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扎克伯格个人而言,他也开始由原来的那个一心钻研的怪胎型天才少年,变成一个受人喜爱的家伙。
理所当然,Facdbook上市之后,28岁、统领这个虚拟大国的扎克伯格成了全球风云人物:他是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身价高达69亿美元;是英国首相卡梅伦一上任就要用视讯对谈,请益“管理众人之道”的重要企业领袖;他也是最近几本新书(包括漫画书)、一部新电影锁定的主角。但在和人数众多的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时,扎克伯格一如既往。
要知道,这对扎克伯格来说并非易事,因为2012年5月18日在美国上市的Facebook如今在全球已经拥有300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多数是刚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司的20多岁的年轻人。与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2004年处于创业期的Facebook人数仅有几十个。
扎克伯格的管理风格就是与员工进行一对一的交谈,他喜欢晚上在办公室踱步检查员工的工作,面对面的沟通使得企业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同时凝聚起全体员工共同的创业精神;另外,扎克伯格每周会与员工之间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提问和回答,扎克伯格会坦诚地回答员工提出的任何问题,如果某些问题他不能回答,其首席运营官及她的团队会进行解答。这种打破组织层级,创业领袖与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使Facebook的管理更有效、信息更畅通、工作效率更高。Facebook在创业期的管理沟通值得更多的创业企业借鉴。
对于扎克伯格这样的知识型创业领袖,在创业初期通常面临着从个人角色转换到带领团队的管理角色,在高速发展企业之外,千万不能忽视与员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敞开内心的沟通管理方式虽然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回报,但是对于企业的有效运转及长远发展都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自我表露是信息流动的传送带,能够收集并分享信息;自我表露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自我表露是提升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源,在沟通中能够使员工强化对工作意义的认知,工作也更加有成就感;自我表露是组织创新的发射器.组织创新来源于思想的碰撞与知识的交流,只有不断地自我表露才能使创新不停留于口头。
有时在困难面前,仅凭一人之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实现突破。如果此时尝试一下自我表露,让身边的人知道你的现状,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周围的人会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伸出援手——这无疑使你获得“雪中之炭”。
张宝敬是一家路桥建筑公司的职员。一天,上司让他和一个同事一起核算一个建筑项目的费用。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张宝敬和同事进行了分工,各自集中精力完成自己那一部分。
然而,核算进行到三分之二时,张宝敬对其中一个数字把握不准,不知道核算公式是否正确。怎么办呢?张宝敬左思右想,最后,还是不愿意请教同事。虽然同事曾经明确表示过,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说,但张宝敬不想让同事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逊色于他,更害怕传到上司的耳朵里,影响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形象。犹豫再三,张宝敬按照拿不准的公式进行了核算。
结果,张宝敬真的把公式弄错了,预算费用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后来,发生了一系列事故,都与这次核算失误有关。巨大的资金空洞,几乎把整个公司拖垮。而公司管理层追究这次责任,给予张宝敬解雇的处分。
陶子非的做法则与张宝敬完全不同——他是一家电器公司的销售主管,业绩斐然,一直是同事们羡慕的对象。可很少有人知道,陶子非刚刚来到这家公司时,业绩非常差。那时的陶子非对销售工作非常陌生,于是他经常向同事们请教。然而同事们怕他抢了自己的客户,没有一个人坦诚相告。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