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谁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谁所著的《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在讲一个人的前世、现世、来世。前世从大明建文帝朱允炆和罗马伊莎贝拉公主的传奇入手,讲桃花石王子一生的痛苦经历: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最后从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入口进入巴别国,处处是中西交流的象征。主体的现世写的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校园黑色幽默,我们每个人都梦想过的纯真青春岁月,是我们世界的原始状态的一种象征。我们这一生需要经过“两次本质的痛苦进入”才能长大。第一次是学会语言进入人类文明符号系统,第二次是懂得世故进入人类社会系统。第一次的痛苦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知觉,第二次的痛苦我们体味深刻,所以我把我们的青春往事在前传中来写。整个故事都发生于一个在亚欧大陆地中心虚构的国家巴别国的一所大学,那里的人会讲英语和中文,整个国家都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状态。神秘的主人公轩辕赛特在荒诞不经的帕米尔大学阅历一番,有让人爆笑的黑色幽默,有让人痛心的青春忧郁。在他的朋友相继失踪后,轩辕赛特和巴别塔尖的主人长孙妃儿逃离巴别国,从大昆仑山的一个时间通道进入来世。

内容推荐

《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是曹谁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公元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军击败以后神秘消失,他是逃亡到南洋,还是到西域求救?公元1399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的公主伊莎贝拉悄然离开皇宫,她是到西方求援,还是跟东方联络?建文帝朱允炆和伊莎贝拉公主是否在敦煌相遇?昆仑秘洞中遗留的建文通宝铜钱和曼努埃尔金币是不是他们留下的?帮助赛依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的桃花石王子为什么神秘离去?传说在昆仑山的源头帕米尔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巴别国,伤心欲绝的人都会在来世生活在那里,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为您一一解答。

目录

自序 亚细亚和欧罗巴间的理想国:巴别国

第一章 敦煌客栈:大明建文帝和拜占庭公主

第二章 摩尼大教和桃花石国

第三章 桃花石王子的痛苦一生

第四章 荒诞的大学秘闻

第五章 巴别国和昆仑社

第六章 滑稽列传:教师篇

第七章 滑稽列传:学生篇

第八章 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

第九章 宗法乡村:九龙镇

第十章 巴别塔尖

第十一章 忠犬巴比伦和巴别的秘密

第十二章 混乱的巴别

第十三章 分崩离析

第十四章 逃亡或漫游

第十五章 孽缘

第十六章 穿越巴别国:前世来生

附录(原序) 当一个男人无法用剑征服世界时,就会选择笔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敦煌客栈:大明建文帝和拜占庭公主

大漠风沙肆虐,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吹走,书有“敦煌客栈”的猩红色旗子在风沙中乱抖。老板娘独孤媚珠在楼上的窗口朝着玉门关城望去,街头的店铺都关上了,两边也没有客商,她让人赶紧把大门关上,笑嘻嘻地走回大厅。

独孤媚珠到大明帝国来的丝绸商耳边说:“听说你们大明很不太平,建文帝都被叔叔燕王赶跑了,你知道西面的察合台汗国怎么样?他们经常屠城的。即便侥幸过了察合台汗国,前面就是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可是一个魔王,他比蒙古人还凶残,每到一个地方都把人头割下来堆成骷髅城。即便侥幸过了帖木儿帝国,再过去是奥斯曼帝国,那些野蛮人整天在围攻君士坦丁堡,要是他们知道你们要跟罗马人贸易,他们就会把你们所有人的皮都剥了做战鼓。即便你们赶到君士坦丁堡,那里现在一片大乱,国王曼努埃尔二世整天都到欧洲去求救。”这话说得丝绸商目瞪口呆。

独孤媚珠又到罗马帝国来的珠宝商耳边说:“听说君士坦丁堡又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围起来了?你们的国王曼努埃尔二世第四次到罗马城求救?你们一路侥幸从奥斯曼人、帖木儿魔王、察合台人的手下跑到这里,你们知道东面就是大明帝国吗?那里正在打内战,燕王朱棣夺走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正在四处搜捕余党,就怕你们走这么远都无法到金陵。”珠宝商也愁眉苦脸的。

