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初分,神童降世
战国初年,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大事。位于江南的吴越相继崛起,并相继北上中原争夺霸主地位。一向被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被吴越打败,不仅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国家实力也迅速衰落。这时晋国内部也发生了动荡。随着国君权力的衰落,国家大权落入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家大夫之手。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为争夺权力大动干戈,互相攻打。后来范、中行两家被打散,他们的地盘、人口和武装等各种资源被其他四家瓜分。
这四家就是智、韩、赵、魏。其中以智氏的势力最为庞大。
智氏的头领智伯想将另外三家吞并,但又害怕另外三家联合起来对自己不利。为了试探这三家的态度,对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家大夫说:
“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却被吴、越两国压制住了。为了使晋国中兴,再次成为霸主,我建议我们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还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逼他们交出土地。但三家的心并不齐,韩家是四大家中实力最弱的,韩康子害怕智伯先拿自己开刀,第一个把土地和户口割让给智伯。魏家的实力排在倒数第二,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也乖乖地把土地、户口让给了他。
智伯便向赵襄子要土地。赵家的势力虽然不如智家,但要比韩魏两家强上很多,和智家是有一拼之力的,因此赵襄子不答应割让土地户口给智家。
智伯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赵襄子知道自己的力量抵不过三家联军,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封邑晋阳。智伯随后率领三家人马把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由于赵襄子不断地给赵家的将士们加油打气,命令他们坚守城池,不要和他们交战,如果三家兵马攻城,就用弓箭击退他们,所以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三家兵马死伤无数,却始终没能踏进晋阳城半步。
后来有谋士给智伯出主意:“晋阳城东北边有条晋水,离晋阳城不是很远。如果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那么晋阳城便会不攻自破。”
智伯一听,喜上眉梢,他赶忙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挖一条人工河道,一直通到晋阳。快要竣工的时候,智伯又让士兵在晋水上游筑坝,拦住从上游流下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来临,连日的大雨很快将水坝里的水蓄满。智伯看到时机已到,命令兵士掘开水坝。急迫的大水直冲晋阳,一下子就将晋阳城变成了水城。城里立即乱了套:房子被淹,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和高地上避难,房屋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淹了,甚至粮仓也被冲垮了,百姓和军士只得忍饥挨饿。但晋阳城的老百姓十分痛恨智伯,所以他们宁可淹死饿死,也不肯向智伯投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阳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没有了粮食,百姓和士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万一出现民变或兵变,赵家只有束手就擒。因此赵襄子非常着急,把自己的门客全都召集起来商讨对策。
门客张孟谈说:“韩家和魏家虽然把土地割让给了智伯,但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智伯势大,韩赵魏三家弱小,因此只有三家联合起来才能生存。”
赵襄子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那两家还等着分我们的土地人口呢,未必肯答应。”
张孟谈道:“主公放心,臣自有说辞,必使韩魏两家与我联合。”
赵襄子叹道:“那就有劳客卿了。事不宜迟,今晚就动身吧。一旦成功,必重重有赏。”
深夜,一条绳子缓缓地将一叶小舟降到城外,舟里坐着打扮成智氏军队士兵模样的张孟谈。在水面停稳后,张孟谈看了看四周,金起桨开划,向智韩魏三家联军的大营驶去。
到了大营门口,有士兵盘问。张孟谈便说是智氏府上派来的,有要事禀告智伯,如果延误了,谁都担待不起。张孟谈这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中气十足,守门的士兵被唬住了,便把他放了进去。
混进大营,张孟谈先去了韩康子的营帐。因为韩氏最弱,也最容易发生动摇。他对守在营门的韩军士兵说智伯有要事要我禀告韩大夫,韩军士兵看了他一眼,便走进去通报。进了韩营,韩康子便问智伯有何事。张孟谈说此事十分重要,不宜让外人听到。
韩康子屏去左右,说:“现在可以说了吧。”
张孟谈想了一下,看了一眼韩康子,纳头一拜,说:“赵襄子门下宾客张孟谈拜见韩大夫。”
韩康子吃了一惊,猛地站起身,愣愣地看着张孟谈,半晌说不出话来。
张孟谈早已料到韩康子会吃惊,继续说道:“韩大夫莫惊,在下的确有事情和韩大夫相商。这副打扮也实在是迫不得已。”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