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讨论是Edge网站赢得声誉的最大原因,它不设疆界的思考和充满智趣的回答对于我们的好奇心是一种完美的挑逗。
“什么令你对身处的世界充满乐观?”百位成功人士就这同一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他们的答案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具有启迪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让我们乐观的事/前沿思想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约翰·布罗克曼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年度讨论是Edge网站赢得声誉的最大原因,它不设疆界的思考和充满智趣的回答对于我们的好奇心是一种完美的挑逗。 “什么令你对身处的世界充满乐观?”百位成功人士就这同一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他们的答案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具有启迪意义。 内容推荐 每年伊始发起的年度讨论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每年都会有超过100位顶尖级思考者将自己的个人见解发表在网站上,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名大学教授以及知名媒体人等。 前沿思想库系列图书收录了2006—2008年edge网站三个年度问题的讨论集锦。 “什么令你对身处的世界充满乐观?”是2007年的年度问题。从哲学到科学,从对于宇宙的预知到对于人类自身的认知,这些前沿思想者的回答代表了他们对于世界存在状态的个性化思考。 不可错过的思想盛宴,与世界上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大讨论,触碰各个领域卓越思考者的思维方式,见证这疯狂世界和奇妙未来。 目录 序言 前言 年度“边缘”问题 希望之心 新闻有骗局,坏消息其实正在减少 人们越来越重视事实真相 重新认识事物 城市治愈贫困 新生代的乐观 前往火星的单程票 22世纪初,我们将生活在其他星球上 民主的萌芽—互联网 寻求知识的新方式—在线 数字沟通改变公众服务 思想的梅特卡夫定律 网络让人变得无私 知识商品化的终结 市场让权力向大众转移 资本趋善 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自由 公众将会对科学的过度宣传免疫 印刷工艺将取代互联网 新知足主义 年轻人改变世界 人类将有新型交流方式 泛感应 孤独症与数字时代 了解睡眠的深义 减少睡眠时间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失败亦快乐 版权之争 “多元化”推动欧洲发展 高等教育全球化 教育带来创新 准确理解他人 我们将战胜比较无知学 教育技术的发展 数学真的很“有趣” 孩子的元认识 孩子的科学激情? 科学教育的再次革命 向多样性学习 检测你的学习障碍 婴儿潮一代将很快退休 人类做正确事情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当男人参与照顾婴儿时,就不会发生战争 最好的还未到来 还无辜者以清白 我将再次全看错 群体行为模式 找到遏制悲观的新方法 民主的局限 世界是一个珍品室 即使最糟糕的政府计划也不应轻言放弃 再一次文化复兴 科学之魅 网络让难题不再难 动摇达尔文主义的根基 更好的死亡方式 把烂苹果从篮子里扔出去 人的身份不止一种 人类可以掌控情绪 解决精神载体的问题 解决全球问题的更广阔视野 克服单一因果思维模式 事情总会变得糟糕 网络让难题不再难 最后的科学启蒙 科学的发展将终结迷信 凡事皆要讲证据 科学、宗教、技术的未来 循证决策将改变社会 探知人类本性的新工具 21世纪,我们将读懂20世纪的物理学 弦理论的未来 振兴为公众服务的科学 别再为“超弦理论”疯狂了 物理学将走出“黑色年代 科学家眼中的“科学” 谁说我们无关紧要? 平等对待每个人 科技改变世界 神经科学意义重大 重新认识收益率 新科学时代 发现新的治疗手段 早期癌症筛查 肿瘤干细胞和癌症新药 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 个人染色体 寻找精神疾病的基因 重新认识智能 机器人和电子宠物的未来 科学将是一种广泛参与的行为 高分辨率图像技术将造福世界 信息透明是必然趋势 一切都有可能被颠覆 软件的未来 科技最终将揭开真相 借壳现象 技术在应用时应该有好的设计 助听技术的未来 科学学科不断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科学与医学出版 科学的真实纯度 信仰之力 真诚是人性的趋势 议会里的女人们 新婚姻时代 幸福的债券 回归浪漫爱情 真诚是人性的趋势 友谊不会消失 宗教蛊惑的力量正在消失 为非理性事物找到合理的解释 科学与宗教之争出现转机 上帝终将降临 人类对重大变化的本能反应 厘清信仰 地球上的另类生命形态 令人乐观的宇宙哲学 第二种乐观 宇宙视界之外还有什么? 火星上的生命 未来之谜 我们已到转折点 可持续能源 从山洞开始,但我们不能永远待在那儿 避免气候战争 拯救北极 利用风能 一个“气候的空洞”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观点 个人碳交易 廉价能源时代即将结束 太阳能的未来 太阳能蓬勃发展 魔术师的学徒 马尔萨斯错了 下一个10亿人 从灾难中反思 人类将揭开所有谜团 明智的决策越来越多 暴力正在消失 战争终将结束 世界和平离我们已经不远 道德在进步 人类正在变得更加理性 我们定能超越古人 勇往直前,否则明天会更糟 危机管理是人类的天赋 曾经、当下和未来 我们将拥有更多选择 人类平均寿命将超过120岁 活得更久、过得更好 永生是完美的健康状态 “自然”的终结 打造高度统一的社会网络 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 人类尤其擅长“和稀泥” 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打破标准,目光放长远一些 霸权主义的终结 致谢 试读章节 减少睡眠时间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马塞尔·金斯波兰尼(Marcel Kinsbourne) 心理学教授,与保拉·卡普兰合著《孩子的学习和注意力问题》(Children's Learning and。