独孤媚珠趁机在两边撺掇,看着铺天盖地的沙尘,丝绸商和珠宝商就在她的店里做成生意,她唾手拿到提成,边往自己的房间走边口中嘟囔着:“我都能让官匪成一家,还怕你们做个买卖都不成?”交易结束后,这些商人在桌前一边饮酒一边聊他们当地的局势。

“现在大明天下大乱,燕王朱棣把金陵城攻下,自己做起皇帝来,建文帝听说在大火中烧死了。”一个丝绸商说。

“没有烧死,听说是逃跑到南洋搬救兵了,永乐帝派郑和下了西洋去暗访。”另一个丝绸商说。

后来他们又说到罗马帝国的情势。

“眼下君士坦丁堡又被奥斯曼人围起来,皇帝曼努埃尔二世已经到欧洲去求助了三次,这次不知道怎样解围。”一个珠宝商说。

“听说他要把公主伊莎贝拉嫁给意大利的一个王公,以此让欧洲人来援救君士坦丁堡。”另一个珠宝商说。

他们正在谈论着世界局势,就听到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起初以为是碎石敲击的声音,后来才意识到是有人来。独孤媚珠让伙计去开门,门外站着两队人马,每边都站着七个人。左边的一队人马领头的带着斗笠、穿着大明的衣服,后面的人也都是中原人的长相;右边的一队人马领头的女人戴着面纱、穿着胡人的长袍,后面的人全都是胡人长相。伙计迎着风沙去拴马和骆驼,独孤媚珠在心中嘀咕这两拨人怎么会在一起。

来人看到伙计把他们的牲口拴在一起,几乎同时喊出,让他分别拴。独孤媚珠笑起来,她明白是正好同时赶到的两队人,于是赶忙迎客进来。这两队人都不苟言笑,独孤媚珠说:“在有人的地方人们整天钩心斗角,在这大漠中就会感觉到人是多么少,所以大家还是醉生梦死好!”两队人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他们直接拿着门牌赶到他们的房间。

楼下的客商看到两个大人物到来,沉默了一会儿就继续谈话,他们都在确认着独孤媚珠跟他们讲的局势,心中暗自高兴。不久天就黑了,楼上的两个客人都带着人下来吃饭,屋外的风沙比白天更大,这也是独孤媚珠高兴的。人们又在那里谈论风沙,后来再次谈到大明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局势。

那两队神秘来客正准备上楼,又听到外面响起敲门声,大家都静下来,不知道这么晚的大漠中还有什么人会赶到。独孤媚珠让人开门,门口进来一个鹤发童颜的长者,后面跟着两个人,他们径直走到柜台前。独孤媚珠装作不经意地打量着来人,她随口问客官贵干,长者说是玉石商人。

那三个人在门口的一张桌边坐下,让伙计上酒菜,他们面无表情地吃起来。大厅里的客商见没什么特别的,就继续高谈阔论起来。两队神秘客人上楼去,后来的长者也带着人到自己的房间,大厅里直到很晚才安静下来。

午夜时分,屋外狂风怒吼,房顶的横梁都在吱吱作响,客栈中漆黑一片,众人都入睡了,可以听到打鼾的声音。一群穿黑色衣服的盗匪在屋顶打开一个洞,拉着绳子下到大厅中,有一个伙计迷迷糊糊去上厕所,被一个黑衣人割喉后拖到旁边的柴房。

黑衣人到一楼各个客商的房门,吹入蒙汗药,把金银细软都带走。他们接着上二楼去,首先到长者所在的房间,一个人刚把迷药管伸入,老人就弹出一块石头,那人被打得向后仰去,把身后的栏杆都撞断了,掉在大厅里的酒缸中,发出巨大的响声。众人听到响声就都呼喊起来,点亮灯大叫:“有盗贼!”

