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许多不遇士子都有“卖文为活”或代人笔耕的现象,这些人凭借一己之文才,或出入戎幕,或寄身藩府、大学士府,或在市井佣作诗文,或编印书刊……凡此种种,都是以文谋生的表现,知名者如郑若庸、吴扩、谢榛、卢楠、王稚登、俞安期、俞允文、王叔承、徐渭、陈继儒等,他们有的被称为“相门山人”、“布衣之杰”、“江湖诗人第一流”,有的是享誉一时的名士,有的“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有的被列入“后七子”、“广五子”、“四十子”……这些称号足以表明他们在当时词坛的不平常地位,以至有人说“诗在布衣”。这一类人有何共同特征?谋生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用以谋生的诗文与一般的吟咏性情之作有何区别?以文谋生何以能实现?以文谋生行为对文学创作本身起了怎样的作用?文人以文治生现象的出现对当时文坛有什么影响?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值得周榆华编著的《晚明文人以文治生研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绪论
第一章 文人辨析及明以前文人治生概况
第一节 文人辨析
第二节 明以前文人以文谋利厦治生概述
第二章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
第一节 纲纪弛废和心学流行
第二节 市镇经济发达与尚利的世风
第三节 士风的变化
第三章 社会上的诗文消费需求
第一节 民间尚文风气
第二节 士绅的诗文消费及文人代耕
第三节 藩府戎幕对文人的吸纳
第四章 以文治生者的生成原因与群体特征
第一节 生成原因
第二节 群体特征
第三节 “诗在布承
第五章 以文治生的途径
第一节 府幕笔耕
第二节 市井佃文
第三节 其他谋生方式
第六章 治生心态与谋生诗文评析
第一节 治生心态
第二节 谋生诗文评析
第七章 “不幸若马耕”的徐渭
第一节 贫困身世与笔耕谋生
第二节 府幕经历及其代耕
第三节 性情文字与谋生文字论析
第八章 “山人竞述眉公”
第一节 不一样的隐士
第二节 闲人和闲人的生计
第三节 词坛中之文将
第九章 以文治生现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第一节 治生者的文学活动——晚明小品蔚盛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二节 以文治生行为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 谋生文人的市民化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十章 余论
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文人谋生类举
第二节 文人以文治生的几点困惑
附录:文人传记及以文治生资料摘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