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5000年精彩瞬间,另类阅读感受中华大历史。当我们在这一个个历史细节中穿行,千古的历史与我们是如此的亲近,令我们于不觉间仿佛置身历史的现场,体验兴衰成败的历史沧桑,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细节影响中国(放大镜下5000年1)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中一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放大5000年精彩瞬间,另类阅读感受中华大历史。当我们在这一个个历史细节中穿行,千古的历史与我们是如此的亲近,令我们于不觉间仿佛置身历史的现场,体验兴衰成败的历史沧桑,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 内容推荐 沿着5000年大中华的历史链条,放大影响历史走向、甚至成为历史拐点的精彩细节,我们看到的历史是如此的细腻而丰富,如此的有趣而流动。 目录 黄帝炎帝大战:促进华夏民族第一次大整合(上) 黄帝:司马迂《史记》第一位男主角 司马迁:历史把黄帝推到风口浪尖 黄帝制胜的秘密——猛兽战术 黄帝炎帝大战:促进华夏民族第一次大整合(下) 蚩尤:施放迷雾,三天不散,是战神的特长之一 孙中山:“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唐尧:确立选贤与能的帝王禅让制度 司马迁:帝挚不能以德服众,就该让位弟弟唐尧 唐尧: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夏启:揭开中国四千年王位世袭制的序幕(上) 唐尧:鲧,浪费了太多的钱 夏禹功高盖主 禅让制覆灭的一个细节 夏启:揭开中国四千年一位世袭制的序幕(下) 伯益:我避居箕山之阳只是一种谦让啊 夏启:你不坐,为什么我也不能坐呢 伊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奴隶宰相 少女简狄:吞鸟卵而生契只是好奇 伊尹,历史上最能干的奴隶 伊尹:可以向外扩张领土了 太甲:谁敢软禁国王,而且每天罚跪 殷商中兴:源于一个怪梦 武丁:我若当上国王,任命你做宰相 武丁心里想的是什么 傅说:非知之艰,行之唯艰 三千多年前,王后为何带兵远征 毛泽东:“这地方,连土地都是古的” 集合军队,王后出征 妇好:被《史记》遗忘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将军 姜太公:推动了中国最早的王子复仇战争 姬昌:在中国最早的监狱创作《周易》 姜太公:老夫不为锦鳞,只钓王侯 周武王:演绎中国版“王子复仇” 没有“三监之乱”,谁来洗清周公姬旦的屈 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孔子:“吾不梦见周公久矣” 姬诵:愧悔难当,痛苦不已 国人暴动: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荣夷公:谁说我“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周厉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不许议政 烽火儿狼烟:埋葬西周的缭绕香火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褒姒:倾国倾城之貌?都是他们说的 申候:舍得一身剐,也要把女婿拉下马 屈原:“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郑庆云公:对母亲一味忍让引来郑国内乱 郑武公:长幼有序乃继承宗祧规矩,不能乱 郑庄公:中了老娘的迂回计 姬叔段:我没做好事?你找本《诗经》好好看看 郑庄公:不被周王室认可的中原霸主 郑庄公:“以王命讨不庭”,谁敢不服 周桓王与郑庄公无休止的争斗 大义灭亲:源自卫国命运的一次扭转 孔子:唉,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石碚:中国历史上大义灭亲第一人 许穆夫人策马《载驰》拯救卫国 昭伯:既然“许国重礼”,就把女儿嫁到许国吧 许穆夫人:“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管仲:为什么没一有箭射死齐桓公 齐襄公:谁说齐国内乱是兄妹乱伦引发的 管仲:靠劳动号子逃命 假途灭虢:晋献公两次阴谋为何能够频频得逞 苟息:亲兄弟又怎样?