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美国又经美元贬值,既能甩掉外债负担,又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同时又要求中国人用辛苦攒下的外汇供他们削债。
世界货币是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当一个国家货币能够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时,这实际上就是这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世界资源的配置。而当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时,人民币也就有了对世界资源的计价、结算、购买与支付的能力,有了让中国人持有人民币走遍世界各地的能力。
如果人民币变成了世界货币,外国人就会把人民币当成金子存在银行里,就如同我们把美元当成金子存在银行里一样。如果人民币变成了世界货币,外贸企业的结算和成本就可以以人民币计价,可以大大减少汇率危险。无论美元再怎么贬值,我们的外汇储备都不会再缩水了,因为那时我们的外汇储备就是人民币。根据测算,如果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能够在较长时间段里保持稳定,并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到2015年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国际铸币税收收入大概能达到224.6亿美元,到2020年约为300.2亿美元。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2010年2月1日,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在哈尔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已经过了最糟糕的时刻。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达到lOOA,,人民币有望成为第三大世界货币。
美国《侨报》刊出的署名文章也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日渐清晰。人民币国际化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降低当前海量外储的风险;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可以换取人民币持有者的资源,增加铸币税收入。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以目前影响力看,人民币最终成为世界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世界货币呈现“一强两极”局面——美元独步天下,欧元集体合力,日元紧随其后。但在金融危机之下,美元的全球影响力和公信力大大降低;而欧洲有发生第二波金融危机的风险,欧元地位也在下降;日本经济衰退也已成定局。
唯有中国具有支撑奥巴马新政的财政实力。中国组团赴欧洲采购的反贸易保护举措,又成了欧洲的“救命稻草”;而且,当前似乎只有中国拥有强劲的内需潜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似乎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自身经济实力及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在北面,中俄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亿美元的20年石油采购合同;在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亿美元;在东南面,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
2010年6月22日,央行等6部委发布公告,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由上海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辽宁、湖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业务范围明确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则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专家指出,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种有保留的全面放开,产生影响是非常现实的,即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将要考虑人民币的关键要素,这意味着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联系得以真正深刻地建立。以中国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国家,在他们的货币篮子里,人民币的加权贸易平均指标将会提高,这将为人民币发挥全球影响开辟道路。
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扩容后,使得人民币本身对于美元的一种替代性选择突然之间变成现实。伴随中国着贸易、金融的上升态势,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人民币有望成为强势货币,成为可以持有的有竞争力的资产并被作为储备。这将对人民币币值有价证券发行产生长期的推动。它将使得上海、深圳、香港的国际金融市场地位进一步提高,对于上海等城市将会起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金融危机根本上是一场货币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借助反危机措施,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经济转型的基本推动力,这一改革推出时机恰到好处。因为希腊危机爆发后,欧元区风雨飘摇。这一事件大大延缓了欧洲的复苏,欧元地位大幅下滑。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弥补世界经济对于稳定货币的需求。这项政策还将使各大商业银行跨境贸易结算的业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5月末,央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45.52亿元。
当然,货币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不是依靠政府间协议和政策推行来决定的。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还是和国家实力息息相关。专家指出,一种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基础,二是具备良好的信用状况,三是具有先进的银行操作系统。人民币在这几个方面的情况如何呢?P9-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