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永编著的《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051:厄拉多塞讲的地球的故事》这本书里面邀请了古希腊科学家厄拉多塞来讲解有关地球的一些常识问题和理论知识。
厄拉多塞给我们讲了十节课。第一课,讲述了地球随着宇宙的诞生而生成和生命体在这个神秘星球诞生的过程;第二课讲的是地球的年龄以及测算地球年龄的方法;第三课介绍的是由地球的运动而产生的时间概念;第四课详细介绍了厄拉多塞测定地球大小的方法;第五课通过对地球具体形状的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椭圆形球体的事实;第六课通过对紫外线的说明,讲述投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带给地球及其生命体的影响;第七课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探查地球内部构造的故事;第八课讲的是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原因;第九课观察了地球的环境及其污染情况;最后一课通过对生态界的考察,设想了地球与人类和谐共存的前景。
《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051:厄拉多塞讲的地球的故事》由宋恩永编著。
《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051:厄拉多塞讲的地球的故事》内容如下:
古希腊天文学家厄拉多塞是阿基米德的朋友,也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是一个具有广泛兴趣的人。他不仅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还涉猎文学评论。他曾经管理过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厄拉多塞的别名是β,β是希腊字母中的第二个字母,因为他在好几个学术领域都在世界上位居第二。
厄拉多塞绘制了当时已知世界的最完整的地图,包括从英伦三岛到印度洋的锡兰,从里海到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公元前240年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他估算出的地球周长约为40000千米,与实际值(4007513千米)相差无几,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相当精确的数值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厄拉多塞的脚步去探索神秘的地球吧!
核污染1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漏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和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伤害人畜的次生污染。
核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核电站泄漏、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流失等;二是因核武器爆炸所产生的热辐射伤害、核辐射伤害、放射性物质存留等。
受原子弹核污染的代表性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日本本土实施的原子弹轰炸。
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三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这件事以前,B-29已经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三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
当时广岛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为二十八万到二十九万名平民,还有大约四万三千名士兵。
一名当年只有13岁的妇女回忆说,那天她和同学们在清扫街道。由于日本成年男子大多被征召服兵役,因此,学校的孩子们经常要承担一些公共服务职能。这时,一架飞机飞至他们头顶上空,我抬头看了看,就和同学说:“那架飞机真漂亮!”谁都没有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在降临。话音刚落,我们感到一阵巨大的闪电,我们立刻失明了。随后,一切都像是神志失常般的疯狂。就在同一瞬间,鸟在半空中被点燃了,蚊子、苍蝇、松鼠和家养宠物都爆裂而死。火球闪烁之下映出这座城市的巨大影像,就在这一瞬间,这个城市本身地表上的矿物、植物和动物都遭到毁灭。
还有一位生存者回忆道:“总算从火光四起的广岛市区逃脱,然而巨蟒般的火舌却在身后紧追不舍,任凭你在前面怎么走,火舌还是从后面蹿上来。人像石头一样噼里啪啦地倒下去。纹丝不动的、血肉模糊呻吟不止的、白骨裸露的、被砸在倒塌的楼房底下的……一路上的情景惨不忍睹。烟雾中惶恐不安的人们,血肉模糊,或断了手臂,或失去双脚。但他们仍在拼命挣扎着要站起来……还有不少两只眼球已经冒出来、挂在腮帮子上的人,皮肤完全像破絮一样垂下来的,像一块里脊肉一样被压扁的,身体的一部分像被刀片削掉的……他们都碳化了,一丝不挂地就那么直挺挺‘站’着。后来才知道,凡是直接目击了那个闪光的人,眼球都爆出。连离爆炸中心三公里远的人都没能跑掉。我在爆炸前的一瞬间,偶然扭脸冲进工棚,才保住一条命”。
“死亡世界是不同于生命世界的,要去那里访问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天的广岛,这两个世界几乎汇聚到了一起。那里寂静得可怕,使人感到所有的人、树和植被都死亡了。”幸存下来的一位作家这样回忆说,“热光没有烧到那些在楼里受到大楼保护的人们。然而,冲击波没有放过他们:当爆炸开始时,一个男孩正在河边的一间房间里朝河上张望,就在房子倒塌的那一刻,他从这间房间里被吹到河堤上的道路对面,落到路基下面的街道上。在这个过程中,他在房子里被吹得穿越了两扇窗户,他的身体上扎满了所有能扎到他的玻璃。这就是他浑身糊满了血的原因。冲击波以每秒3.2千米的速度从爆炸中心向外扩散,然后减慢到声速,为每秒335米,腾起的烟尘形成巨大的云雾。我的身体看起来完全变成了黑色,一切都好像变成了黑色,到处都是一片黑暗……当时我想,世界末日真的来到了。” 一名当时上五年级的男孩讲述了这样一段回忆:倒塌的房子里四处燃烧起来的火焰仿佛照亮了黑暗。一个孩子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呻吟,他的烧伤的面部肿胀得像气球一样,当他在火堆当中徘徊时不断痉挛。一个老汉的面部和躯体上的皮肤像土豆皮一样脱落下来,当他用蹒跚的步子逃跑时,嘴里喃喃地默默祷告。