黑衣人开始提刀闯入房间去,跟众人打斗起来。两个神秘来客本来不想介入的,他们都待在房间内,进去的盗匪都被踢出来摔到大厅的地板上。盗匪是有备而来的,不断有人从房顶下来,涌向二楼。

后来两个神秘来客先后闯出来,带着他们的人跟盗匪打斗起来,那些黑衣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不久就逃窜起来,钻入房间去劫持人质。戴斗篷和戴面纱的神秘来客把黑衣人逼迫到老者的房间。老者端坐在床上,他带的两个人在楼下跟盗匪打斗。三个盗匪有两个跟神秘来客打,另外一个去劫持老者。只见戴面纱的女子腾空而起踩着盗匪的脑袋跳到老者面前,同时戴斗笠的男子伸腿将盗匪扫倒滑到老者的前面,二人一起伸出宝剑分别刺入盗匪的胸口和腹部。坐在床上的老者却岿然不动,二人深深对视一眼,就各自往门口去杀掉另外两个盗贼。

二人正要离开,老人就分别送给他们一个金字塔形玉坠。二人接过,老者却闭目不语,他们就出门去跟众客商将剩下的盗贼制服,独孤媚珠让人把那些活的都捆绑起来。独孤媚珠走来走去,说没想到这客栈里高人这么多,居然把横霸河西走廊的马贼给一网打尽,不过领头的“老刀把子”还是逃脱了。

众客商把自己的财物认领回去,死掉的两个客商的东西和盗匪身上的东西自然都被独孤媚珠拿走了,她还在谋划着用这些盗贼赚钱。两个神秘来客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回去各自端详自己的金字塔形玉坠,四面都是一个大阴阳图。

次日风沙变小点了,人们正在大厅吃饭,就见一队官兵赶到。独孤媚珠风情万种地招呼一位将军坐下,将军要抱过来亲吻,她却端起一碗酒堵上将军的嘴。独孤媚珠拿出几张通缉令,她说这些盗贼都被她捉去,赏银归她了。将军黑着一张脸,独孤媚珠上前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话,将军就大笑起来。将军把那些盗贼押走,不久就有两个士兵送来一箱金银。

连续三天都是风沙天气,众人一直被困在敦煌客栈中。客栈中有烂醉如泥的,有嗜赌成性的,有勾搭成奸的,独孤媚珠从中获利。只有三家客人是独特的,那就是戴斗笠的男人、戴面纱的女人、白头发的老人,他们三家每天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孤媚珠去向女的推销过胭脂水粉,也向男的投怀送抱,结果都吃了闭门羹。

一次在大厅里,碰巧神秘男子和女子坐在一起,她就上前说:“我看你们孤男寡女的,在这里没什么乐趣,不如让我做个媒。我独孤媚珠可是能让官匪成一家、让奸商买卖成的!”还没等独孤媚珠说完,两方的人就都已经撤回楼上的房间。

第四天是个大晴天,戴斗笠和戴面纱的人就出发了,戴斗笠的人带人向西而去,戴面纱的人带人向东进发。独孤媚珠还从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人,感觉他们让她的才能处于尴尬的地位,几乎是有点醋意地打发他们离开。临走时她说:“你们可随时会遇到风沙!”

黄昏的时候,戴斗笠的人就只带着两个人骑马返回,独孤媚珠幸灾乐祸地站在门口,同时她对这个男人又有点怜惜。男子从马上跳下,被人扶着进店,独孤媚珠看到男子的肚子上有血洇出来,她的心就软了下来。她赶紧让人扶他进地下的密室,亲自给他包扎伤口。稍微好转,男子就要起身离开,独孤媚珠说在这大漠中,哪儿都去不了。他们正在说话,就听到外面的马嘶声,原来那个戴面纱的女人也带着两个人返回了,小腿同样受伤,独孤媚珠不情愿地领她到密室中疗伤。

在独孤媚珠的询问下,男子自称公孙赤,是从金陵到西域投亲的,女子自称伊琳娜,是从君士坦丁堡来的客商。独孤媚珠看他们都是非富即贵的,身份一定隐瞒了起来,她想总会露馅儿的,一定是极好的货物,可以做个好买卖,就让二人安顿下来。公孙赤和伊琳娜都说遇到一队骑兵,跟对方打了起来,无奈对方人数过多,最后只得带两个贴身奴仆返回。

