挤满了所有的长廊,更有甚者不撑伞便跪在大殿前方默念经文,香的烟雾弥漫着整个龙山寺,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不难看出龙山寺的香火鼎盛。 雨依旧下着,像是承载着太多的委屈与苦楚,在细细地诉说着。我们像赶场子似的又去了中正纪念堂和忠烈祠。前者坐东朝西,远眺大陆,中正纪念堂门口的士兵交接仪式(图片由门前的大牌坊中间的李哲拍摄)牌匾已由“大中至正”换成“自由广场”,“去蒋化”的痕迹很是明显。中正纪念堂内除了重现蒋介石先生生前办公的场景和与宋美龄在一起的画面外,还布置了两辆其生前的座驾——黑色的凯迪拉克轿车。 忠烈祠祭奠着在抗日战场和内战战场流血牺牲的官兵和将士,不论军衔大小,只要是在战场上阵亡的人员均榜上有名。除了佩服台湾当局这一公平公正的做法外,内心涌动的更多的是敬畏。 第二次来台北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似曾相识的雨依旧亲吻着这座城市。应暨南大学的台湾学长大薯之邀,陪他参加一场婚宴。新郎官是他多年的好友,为了做他的伴郎并见证好友的重要时刻,大薯特意从大陆赶回台湾。由于新郎和新娘都是基督徒,所以婚礼在教堂举行。婚礼,足以给人满满的正能量和幸福感,何况是第一次参加基督徒的结婚感恩礼拜,我不禁内心澎湃、兴奋不已。 当牧师宣布婚礼即将开始时,一对小花童每人拎着一个装满鲜花的篮子走上红地毯。他俩和我见过的其他花童一样可爱,唯一特别的是,他俩的鲜花不是向上撒,而是抓起一把又一把向地上砸去,快要走到红地毯尽头时,两个调皮的小家伙,居然打起了“鲜花仗”,引得宾客们哈哈大笑。随后,新郎英舜和伴郎大薯并肩走进会场。实在有种想要嘲笑大薯的冲动,一路上,他都笑得好假,露出门牙后,瞬间又收起笑容,委屈的面部都快变成畸形了。当然,第一次做伴郎难免会有紧张、兴奋,所以,不知如何摆弄自己五官也算正常。 P69-72 序言 如果您单纯地想买一本关于台湾的旅行指南,那您大可不必买这本书;如果您只是想拥有一本放松心灵的温暖游记,那这本书也不适合您。因为这是一本很不纯粹的书。笔者既想和未知的您分享台湾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的见闻,又想和您分享这些见闻给笔者带来的感触与感悟。 为了避免文章成为李敖先生谈资的“狗屁文章”,笔者努力达到他在《谁的文章写得好》一文中书文的标准:其一,写清楚我要表达什么;其二,尽可能表达得好。虽火力不足,思想肤浅,但笔者保证:这一定是一本真实的书——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最真实的台湾,一次从教育、政治、观光、人文等维度展开的纪实。 这本书将会颠覆大陆人对台湾的“阿里山有小火车,日月潭有邮轮,马英九先生很帅”的第一思维定式。这里有台湾多元的校园文化和邀请学生去夜店、亦师亦友的老师:这里有实例体现台湾教育文化的民主与人性;这里有宝岛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诱人夜市美食推荐;这里有翔实的台湾环岛行路线和住宿推荐;这里有对撤台国民党北平流亡学生后代的独家专访。 如果您准备去台湾留学,笔者将和您分享台湾课堂的见闻,让您提前适应台湾课堂;如果您是教育工作者或是教育研究专家,笔者作为台湾交换生,将以体验者的身份向您陈述台湾教育的开明创新和学术的严谨;如果您是民俗文化爱好者,笔者将和您分享台湾少数民族的服饰、图腾、语言和丰年祭庆典;如果您对台湾的政治文化好奇,笔者作为“5个月临时台湾公民”,将会和您分享台湾随处可见的骂官员标语、电视直播官员打架、和马英九先生合影等。 在这里,笔者想感谢马英九先生“推介宝岛明媚风光,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竭智戮力,殊深感佩”的回信鼓励和签名照片。 为了完善本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2013年9月底,笔者再次赴台,期间母校义守大学(以下简称“义大”)校长萧介夫先生像对待放假后归校的学生般亲切、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感谢笔者对义大的宣传。借此序,作为义大学子的我想自豪地表示,在义大做交换生,将会是我求学道路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义大的经历也将会是我人生旅途上丰腴的一笔。 笔者在回程的飞机上偶遇环球市场CEO凌风先生,和他分享了自己在台湾做交换生的经历以及对台湾教育、文化、历史和政治的认识。他作为优秀青年企业家,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角度引入青年人的社会责任,鼓励笔者去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谢谢凌风先生的引导,作为曾经赴台的交换生,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笔者将竭尽全力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复兴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恋 2014年2月15日于暨南园 后记 漫步珠江边,牵着母亲的手像小时候被她牵着那样幸福而温馨。我悄悄地闭上眼睛和母亲漫无目的地走过一个接一个的昏黄路灯,对我来说,这是完成书稿后最大的享受。 珠江边的“全国连锁”——大妈广场舞被琶醍的high歌接班,江水窸窸窣窣地哼着摇篮曲。伴着此起彼伏的不同音色,一连串人物在脑海里飞速跳跃,他们虽有着不同的职业、性别、籍贯,却有着一致的特质——曾经帮助、鼓励过我,是值得我用一生铭记、感恩的人。 首先,感谢从大学入校一直关心和引导我的恩师——暨南大学申启武教授。同时,感谢暨南大学喻季欣老师、陈一鸣老师、林小榆老师、曹晨老师、陈龙老师和台湾义守大学黄朝安老师、危永中老师,以及南京长城小学、我的启蒙恩师周林芳女士对我的帮助。接下来,我想隆重感谢暨南大学胡军校长为该书写序以及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感谢本书责任编辑陈绪泉和史学英老9币的细心工作。此外,感谢意大利商人COCOZZA先生,马来西亚拿督杨天培先生,秘中商会主席何莲香女士,正宜堂陈正阳先生、谢玄素先生,台湾友人张齐玲女士,广东省救助中心王先胜先生对我的鼓励。 我想郑重地感谢我的两个母校——暨南大学和义守大学对我的栽培,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都是你们的孩子。最后,我想感谢台湾,感谢在台湾遇到的每一个善良朴实、热心真诚的人们,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中华美德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母亲说,珠江夜景很美。我说,您也很美。您和爸爸是女儿心中永远的女神和男神,女儿感谢你们多年的养育和培养。借此机会,女儿想对你们说:我爱你们! 谨以此书纪念我逝去的美好大学生活! 陈恋 2014年2月于暨南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