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国经济就要有中国的经济理论。以中国劳动者为主体,从概括劳动者利益和意识的劳动社会主义规定现实中国经济矛盾,是主题,由主题的论证而提出变革的主张。这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本书就此做出了相关地探讨。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主体、主义、主题、主张的根据和核心:以劳为本还是以资为本
一、劳动:并非“生产要素”,而是人本质的核心
二、资本:劳动异化的体现及其对劳动的控制
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所有者经济利益和意识的理性概括
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劳动者阶级经济利益和意识的首次理论概括
五、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命的终结
六、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局限与衰落
七、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希望与新生
第二章 主体:中国,中国人,中国劳动者
一、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和世界一般性
二、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逻辑必然性
三、中国:中国人的社会存在形式
四、劳动的中国,中国的劳动者
五、中国革命:劳动者争取成为社会主体的大变革
六、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是中国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根本
第三章 主义:劳动社会主义
一、劳动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全世界劳动者利益和意识的理论概括
二、劳动社会主义的基本哲学观念、方法论和社会观
三、劳动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劳动价值论、对资本雇佣劳动制的批判、公有经济、民主政治、自由文化
四、“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五、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为“普世价值”——“GDP主义”
六、在劳动社会主义指导下创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四章 主题:规定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系统
一、主题是主义的展开和具体化
二、现代世界经济矛盾中的中国经济
三、现代中国经济矛盾的形成
四、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初级公有制经济的矛盾
五、现实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仍然保留的公有制经济与官僚资本的矛盾
六、现实中国经济制度层次的其他矛盾
七、现有公有制经济的内在矛盾
八、“转型”中的统制经济体制的矛盾
九、集权开放型经济结构及其非均衡趋利式运行机制的矛盾
十、现实中国经营管理的矛盾
十一、对外经济交往中的矛盾
第五章 主张:以改革发展劳动公有制主导现实中国经济矛盾的解决
一、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劳动公有制是世界现代经济矛盾的必然趋势
二、确立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是解决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的根本保证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动力:作为社会主体的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
四、改革和发展劳动公有制经济
五、公共价值及其提取、分割、使用
六、以民主法制改革行政集权体制,抑制和消除官僚资本
七、规范、导引私有资本经济
八、积极推进小农经济改造
九、以计划市场体制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发展
十、内生拓展型经济结构与法制主导式运行机制
十一、端正财政和金融地位,有效发挥其作用
十二、以发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为中心创造现代中国式经营管理
十三、对外经济交往:主权、主动、抉择、保护、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