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发、车传仁编著的《中华铁冶志》由8章组成。前三章是我国古代铁冶技术发展的主线。首先对铁冶原理作了概要介绍,并对古今铁冶流程进行了比较。第2章介绍了历代铁冶发展简况。第3章按炼铁、炼钢、成型加工及热处理,即按专业较为细致地介绍了历朝铁冶技术发展状况。第4章介绍了我国古人的矿物观及铁矿产地。第5章介绍了历代的铁冶休制、法规和生产关系,对两千年来匠人身份、地位及铁冶官营、民营的变化消长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第6章介绍了我国古代铁冶对近邻及其他国家的影响和相互交往。第7章是关于中华古代铁文化的叙述。从铁制的人牛桥塔、犁剪兵刃到皇帝的丹书铁券及至涉铁的诗文哲理,方方面面均有涉猎。最后一章,笔者就日月代以后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第1章 铁冶原理及古今铁冶流程比较
1.1 钢铁冶金原理
1.2 现代与古代钢铁冶金工艺流程的比较
第2章 历代铁冶简况
2.1 西周晚期(公元前771年以前)
2.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
2.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2.5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2.6 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2 6.1 铁冶生产简况
2.6.2 煤的普遍使用及煤铁带来的经济发展、国力变化
2.7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2.8 清代(公元1616-1911年)
2.8.1 传统治铸技术的衰退期
2.8.2 清代:近代钢铁冶金技术的确定
第3章 我国古代铁冶技术及成就
3.1 炼铁
3.1.1 陨铁、块炼铁和生铁
3.1.2 矿石和熔剂
3.1.3 燃料木炭、煤、焦炭
3.1.4 鼓风
3.1.5 炼炉构造及砌筑
3.1.6 炼炉操作及产品
3.1.7 坩埚法
3.2 炼钢
3.2.1 块炼铁渗碳钢
3.2.2 铸铁脱碳钢
3.2.3 炒钢
3.2.4 灌钢
3.2.5 百炼钢
3.3 成型与加工
3.3.1 铸造
3.3.2 锻打
3.3.3 拉拨
3.3.4 钢“铁”复合
3.4 热处理
3.4.1 铸铁柔化术
3.4.2 钢的淬火
3.4.3 渗碳处理
第4章 铁矿石及古人的矿物观
4.1 古代对铁矿物的称谓
4.2 古人对铁矿石的认识
4.3 古代铁矿的找矿、采掘方法
4.4 我国古代的铁矿分布
4.5 我国古代的煤炭开采
第5章 体制、法规和生产关系
5.1 春秋战国时期
5.2 秦、汉时期
5.2.1 铁冶官营和铁官的设置
5.2.2 盐铁会议及《盐铁论》
5.3 魏晋南北朝时期
5.4 隋、唐、五代时期
5.5 宋代
5.6 元代
5.7 明代
5.8 清代
第6章 对外传播与交流
6.1 对朝鲜和越南的影响
6.2 对日本的影响和相互往来
6.3 对西亚、欧洲的影响与相互往来
6.4 对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影响与相互往来
6.5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及贸易往来
第7章 铁文化集萃
7.1 山顶洞人与赤铁矿粉
7.2 中西冶神与两种铁文化
7.3 万里长城与“上帝之鞭”
7.4 皇帝玉玺与王侯金印
7.5 龟兹与铁冶
7.6 曹操、嵇康和刘宗敏
7.7 试为俄语(生铁)寻根
7.8 两首咏剑诗
7.9 冶铁四古人
7.10 并州铁剪与济南针铺
7.11 铁钱与铁券
7.12 千年沧桑说铁塔
7.13 挂一漏二话铁桥
7.14 铁狮、铁牛、铁剑与铁柱
7.15 铁佛、铁人与铁釜
7.16 铁农具缘何铸铭文
7.17 诗人笔下的冶铸与冶铸中的哲理
7.18 炒钢、灌钢与转炉炼钢
7.19 细说锻铁业行规、行俗
7.20 漫话古代铁兵器
7.21 涉“铁”地名古今谈
7.22 含“铁”词语何其多
第8章 明代以后我国科技何以落后于西方之探析
8.1 几种因素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8.1.1 儒学和科举
8.1.2 阴阳五行说与天人合一论
8.1.3 妄自尊大与闭关锁国
8.1.4 手工行业的陈规陋习
8.2 15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的不同路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