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人物》以独特的老北京特有的幽默的北京式口吻,描述了京城多位古代历史先驱与近代先贤,深入开掘老北京丰厚的人文内涵。全面解读北京城与北京人的文化性格,使读者在感受浓郁的京都风韵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想象空间及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京华人物/中华风物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本瀛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京华人物》以独特的老北京特有的幽默的北京式口吻,描述了京城多位古代历史先驱与近代先贤,深入开掘老北京丰厚的人文内涵。全面解读北京城与北京人的文化性格,使读者在感受浓郁的京都风韵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想象空间及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民族众多、风物文化绚丽多彩的大国。提起中华风物,首先体现在中国人身上那些特有的生活方式,包括体现出的某种文化特点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如饮食、节日、服饰、建筑、艺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同时还反映在中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上,如特有的语言、文字、特质行为形式。正是这林林总总的中华风物把我们造就成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中华风物丛书》汇集了大量珍贵素材,涵盖了物质风物、社会风物、精神风物等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系统地整理、挖掘,使本书极具阅读,收藏和传承价值。本书为“京华人物”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古韵长存 民族英雄文天祥 元代贤相耶律楚材 郭守敬与通惠河和古观象台 明代忠臣于漾 明代贤臣杨继盛与奸相严嵩 顾炎武与报国寺 清代的北京通朱彝尊 清代杰出词人纳兰性德 孔尚任北京写成《桃花扇》 曹雪芹纪念馆 纪晓岚与阅微草堂 第二部分 近代先贤 林则徐与宣南 康有为与南海会馆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之一梁启超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国画泰斗齐白石 孙中山与湖广会馆 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戏曲教育家欧阳予倩 地质学泰斗李四光 抗日名将佟麟阁 著名学者刘半农 杰出的文坛豪杰郭沫若 毛泽东与双清别墅 二十世纪的杰出女性宋庆龄 画坛巨匠徐悲鸿 民族器乐演奏大师刘天华 文坛泰斗茅盾 红色恋人高君宇、石评梅 彭德怀与吴家花园 著名剧作家田汉 民族英雄赵登禹 京味儿文学大师老舍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夏衍 世纪老人冰心 末代皇弟爱新觉罗·溥杰 试读章节 民族英雄文天祥 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府学胡同63号,有一座吸引着海内外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前来缅怀、凭吊、瞻仰的祠堂,它就是享誉华夏九州的“文丞相祠堂”。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的状元。他的仕途道路是自历任刑部郎官及湖南、江谣等地方官职开始。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元军的十万铁骑一路南下,直逼江南腹地时,文天祥临危授命,应诏勤王,拜为右丞相。后来不幸在广东的一次激烈战斗中被元军俘获,遂将其押至元大都(今北京),至元十九年(1283年)因一身浩然正气、威武不屈、拒不投降,最终惨遭元朝统治者杀害。 文天祥祠堂是在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由当时的北平按察司副使刘崧禀奏明成祖朱棣得到恩准而修建的。后又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修葺旧有祠堂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兴建,使之有了当今的基本建筑框架与庄严肃穆的祠堂风貌。史料记载,为顺应从古到今广大人民缅怀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强烈愿望,在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特地将文天祥以往的儒士形象,改塑成宋时他任丞相率部抗击元军时所着的官服像以供广大游人参观。以后在明、清两代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官府均对“文丞相祠堂”进行多次保护性修缮,以供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更好地前来缅怀、凭吊。 据史料记载,“文丞相祠堂”所在地,就是当年元代统治者关押文天祥的牢狱所在地。在狱中的4年,文天祥坚贞不屈,先后拒绝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在内的许多人的劝降,体现了一代名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和铮铮铁骨,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就是他在狱中撰写的人生杰作。“文丞相祠堂”由大门、前殿、正殿3部分组成。正殿墙上嵌有明万历年间从良乡移来的唐代李邕书写的云麾将军断碑两块和纪念、称赞文天祥的一些匾额、石碑等。为纪念这位英名万古传的一代民族志士,明朝初年又将他就义之处——柴市更名为“忠教坊”。 据传说祠堂院内原有古槐3棵,棵棵树干粗壮,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而且树冠呈圆锥型,树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树龄至少达几百年以上。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丞相榆”和“老枣树”的古树各一棵。令人感到十分神奇的是上述树木的枝干均一律向南倾斜,世人百思不得其解,便赋予古树以新的具有人文色彩的含义,说这是文丞相誓死不忘南方故土的意思。虽然谈到的那颇通人性的3棵古槐及丞相榆如今已不见踪影,但那棵据说是文天祥亲手栽种的老枣树却顽强地扎根在祠堂院内,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地迎风霜傲雨雪,它象征着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行。 文天祥生前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该书全面体现了文天祥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与精华,对我们后人研究、认识、了解他伟大崇高的一生非常有帮助。此外文天祥的那首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数百年来一直在海内外广为流传。他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世世代代激励和鼓舞着广大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而矢志不渝地努力奋斗。 P3-5 序言 我的几位小友,恕我这样称呼他们。“小”是因为他们都是1950年以后出生的,都比我小上二三十岁,现在都风华正茂,个个有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职务,负着一定的责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工作得不错;业余爱好,又都酷爱研究老北京。老北京的“老”,在我心里衡量的标准,至少是有城门城墙的北京。这几位小友,虽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活过。可是不知怎的,他们爱这座大城市中的“老”味儿到了痴迷的程度。业余时间,他们会钻天觅缝地查找旧书本、旧报刊,走访在世的当事人、里手、行家,实地调查;他们肯花钱买自己需要的、喜爱的老玩意儿,多方面地细致了解,认真体味过去,在自己心里营造出“立体”、“真实”的老北京。这样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陶冶了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使生活过得挺充实,挺有品位。 这几位小友,也是老舍迷。他们熟读过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对老舍先生本人的事也知道得挺多。谈起老舍先生来,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更有甚者,被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感染得手也发痒,动笔写了起来。小友们无论写老北京的人物、事件、地理风情的文章小段,还是改编老舍先生的小说和其他文学形式,都能以北京腔,写出特有的幽默。它们延续着一种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品格,为当今社会增添着属于北京应有的文化色彩。 老舍先生在他的抗战话剧《大地龙蛇》序中写道:“一人群单位,有它古往今来的精神的与物质的生活方式;假若我们把这方式叫作文化,则教育、伦理、礼仪,与衣食住行,都在其中,所蕴甚广,而且变化多端。”并说:“文化亡,必系奴隶。”在当今社会中像他们这样的中青年人并不多,可是他们的爱好,他们的写作,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旧的东西经过选择、淘汰,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再现,就会使美好的文化遗产驻留人间。 张本瀛等几位小友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尊重。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这套有关“老北京”文化的丛书,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新的旧的相互交融,让你能看得见、抠得出、闻得着老北京的味儿,从中感觉到北京的美意。虽然文中的个别枝节,可能缺乏更为严格的考证,但这并不影响此套书所要传达出的那种色调和情意。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不是讲究色、香、味吗?这套丛书是不是让您也可以品尝一下老北京的色、香、味? 舒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