他们还在地下室,就听到敦煌客栈四周的马蹄声,仿佛有一万匹马,房顶都有尘土落下。独孤媚珠赶紧起身上去,开门后她惊呆了,她的旅馆整个被大明的骑兵围了起来。领头的将军穿甲戴盔,他跳下来把独孤媚珠拉到旁边,取出一张画像让独孤媚珠看是否见过,这画像把独孤媚珠惊一跳,居然是那个公孙赤,不过她并没有露神色,只是说从来没有见过,并顺口问他是什么犯人,那头领说是钦犯,其他的就不再说。那头领让他的人进去搜,把三层楼搜遍也不见人影。当晚大明将军带着侍卫住在客栈,骑兵在客栈周围安营扎寨。

夜里只听得马嘶声,人们从窗户往外看,只见一队人举着火把吹着口哨,骑在马背上绕着客栈奔跑,一看就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骑兵。大明的骑兵此时也都披挂上阵,双方对峙起来。大明将军在门口对着蒙古骑兵喊话,旁边有人翻译:

“我们大明永乐大帝和你们沙迷查干大汗的联军刚刚一起攻打鞑靼可汗鬼力赤,不知道你们深夜侵入我们大明的卫所有什么事?”

“我们并不是要冒犯大明,只是沙迷查干大汗在帮助奥斯曼帝国的巴耶塞特苏丹捉拿罗马帝国的公主伊莎贝拉,她到东方来寻找盟友准备攻击奥斯曼,大明是我们的盟邦,奥斯曼也是我们的盟邦,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帖木儿。”察合台汗国的骑兵头领让人翻译。

大明将军说他已经搜查过,里面并没有罗马公主。蒙古头领说他们必须亲自搜查过,否则回去无法向沙迷查干大汗交代。双方的骑兵都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兵戎相见,独孤媚珠上前用汉语和蒙语劝解,两个将领最后在大厅中坐下来。独孤媚珠心中嘀咕:老娘是能让官匪一家的人!蒙古头领让人大概搜查一下就停了下来。蒙古头领也住进客栈,外面大明骑兵在东面安营,蒙古骑兵在西面扎寨。

晚上独孤媚珠端着蜡烛去看公孙赤和伊琳娜,二人已经准备拼杀出去。独孤媚珠说外面的武人已经被她稳住,他们并不知道这地下室。独孤媚珠让亲信端来饭菜,她开始问他们的来历,这样才能想办法救他们,其实她已经从两队官兵口中对他们的身份猜到了几分。

二人看瞒不过去,恳请独孤媚珠千万不能泄露,就把自己的身份跟独孤媚珠说了,男子正是大明建文帝朱允炆,女子则是罗马公主伊莎贝拉。独孤媚珠闻听心中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的荒漠居然遇到了这么两个大人物,真是奇货可居,她已经在打算着处理掉敦煌客栈,过富贵的生活。

“燕王朱棣攻入皇城,我本来想自焚而死,后来从地道逃走。在秦淮河口,让亲信假扮我上船,顺长江而下,所以朱棣一直以为我到了南洋。其实我是化为客商昼夜兼程赶到西面,准备去西方跟人联合夺回王位。”建文帝说。

“奥斯曼人巴耶塞特率领野蛮人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父王曼努埃尔跟外界说送我到热那亚完婚,其实是派我到东方求助。我在帖木儿帝国遭到软禁,后来才趁夜逃脱,想着到大明去求助。”伊莎贝拉说。

此时真是同病相怜,他们二人分别跟东西方的两个大帝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不知道谁依靠谁好。独孤媚珠在心中盘算,这可是两条大鱼,应当怎么处理呢?是讨好外面的人,还是帮助二人继位好?最后她决定连夜送他们从地道离开,向南到昆仑山中,那里人烟稀少,可以轻易越境。