分化瓦解就能各个击破 虞公:虽不善治国,可是会酿造食醋 姬重耳:19年流亡生涯炼成的中原霸主(上) 勃辊:他像壁虎一样逃过老爹的追杀 姬重耳:居然被老婆齐姜赶出了齐国 姬重耳:19年流亡生涯炼成的中原霸主(下) 子玉:姬重耳语出惊人,早有灭楚国之野心 姬重耳:即使退避三舍,终将遭遇楚国军队 谁用12头肥牛换来秦军放弃进攻郑国 郑穆公:秦穆公,你为什么偏偏看上了我 秦穆公:偷鸡不成蚀把米,太不值 清静无为的老子西行游历去了哪里 老子:走出了大周王朝的战火硝烟 孔子:老子啊像飞龙一样高深莫测 托尔斯泰:老子学说是一切伟大宗教教义的同一个基础 伍子胥为何被楚平王逼出楚国 楚平王:抢先一步,迎娶自己的儿媳 伍奢:伍子胥跑了,楚国定有刀兵之灾啊 公子光:仇人死了,伍子胥为什么放声大哭 伍子胥:公报私仇,但是成就了吴王阖闾 尝粪辨疾——越王勾践卧薪十年的前提 金庸:“我最佩服的古人是范蠡” 文种真是个出色演员 勾践这一招,堪称史上最牛的“拍马屁” 范蠡:若不快滚,就要行刑开斩了 齐庄公:唱一首黄色歌曲死于乱刀之下 文天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晏婴:君主为他自己的事情死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呢 将军斩杀监军 不战吓退两国敌军 齐景公:为何齐国军队一败再败,无力守戍边疆 诸葛亮:“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试读章节 黄帝制胜的秘密——猛兽战术 战败的黄帝带领自己的部落逃进了隐蔽的深山丛林。这里,凶猛野兽时常出没,对于黄帝部落的生存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但是,这种消极影响也给黄帝带来了灵感——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黄帝终于研究出来一套独特的战术,而且使用这套战术训练出了一支独特的军队,为今后的战争作好了充分准备。 这是炎黄二帝作战史上的一个细节,也是炎黄二帝两大部落融合史上的一个关键细节。炎黄二帝两大部落合二为一,和平相处,通婚共荣,后世的我们也得以自称炎黄子孙,这一细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和影响黄帝战胜炎帝部落的这个细节是什么呢? 《五帝德》记载:“黄帝教熊、罴、貔、貙、虎。” 您一定听说过这个故事,但在当时,炎帝部落完全不知,被蒙在鼓里。黄帝的独特战术是秘密训练的,不能让敌方知道,知道了,就完全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黄帝部落一定很辛苦:开挖陷阱,埋伏绳索,等待猛兽、尤其是幼兽中招之后,建造木笼囚车,再将猛兽人工圈养,隔几天就得杀牛宰羊,将肉食罩上炎帝部落的服饰,让猛兽形成扑食的条件反射。 当然,对于这些猛兽,史书记载不一。那个据说晚年修炼得可以御风飞行的列子在自己的著作《列子》中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率熊、罴、貔、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以著述严谨著称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轩辕(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司马迁考证的是六种猛兽,那么,这六种猛兽都有什么凶猛的长相呢? 熊、虎的样子自不必说,北京动物园里常年展示它们的尊容,您随时可以去看。其他四种动物,我们是永远无法看到的,有学者考证了它们的习性和长相—— 罴是一种哺乳类食肉动物。其似熊而体大,毛色褐黑,披发站立,俗称人熊。 貙是一种猛兽,形大如狗,毛纹似狸,介于藏獒与野狼之间。《尔雅·释兽》也解释说:骣,似狸。 貔貅,是我们至今仍在坚信不疑的避邪吉祥物,头上有只独角,卷尾,鬃须,突眼,长獠牙,貌似麒麟短翼,只有嘴而没有肛门。也有认为,貔貅是一公一母,貔指公的神兽,貅则是母兽。司马迁也相信这种说法。 当代有研究者提出,传说中的六种猛兽只是黄帝部落以猛兽命名的六。个氏族,用来震慑对方。但是,这种说法颇有自欺欺人的感觉,根本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猛兽参与的战争毕竟进行了三次, “三战”不是一天之内完成的,而是有一个时间过程,任何读者都不会相信强大善战、人员众多的炎帝部落始终那么弱智,炎帝部落为什么不可以同样用猛兽命名自己更多的氏族呢?太阿Q了。 尽管史书记载的个别猛兽不是地球上的物种,根本不曾存在过,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黄帝的这种猛兽战术是针对炎帝部落的强大军事力量研究的,非常具有针对性,其目的主要是震慑对方,瓦解对方的勇气。