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词乐尧章(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艺术形式研究)(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周韬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音乐与文学结合的视角研究姜夔旁缀音谱的十七首词调歌曲。首先论证其具有开创性的音乐建树:白石从音乐表现力与层次感极丰富的唐俗乐二十八调出发,融入宋代士大夫的文艺尚雅思想,化俗乐二变声高下不拘、随用移易的灵活性入雅乐,为僵化的雅乐体系注入了活泼生机。其次考察其创调、创意之兼极精能:他综合考虑词旨、调源与宋调的音乐实际,择优适韵;运用多种四声五音协谐关系“倚声”制撰,且自创以文学章法拟作音乐旋律的配乐手法。由此可见,姜夔既能以曲情渲染词情、又能将文意谱成曲意,擅长以辞、韵、律、音、声、乐高度谐和的艺术形式深化、升华词境。本书的研究,实证了白石十七谱词曲合平仄、明音韵、协音律的“音乐文学”属性。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唐俗乐-宋燕乐二十八调律位详证
第一节 唐教坊胡部俗乐二十八调律位详证
一、二十八调系统是唐代俗乐高度繁荣的见证
二、唐代俗乐二十八调系统与当时“燕乐”五调有别
三、唐俗乐二十八调用管色定音,以弦乐从之
四、唐代雅俗律位有所变动,中晚唐太常雅乐比唐教坊俗乐高二律
五、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用旧式均孔笛“自然七律”
六、唐俗乐二十八调止有十一声,约应十一律
七、据《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及《唐会要》卷三十三“诸乐”所载宫调推定唐俗乐二十八调调头音律位
八、仅据《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亦可准确推定唐俗乐二十八调调头音律位
第二节 唐俗乐二十八调系统的乐理阐释
一、唐俗乐二十八调为何无徵调
二、“商角同用,宫逐羽音”,同运次(调头音律位相同)之商、角/羽、宫调式以二变(变徵、变宫)声互补共同音相轮转
三、唐俗乐二十八调是以“共同音”为基础轮转自如的完整系统
四、唐俗乐二十八调“七运”次转如车轮,雅乐八十四调仅有同均同音阶转调性而无同“运”次“共同音”转调式
第三节 宋燕乐二十八调即唐俗乐二十八调
一、宋教坊燕乐律位与唐肃宗改制后太常雅乐律位等高
二、沈括《补笔谈》燕乐“蕤宾无律”之误
三、宋仁宗《景祐乐髓新经》是对俗乐二十八调高层次完整音乐系统的
雅化曲解乃至瓦解,自此导致了宋人对“高宫”律位的误读
四、宋教坊燕乐二十八调就是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
五、宋教坊燕乐依肃宗改制后雅乐定律的历史文化成因
第二章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调式及音声详证
第一节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旁谱音高谱字考释
一、本书对白石十七旁谱版本的选用
二、白石“古今谱法”正字谱为雅乐而发,具全十二律
三、白石十七首管色俗字谱的解读依据
四、白石十七旁谱音高俗谱字与陈元靓《事林广记》“管色指法”俗字相同
五、右侧为ァ的白石双俗字结构音高谱号辨疑
六、白石左右结构双俗字音高谱号右半部分之ァ是相应单字谱的清声符号
七、陈元靓“管色指法”俗字用声(律)详解
八、白石十七谱可具全十一音声(律),足应二十八调
九、陈元靓“管色指法”仅具五宫,不足以据解白石十七谱调式
十、白石十七旁谱的“拍”概念及“住字/杀声”符号
十一、住字(杀声)处的上下结构双俗字音高谱号下半部分之ゐの与リ号考证
第二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旁谱调式音声考证(上)
一、《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旁谱调式概说
二、《鬲溪梅令》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三、《玉梅令》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四、《扬州慢》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五、《长亭怨慢》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六、《淡黄柳》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七、《石湖仙》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八、《暗香》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九、《疏影》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十、《秋宵吟》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十一、《翠楼吟》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第三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旁谱调式音声考证(下)
一、《杏花天影》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二、《醉吟商小品》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三、《霓裳中序第一》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四、《惜红衣》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五、《角招》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六、《徵招》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七、《凄凉犯》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第三章 十七谱词调的词律构成
