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未必都垂涎珍馐玉馔,粗茶淡饭却品尝出别样滋味;文人雅士们竟敢叫板调鼎方家,大众食材照样做出惊世绝味;那些馋游四海的古今知味者,因亲历神奇而引人入胜;追寻名流政要的种种食癣嗜好,不啻为食史长廊的一大罕见景观;漫步食林,发生在厨坊烹坛的一桩桩奇闻异事,少不了会让你惊诧之余浮现一团悬疑。
与名人名家牵手同行,听他们讲述精彩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王志坚//卢小溪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帝王将相未必都垂涎珍馐玉馔,粗茶淡饭却品尝出别样滋味;文人雅士们竟敢叫板调鼎方家,大众食材照样做出惊世绝味;那些馋游四海的古今知味者,因亲历神奇而引人入胜;追寻名流政要的种种食癣嗜好,不啻为食史长廊的一大罕见景观;漫步食林,发生在厨坊烹坛的一桩桩奇闻异事,少不了会让你惊诧之余浮现一团悬疑。 与名人名家牵手同行,听他们讲述精彩故事。 内容推荐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围绕吃喝,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本书用翔实的资料、意趣横生的文字,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有关名人的65个饮食故事。 目录 伊尹:从厨子到名相 易牙:缺德的厨神 孔子食礼趣闻 赵盾施食得恩报 识味奇才苻朗 刘邦食典的来龙去脉 东方朔滑稽吃相 曹操食性露本性 诸葛亮发明的军食 张翰恋味避祸 王羲之吃名背后 隋炀帝珍馐奇观 韩愈命丧火灵鸡 白居易食养妙招 韩熙载夜宴传奇 吕蒙正悔吃鸡舌汤 酒怪石曼卿 王安石餐桌轶闻 苏东坡美餐江湖 黄庭坚饭局逗趣 陆游饮食诗话 倪瓒食癖 郑和船队食谱揭秘 蟹痴李渔外传 名妓厨师董小宛 朱彝尊好色亦好食 蒲松龄的穷吃 年羹尧血溅厨坊 康熙垂涎寻常味 郑板桥的口舌之好 乾隆膳事掌故 曹雪芹惊现烹功 袁枚传世食经 纪晓岚大肚能容 阮元误考烧饼纹 梁章钜饮馔琐记 曾国藩的非常之食 左宗棠的三大嗜好 “李鸿章杂烩”大寻踪 慈禧的食苑秽闻 袁世凯饭桌作秀 孙中山舌尖之恋 黄敬临和他的千古奇宴 李叔同寺院断食记 红顶吃棍谭延闿 鲁迅这样吃 豆腐博士李石曾 冯玉样的滋味岁月 苏曼殊贪嘴丢性命 蒋介石的饮食习惯 郭沫若的吃历 毛泽东爱吃啥 梅兰芳的护嗓小吃 追寻郁达夫的味蕾 怪僻食客溥心畲 周恩来的餐桌外交艺术 宋美龄的味觉人生 张大千的食情画意 老舍的吃喝喜好 独腿酒仙邓散木 傅抱石:酒为画之魂 溥仪的最后御膳 儒雅大吃家王世襄 于光远淡昧出奇 试读章节 杀子适君 “杀子烹献”或称“杀子适君”,是易牙一生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典故说,吃遍了天下美食的齐桓公,日子一久,无论吃什么山珍海味都无滋味。一天,齐桓公酒足饭饱之后,突然叹了一口气跟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事后,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竟将自己三岁的儿子蒸了献给桓公吃。桓公被他对自己的忠心耿耿而感动,提拔重用了易牙,对易牙言听计从。 齐桓公晚年昏庸无道,居然异想天开,想让易牙出掌政权,成为继伊尹之后的庖厨宰相。于是,趁着宰相管仲卧病垂死之际,问他:“君将何以教我?”管仲慧眼识奸,直谏桓公说:“易牙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小人,切不可重用。”桓公却辩解说:“易牙不惜杀掉亲子,烹了让寡人尝个新鲜,爱寡人胜于爱子啊!”管仲说:“人情莫过于爱子,忍心杀害自己儿子的人怎么会忠爱君王呢?”管仲无愧为一代贤相,他看透了易牙的本性,力劝齐桓公小心防范。但遗憾的是,桓公对贤相管仲的力劝充耳不闻,执迷不悟,为日后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埋下了祸根。 不久,齐桓公病重,易牙和竖貂串通发动政变,堵塞宫门,筑起高墙,不准任何人出入。齐桓公要求吃饭,他们说没有;要求喝水,他们也说没有。蒙在鼓里的齐桓公这才察觉到易牙和竖貂的阴谋,可是悔之晚矣!齐桓公就像濒死的吴王夫差因愧对伍子胥蒙面而死一样,也用衣袂蒙面而死。死后两个多月都没有埋葬,蛆虫泛滥,都爬到门外了。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堂堂一国之尊,春秋第一霸主,竟然落到了尸体用杨木门板遮盖的地步。 桓公死后,易牙大开杀戒,立公子无诡为国君,齐国大乱。前太子昭逃奔宋国,宋襄公率诸侯起兵,护送太子昭归齐伐逆。齐人恐慌,遂杀无诡,立太子昭为国君,即齐孝公。失去了政治保护伞的易牙,流亡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师承彭祖厨艺,终成一代大厨。今徐州流行诗云:“雍巫善味祖彭铿,三访求师古彭城。九会诸侯任司庖,八盘五簋宴王公。”