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串联”
退休前,工作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多少外出旅行的机会。有限的几次,大多是借出差时抽空儿顺便玩玩,只是对单调日常生活的点缀。但我们心里一直怀揣着周游世界的梦想。
老公说:1966年“文革”时,我18岁,当红卫兵大串联,背个铺盖卷,全国到处跑。学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走了一段长征路,头一天70多里,双肩勒出深深的血痕,脚上磨出了三个大血泡。还追随毛主席当年上井冈山的路线,步行上井冈山。
老婆说:“文革”时,我16岁,大串联从上海走到南通。后来去山西插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带着六件行李(帮其他知青捎带五件),坐火车从北京到山西运城,再转车到夏县,再走一百多里山路。天不亮出发,天黑满天星斗时,才到了我们插队的小山村。
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年轻时的理想是,“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那时梦想周游世界,不是为了玩儿,是为了完成一个崇高使命。上山下乡、铁路建设兵团的经历,锤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无意中,为退休后周游世界做了精神准备和体力准备。难忘户外徒步旅行
我们喜欢旅行,特别是喜欢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那一次去梅里雪山徒步“转山”,不仅考验了我们的体力和意志,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梅里雪山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转山”有朝圣的含义,分为“大转”和“小转”。我们走的是小转路线,没有通车,只能徒步,因而能看到最原始的极致美景。
1.太子十三峰
我们先去飞来寺,那里是远观梅里雪山的最佳位置。这一段路可以乘车,从香格里拉坐长途汽车到德钦,180公里,不算太远,但因为下大雪,交通中断。我们雇了辆小面包车,走了七小时。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百芒雪山时,面包车不断打滑,车速不足20公里,所幸没有出事。
飞来寺的客栈很多,但我们去的那天游客不多。早晨天气不好,我们住的客栈老板说,今天看不见“日照金山”了,因此我们在房间里磨磨蹭蹭。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们急急忙忙从房间里跑出来,手忙脚乱掏出相机,先是一阵狂拍,然后才慢慢品味雪山的美丽。
梅里雪山又称太子十三峰,位于云南西北“三江并流”地区,紧邻西藏,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常年云雾缭绕,一年中只有60多天能看到它的真面目,特别是早晨阳光映照下“日照金山”的景致,更是难得一见。
浓密的乌云黑压压地布满天空,远远的天边矗立着巍峨的雪山,傲视着乌云。阳光从乌云上方射出,给雪山穿上金色的外衣。薄雾像轻柔的白纱慢慢从山脚下被风托起,徐徐披在雪山肩上,犹如洁白的哈达献给卡瓦格博爷爷。
威严壮丽的卡瓦格博爷爷和他温柔美丽的妻子——缅茨姆峰露出笑脸,太子十三峰依次从乌云中走来。神圣的雪山啊!保佑我们吧!我虔诚地跪倒在地,祈求神山的保佑。我买了当地藏民敬山的松柏枝和五谷,还有清水和经幡,在藏民指导下膜拜,敬献给神山。
风吹着乌云,慢慢飘动。清晨寒冷的天空,月亮挂在雪山右边,太阳照射在左边,日月同辉,阴阳聚合,真是神奇的景色。
风停了,乌云遮住了梅里,雪山又将自己掩藏起来。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曾经攀登梅里雪山,开始天气很好,但在登顶时天气突然恶化,只好撤回。在等待再次登顶的时候,发生了特大雪崩,13位壮士全部遇难。 据说,当年遇难者家属来梅里祭奠他们失去的亲人,雪山始终藏在云后,不让人们看见。遇难者家属心里难受,面对雪山大喊亲人的名字。他们的悲伤和亲情感动了卡瓦格博爷爷,遮挡雪山的云层犹如被拉开的大幕一样,徐徐退去,美丽的太子十三峰展现在人们眼前。遇难者家属被这漂亮的景致震惊了,由衷地发出心声:美丽的神山,祝福你!安息吧,我的亲人!
