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

《汉书》由马彪导读,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内容推荐

《汉书》由马彪导读,《汉书》从来被认为是史书难读的一部,作者喜欢用古字、难字的风格为阅读者平增了很多不便。但是,由于其结构模仿《史记》,即对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忠实地予以了继承,所以从全书构架上《汉书》也有容易理解的一面。读者只要抓住《帝纪》十二卷之“经”,《表》八卷、《志》十卷、《传》七十卷为“纬”的特点,稍稍参考注解和翻译阅读的话,其实并不很难,甚至多有引人入胜之处。

目录

《汉书》导读

 武帝纪

 异姓诸侯王表(序)

 诸侯王表(序)

 王子侯表(序)

 地理志

 苏武传

 董仲舒传

 张骞传

 朱买臣传

 主父偃传

 东方朔传

 霍光传

 赵广汉传

 张禹传?

 龚遂传

 原涉传

 董贤传

 王莽传

名句索引

试读章节

历代学者喜将《史记》与《汉书》进行“马班异同”的比较,而且多持褒马贬班的态度。其实,《史》《汉》之间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之处;至少从前者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后者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的角度来讲,二者并列第一,各有所长,很难论定孰优孰劣!

所谓断代史,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等人编纂的这部《汉书》(又称《前汉书》)就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而且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出自家学的断代史著作,其价值不容低估。

一、续写《史记》风潮中成书的断代史《汉书》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记述历史,这一习惯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无论如何与司马迁创立《史记》(严格地说魏晋以前叫《太史公书》)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至少,司马迁的《史记》一经问世就制造了大批的“粉丝”。又因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而且很快出现缺失,所以在西汉那些爱好《史记》的“粉丝”中有一位帝、成帝之间的博士褚少孙已经开始续写《史记》了。从此以后续写《史记》者不断,如成帝时的扬雄及刘歆、阳城衡、史考山等。

后来班彪也起了续写《史记》的动念,他认为当时虽然有着各种对《史记》的续写,但多为鄙俗之作,缺乏继承太史公的文才,所以他要亲自续写《史记》。然而,到了他儿子班固的时候,开始那种续写《史记》后篇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最终写出了《汉书》。也就是说班彪的时候确实是希望写《史记》的续篇,但是班固则上自汉高祖下至前汉结束,将这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撰述为《汉书》。《汉书》虽说大体沿袭《史记》的体例,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与《史记》的通史体例相反,《汉书》是断代史。

二、《汉书》是学问世袭制时代的家学撰述

《汉书》本是班彪、班固作为家学开始编纂的,这一点与《史记》作为司马谈、司马迁的家学创作而成书是同样的,这是古代学问世袭制时代的必然产物。虽说中途加入朝廷的干预,还有马续等人的帮助,但从撰述旨趣到主要执笔人来说,《汉书》无疑仍是一部家学的撰述。当然,《汉书》所记汉武帝以前的部分来自于《史记》,但那也是史家司马氏的家学作品。二十四史中唯有《史》、《汉》出自家学,正是周代至两汉的中国古代学问大多出自家学的具体写照。

无论如何班固是《汉书》的主要作者,所以就像通常以司马迁为《史记》作者一样,人们提到《汉书》的作者时单称班固。班固(公元三十二至九十二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自幼聪敏。九岁能作文章,诵读诗赋,博通群籍。他二十三岁决心继承父业,在班彪生前所撰《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的基础之上编纂了《汉书》。然而,公元六十二年因有人诬告他“私作国史”而被捕入狱,书稿被查抄。后来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为其兄申辩。明帝由此阅读了书稿,十分欣赏班固的才能,任命他为宫廷图书馆的兰台作令史,负责校勘宫廷图书馆藏书,还让他继续撰写《汉书》。前后经过三十年左右,正当班固就要完成《汉书》之际,他又因为将军窦宪事件受到牵连,再度被捕并且死于狱中。班固去世后,尚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曹大家)续成。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三、《汉书》在体例上对《史记》的模仿与创新

通行本《汉书》是唐代颜师古的注本,共一百卷,但因为有些卷又分为几卷,所以总计一百二十卷,即《本纪》十三卷、《表》十卷、《志》十八卷、《传》七十九卷。

《汉书》的体例是模仿《史记》而又有所发展的。《史记》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汉书》则有帝纪、表、志、传。如果说《汉书》把《史记》的“书”改称为“志”,还只是名称更换的话,那么班固未像司马迁那样设立“世家”,而是将所有功勋世家一律列入人物“传”之中,则不能不说反映出东汉人的世卿世禄观念,较西汉人已经大为淡薄了。

《汉书》的创新很多,比如新设的《刑法志》不仅记述了汉代刑法,还概括了汉以前的刑法源流。他的这一笔法虽然遭到过后代史学评论家的非议,但是从今天的史学概念来看,这种追根溯源的叙事方法不妨说更具合理性。《汉书》将《史记》的《货殖列传》和《平准书》合二为一,创立了《食货志》,将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重要的国家经济数据按照“食”与“货”即今日我们说的农业与工商业分类的做法,为后来历代史家所认同并予以继承。班固还根据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图书分类法,创立《艺文志》并由此开辟了后代史书设立《艺文志》或《经籍志》的先声。此《志》的创造,无疑是中国所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图书之最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地理志》的创立也是后代史书纷纷效法,并设立《地理志》、《郡县志》、《州郡志》、《地形志》的样板。

就《传》而言,《汉书》新设了《史记》所没有的《宗室传》、《皇后传》、《外戚传》;在《表》中增设了《古今人表》。《王莽传》的篇幅很长,是史书中记载新朝的唯一史料,其价值不可低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书》中增补了许多民族史和中亚、南亚史的内容。这反映出汉武帝之后中国人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眼光了。

《汉书》多载西汉皇帝诏文,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第一手史料,极有助于学者的研究。比如汉武帝对贤良的“下诏策问”的内容,如果没有《汉书?董仲舒传》的记载,我们将很难如此详细地了解汉武帝下诏求贤的具体情节和心情。

P14-17

序言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

(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

(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

(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