史书记载中之所以掺杂了并不存在的物种,那是因为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夸张而已,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夸张就否认一段历史的真实。 就算黄帝部落仅仅牵引六头老虎作为先驱,在空旷的战场上,一声虎吼胜过百名士兵的呐喊,只要瓦解了对方的士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就能成为一种可能。 还有一点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黄帝部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人工捕捉、圈养、训练大量的凶猛野兽去冲锋陷阵,撕咬对方士兵。不是我们一定要给胜利者脸上贴金——黄帝拥有专利权的这种猛兽战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血腥。这种战术只能是利用数头凶猛野兽的威势,出其不意压倒对方的士气而已。 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最早以弱胜强的范例,也是中国远古历史上最早扭转历史前进方向的细节——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完成江山一统。 到了揭开秘密的时候了,数年后,凶猛野兽已经被黄帝部落彻底驯化,黄帝部落主动出击,和炎帝发生了一场大战,双方交战于阪泉郊野。炎帝部落对于猛兽没有丝毫防备,浩浩荡荡来到战场,排兵布阵,志在必胜。突然,黄帝部落的阵营中出现了猛兽的吼叫,接着,猛兽跳出牢笼,向炎帝部落飞扑而来。 黄帝猛兽战术的实施,果真使得炎帝部落始料不及。炎帝部落的士兵心跳过速、双手发抖,挥剑和射箭都成了大问题,只得大败溃散。可以想见,屁股后边追着数只猛兽,狂吼乱叫,炎帝部落的士兵奔逃不止,还要不断跨越障碍,那姿势,一定比今天的刘翔还要利索。 黄帝部落士气高涨,乘胜追击,又接连大战两次,只要听见猛兽的吼叫,炎帝部落就会军心浮动。黄帝彻底征服了炎帝部落,如愿得胜,名震天下。 从此,炎黄部落融为一体,所有的小部落都归从了黄帝,繁衍发展,一片太平。 对于上古时期这个宏大的战争场面,《山海经》更是神化了黄帝的形象,黄帝的阵营之中不仅有了飞禽走兽,还有了神兵鬼卒——黄帝统率十万神兵、十万人众、十万鬼卒,以翱翔天穹的鹰、雕、鹫、鹞等凶禽作旗帜,以驰骋原野的虎、豹、熊、罴等猛兽作前驱……仁厚慈爱的炎帝抵挡不住年富力强、圣明神武的黄帝,一溃千里。 之后,世界战争史上出现许多抄袭黄帝专利的战法——猛犸象、牦牛、猎狗都成为军队的先驱。尤其到了骑兵作战的时候,凶猛野兽的作用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能够震慑敌人,更能震慑敌人的坐骑——战马,在短时间内冲散敌军的阵营,瓦解敌军的士气。 中国春秋争霸时期,公元前632年,在近十个诸侯国参战的城濮大战中,晋文公就是受到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的启发,制作了干张虎皮蒙在战马之上,冲乱了强大楚军的阵营,大败楚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晋文公也很快成为中国春秋历史上第二位中原霸主。春秋时期著名的吴越战争期间,刚刚即位的越王勾践实在找不到凶猛野兽,就把一大帮杀人犯之类的刑徒从牢狱中释放出来,让野性十足的刑徒在最前边冲锋陷阵,大败吴军。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淮南地区发生叛乱,反政府的叛军驱赶一群大象作为先锋,屡败官军,很让刘宋政府头疼。这时,不到20岁的小将军宗悫,从另一种意义上演绎了黄帝的战术,宗悫制作了许多十分逼真的假狮子,用于战场,扭转战局,击退了大象阵,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帝一生历经了53次大的战斗,每一场战斗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可惜的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纸张和毛笔的年代,谁也无法详细记述黄帝在统一华夏众多部落的漫长过程中,实际作战获胜的更多战术,否则,《黄帝兵法》一定比两千多年后方才出世的《孙子兵法》更加弥足珍贵。 当然,如果那时有了印刷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最早的一定是《黄帝全集》了。 P5-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