第一节 律句构成规律略论
一、运用近体诗律向前“添步”、从头“减步”之法衍生句式
二、偶言律句的建构
三、“衬字”的运用
四、词体构调简说
第二节 倚旧曲之声制词的五首令、慢体词的词律构成
一、《鬲溪梅令》词律构成
二、《杏花天影》词律构成
三、《醉吟商小品》词律构成
四、《玉梅令》词律构成
五、《霓裳中序第一》词律构成
第三节 十二首自制曲的词律构成
一、《扬州慢》词律构成
二、《长亭怨慢》词律构成
三、《淡黄柳》词律构成
四、《石湖仙》词律构成
五、《暗香》词律构成
六、《疏影》词律构成
七、《惜红衣》词律构成
八、《角招》词律构成
九、《徵招》词律构成
十、《秋宵吟》词律构成
十一、《凄凉犯》词律构成
十二、《翠楼吟》词律构成
第四章 白石十七旁谱的文乐协谐关系
第一节 文乐关系浅说
一、音韵“四声”与音乐“五音”关系的提出
二、唐人关于音韵“四声”与音乐“五音”的对应关系理论
三、中唐诗客对文、乐关系的认识
四、以《词论》为代表的词尚“音雅文正”观
五、白石主张的乐音清浊与四声相谐之法
第二节 因旧曲以制词的词曲“倚声”考证
一、《鬲溪梅令》“倚声”填词实证
二、《杏花天影》“倚声”填词
序言
诗乐亡而后春秋作,词乐
亡而后词学兴。1934年4月
,龙榆生先生于《词学季刊
》第一卷第四号发表《研究
词学之商榷》一文日:“取唐
宋以来之燕乐杂曲,依其节
拍而实之以文字谓之‘填词’。
”以“推求各曲调表情之缓急
悲欢,与词体之渊源流变,
乃至各作者利病得失之所由”
总谓“词学”。更以“八学…‘三
义”,首倡“词学”之完整概念
。传统词学研究之理论体系
自此备足大观。然而“八学”
分支既为条理唐宋以来词之
理论,亦为弥补“目录之学”
等实际研究之亟需与不足而
立,何曾见其并辔于“词学”
实践?但随时易位而不可兼
得。晚清以来,今人之谓“词
学”大兴,即如万树《词律》
为“图谱之学”建树、戈载《
词林正韵》为“词韵之学”开
宗纭纭。累至清季,方家云
集:朱孝臧出《疆村丛书》
,集“校勘之学”大成,为治“
词学”者世代所宗;郑文焯自
谓“于音律有神悟”,笃志“词
乐之学”;王鹏运发明“重、
拙、大”说,况周颐继而发扬
,“批评之学”遂盛;夏敬观
以《词调溯源》问途“声调之
学”……其问各脉分支,此消
彼长,自不相通。稍后王国
维以西方哲学审美锐意“批评
”,提出“词”之文学“三境界”
,适逢陵夷之变,西学东渐
,“批评之学”遂于旧学式微
、信仰危殆之际,循个性初
萌、小我即天下之“小资”意
识急转直下,由历代一仍之
创作技巧论、格调论,转人
个体受众之主观文艺审美。
因其倡导“同情之理解”,亟
待“知人论世”,“词史之学”
遂一改前朝历代麇集纪事、
不重个体之习,单人立传、
特重个人经历之年谱式“词史
”大兴。自王氏《清真遗事》
肇始,以夏承焘先生后出转
精之《唐宋词人年谱》为成
就“词史”专门之学的标志。
随着一代清季人民之词学
家相继仙逝,词学基本上纳
入了文学批评与词史研究的
范畴,且互有交叉渗透。而
针对“词乐”“图谱”“声调”“词
韵”四种同源自词体最本质特
征——文学与音乐之离合关
系——的分支研究则门庭冷
落。前辈词学家龙榆生的专
著《唐宋词格律》《词学十
讲》,以及夏承焘先生的《
四声绎论》一文,基本上沿
用万树《词律》从四声论词
的观念,并未涉及作为“倚声
”本质的词乐与词律问题。当
代词学研究之主流乃不在文
献,便在文学,其关注焦点
与学术成就,集中体现于龙
榆生前辈所倡导之“作家史迹
之宜重考”“版本善恶之宜详
辨”“词家品藻之宜特慎”三大
“词学”要义。而对词体“文乐
相从”之内在规律的阐发,仿
佛正与“词乐亡佚”的不可知
论相照应,鲜有深入而翔实
的论证。
一、白石十七谱的研究价

宋词的歌唱性,在宋人所
作词话与词集序跋中多有论
及。而对声辞相从艺术规律
的探讨,宋人亦有专门论述
,如王灼《碧鸡漫志》、李
清照《词论》、张炎《词源
》等。但具体到可唱之词的
作法,亦即构架词作的文字
与组合乐曲的谱字,如何为
宋人驱遣,以使两相表里,
营造出诃隋与曲意高度谐和
、相得益彰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一命题,目前仅有姜夔《
白石道人歌曲》中旁缀俗字
音谱的十七首词调歌曲(下
文一律简称之为“白石十七谱
”)可资实证。因此,对白石
十七谱的解读,及其所蕴含
的审调用韵、审音用字、依
曲拍为句、四声七音相协等
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规
律研究,历来为治词学和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者们共同重
视。
姜夔为南宋一代诗、词、
书法、音乐名家。从词史而
言,他是风雅、格律词派的
开创者。从乐史而言,他又
是尚古复雅的音乐家。他的
《琴曲》《越九歌》和白石
十七谱,不仅旁缀音乐谱字
,更兼富含乐理的题序说明
,是宋人将音乐理论与文学
创作高度结合的宝贵实例,
在古代文学与音乐史研究等
领域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尤其是白石十七谱,为迄今
发现之宋词文献中,惟一文
乐结合的作品孤证,研究价
值弥足珍贵。正如《四库全
书》在“白石道人歌曲提要”
中所说:一睢自制曲一卷,
及二卷《鬲溪梅令》《杏花
天影》《醉吟商小品》《玉
梅令》,三卷之《霓裳中序
第一》,皆记拍于字旁。宋
代曲谱,今不可见,亦无人
能歌。莫辨其节奏安在?然
歌词之法,仅仅留此一线,
录而存之,安知无悬解之士
能寻其分别者乎?”
因此,对白石十七谱的音
乐实际进行翔实可证的考据
和还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探讨姜夔在创制词曲过程
中审音用调、遣辞度韵两相
结合的艺术创作规律,是研
究南宋以来格律词发展必须
解决的重要问题。这种艺术
形式研究,聚焦南宋格律词
人的音乐文学创作,以探索
其填词制曲的理论法度与实
践门径,进而对词体在南宋
的高度成熟发展形成规律性
的客观认知。
二、白石十七谱研究史述

自清乾隆八年(1743)
陆钟辉据元代陶宗仪手钞刻
印本《白石道人诗集》、乾
隆十四年(1749)张奕枢据
陶钞刻本《白石道人诗集歌
曲》面世以来,对白石十七
谱音乐谱字的解读就为清人
所重视。方成培《香研居词
麈》率先依《朱子大全集》
之《琴律说》所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9:59