4ttention Problems) 我们的生命正在延伸,但衍生的生命对我们而言却是一笔缩水的资产。试想,谁不愿意将自己的巅峰状态持续下去,谁又愿意整日无所事事。我们花在睡觉上的时间对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没有太大的益处,做梦更是如此。大脑中的一些机能障碍和单胺氧化酶会起到抑制药物的作用,还有可能令人与梦境“绝缘”,而这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影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在维持大脑现在活跃状态的前提下,缩短睡眠时间呢(无论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还是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我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睡眠,只是说我们可以缩短睡的时间。过去那些强调必要睡眠时间的生态学理论已经明显不再适合现在的生存环境了。 事实上,所有的脊椎动物都需要睡眠(非脊椎动物也需要部分安静的时间),但是不同物种对于睡眠时间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区别,从每天4小时到多于18小时不等。比如,啮齿类动物睡眠时间约为8~17小时,灵长类动物则是7~18小时,大象和长颈鹿是_3~5小时,松鼠是16~17小时,蝙蝠是20小时。大多数物种新生儿的睡眠时间都要比成年动物的睡眠时间长(除了鲸和海豚,它们刚出生的宝宝根本不睡觉)。这只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它并不意味着该物种中的每一分子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比如某些特殊的家庭,其中的成员都习惯于只在晚间睡2~4小时,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不过,也许限制睡眠时间并不是人类优先考虑的问题。 人们通常会认为睡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维持神经元的循环;(2)提高学习能力;(3)让身体放松,远离烦恼。 (1)在所有脊椎动物以及其他门的动物中,睡眠带来的神经代谢的好处对整个生物体来说都是最为基本和普遍的。如果对睡眠的渴求是大脑发出的指令,那么睡眠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生物体的不同基本神经结构来决定,比如说是整个大脑发出的指令还是大脑中的某部分发出的指令,能量的用处,行为控制的复杂性或者是需要补充某些关键的神经传递素。看起来物种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存在。 (2)假设睡眠对于学习能力的影响类似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白天生活的继续,但睡眠的这种调节功能对学习能力的促进完全是因为睡眠状态中仍然保持活跃的脑细胞继续工作所产生的一种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反应,本身并没有什么新信息。无论记忆有用还是无用,它们都会在睡眠的时候借助于活跃的神经细胞而重演,而我们能从这些活动中获取灵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睡眠对于物种学习能力的促进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一个生命体不能不学习任何东西而单纯指望从睡眠中获取信息。 (3)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在睡眠时间上最为重要的不同是,睡眠时间对于不同物种的生理机能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是睡眠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睡眠帮助生物储存能量,远离烦恼。对于那些忙于生计的生物来说,睡眠每天不过只要花费一点点的时间——确信自己还活着,并完成细胞的新陈代谢。这个挑战每天都重复。从这个观点来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由每天的工作量来决定。 在每天的常规工作完成后,不是出于生存或者代谢的需要仍然继续活动,这会增加生物遭遇环境中潜在危险的可能性。许多物种无法在黑暗中活动(而有些无法在明亮处活动)。因此在那些特殊的时间段,它们只能选择进行能量代谢,而无法得到其他的东西。有些特殊的基因已经决定了生物体每天的睡眠时间(甚至是冬眠的时间)。因此延长睡眠时间将会影响到人的身体机能,并有可能进而改变人的某些生态特性。 动物需要时间来寻找食物,但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要取决于它们与猎物的能力,如速度、力量以及群居的密度。草食动物的生存状态与生物群的规模以及食物的易得性紧密相关,它们觅食需要的时间最少。找到食物后一天能剩下多少时间完全取决于它们能在哪里找到安全地带。 众所周知,自然界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它使睡眠的基因遗传下来。我们的祖先因为睡眠不足而感到疲劳、烦躁,因此他们对睡觉的需求是非常主观的体验。