独孤媚珠看二人都是轻伤,就让人收拾行李,他们进入一道暗门,在七弯八绕的地道中穿行。最后独孤媚珠把一块石头推开,他们就到了玉门关外的一座方形的庙中,四周都是围廊。他们坐在大厅中商量下一步的行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建文帝要到帖木儿帝国,跟帖木儿联合进攻朱棣。伊莎贝拉说帖木儿根本不会帮助他的,他只想占领大明。

“要是你现在是大明天子就好了,你就可以帮助我攻灭奥斯曼帝国。”伊莎贝拉说。

“要是罗马帝国足够强大就好了,可以帮我打败燕王朱棣夺回王位。”建文帝说。

独孤媚珠说现在可不是争论的时候,得先脱离险境,再一起回去夺皇位也好,解包围也好,总之回头她就要跟着他们回去在全国各地开客栈。

他们准备吃点东西,就兼程赶往昆仑山中再从长计议。独孤媚珠刚要取食物,就听到外面的马蹄声,从窗户中看到四周都是火把,几乎是突然冒出来的。外面开始有人喊话,分别用汉语和蒙语:赶紧把朱允炆和伊莎贝拉交出来,我们要回去交差!他们还听到有人谈论:怎么会这么巧,就在一起呢?

独孤媚珠就要钻回去,他们刚推开石头,就见地洞中伸出长矛,于是赶紧把石头盖上,地洞中的人开始捅石头,独孤媚珠把旁边的石柱推倒挡住。外面开始射箭,箭矢像蝗虫一样飞来,只听得外面的人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吹着口哨。建文帝拔出刀来,他准备自刎而死,他的两个随从都跪了下来。伊莎贝拉想奥斯曼人一定会要挟父王,也抱定必死的心,只要那些人一攻进来她就自杀。

独孤媚珠没料到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自己这辈子攒的金银财宝还在店里的密室中,她看着中间的神灵,也不管什么神,就开始念念有词地祷告。外面的人开始从马上下来准备往神庙进攻,已经靠近寺庙外面的围廊,建文帝和伊莎贝拉带的几个随从不断倒下,地道上盖的石板也被掀翻。众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就在建文帝和伊莎贝拉都要自杀的刹那,庙宇内突然发出巨大的光芒,他们睁开眼睛就见巨光中有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正是在客栈中送他们金字塔形玉坠的老人。

P1-7

序言

亚细亚和欧罗巴间的理想国:巴别国

——大文化小说图解

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而是全人类的世界,所以我从小就设想有一个人类共有的理想国,就是我们的世界联邦的缩影。一切迹象表明,人类文明同源,我们过去的文明都无独有偶地排列在亚欧大陆的北温带,从巴比伦起源,再从那里向西传向犹太、埃及、希腊,向东传向波斯、印度、中国,东方的太岁十二地支和西方的十二星座在语音、形态、意义上惊人相似,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契合。东方文明曾经在遥远的过去传到美洲,西方文明后来通过新航路也传到美洲,东西方文明在新大陆会合,我们这样才步入现代。像柏拉图和老子构想的理想国,当我在少年时代看到《旧约·创世纪》第11章中关于巴别塔的描述时,就想着建立一个联合各民族的巴别塔尖: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我在开始写作后就自号巴别塔主,博客名也是“亚欧大陆地深处的巴别塔尖”,我的屋子搬过许多次一直取名巴别塔尖,连在鲁院时住的屋子都叫巴别塔尖。我在2005年大学实习期间写作长篇小说《巴别塔尖》,2005年到2007年间修改三次出版。这本书一直是我青年时代一个狂野的梦,这次系统修改后纳入“昆仑秘史”系列,更名为《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书中主体部分都是在原书基础上修改的,原序《当一个男人不能用剑征服世界时,就会选择笔》附在书末,对原书可以窥一斑。