易牙黯然退出政坛,却在食林大放异彩,换得千秋万世名,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除了管仲,最早谴责易牙暴虐的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法家韩非子,他从法制角度审视,判定易牙违反了齐国的法律。《李渔随笔》提到:“千古不近人情之事,未有如吴起杀妻与易牙烹子、乐羊食子之三事者也。” 烹坛圣手 尽管易牙在人格上十分卑劣,其品行令人不齿,但他的厨艺之高超,确实天下无双。与伊尹在食界等量齐观的历史人物当属易牙。 在调味方面,易牙也技高一筹,他是较早懂得运用调和之道来操作烹饪的庖厨。王充《论衡·谴告》称:“狄子之调味,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即是说,易牙调味本领十分高强。《苟子·大略》说:“言味者于易牙。”《淮南子·精神训》云:“桓公甘易牙之和。”易牙善调五味和辨别味道到了什么程度?他做出来的菜,酸咸甘淡,美味适口,深得齐国宫廷显贵们的赏识,甚至连亚圣孟子都曾夸赞他说:“口之于味,有同嗜也。易牙先得吾口之所嗜者也。”他认为,易牙之所以称为知味之人,就在于与天下所喜好的口味大致相同,而易牙首先感受,调制出了天下人大都喜好的口味。另外,易牙还发明了“易牙十三香”,是混合香辛料用于烹调的开创性人物。 易牙也是第一个把烹饪和医疗结合起来创造了食疗法的厨师。“五味鸡”的首创者是易牙,其烹法是把五味子淘洗干净,从开口处填进鸡腹中,洗净的肠、肝、心也填进去,把鸡装入砂锅,倒入清汤,同时放入姜、陈皮、盐、胡椒粉,再把肥肉膘切成莲花状放入锅中。大火烧开,文火炖烂。捡去陈皮、姜片不用,配上菜心、火腿,原锅上桌即可。由此可见,易牙确是当时最有名的善于调味的大行家。 易牙对我国最早的地方菜——鲁菜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一道名叫“鱼腹藏羊”的山东名菜,相传就是易牙所创。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则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烤制而成。菜品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而“鲜”这个字即由此中的“鱼”和“羊”组合而来。 易牙是个天才的“知味者”,《左传》《史记》《管子》《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论衡》等古籍中对其称颂甚多。他老兄辨味的功夫的确高人一等,《列子·说符》中说:“孔子日,淄渑之合,易牙尝知之。”淄水、渑水皆是齐国境内的河流,将这两条河的水兑在一起,易牙居然能用舌头把淄水与渑水分辨出来,百不失一,连盗泉之水都不饮的孔子对易牙的行为竟然没有谴责,反而盛赞易牙的厨艺。清代编纂的《临淄县志·人物志》中写道:“易牙善调五味,渑淄之水尝而知之。” 高看一眼 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易牙的德与艺。易牙为祸齐国,阴谋作乱,虽是他被后人唾弃的罪状,但是,这在当时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且与齐桓公晚年的昏聩有直接关系。易牙作为厨艺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后世人撰写食经之类的作品,托名易牙也是常见的事。例如明代食疗家韩奕,因推崇名厨易牙,书名就托称《易牙遗意》,意思是易牙遗留下来的原意。同时代周履靖著《续易牙遗意》,也是托名易牙的仿古食经之作。 易牙以名厨传世,后人对他的厨艺十分推崇。早在北宋时,杂曲《太平歌词》中的“十女夸夫”,便将易牙列为厨行祖师。中国民间常把吃一顿好的饭菜,叫做“打牙祭”,这“牙祭”指的便是“易牙的祭祀”。据《饮食业考略》载,沈阳西关曾建有一座易牙庙,供有易牙画像。台湾地区餐饮烹饪界,至今仍多以易牙为行业祖师,年年举行祭拜,四时香火不绝。高雄市前镇区的衙华街上,有一间全岛唯一的易牙庙,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易牙的诞辰,市政府会在这一天,于易牙庙举行祭祀大典。现场不但准备了“君臣宴”共八大八小菜式,且一切仪式遵循古礼进行,盛大庄严且隆重,已经成为高雄市每年观光季节的重头戏之一。易牙在久远的岁月里被逐渐神化,成为中国的另一尊“厨神”。 P6-8 序言 老饕们从历史深处走来,汇聚在同一方美食天地,各自品味酸甜苦辣人生的同时,也在苦苦求索香色味形的玄奥学问。 这是一曲不同凡响的锅碗瓢盆交响乐。一碗,一风景;一勺,一乾坤。帝王将相未必都垂涎珍馐玉馔,粗茶淡饭却品尝出别样滋味;文人雅士们竟敢叫板调鼎方家,大众食材照样做出惊世绝味;那些馋游四海的古今知味者,因亲历神奇而引人入胜;追寻名流政要的种种食癣嗜好,不啻为食史长廊的一大罕见景观;漫步食林,发生在厨坊烹坛的一桩桩奇闻异事,少不了会让你惊诧之余浮现一团悬疑。 与名人名家牵手同行,听他们讲述精彩故事,正好应了当代法国名厨保罗·博古兹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菜有好多深奥的学问。”追溯中华饮食文化的渊源就会发现,历代名人名家的创意,才是它的不朽灵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