我认为,随着人类的发展,大脑所带来的这种感受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它同样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物种应该承受这种根本性的改变,要继续生存下去,无论生存环境变得更好还是更加恶劣,自然的选择同样会影响物种的睡眠状况。 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太快了。人工照明技术发展以来,黑暗也不再能够限制人类的活动。人类行为更多的是针对长远的目标,而不是关注于眼前,因此人类生活的每个小时都非常有用。而且,我们有非常有效的手段来确保我们不用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睡觉也能够躲开危险。所以说,睡眠或许曾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但现在离开睡眠的庇护也会拥有安全的环境。 当我们可以确定那些掌控“睡眠基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调整它,以获取更短的睡眠时间。另外,人体的生物钟也需要重新设定。尽管现在前景还不太明朗,但基因工程将有效地推动这方面的进步,这并不是白日做梦。好消息来自对果蝇的研究,它的睡眠结构与人类有些类似,有一种叫做Shaker的基因突变会缩短其自然的睡眠时间,可能使其睡眠时间缩短2/3,24小时内的睡眠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缩短到,4小时,但不会损害生物体。坏消息是,发生这些突变的果蝇都活不长。不管怎样,我依旧乐观。 P41-43 序言 年度“边缘”问题 1991年的时候,我提出了“第三种文化”的概念,这种文化“来自现实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精彩的阐述,将深奥的科学概念变得深入人心,取代了传统对智力的定义,重现探讨人类生命的深层含义,重新定义了人类并确定人类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到1997年,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第三种文化在网络上有了一个家,一个名叫“边缘”的网站(www.edge.org)。 边缘网站的出现可以说是第三种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的事件,它为那些在科研领域奋力向前的智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观点以及对那些第三种文化思想家的工作与观点的评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挑战是什么。在充满冲突的、灵活思考优于平庸智慧的环境下,出现了关于数字时代关键问题的讨论。 边缘网站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代表了生态学、基因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其中部分问题如下:宇宙来自哪里?生命来自哪里?思想来自哪里?第三种文化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哲学形态、理解物理体系的新方法,以及关于人类许多基本假设的新的解释方法以及这些假设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边缘网站的年度特色就是“世界问题中心”,最开始是在1971年由我的朋友兼合作者、已故的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提出的一个概念艺术项目。他最初的计划是集中世界上100个最聪明的人,把他们锁在一个房间里,“让他们把自己疑惑的问题提出来”。这一结果就是一个思想的集成体。想法与实践不会完全对应,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拜尔斯准确区别这100个最聪明的人,向每一个人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到底为哪些事情而感到困惑。结果是70个人都被他的这个举动弄晕了。 到了1997年,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为拜尔斯当年的伟大设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也是边缘网站出现的原因。作为边缘网站的一名年度编辑,每个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在向我自己发问,也在向那些在午夜给我和我的同事发来他们对某问题看法的读者发问。以下就是2007年边缘网站的问题: 无论是作为一种行为还是一种思想状态,科学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让人乐观的。科学指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力图使它们运作得更好。大部分消息不是好消息就是能够变成好消息的消息,谢谢那些更深化的知识,以及更为有效且有力的工具和技巧。在科学的前沿,将不断出现更多更好的问题,它们也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什么事让你乐观?为什么?把它说出来,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 边缘网站出版人兼编辑 书评(媒体评论) “Edge”将网络媒体的内容质量和社会价值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西洋周刊》 “精彩纷呈,有理有据,莫名其妙地令人上瘾。” ——《华尔街日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