另一个同龄女孩说:“每当我想起1945年8月6日原子弹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吞没了整个广岛市,我就禁不住浑身发抖……我们都在逃生。途中,我看到一名士兵肚皮肿胀地漂浮在河面上。他一定在绝望中试图从火海中跳进河流逃生。再远一些,死人们排成了一长溜。再远一些,有一个女人被一根大圆木压在腿上,倒在了地上,所以她没能逃出来。当她的父亲看到这一情景时,他呼喊道:“快过来帮她一把!’然而没有谁过来帮忙,大家当时都只想着保全自己的性命。无奈之下父亲操起一把生锈的锯毅然锯掉了她的腿,将她救了出来。再远一些,我们看到一个被烧黑了的人保持着行走的姿势。”
与此相类似,一名妇女,当时是13岁,二十年后她仍然被歉疚感缠绕:“我离开母亲逃了出来……后来我的一个邻居告诉我,有人发现我母亲脸朝下死在一个水槽里……这个水槽很靠近我离开她的那个位置……如果我当时稍大一点或者稍强壮一点,我都能够救出她……直到现在我仿佛都能听到母亲叫我救她的呼救声。”
一名35岁的男人说:“一个妇女没有了下颌,她的舌头从口腔里露了出来,在急骤的黑雨中,她在真宗庙周围的区域徘徊。她正在向北面嚎叫着呼救。一辆市内电车全部被烧坏了,只留下了框架,它里面的乘客全都被烧成了炭渣。当我看到这一景象时,我全身发冷,并且开始哆嗦。”
一名当时上五年级的男孩回忆说:“我感到地球上的人类全都被消灭光了,只剩下了我们一家五口人留在这个离奇的死亡世界……我看到一些人一头扎在缺了一半的水槽里喝水……当我靠近水槽往里看时,我大声地惊叫起来:‘啊!’本能地退了回来。我看到水槽里被血染红的水面上倒映出一张张怪物般的面孔。她们趴在水槽边缘扎下头去喝水,就保持这个姿势死了。从她们烧坏的破烂衣衫上看,我能够判断出她们是高中女生,她们的头上没有一根头发,她们的烧破的面部皮肤被血染成了鲜红色。我难以相信这些是人的脸。除了几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外,没有任何东西存留下来……这座城市的每一块土地就像是荒漠,只有一堆堆碎砖和碎瓦片。我不得不修改‘毁坏’这个词语的含义或不得不选择别的词语来描述我所看到的一切。 ‘浩劫’可能是更好的词语,然而,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描述这一场景。”
广岛市郊火葬场的操作员是一名鉴别致命因素的行家,他说:“这些死尸颜色发黑……大多数有特别的气味,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原子弹所致……当他们被火化时,这种气味就因为这些尸体已经腐烂而散发出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火化之前就已经产生怪味,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内脏就已经腐烂了。”
在广岛,一个当时上四年级的男孩在深深的迷茫中,为这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形找寻能形容的词句:母亲彻底卧床不起。她头上的毛发几乎全部掉光了。她的胸部在化脓,她的背部烂了一个5厘米的洞,洞里有大量的蛆爬进爬出。这个部位布满了苍蝇、蚊子和跳蚤,每件物品都在散发各种非常难闻的气味。我看到的每个地方都有许多像这种情况的人,他们已经无法动弹。母亲的情况一步步恶化,我们似乎看到她在我们眼前衰弱下去。因为她整夜都呼吸困难,我们竭尽全力做能够为她缓解痛苦的一切。第二天上午,祖母和我准备了一些稀饭,当我们将它拿到母亲身边时,她做了最后一次呼气。当我们认为她完全停止了呼吸时,她又长吸了一口气,然后就没有了任何呼吸。
美国军方于1945年8月28日公布“广岛人员伤亡总数大约为160000人,其中有8000人死亡”。然而后来又重新发布统计数字,认为直到1945年底,死亡人数为14万,并且还在继续上升,与原子弹轰炸相关的死亡人数在五年内达到了20万。
P127-133
让我们跟着厄拉多塞一起走进“地球”的科学世界吧!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地球是我们的故乡,所以很多朋友自认为非常了解这个地方。可实际上很多人对自己生活之地只是一知半解,对地球的真面目也并不完全了解。
这本书里面邀请了古希腊科学家厄拉多塞来讲解有关地球的一些常识问题和理论知识。
厄拉多塞给我们讲了十节课。第一课,讲述了地球随着宇宙的诞生而生成和生命体在这个神秘星球诞生的过程;第二课讲的是地球的年龄以及测算地球年龄的方法;第三课介绍的是由地球的运动而产生的时间概念;第四课详细介绍了厄拉多塞测定地球大小的方法;第五课通过对地球具体形状的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椭圆形球体的事实;第六课通过对紫外线的说明,讲述投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带给地球及其生命体的影响;第七课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探查地球内部构造的故事;第八课讲的是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原因;第九课观察了地球的环境及其污染情况;最后一课通过对生态界的考察,设想了地球与人类和谐共存的前景。
如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朋友们能够了解一些有关地球的新知识,并对地球有更深入的认识,我将感到由衷的欣慰。
与读者朋友们的期望相比,我总觉得自己能给予大家的非常有限。为此,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读者朋友们,并跟你们一起分享这本书面世的喜悦。
宋恩永
这是一套优秀的科普读物,对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科学真理,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王乃彦(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对于中小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这套书具有启发意义,而且深入浅出这套书的写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对我国的科学推广有现实意义。
——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用植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