这部书在讲一个人的前世、现世、来世。前世从大明建文帝朱允炆和罗马伊莎贝拉公主的传奇入手,讲桃花石王子一生的痛苦经历: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最后从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入口进入巴别国,处处是中西交流的象征。主体的现世写的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校园黑色幽默,我们每个人都梦想过的纯真青春岁月,是我们世界的原始状态的一种象征。我们这一生需要经过“两次本质的痛苦进入”才能长大。第一次是学会语言进入人类文明符号系统,第二次是懂得世故进入人类社会系统。第一次的痛苦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知觉,第二次的痛苦我们体味深刻,所以我把我们的青春往事在前传中来写。整个故事都发生于一个在亚欧大陆地中心虚构的国家巴别国的一所大学,那里的人会讲英语和中文,整个国家都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状态。神秘的主人公轩辕赛特在荒诞不经的帕米尔大学阅历一番,有让人爆笑的黑色幽默,有让人痛心的青春忧郁。在他的朋友相继失踪后,轩辕赛特和巴别塔尖的主人长孙妃儿逃离巴别国,从大昆仑山的一个时间通道进入来世。来世就是《昆仑秘史》主体的三部所讲的故事。

昆仑是天的意思,我企图用《昆仑秘史》告诉人们我们曾经共有的世界精神,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天的意志,这部《前传》是人类的混沌状态,整部书是三部曲或五部曲。《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已经上市,展示亚欧大陆地中心的西藏、新疆、帕米尔的独特风情,以昆仑山中玉石的时间地轴为核心。《昆仑秘史2:传国玉玺和罗马皇冠》也已经上市,是为展示文化从人类文明的中心两河流域,向东到波斯、印度、中国,向西到犹太、埃及、希腊的扩展,正是人类七大文明中心的分布点,东方权力的中心传国玉玺和西方权力的象征罗马皇冠在书中是结点。正在写的《昆仑秘史3:玛雅通天塔》,将文明从西东两个方向追溯至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从那里去理解我们目前对这个世界神秘的迷茫——“昆仑”。最后一部《昆仑秘史(大结局):宇宙国》会讲述我们最让人迷茫的心灵和星空的事,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预测: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全息的精神和物质的混合物。如我后来一直所追求的,这一切都是在故事中的,希望大众可以看到故事的刺激,精英可以找到文化的启示。

我们人类可能跟各个星系中的灵物都是相通的,每个灵魂都来自不同的星系,所以所有古老的传说都认为神灵或精神从天上来,昆仑就是天的意思,是西方的印欧语系和东方的汉藏语系中相对应的一个词。在中华文化中昆仑是龙脉之祖,西段和中段在西藏和新疆间绵延,到青海境内分为三支,北面的祁曼塔格山,南面的可可西里山,中间的阿尔戈山。祁曼塔格山向东延伸到阿尔金山,再从那里经过祁连山、阴山、太行山到燕山,从那里一直到渤海。南面的可可西里山向东延伸到巴颜喀拉山,再从那里延伸到横断山、巫山、武夷山到南岭,从那里到南海。中间的阿尔戈山延伸到东面的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再向东经过岷山到岐山、秦岭,再到洛阳的伏牛山,再向东到泰山、崂山,再入黄海。向西方有同样延伸。昆仑山起源于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是亚欧大陆各大山系的一个奇妙的结点,所以其实帕米尔才是世界的昆仑,巴别国就设定在那里,后面几部书中在那里还有大夏国或吐火罗斯坦。中西合璧、天人合一、人类同源的世界主义精神贯穿全书,在今天我们是该重新构筑一下我们的世界了。

我在昆仑山三支分支间的青海生活九年,我曾经在三年前去职远游,在西藏、新疆环游数月而返,沿途写的游记将以《大昆仑行走:西藏新疆游历记——〈昆仑秘史〉背后的故事》之名在不久出版。我的“昆仑秘史”系列大部分都是在这昆仑山的故乡青海完成的。我曾经试图离开,可是一些无法解释的事让我再次返回,我相信这是一种命定的安排。

在“昆仑秘史”系列中这些东西合璧的精神由一个宗教——摩尼教来承载,主人公也是这宗教的命定的明尊。摩尼教是由出生于巴比伦的摩尼创立的,融合东方波斯拜火教和西方犹太基督教而成(摩尼的父亲是基督教徒,母亲是拜火教徒),曾经传遍亚欧大陆,东到中华,西到罗马,最后在东西方分别融入道教(明教会)和基督教(清洁教派),这是东西方融合的具体象征。