直到今天,人类的足迹仍未踏上过梅里雪山峰顶。
2明永冰川
我们包车去看明永冰川,路上又加入一个广东女大学生和一个上海小伙子,一行共六人。背包客在路上经常不期而遇,结成伴侣,于是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明永冰川是在一条狭长的峡谷上端,下端植被蓬勃,融化的雪水不停地流淌着,滋润着万物,绿草茵茵,牦牛在山坡上吃草。我们沿栈桥往高处爬,银灰色的冰舌就在我们脚下,裂隙中的冰面呈湖蓝色,上面的冰川覆盖着皑皑白雪。
我第一次看到冰川,对冰川没有一点常识性的了解,只在电视节目中听过冰川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这里的警示牌提醒游客:小心雪崩。
这里海拔3000多米,由于空手爬山,没有感觉到缺氧。参观冰川博物馆时才知道,中日登山队遇难者的遗物,就是在明永冰川被当地牧民发现的。后来,人们在冰川山脚下,绐壮士们立了一座纪念碑。P2-4
书稿完成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休息一下了。
这次环球旅行历时六个月,回北京后一直没有好好休息,一是忙于应付媒体采访,二是进行书稿的构思和写作。
旅行途中,我们通过博客和微博直播了路上见闻,回来后又发了一些游记和图片,得到网友热情支持。许多网友一再追问:什么时候能看到你们的书?走了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不写一本书与大家分享?写书吧,也带我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抓紧时间完成了书稿。
三年前,从欧洲旅行归来,写了第一本书,内容偏重于出国自助游的攻略。三年中,我们又游历了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了新的感悟。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环球路上的所见所闻,在讲故事的同时,也谈了我们的旅行体验和人生感悟,以及夫妻、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故事。
有的章节由老公写,有的由老婆写,在文中都用第一人称。
许多网友在我们的博客和微博跟帖,提了许多关于周游世界的问题。这里,我们把网友和记者提的问题归纳汇集起来,在《答网友和记者》篇中一并作答,欢迎网友继续提问交流。
周游世界的故事很多,感悟也很多。这里只能挑选精华奉献给读者,与大家分享,希望不辜负网友和读者的期望。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在亚马孙腹地的小城伊基托斯,我们与一群嬉皮士流浪艺人不期而遇,同住一家家庭旅馆。这些人身着奇装异服,脸上挂着各种钉饰,很是另类。以往在街上看到这样的人,总是好奇又恐惧,在远处偷偷拍照,不敢与之接触。
这次,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在一张饭桌用餐,自然有了许多话题。其中一个哥伦比亚小伙子,会讲英语,肢体语言丰富。靠着关键词加肢体语言,我们聊了整整一上午,聊音乐,聊舞蹈,聊南美拉丁文化,聊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些人的自由洒脱、简单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这次聊天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了一群蔑视现代物质文明、追求极致精神文明的人,他们生活简单而思想丰富、感情细腻,到处漂泊,不愿过正常人的生活,却是那样的洒脱快乐。
在马德里郊外,我们也曾碰到一群“当代山顶洞人”。他们逃离现代都市的繁华,选择复古简朴的生活。这让我们觉得,简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可以带来最大的幸福。
但是,另一个故事修正了这一看法。
在澳大利亚北领地,我们仔细观察当地的土著人,发现他们很不适应现代文明,更喜欢过自己习惯了的生活。政府分配的房子不住,宁愿去荒郊野外露宿,过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一位在爱丽思泉市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华商老板告诉我们,土著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仅物质生活简单,精神文明也处于极端落后的原始状态,可是他们依然留恋这样的生活。
精神简单也可以使人幸福。我们的幼年、青少年时期,心智未健全、知识未丰富、道德未成熟,却活得很快乐。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时上山下乡、插队,物质生活艰苦,文化生活贫乏,依然在很多人心中留下段美好的人生回忆。
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感悟第一,切勿用自己的标准去解读别人是否幸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第二,简单也可以幸福。包括物质的简单和精神的简单。
简单也可以幸福,人类却舍近求远,不追求简单的幸福而去追求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这是人性的优点,也是人性的缺陷。
欲望不同于需求,需求有限而欲望无限。
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物质财富满足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给人带来物质享受,文化产品满足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给人带来精神幸福。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因而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是无限的。结果,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就永远得不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宗教节制人的欲望,使人获得内心平静。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人类社会越来越世俗化了,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于是,幸福有了新解不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越高,幸福“度”就越高。追逐自己的内心自由、心行合一,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才是幸福。
步入晚年,对社会、对家庭承担的主要责任已经完成。应该“活回自己”了。于是,我们扪心自问:幸福在哪里?什么是自己想过的日子?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了价值观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我们的体会是,幸福像只三足鼎,由物质、精神、情感共同支撑。三足平衡,幸福鼎立,但也不是绝对平均。有人偏好物质,有人偏好精神,有人偏好情感;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偏好,这都无可厚非。但过分偏执,幸福就会打折扣,甚至倾倒。
时下的社会风气,过分追求物质了,忽略了精神,污染了情感,最终也让幸福缩水。 我们想过的日子,希望是这样的:俭朴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的情感生活。旅游是我们的至爱,是能够满足我们偏好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颠覆传统养老观念,重拾童年旧梦,不畏艰险去周游世界。
环球旅行的路上,遇到许多困难和风险,吃不好、睡不好,并不适合物质享受,但我们十分快乐,因为我们更享受精神幸福。美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大开眼界,获得了许多知识,知道了许多奇闻逸事,拍摄了几万张照片。我们自诩是“精神财富的大富翁”,不仅自己享用一生,也可以传给下一代,惠及他人。同时,经过“二次磨合”,第二次恋爱,夫妻情感得到升华。这一切,让我们觉得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一生的幸福。
这个多元的世界,包容了多元的幸福、多元的选择。每个人梦想不同,但对幸福的渴望是一样的。追逐心中的梦想,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们觉得,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花甲背包客
2011年11月
张广柱、王钟津等编著的《花甲背包客》是旅行随笔,更是人生幸福感悟书。《花甲背包客》中深情讲述“花甲背包客”这对老夫妇几年间相依相伴、追寻梦想、感悟幸福的环球旅程。世间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旅行,慢慢变老。
从虎跳峡到阿尔卑斯山,从南极大陆到亚马孙热带雨林,从欧洲乡村到澳大利亚。数年的旅程,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幸福。
幸福,就在你拾起梦想、背起行囊的那一刻,幸福,就在你穿越千辛万苦、终见绚烂风景的那一刻。
不要被财富绑架,丢了幸福。
《花甲背包客》是一本四色图文旅行随笔,更是一本人生幸福感悟书。作者是风靡网络的两位老人——花甲背包客(张广柱、王钟津)。
本书描写了在南极大陆的冰雪世界、欧洲乡村、澳大利亚等地有趣而冒险的经历,更阐述了一路上两人相依相伴,对幸福的追寻,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感悟等,带给年轻人莫大的激励和感动。幸福,就是你每一个细小生活愿望的达成;幸福,就是追寻你想要的,穿越艰难困苦看到的最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