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禅(祸福无常中的解脱之道)》由王玉星、韦雅丹主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不比较、不计较的平等观,不怨天、不尤人的因果观,不侵犯、不推诿的道德观,不贪求、不嗔怒的修养观,不自卑、不懊丧的处世观等,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幸福禅(祸福无常中的解脱之道)/菩提树下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王玉星//韦雅丹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幸福禅(祸福无常中的解脱之道)》由王玉星、韦雅丹主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不比较、不计较的平等观,不怨天、不尤人的因果观,不侵犯、不推诿的道德观,不贪求、不嗔怒的修养观,不自卑、不懊丧的处世观等,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内容推荐 《幸福禅(祸福无常中的解脱之道)》由王玉星、韦雅丹主编,《幸福禅(祸福无常中的解脱之道)》由浅入深有三层含义:第一,菩提树“冬夏不凋,光鲜不变”,任尔东南西北风,自能巍然屹立,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无论发生何事均以淡定之心应对,这是菩提树的一种智慧。第二,释迦牟尼彼时是在菩提树下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悟道成佛。佛教教人精进,放下包袱,静心思考,方能获得人生大智慧。人世浮沉,只有常常反观自己,人生境界方能不断升华。第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不要执著于“有”,也不要执著于“无”,随遇而安,随缘顺势,不放纵,不强求,拿捏好度,方能求得人间正果。 目录 第一章 不比较、不计较的平等观 第二章 不怨天、不成尤人的因果观 第三章 不侵犯、不推诿的道德观 第四章 不贪求、不嗔怒的修养观 第五章 不自卑、不懊丧的处世观 第六章 不邪见、不妄动的禅定观 试读章节 尘世中的生命,都应受到平等的礼遇。哪怕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它们皆享有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我们仁慈的佛陀常常教导他的弟子要普度众生,爱护生命,出家人都要有一颗慈悲善良的心,戒除杀戮,不捕杀生灵。 人世间的贫穷与富有,都是人类自己界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相信每个人的说法各有不同。众说纷纭之中,有用金钱界定的,有用权力界定的,有用名利界定的,等等。只有将这些附着在人类生活中的东西都一一放下,身心才能真正回归自由,才能真正平等。 真正的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不分圣贤,它是可以逾越一切等级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着不一样的职业。很多人会因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羞于启齿,殊不知这是一种自我轻薄。蚂蚁再小,也有它的用武之地。 有一位得道高僧想帮助一名小和尚开悟,一日,他呼唤小和尚:“慧仁!” 小和尚立即回答道:“师父!要我做什么?” 高僧答日:“不做什么。” 稍过片刻,高僧又唤道:“慧仁!” 小和尚立刻回答:“师父!要我做什么?” 高僧又回答道:“不做什么!” 终于在如此重复多次后,高僧在万般无奈之下,改口对小和尚叫道:“佛祖!佛祖!” 小和尚疑惑起来,反问高僧:“师父!您唤谁?” 高僧不得已就开示道:“我在唤你。” 小和尚不得其中道理:“师父!我是慧仁,不是佛祖啊!” 高僧对小和尚感叹道:“你将来不要怨我辜负你啊!其实是你辜负了我啊!” 小和尚申辩道:“师父,我没有辜负你啊!你也不会辜负我的!” 高僧答日:“实际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小和尚无意间轻薄了自己,潜意识里认定自己的身份比高僧要低,所以高僧叫他的时候一定是要吩咐他做什么,其实高僧没有分别心,他把小和尚看成与自己同等,但是小和尚却不懂得其中道理,辜负了高僧的好意。 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从本性上论,由于人的因果、福德、机缘不一,就有了圣凡之分。许多时候人们都喜欢偷换概念,混淆其中道理。其实凡尘问的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平等的待遇,每个生命都是不分高低的。 有一次我前往八大处诚心拜佛,在下山归去的路上,遇到一位面善的香客,于是结伴一同下山。山下,正在等车的时候,有个小贩前来兜售小鸟:“哥们,这鸟不错,我刚捕的,你看个个活蹦乱跳的,叫得欢着呢,这野味也就是在这地方,我能卖你便宜点,你要是到饭店去点的话,贵了去了!” P2-3 序言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 尘世处处皆道,真佛不在寺内。生活中一举一动皆有佛性,只要真心向佛,青山处处皆道场。曾有一友,声称已入佛门。戒酒不抽烟,戒荤不杀生。手中执念珠,整日念念不已。每逢熟人便介绍自己的法号,动辄口诵阿弥陀佛。一日,这位朋友买了早餐刚要吃,路边一乞丐哀求连连:“师父行行好,给点吃的吧。”朋友反问一句:“我都没吃饱,你说我能给你?”说罢,挥手赶走了乞丐。 地藏菩提不是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吗?一份早餐,让他的自私暴露无遗,将他与佛性远远地隔开。信佛,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份,而是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信佛是为了让人回到本真。本真的人少了些市俗,多了份纯真;本真的人少了些虚假的热情,多了份率性;本真的人少了些冷漠,多了份慈悲;本真的人少了些痛苦,多了份幸福;本真的人少了些浑浑噩噩,多了份清澈透明。这种透明,是本性的自我反省,是本性的自我观照。刚出生的孩子,离佛最近;长大成人,虽口口声声说信佛,却离佛越来越远。 成佛不必外求,人人心中皆有佛性。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来的佛,一念之差,便是人与佛的区别。古寺青灯,木鱼蒲团,声声佛号,悠悠晨钟,能否大彻大悟,还看个人的造化与修养。世间无常,能以淡定之心面对所遭遇的一切,自能寻到恒常的快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心有量,自能装得下四时的缤纷。 本套丛书取名“菩提树下”,由浅人深有三层含义:第一,菩提树“冬夏不凋,光鲜不变”,任尔东南西北风,自能巍然屹立,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无论发生何事均以淡定之心应对,这是菩提树的一种智慧。第二,释迦牟尼彼时是在菩提树下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悟道成佛。佛教教人精进,放下包袱,静心思考,方能获得人生大智慧。人世浮沉,只有常常反观自己,人生境界方能不断升华。第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不要执著于“有”,也不要执著于“无”,随遇而安,随缘顺势,不放纵,不强求,拿捏好度,方能求得人间正果。 《菩提树下丛书》的出版,正如人生一样,努力八分,机遇一分,随缘一分,过程坎坷,但是最后终有智者发现了这棵树。在此,非常感谢中国财富出版社的慧眼和付出。 王月星 2011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