我们的文学来自史诗(在中国史诗似乎被发达的史传文学代替),典型的史诗在今天似乎消失,其实他们已经进入叙事文学,西方的小说就是从史诗中发展来的,中国的小说则正好是从史传中孕育出的,所以今天我们的诗情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叙事文学,虽然史诗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抒情冥想的“第三史诗”时代。我日益感觉诗歌和小说的相通,他们都是从我们的世界中摄取“元素”来构筑一个世界,这元素要对内合于内心精神,对外合于世界本质,这元素对于诗歌就是“意象”元素,对于小说就是“故事”元素。

我们的文学跟我们的精神一样不断分化,从最初唯一的精神形态到现在诸种精神形态的一种,在日益专门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以文学来保持我们精神的统一,所以我们提出大诗主义: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这种精神应当从诗歌扩展到整个文学再到整个精神世界。东方文化只有找到跟西方文化的契合点,才能真正走向现代,人类现在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解决。

在今天文学面对网络、影像、市场这些新因素时,文学的精神被不断分化,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这变化怕可以跟文学的诞生相比。许多人都说文学已死,我却相信文学永远不灭,只是将以新的姿态出现。今天我们只能是写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在故事层面上让大众喜爱,在精神层面上让精英思考。

《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上市后,遇到许多热情的读者,这里主要讲两个独特的读者,他们一个是关心精神文化的,一个是关心故事情节的,跟我的追求恰好相合。一个是在北京某中央机构工作的吴鑫先生,他在某天突然给我打电话,是曲折从鲁院找到的联系方式,他在机场买到这本书,居然在新疆一路按照书中所写的路线走了一遍,他热切地问我古格王国和高昌古国的事是否真实,讲我的书对于社会大有裨益,我们就那样谈了许久。一个是广州的微博网友“童的天台”,我无意间搜索到她对这本书的痴迷,以至于言必谈昆仑文化,她十分关心书中留下的众多悬念,十分喜欢书中的人物虞鱼,还为神秘消失的她的命运作出许多推测。

写第一部时我在一个四合院,写到一半就被拆掉,搬到另外一座将要拆除的四合院继续写完,这时养了一只从果洛来的藏狗昆仑奴。刚写完第一部,我就到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中青年作家班学习,在那里断断续续写了一些章节,回来后在那个四合院写完第二部。我在北京时朵咪把昆仑奴交给原主人代养,昆仑奴在昆仑山的余脉中逃跑,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想它,想着把我当时写的约75篇《昆仑奴日记》整理出来。后来朵咪又买了一只泰迪犬回来,我给它取名为巴比伦,朋友们都说做我的狗承担的使命都太巨大,这只狗极为聪明,我都怀疑它是一个人转世的,它陪伴我写完第二部。

《前传》改到中间时我们离开了那个四合院,前几天路过发现那个院子也被拆除,我们带着巴比伦搬家到西宁东郊团结桥的楼房。这部《前传》中也有同名的狗,它跟我书中的狗相比,除了没有为冤死的主人洗冤的传奇经历,其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经常带着巴比伦在团结桥下湟水河畔的芦苇丛中散步,我发现团结桥跟我年龄一样大,都是1982年6月的,我在想着这座桥跟我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此时正在黄河岸边的贵德,贵德因为《道德经》中“道尊德贵”而得名,这名字太有象征意义,在天为天道,降而为人德,我们正是在青海作协举办的读书班上反思文学。我现在正是在昆仑山的怀抱中,长江和黄河仿佛昆仑伸出的两只巨大的手臂把我们拥抱,我此时感觉青海不是边疆,而是中华的故乡。从贵德回来后,我就会到青藏线,再次穿越昆仑山,从昆仑山口开始《昆仑秘史3:玛雅通天塔》的写作。

2011年6月15日凌晨于贵德 圣宝林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