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渔/大家精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海霞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渔一生贯穿着求新、求变的思想文化观念。一生著作等身,戏曲有《笠翁十种曲》,人评“北里南曲中,无不知有李十郎”。小说方面有《无声戏》、《十二楼》、《合锦回文传》等,他还批阅《三国志》,改订《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尤以《闲情偶寄》最有价值。

《李渔》对其生平事迹、思想、建树的介绍全面、扼要、准确,旨在能让读者走进这位大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本书由赵海霞著。

内容推荐

《李渔》是《大家精要》中一册,由专门从事某一方面研究且有丰硕成果的专家学者撰写,即所谓“专家写大家”。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明崇祯八年(1635),赴金华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名震乡里。此后三次应试,皆不第。清顺治九年(1652),移居杭州,靠创作戏曲、小说谋生。康熙元年(1662),移家金陵,其间一面经营书肆芥子园,一面领戏班卖艺,广交名士。康熙十六年,复移家杭州,虽生活贫困,经常告贷,但继续坚持文学创作和戏曲演出至逝世。李渔一生贯穿着求新、求变的思想文化观念。一生著作等身,戏曲有《笠翁十种曲》,人评“北里南曲中,无不知有李十郎”。小说方面有《无声戏》、《十二楼》、《合锦回文传》等,他还批阅《三国志》,改订《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尤以《闲情偶寄》最有价值。

《李渔》对李渔生平事迹、思想、建树的介绍全面、扼要、准确,旨在能让读者走进这位大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本书由赵海霞著。

目录

第1章 少年时光——思想的萌芽期

 星宿降地

 幸福童年

 刻苦攻读

 失去父亲

 牛刀小试

 乡试受挫

第2章 乡居生活——思想的形成期

 避乱山中

 八咏楼上题联

 改冠剃发

 归农学圃

 造福乡里

第3章 杭州十年——思想的发展期(上)

 寻找契机

 创作传奇

 拟话本小说

 无声戏与有声戏

 改编唐传奇

 演绎“意中缘”

 杭州友人

 晚年得子

第4章 金陵岁月——思想的发展期(下)

 初到南京

 《凰求凤》与秦淮八艳

 高朋满座

 评西厢

 游秦陇

 喜得二姬

 营造芥子园

 合锦回文

第5章 编辑出版生涯

 投身书坊

 编辑出版成果

 编辑出版特色

 编辑理念

第6章 寿寝层园——思想的成熟期

 守望故乡

 醉意园林

 《闲情偶寄》

 蟹仙果王

 游京师

 修筑层园

 《芥子园画传》出炉

 有缘《三国》

 葬骨西湖

第7章 挑战传统

 反思商业伦理

 翻新儒家观念

 演绎别样情爱模式

 变通贞节观

 拓宽教育范围

第8章 美学思想

 求新尚奇

 关注日常

 简洁之美

 喜剧手法

第9章 人格论略

 世人评价毁誉天壤

 以才谋生 率真无机

 好货好色褒贬由他

 年谱

 主要著作及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清兵入关以后,遭到汉族军民的强烈抵抗,清兵恼羞成怒,展开了残酷的屠杀,以“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三役最为惨烈。

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趁机诱降,被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亲自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多铎劝谕归降,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史可法身亡后,高邮总兵刘肇基率领军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直至人尽矢绝。清军痛恨扬州军民的拼死抵抗,屠城十天,纵兵抢劫屠杀,约八十万人惨遭杀害,繁华都市顿成废墟,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失守后不久,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清军迅速占领江南各地。六月,清廷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强令汉族人民剃发、蓄辫,极大地伤害了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江阴人民群情激愤,十余万人召开集会,宣告:“头可断,发决不可剃!”集会群众杀了知县方亨,推举县主簿陈明遇与前任典史阎应元为领袖,揭起抗清义旗。江阴人民抗击清军八十天,击败清军三十万大军,杀死清兵七干五百人,后被镇压。清军屠城三日,十七万余人被杀。史称“江阴三日”。

同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子犹民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贰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这一举动严重伤害了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活动尤为顽强激烈。剃发令下后,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人民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而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愤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复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清初的这几起屠城事件,让素有东南第一大都会、“雄富冠天下”之称的扬州等三座美丽如画的城市被血雨腥风所笼罩,烟花古巷变成屠宰场,繁华都市化为废墟。这三起惨案就发生在李渔身边。虽然李渔已经是一位成年男子,而作为一介儒生的他能做的还是躲在山中避乱。这一年李渔作了一首诗《避兵行》。次年,李渔又作了《婺城行吊胡仲衍中翰》《挽季海涛先生》等诗,悼丙戌死难者。

在许檄彩幕府中作幕僚的期间,李渔结识了朱梅溪。朱梅溪是明朝的宗室,生于楚地,李渔言其“久仕谏垣,以敢言获罪,初贬江右,再迁浙东”。崇祯末年来金华府屈居幕僚。李渔与之结成忘年之交。两人志趣相投,来往很是密切。

一次,朱梅溪邀李渔去金华城东南隅的八咏楼赏景,并请他为此楼题联,以弥补该楼有诗无联的缺憾。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盛地。八咏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七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八咏楼自创建以来,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李清照,元代的赵孟頫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状色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因此,八咏楼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千古长存。

因为有了前人的名篇,后人便不敢轻易在八咏楼上吟诗撰联。李渔会怎样呢?一向敬重李白且以李白后人自居的李渔登上八咏楼,金华城的美景尽收眼底,他不慌不忙地将楼上的名人题咏全部浏览了一遍,不觉脱口而出“沈郎去后难为句,婺女当头莫摘星”一联,朱梅溪与同行的人一听拍案叫绝。朱梅溪当即命人将这两句制匾后悬于楼柱上。三年后,清兵攻入金华,楼遭灾,联遭毁,李渔也被迫离开金华回到了兰溪。但李渔在八咏楼题联的佳话却流传至今。P13-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